
玩法:自驾
发表于 2024-11-26 08:52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卜达吉益苏奇贝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门票40元,65岁以上老年人凭身份证免票。
拉卜楞寺由第一世嘉木样协贝多吉大师于清康熙48年(1709年)开始修建。第一世嘉木样协贝多吉(一切知妙音笑金刚)大师应青海蒙古和硕特部前首旗黄河南亲王察罕丹津的邀请,从西藏返回祖籍建寺弘法。大师于当年夏天带弟子来到扎西滩,看见这里山川灵秀、瑞云缭绕,是个建寺的理想所在。即开始在这里建修拉卜楞寺院。
康熙53年(1714)建立“拉章”(即嘉木样佛官),藏语“拉章”音变为“拉卜楞”,意为寺院最高活佛府邸。则寺院从此称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拉卜楞寺在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其实要远大于此数),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1982年,拉卜楞寺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拉卜楞寺背依风山,面对龙山,地处“金盆养鱼”之地。
时轮学院经堂。
拉卜楞寺是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拉卜楞寺占地1234亩,建筑面积82.3万平方米,拥有经堂6座,佛殿84座,藏式楼31座,佛宫30院,经轮房500余间,僧舍10,000余间,为藏传佛教黄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寺院汇集了藏、汉、蒙各族人民的智慧,以精湛的建筑艺术和辉煌的宗教文化而著称。拉卜楞寺内藏有各类经卷6万余册,分全集、哲学、密宗、医药、声明、缀韵、历史、宗教、传记、工巧、数学、诗词12类,成为藏书最多的寺院。
前去上课僧人列队前往经堂。
下图山上的小白房子是僧人为突破境界而独立修行闭关静修之地,也被称为苦修僧的居所。
这些小房子通常位于山坡或山顶,是僧人为了追求更高的修行境界,选择远离尘嚣、独自静修的地方。这些小房子不仅是僧人修行的地方,也是高僧大德闭关修行的重要场所。修行者在这些小房子中追求自己的理想,有时需修满三年三个月、六年六个月或九年九个月等不同的期限。这些小房子通常面积在3到7平米之间,条件较为简陋,没有水、电等现代设施,仅有一盏酥油灯供修行者使用,生活条件相对艰苦。正是这种艰苦的环境,使得僧人能够更加专注于修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一心一意地追求自己的信仰和修行目标。
缓步走向内心平静的僧人。
寺院中的煨桑炉。
煨桑在藏语中的意思是“清洗、消除、驱除”,象征着净化。煨桑的寓意主要包括净化、祭祀献供、祈福和感恩。在煨桑炉中焚烧松柏树枝,松柏树枝焚起的霭蔼烟雾,既是藏族祭天地诸神的仪式,又具有对空气进行杀菌消毒的作用。在藏族地区,几乎每家每户都备有煨桑炉。在煨桑过程中,人们会撒上糌粑、茶叶、青稞、水果等物品,象征着对神灵的供养。
街面店铺出售的柏树枝。
在寺院售票处站岗的山羊。
寺院中展出的酥油花,酥油花是藏传佛教寺院一种独有的艺术品。
位于山坡上晒大佛的晒佛台。
每年正月十三的晒佛节,众僧会抬着巨大的佛像唐卡,攀登到晒佛台顶端进行展佛仪式。这一活动是拉卜楞寺祈愿法会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吸引着众多信众前来瞻仰。在后续的旅程中,路过很多藏传佛教寺院,基本都有大小不一的晒佛台。
宾馆对面的寺院,金碧辉煌,寺院似乎是新建的。该寺院是当地藏族百姓礼佛、转经的地方,不允许游客进入。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是佛教传入西藏后,与当地的原始宗教—苯教长期斗争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藏传佛教分为五大派:宁玛派(红教)、噶举派(白教)、萨迦派(花教)、格鲁派(黄教)和噶当派。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格鲁派(黄教)出现的最晚,15世纪由宗教改革家宗喀巴大师创立。格鲁派虽然是五大教派中创立最晚的一个,却因严谨守律而改善了僧众留给信徒的不良印象,得以迅速取代其他教派的地位,成为藏传佛教中最具影响力的派别。格鲁派有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塔尔寺、拉卜楞寺、甘丹寺等六大寺院,康区(指青藏高原东南部,也称康巴地区)比较有名的格鲁派寺院为理塘寺和石渠的色须寺。
达赖和班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宗喀巴的两大传承弟子,他们都采用独特的活佛转世制度。
寺院广场边三个藏族小姑娘,看到我们在拍她们,不好意思了,小姑娘的目光很纯净、笑容很腼腆。
在拉卜楞寺入住的宾馆。
