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6

世界文化遗产游——泉州厦门春节行

编辑
天数:6 天 时间:1 月 人均:3000 元 和谁:亲子

泉州自从被认证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就一直想去,无奈疫情反复,这个寒假终于解封,阳康20天后,年二十六出发去泉州。

泉州是整个城市列入了世界遗产,全名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刷了一下泉州的景点,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海上贸易官署、设施遗址,包括了行政管理,市舶司机构与设施遗址、桥梁、码头、航标塔组成的海上贸易设施遗址等。官署、设施遗址大部分应该是断壁残垣,能看出来是码头和建筑的,要依靠考古学家给我们划的标志和文字牌,全靠想象力,脑补。这类景点我们圈了三个:德济门遗址、市舶司遗址、洛阳桥

第二类是海上贸易生产遗址,包括陶瓷和冶铁生产基地。福建最出名的就是德化白瓷,而德化白瓷博物馆里有的是,海陵岛上的丝路博物馆南海一号上巨多。而德化窑的遗址,后修的多,这类景点由于时间关系放弃了。

第三类是海上贸易宗教遗址,包括多元社群宗教建筑和造像、文化纪念地史迹。她融合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摩尼教……一切的因缘集聚让几乎所有的教派在时空中相遇并产生连接,泉州被誉为是座被神庇佑的神圣城市,是一座宗教博物馆,三步一庙,五步一堂。听说行走在这里,每一步都为心中信仰而走。这类景点最多,有清净寺、开元寺、天后宫、关岳庙、文庙......祠堂庙宇走到哪里看到哪里。

当然泉州的老街保存得相当完好,骑楼遍布,还有让人垂涎欲滴的福建特有美食,攻略做到这里,我疑惑了!清真寺、教堂、佛教寺庙、道教寺庙、祠堂、骑楼、美食.....这些元素广州都有啊,千年商都汇集的寺庙、教堂、骑楼不比泉州少!为何广州不是世界遗产?

带着疑问,我踏上了去泉州的动车。

第一天:关岳庙、清净寺、水门国仔店、斯丹姜母鸭

高铁复兴号从广州到泉州,横跨整个潮汕地区,一路都看到一个个清末建筑风格的古村落,斜坡硬山顶,有些还有镬耳墙,典型岭南建筑,二进院落居多,一座座院落如蝴蝶的翅膀,井然有序地排列,一列一列规划地相当完美,或伴于溪旁,或于农田中央,整齐划一,纵横分明。而旁边也有零星一些新盖的民居,平顶两层三层建筑,则比较凌乱地散布在四周,在古村落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没有章法。

如此规整,如此碰撞,如此美丽,下次一定去看看。

高铁上斥巨资吃了一份黑椒牛排虾仁饭,本来觉得疫情刚过,就不要在车上吃,但是经不住小朋友说饿。

到泉州入住酒店,酒店选择的地点在十字路口,开始有点担心噪音,但是因为是地理位置非常好,而且智选假日可以当天退,所以也没有犹豫多久就订了,到了现场,完全不用担心噪音,泉州老城区,真的没有大城市自带的bmg,耳边的嗡嗡声听不到了。

酒店外表看起来有点旧,但是里面还是很新,床有1.30米,旁边还有一个小沙发,小沙发拿走垫子就是硬板床,特别合适我这样腰肌劳损的人。

第一站:先填饱肚子——水门国仔店

寻这家店,还走了不少路,一路关门的店铺多过开门的,又是老街,看起来冷清破败,直到看到这家店面,顿时眼前一亮,仿古建筑,明亮的琉璃瓦,耀眼的红灯笼,漆金的柱子,看起来很贵的样子··啊!谁知排在我前面的大哥,用闽南语点面线糊的加料,两份一共才二十几元,到我点的时候,放开了点,加了螺肉片、虾仁、鲍鱼片、猪红、酥肉......反正很多,我那一碗就五十多元了!

第二站:关岳庙——关公和岳飞同庙

一走到关岳庙就惊呆了,第一惊,人山人海,烟雾缭绕,香火鼎盛,和刚才那种冷清形成强大的反差,游客还是少数,本地人居多;第二惊,关岳庙建筑之金碧辉煌,屋顶之繁复,色彩之鲜艳,一触目竟然晃了眼,屋顶上青龙盘绕,中间金珠光芒万丈,各色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如此浮光跃金,美轮美奂,一时是双龙戏珠,一时是双龙护塔,竟然一时间不知道是拜什么的。

据资料显示,是民国时期重修的,一直以来香火鼎盛,泉州人拜得最多的神,这和广东人很相似,广东不管做什么生意,只要拜,那就一定是关公,关老爷是全广泛的神,跨界鼻祖

关岳庙正门匾为朱熹题写的“正气”,大门两侧的对联曰:“诡诈奸刁到庙倾诚何益,公平正直入门不拜无妨。”行正道者拜之。庙里很多求签的人,旁边有个小桌子支起一个解签的摊,求签的络绎不绝,解签的人之乎者也。这是泉州一大特色,后来去的很多庙包括游客中心,都有求签的。

关岳庙为何如此鼎盛?下文记录了它鼎盛的经历:

(1)始建年代不详的关岳庙,早年间泉州敬奉水神平浪侯刘宴,因此彼时这座庙叫“平浪侯祠”。直到明代,关羽人气飙升,成为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十分敬重的保护神,于是刘宴便被请去了侧殿,“平浪侯祠”也正式改为“关帝庙”。之后,寺庙又经历过大大小小的修葺、改扩建,甚至在光绪年间,还增加了教育功能,将礼乐亭改成小学使用。

1914年,在袁世凯的敦促下,“和祀关岳”成为一项政治任务,关岳二人便在袁大统领的撮合下开启了新的联合办公模式,成为名副其实的“关岳庙”。这样的合作一直延续到十年特殊时期前夕。在那段时间里,全国大大小小的宗庙建筑,几乎无一例外被迫改变用途。宗庙建筑的大空间特征,最适合聚集,无论对人、还是物。因此,当时的庙里便容纳了三家工厂和一所小学(鲤中蜜饯包装厂、清华纸盒厂、刻印社扇骨厂和立成小学)。

但即使如此,无论这座寺庙在六百多年中经历怎样的波折,泉州百姓对关羽的信任,自始至终似乎从没发生过改变。2007年编写的《泉州通淮关岳庙志》中,负责八十年代大修的工程师郑国栋描述了鲤中蜜饯厂在除夕前一天搬出大殿后的场景。因第二日就是除夕,匆忙中只能向小学借来课桌和脸盆充当供桌和香炉,再挂上一副关帝彩印图。

虽然庙门重开当日大量民众并不知情,前来供奉的只有数百人,但是经历动荡十年,这里一直被当地民众默默守护着。即使在运动最频繁的那些年里,仍不断有人在废墟之上进香祈福。

对民众而言,相信的究竟是关岳二人、他们的塑像、还是这座庙本身,抑或是早已落魄为废墟的基址,似乎也并没有那么紧要。“相信”本身成为一种存在。也正是这样的存在,帮助关岳庙完成了与时间的和解。所以即使今天,为了保护这座整体重建于三十年前局部古老的庙宇,人们也乐意听从指挥,把香炉挪出殿外,跪在门口狭窄空间的蒲团上,完成一段延续六百多年的“拜拜”。

对于游客来说,攒动的人群、香火之缭绕,对色、声、香的加持,让整体感知完整而神奇,是一次开门见山的盛宴。(1)节选自《用「特定视角」去看看泉州的关岳庙》

到泉州选择第一个景点一定要选是关岳庙,的的确确如文中所言,视觉和心灵的震撼,一次开门见山的盛宴!

第三站:清净寺

就在关岳庙旁边,这个距离就200米,回想一下,1000年前,来这里做贸易的人和本地人各拜各的,互不干扰,互不影响,见到认识的还打个招呼,点点头,你说一句“真主保佑你”他说一句“托您的福”,相安无事,和谐平等。看看现在的世界,拜同一个神都能整出几个派系,各不相让,兵戎相见!