宾馆老板有一辆崭新的凤凰-18A自行车,当年这种型号的自行车很是紧俏,要凭券购买,要180多元。相当于当时半年的工资。当年我曾经有一辆,骑了几十年,已经很旧了。后来一辆被偷。看到老板这辆车,勾起了我们的回忆。
品尝藏餐,口味还行,价格合理。餐厅的布置很有民族特色。
面片和蘑菇炒肉。
蒜苔炒肉和藏式包子。
拉卜楞寺所在的拉卜楞镇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县城西边约1公里处。入住的第二日晚上暴雨如注,街道成河。宾馆老板怕发大水,半夜敲我们的门,要了我的车钥匙,把我的车开到安全的地方。给负责的酒店老板点赞。
参观完拉卜楞寺,开车前往甘加秘境。
甘加秘境是近些年才被游客知晓的风光景点。甘加秘境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甘加草原八角村西侧,南镶千年古刹作海寺,东邻甘加溪豁,凌越北部的达里加山,总面积达131.23平方千米。南北部海拔落差达1300米,独特的地质构造使得其蕴藏了崖壁、草原、高原湖泊、石林、峡谷、史前溶洞、河流等多种地质资源在内的青藏高原所有的景致特征。
甘加秘境门票80元,60~69岁的老年人半价40元,7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票。购门票后,游客可以自驾进入景区,也可购买观光车票乘观光车进入景区。
自驾者从下图右手的道路进入景区,进入景区后逆时针沿公路行驶,行驶路线为八角古城→白石崖寺→白石崖大峡谷→星空草原,沿着景区的道路行驶一圈,从下图左手的道路驶出景区。
下图是典型的甘加密境风貌。蓝天白云下的达里加山如一座石屏风矗立在云端草原边缘,广袤的草原上散布着藏族村寨和寺院。
甘加密境全景图。美丽的风景还是图片更具有表现力。
第一站是八角古城,在古城的旁边,建有一座高高的观景台,从观景台可以俯瞰八角古城,遥望达里加山下的广袤草原。
八角古城有人认为初建于公元前81年(西汉),当地居民相传建于西夏,更多人则认为建于土蕃松赞干布王朝后裔—唃嘶啰王朝。
历史上有名的八角古城跳出了或圆或方的限制,自成一格,城廓是一个空心的十字形,结构举世无双。现存遗址保留南北朝(公元540年)时期的建筑,城墙基本保存完整。
八角古城的形制与佛教徒心中防御“众魔入侵”的圣地“坛城”思想吻合。八角古城呈独特的八角形,外部空地都在城墙上弓箭手射程范围之内,防御无死角。
保存基本完整的城墙,城墙上的门洞想必是后人为了方便进出凿开的,类似原来西安城墙的新开门。
八角古城不仅有丝绸之路兴衰的印记,还是古代甘青交通的要塞,也是历代中央政权与吐谷浑、土蕃、西夏剧烈争夺的军事重镇。昔日这里经济发达、人烟稠密。
观景台挺高,高海拔地区登高是需要体力的,游客也可骑当地牧民的马匹上观景平台的顶端。
白石崖寺位于神山白石崖的脚下。信徒们在去朝拜拉萨三大殿之前,必先来白石崖寺煨桑拜佛。
20世纪80年代,一位僧人在白石崖溶洞发现一块人类下颌骨化石,经陈发虎院士团队研究表明,该化石是目前除阿尔泰地区丹尼索瓦洞以外发现的首例丹尼索瓦人化石,称为“夏河丹尼索瓦人”。此项研究首次从考古学上验证了,过去只发现于阿尔泰地区丹尼索瓦洞的丹尼索瓦人曾在东亚广泛分布的推测,将古人类在青藏高原的早期活动时间从距今4万年推至距今16万年前,此发现入选“201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丹尼索瓦人是2010年在俄罗斯丹尼索瓦洞穴中发现的,属于一种新的已灭绝的古人类物种。他们曾与尼安德特人以及我们的智人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甚至打过交道。有证据证明,丹尼索瓦人曾与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有过基因交流。
白石崖溶洞,沿此路进去参观,也可以沿此路步行进入白石崖大峡谷。据描述,白石崖大峡谷内,山路迂回,上下错落,放牧人领着大群的甘加羊悠然漫步于山川,秃鹫在天上展翅盘旋。云海缭绕中灌木郁 郁葱葱,还有随处可见的河曲马、牦牛、旱獭等可爱的生灵们。我们没有进入峡谷。
白石秘境露营地,游客可以入住。
天上展翅盘旋的秃鹫,附近有一座天葬台。
通向天边的天路。绿绿的草原,蓝蓝的天,白云飘飘,大路通天。
星空草原,这里有民宿可以入住,晚上可以看到满天星斗。
离开甘加密境,前往桑科草原。
桑科草原距拉卜楞正西南18千米。桑科草原属于草甸草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草原面积达70平方千米,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
桑科草原名声很大,但现在桑科草原景点有点过于商业化,都是一家家圈起来供游人骑马的小片草地,没有辽阔草原一望无际的美感。
从拉卜楞寺前往则岔石林的途中,路途中桑科草原的风光比桑科草原景点的景色要美很多。
满山的牛羊,牧羊的藏族姑娘。
依偎在一起的黑白牦牛,在谈恋爱还是在打架?
草原上的野兔。
路遇不让路的牦牛。不让你过,就不让你过!
僵持了一回,想想还是算了,我让开,你走吧。
从拉卜楞寺出发,前往碌曲则岔石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