清净寺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与扬州仙鹤寺、广州怀圣寺、杭州凤凰寺合称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古寺。

据介绍,这个大殿上面原来罩着巨大的圆顶,使得清净寺格外宏伟壮观,不幸的是圆顶在1607年泉州的一次地震中坍塌,迄今未能恢复。殿内原有12根石柱,但如今只能看到9根残柱。

老照片上看,清末时还是有门口的围墙的建筑。

第四站——斯丹姜母鸭

姜母鸭也特别近,去关岳庙时就路过,当时人不多,里面还有位置,不过四点钟,吃完饭早了点,刚吃完面线糊呢。天黑了去,那队伍都100米了,里面满满的人,吃得就是热闹,赶快去排队。

不负众望,非常棒,酱汁和姜搭配刚刚好,鸭肉煮的在韧劲和软嫩之间,恰到好处,一份128元,查了一下斯丹网店卖148,回去还要网购买一只尝尝。

晚上,小朋友还要做培优数学题和物理题,老师的口号是:卷起来,弯道超车。

第二天:文庙、开元寺、西街、天后宫、德胜门遗址、市舶司遗址

早上醒得好早,吃了丰盛的早餐,坐公交前往文庙,想着一早去人少,可以航拍一下。的确后来证实到中午人山人海,泉州无人机随便飞,没有发现有限飞区。

第一站:文庙(也叫孔庙,孔子文曲星下凡)

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后来南宋时期重修,全国的文庙都是一个格局,都是皇家建筑,黄瓦红墙,大成殿用中国传统屋顶的最高建制—重檐庑殿顶,而且主殿上一律挂“万世师表”,这是康熙老人家定下来的,当年康熙皇帝在山东曲阜祭祀孔子的时候,题写了这个“万世师表”后,亲自向全国颁布,规定祭孔子的地方全部都要用这块匾。

所以文庙在山东、北京、西安都是一样的,如下图:

但是泉州的文庙要小很多,中轴线上只有泮池、大成门、大成殿,门口有个大广场,广场上一高起的台,说是棂星门的遗址。而泮池移入大成门和大成殿之间,原泮宫的屋顶被放在了门口的绿化带上。

小是小了些,是不是就没有什么看头呢?

非也!

第一看点:门口绿化带上的原泮宫屋顶,传统的斗拱斜坡顶,上面居然有装饰着可爱的小天使,仔细一看小天使还穿了底裤。突然明白了,为何景区就把这屋顶放在绿化带上展览,看得真切也利于保护,当然还比重修它便宜方便。

有天使穿底裤那建造的年代应该就是上世纪,上世纪的建筑就这么快倒了?是战争缘故还是其他?大成门前的对联写:一致抗战到底,争取最后胜利。

第二看点:大成门清代的木雕工艺

大成门为一座清代保存至今的山门建筑,本身建筑看点比较一般,但是木雕部分非常精致,展示了浓郁的清代木雕技艺;顶部的嵌瓷工艺虽然比起天后宫要逊色很多,但同样可以让你领略闽南特色的建筑文化。

第三看点:元代的泮桥

走进大成门,就是泮池,泮池上架一座桥,就是泮桥,有一种传说把泮池上的桥叫状元桥,说在古代只有考中状元的人才能从此桥上通过,而其他人只能绕池而行。来文庙,不管真假,都要走一走,可惜元代建筑,已经做了栏杆,只能看。

其实不然,原来走过桥只是一种礼制。秀才新入学时要在当地官员的带领下,登桥跨泮池,从棂星门入孔庙,进入大成殿礼拜先师孔子,然后拜见教官。这个入学仪式称为入泮或游泮。

第四看点:宋代建筑大成殿

屋顶是亮点之一,古代建筑最高形制——重檐庑殿顶,而屋顶的装饰,又具有闽南特色,用的是串角草花,具有唐风。

第五看点,大成殿前面还可以看到8根浮雕盘龙檐柱,正厅的上面还悬挂着清代康熙皇帝御书的"万世师表"木匾额,翻开泉州科举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这里人才辈出,在科举时期一共出过了2502位进士,其中还有7名中了文武状元,如此骄人的成绩,景区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告诉我们:

据网上资料介绍,大成殿须弥座还是宋代的浮雕,分别用仰莲、复莲、扶桑(又名朱瑾,岭南地区成为大红花。)等花卉植物表现。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显然是后修的,浮雕非常新,没有磨损过,而且颜色也不一样。原件不知道放到哪个博物馆了,也没有说明。

第二站:开元寺

走着去,看到路上有连接各个景点的电瓶车,春节期间不要钱!后来发现公交也不要钱!写到这里,此处应有掌声,给泉州旅游局点赞!

沿路走过去时看到很多居民的对联都很有意思

泉州老城区,一直走来,走过涂门街、西街、中山路、天后路......一路的电摩托车、一路的骑楼,除了部分政府统一整修,变成商业街,其他还是原来的样子,商业少了,烟火气就回来的,这大概就是保护传统的最好的面貌——见人见物见生活。

远远就看到开元寺的标志——东西塔。开元寺,如其名,始建于唐开元年间,能叫开元寺就是皇帝敕造的,开元民间是不能随便起的,东西塔分别是仁寿塔和镇国塔,也是和寺庙一起建的,那么唐代建筑,经过宋元明清,现在剩下多少呢?

唐代的能看到的几乎没有了,东西塔是南宋重修的砖塔,即使是明朝的大地震,也没有倒,所以它能成为泉州的标志;

看东西塔最佳的拍照位置在室外,特别是游客中心的顶楼。东西塔内春节时还有樱花,也是让人如沐春风。东西塔上的浮雕,要欣赏真不容易,脖子都扭断了,还没有找到石猴,下面要是能有些图片的说明就好了。

东塔象征东方娑婆世界,分五层,表示佛教修行的五种境界,有阶级;西塔象征西方极乐世界,也分为五层,没有阶级。 

西塔的浮雕是比较活泼的,也雕刻了对宗教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大师—达摩祖师、梁武帝。

西塔上比较有趣的是,在第四层东北方向的一面浮雕石像,是一个猴头人身的形象,强壮威猛,尖嘴圆目,凹鼻凸腮,头顶套金箍,耳朵挂耳环,脖项一串念珠,腰挂经书葫芦, 左手举一支鬼头大砍刀,刀尖右手握在胸前,手拿一粒“念珠”,浮雕左上角刻有“猴行者”三字。吴承恩的《西游记》写在明末,而此浮雕在南宋就有了,吴承恩有没有来过泉州不得而知,但是在泉州这里宗教融汇交流,研究上说受到印度教或者印度神话的影响而雕刻出了猴行者。

大雄宝殿是明朝重修的,基本保持明代的基础;殿外高悬"桑莲法界"榜书匾额,应对了“桑开白莲”的传说。这个传说一听就是后人杜撰的,为了显示佛法无边。

大雄宝殿中最值得一看的是粱槽间的24尊飞天乐伎,这在国内古建筑中十分罕见。与大雄宝殿的频伽一样,既是建筑艺术的瑰宝,又是研究闽南古乐南音十分宝贵的形象资料。

殿前月台的须弥座,上面有72幅狮身人面青石浮雕,殿后廊的两根古婆罗门教青石柱,它们是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繁荣发达,中外文化友好的历史见证。

甘露戒坛始建于北宋,元代遭到大火焚毁,明清均有重修,保持着明永乐期间的构造,戒坛内须弥座式的石坛,专家考据为宋代遗构。

泉州开元寺的甘露戒坛与北京戒台寺戒坛、杭州昭庆寺戒坛并称我国三大戒坛。

“戒坛”为何建筑?泉州的戒坛在三大戒坛中处什么地位?

戒坛是古代佛教僧侣受戒举行隆重仪式的场所。不过,并不是每座佛教寺庙都有资格建戒坛。为加强对佛教教团的管理,8世纪晚期开始,中国官方开始严格推行受戒制度,同时限制戒坛的设立数量。10世纪起,政府严格控制戒坛的设置,只有一定级别的行政区域才能设立戒坛。“开元寺的甘露戒坛,建于北宋天禧三年(1019年),可见当时泉州具有很高的官方地位。”(引述)那可想而知,泉州北宋贸易中心,杭州是南宋的临安,北京是元大都,是这三个地方才可能有戒坛。

其中,北京戒台寺1949年以后就停止了佛事活动,由北京市园林局经营管理,并开辟为公园,1966年以后,因修理天坛斋宫需用木料,拆除了千佛阁,寺内佛像大部分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毁,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大修再次开放;位于杭州西湖旁的昭庆寺1929年毁于大火,被改建成如今的青少年宫广场以及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因此,开元寺的甘露戒坛,成为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戒坛。

泉州晚报有介绍视频:

戒坛殿顶正中为八角圆形藻井,采用无梁结构,结构复杂而精巧,柱头及补间铺作有24尊木雕飞天乐伎。飞天乐伎造型源自佛经所述的神鸟“迦陵频伽”(妙音鸟),迦陵频伽的形象在7世纪就出现于中国北方及中原地区的佛教石窟寺壁画及雕塑中。

俯瞰甘露戒坛(图中间部分),为顶层八角攒尖

藏经阁和天王殿都是民国时期重建的,用上了水泥,那时候叫洋灰;

拜庭连接起天王殿和大雄宝殿,面积达2800多平方米,全部用加工平整的花岗岩条石铺就,两旁成行列置着16座唐、宋、元、明各个时期建造的经幢、宝箧印经塔、多宝塔、舍利塔、焚帛炉等。很多都侵蚀地厉害,上面的图案已经模糊,有些有说明的文案,是宋代的,大部分没有说明,而且这么珍贵的石经幢,也没有护栏,日晒雨淋也就罢了,这么多游客,每天都有不小心触摸的,靠着休息的也是一大损耗。

两座宋代石塔是如何确定的?因塔身上有字。

铭刻“右南厢梁安家室柳三娘子捨钱造宝塔两座同祈平安,绍兴乙酉七月题,王思问捨钱三十贯乙酉重修”,明确了该塔建于宋绍兴十五年(1145),泉州右南厢梁安偕妻柳三娘为祈求平安舍钱结缘,重修两座石塔,比东西塔还早100多年。、

那么,梁安夫妇捐建的塔是什么塔呢?

(2)有人说它是婆罗门教塔,有人说它是印度教塔。但是婆罗门教是印度最古老的宗教,早于佛教200年形成;而印度教又是在改造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形成的,又比佛教晚1300年。在印度本土和史籍上还不曾发现婆罗门教塔或印度教塔的实物遗迹和文字记载。

原来在公元955年至961年,五代吴越国王钱椒仿印度阿育王,也用金铜精钢造8万4千塔,每座高不及一尺,专门供藏宝箧印陀罗尼经,分送境内四方,箧是藏物的小箱子,印是不移不动坚固不坏的意思,陀罗尼是佛教密宗的咒语,具有藏纳三世诸佛全分之法身舍利的功德,诵念此咒,能使亡人从地狱解脱,所以这种塔叫宝箧印陀罗尼经塔,又因塔身涂金,也称金涂塔。后来佛教信徒为了修缘造福,也采用砖石仿筑宝箧印经塔。梁安夫妇捐建的二座塔就是这种塔的实物。1982年8月间一场强台风折断开元寺石庭东边一株大榕树,压坍了一座宝箧印经塔。在修复整理时,发现塔腹中埋着五代闽国最后一任泉州刺史王继勋倡刻的陀罗尼石经幢,完全证明这是宝箧印经塔。

宝箧印经塔不管是金属的小塔,还是石建的大塔,造型雕镂都是出于一个蓝本。泉州开元寺宝箧印经塔从下到上是基台、石函、塔柱、塔盖和刹顶。最重要的是在塔身四面雕刻着释迦牟尼本生故事(佛还未成佛前的故事):东面是萨埵王子舍身饲虎(中间萨埵王子作大王坐,前面有大虎一只,小虎四只),南面是提婆拨提城尸毗国王割肉救鸽(中间尸毗王右手执刀,左手护鸽,右边山石上有一只老鹰),西面是阿梨陀波罗城尸毗王挖眼施给婆罗门(中间尸毗王右手持尖刀,在头部作挖眼状),北面是跋陀者婆城月光王舍头给婆罗门(中间树下月光王低头弯腰作舍头状,左边有一婆罗门举刀)。此外,在塔盖四角芭蕉形的角翅上雕刻着释迦牟尼身为太子时在皇宫中生活游戏的种种景象,这些雕刻还保留着印度的艺术风格。

这座石塔与在浙江金华万佛塔和苏州虎丘塔的地宫中出土的十几座宝箧印经塔,以及安徽博物馆收藏的金涂塔,塔上铸镂的都是这种本生故事。所以,泉州开元寺的梁安夫妇捐建的二座小方塔就是佛教的宝箧印陀罗尼经塔。(2)(引自《开元寺:宋元多元文化之见证》、《泉州开元寺文物谈》)

开元寺中还有弘一法师的纪念馆,开元寺的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也正是弘一大师的墨宝

弘一大师为人所熟知的作品是《送别》,以及他最后的遗言—悲欣交集,但大师让人最为敬仰的是他皈依佛门的修为。

在经历繁华的青春岁月之后,弘一大师于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之后刻苦向佛、精研律学。他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弘一法师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由绚丽至极归于平淡清寂的典型人物。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走到开元寺西侧,有一座高大的照壁,被称为“麒麟壁”。它原为泉州府城隍庙前的照壁,1974年因为保护需要,被移置开元寺。中国最有名的照壁要属故宫的九龙壁,而这块照壁和故宫九龙壁都是清乾隆年间完成的。

这块麒麟壁以“全”著称,集合了中国古代几乎所有吉祥如意的雕刻寓意。先看看中间这块:

麒麟,祥瑞之兽,麒麟下面是八个宝贝:象征着富有的元宝,象征着吉利的如意,可以长生不老的灵芝,可以起死回生的玲珑宝扇,象征着智慧的笔,寓意着福寿双全的连环钱,象征福禄的葫芦,象征着灵性的犀角。

右边这块,内容丰富,包含爵(角)禄(鹿)封(蜂)侯(猴)、松鹤延年、喜(喜鹊)上眉(梅)梢......

左边这块,寓意丰富,大象代表吉祥、宝瓶表示平安、山石代表长寿、戟和磬表示吉庆......

泉州的开元寺非常不一样,一般的寺庙,以佛像造像、建筑寺庙或舍利塔著称,开元寺的亮点有所不同,因为它是多种宗教的交汇,有很多佛教没有的元素,所以泉州开元寺不要匆匆拜拜菩萨就走过,要仔仔细细寻找一番,有意思的东西往往是要花时间去找的。

 总结一下,来唐代始建的开元寺,看点六个:1、宋代东西塔—看浮雕(找猴行者);2、明代大雄宝殿—看屋顶和月台(找狮身人面像);3、明代甘露戒坛—看屋顶(看藻井、妙音鸟);4、宋代宝箧印经塔—看铭刻和浮雕(找本生故事);5、弘一大师纪念馆(感受悲欣交集);6、清代的照壁(找寓意)。

第二站:德济门遗址、天后宫

德济门遗址就在天后宫前,很大一片,绕着一大圈,根据说明的文案,很容易想象出那时候的城门楼。

有放倒的石柱子、有残存的石凳,有拱形的桥板、有方形的石阶,有护城河还在地下流淌、有青草还在奋力的冒出,有巨大的基座、有锈蚀的大炮......一座断裂倒下的城池,一个偌大的门庭守卫,一片白花花的石头......

(3)目前,经考古发掘的德济门遗址面积约2500平方米。“宋、元、明、清几代的文化层累次叠加”。始建于南宋(1230年),被称为“镇南门”。到元代被拓建,由镇南门(俗称南门)更名为“德济门”。据说,是因为元时朝廷册封妈祖为天妃,妈祖地位达到前所未有之提高,为了表达对妈祖“以德配天,济世救民”的敬意,故而名为“德济门”。在明代洪武年间,德济门的城墙被加厚增高,并建筑月城,即瓮城。该城门于清代再次被重修加固,之后一直沿用至20世纪中期,距今已700多年历史。

但是很不幸,700多年的建筑德济门于1948年被毁于大火之中,其址遂埋地下,直到2001年被挖掘,这座尘封已久的古城门才又一次重现于人们眼前。

德济门出土了非常多的文物,不仅有建筑石构建、花岗岩、古城门盖、瓦当等,还有铜钱、碗、盏、碟、炉、瓶生活用具,轰动一时的还有众多的宗教石刻,这些文物的发现,无疑印证了宋元时期泉州繁荣的中外文化交流和宗教活动。特别有一块宗教石刻令人印象尤为深刻的,当时考古人员在城基10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的一块石墓盖,它的一侧刻着基督教的十字架,一侧却刻着伊斯兰教的云月图案,十分罕见的组合图案。让我们看到泉州对世界各地不同信仰的接纳,以及对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包容。(3)(引自《德济门遗址:古城门见证“海丝”旧史遗韵》)

残垣断壁能给你无限的繁华想象,这里曾经的车马,这里曾经的商旅,这里曾经的过往,那一刻是萧萧班马鸣,也是匆匆喧哗声,那一刻是城门启闭的等待,也是商谈贸易的起点,那一刻是人声鼎沸各种语言的交汇,也是大炮轰鸣的守卫。仿佛那一刻走过来的是头缠着头巾的阿拉伯商人,他旁边是一位拿着十字架的神父,身边还有一位古泉州人在用不同语言交谈,很神奇,这样的画面,也就是泉州这个地方才有!

看到现在残存的遗址可能也许扼腕叹息,但是沧桑也是有力量的,特别在发现古人之包容,之豁达,之伟大!德济门遗址,一定要去看看,走一圈就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第三站:天后宫

大门就非常有气魄,因为此门两边有两座高楼衬托,术语叫阙台。所谓“秦宫汉阙”,以显天后宫殿之尊。以东、西二楼高耸,中间空阁,东西楼上分置钟鼓,据说明里面住着水精将军千里眼、金精将军顺风耳二神,守护着天后。

山门背后有戏台,庙里有戏台不多见,佛山祖庙里有戏台,这里天后宫里有戏台,但是很少听说佛教寺庙里面有戏台,一般都是道教、地方神祇会有。老百姓觉得要供奉好神仙,给他看我们觉得最好看的戏,一般谁捐得多,谁点戏。让神仙也享受一下人间的快乐。

正殿非常大气,里面的布置富丽堂皇,天后娘娘雍容华贵,果然是沿海最大的天后宫。据说殿中原有一尊大型天后神像,系明代名闻遐迩的雕塑大师晋江王弼的代表作。神像神态端庄、美丽、文静、优雅、慈祥......你所能想到的形容女神的词汇来形容天后娘娘都不为过。所以当时泉州流行一句俗语,叫“天后宫看美女”。可见原有天后神像塑造得多么优美迷人!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捣毁了。(引述自天后宫官网)

第三站:承天禅寺

正门,是弘一大师题写的楹联“ 有无量自在,入不二法门“, 这句话有很高的境界,不二法门就是人生一种自在的追求。正面书写”月台“,承天寺原来称为”月台寺“。

正殿题“闽南甲刹”,敢称自己为“甲”,要与开元寺争一高下,可见当年承天寺是信众之多,弘一大师数次到承天寺讲经。

承天寺大部分建筑都是后来重修,里面分布了一些石经幢,却是古物,看到造型和侵蚀的程度,年代也必定久远,只有一小部分,刻了石碑。

承天寺山门后有一条近百米的东西向甬道,在甬道的南侧平台上耸立着一排由七座石塔组成的列塔,名为七佛塔。年代未可知。

第五站:市舶司遗址

市舶司,海关办公的地方,现在在水仙宫里面,遗址就是一块古朴的石碑,记载了这段繁华光辉的岁月。但是我们去的时候,人家休假了,锁了门,初一才开。很遗憾,但是见到了两只可爱的柴犬,多少弥补了一些。

那期待的匍匐,忧郁的眼神,失落的嘴角,最能演非柴犬莫属。

沿路看到两座教堂,虽然是后修的,但也掩映在老城庙堂中,互相映衬,熠熠生辉。

今天的美食特别多都是小吃。

第三天:洛阳桥、泉州博物馆

早餐记录一下,第三个早上,还能吃那么多。

第一站:洛阳桥

不到九点就出发去洛阳桥,公交车二十多分钟就能到,一路看过去,走得时候居然十二点半了,可见洛阳桥景观看点非常丰富,没有两三个小时,是不能充分领略它的美。

洛阳桥在中国的桥梁史上地位非常高: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潮州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被茅以升称为“中国古代桥梁的状元”,清道光郡守沈汝瀚书石匾“海内第一桥”至今仍高悬桥的中亭。

首先从公交站走去洛阳桥,会经过蔡襄祠和游客中心,沿途有零星分布中西合璧的小洋楼,连接洛阳桥两端的两个村,都没有大变动,还是以前的高度的房子。

早上阳光好,利于拍照观鸟,决定先过桥,再回头访蔡襄祠。

漫步洛阳桥,走到中心亭,就会有看到介绍桥梁建筑的技术图文说明,欣赏到历代的摩崖石刻和修桥碑刻,所有这些文字图片再看看脚下的洛阳桥,很多谜团慢慢解开。

洛阳桥之谜1,明明是泉州,为何叫洛阳桥?

看看碑文,就看到“万安桥”的石刻,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因其址为古万安渡口而得名。蔡襄修桥后也立下了《万安桥记》的碑文。

而此地原为古代泉州湾洛阳港,连接泉州至省城福州、乃至江西、浙江腹地的交通要道。为何又叫洛阳港呢?唐宋以来,由于北方战乱频仍,社会动荡,造成大批中原人纷纷背井离乡,南来谋生。迁居于此的,多为思乡心切的河洛人士,因见此地的山川地势颇似故都洛阳,于是便取名为洛阳,这条入海的江叫洛阳江,此后桥就被百姓称为洛阳桥。

洛阳桥之谜2,如此长度的跨海大桥,如此的巨石,如此的桥墩,宋朝人如何建造而成?

洛阳桥的修建历时将近7年,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后的洛阳桥长约1200米,宽约5米,拥有桥墩46座,宋朝人用无与伦比的智慧,无比精湛的修桥技术搭建了无比雄伟的天下第一跨海大桥!

而今天,景区特别在中心亭中设有详细的图文解说,三大技术:“筏形基础”、“种蛎固基”、“浮运架梁”。

看字面意思也能猜到,比如“筏形基础”,通俗来说就是桥墩两边都造成尖的,像一个船的两端,这样可以减少海浪和江水对桥基的冲击。

“种蛎固基”的方法,大概就是在桥下大力养殖海蛎等水生物,因为海蛎会吸附在桥墩上,它们的分泌物和尸体可以将桥墩的石头牢牢地凝固在一起,这一方法使得洛阳桥在潮涨潮落中屹立不倒。

“浮运架梁”,就是巧妙利用涨潮时把巨石梁运到桥墩上,退潮时刚好落在桥墩上。

洛阳桥之谜3,桥头的石刻塑像是谁?

洛阳桥两头两侧均有石刻塑像,头戴盔帽,身穿铠甲,手执长剑,他被称为保护洛阳桥的石将军,是宋朝的石刻。毕竟一千年了,将军刻画线条已经被侵蚀得“珠圆玉润”,少了些“威武肃穆”。

洛阳桥之谜4,桥上为何建了这么多不同形状的宝塔?

所谓“宝塔镇河妖”,泉州靠海,自古就有台风来袭,宝塔寄托了沿海居民对神的渴望,对平安顺利的美好向往。而现在两旁还有宋代石塔六座,五种不同形态的石塔。

洛阳桥之谜5,蔡襄的石像为何官帽上没有帽翅?

蔡襄祠中,中心亭均有蔡襄造像,均着官服,如图:

但是当走到蔡襄石像前,却没有看到宋朝官员那根代表性的长长的帽翅,这是为何?

要知道这根帽翅的设计是有典故的。当年赵匡胤黄袍加身,被自己的属下“推举”,“犹抱琵琶半遮面”当了皇帝,而这些武将出身的“功臣”在朝堂上是相当活跃,纪律性非常差,经常交头接耳,皇帝坐在上面如果时不时大呼小叫管纪律,有失身份,赵匡胤就发明了这种带长长帽翅的官帽,这样大家就能拉开距离,想讲话的时候,帽翅左右摇晃,搞不好还打在一起,实在动作太大,不得不正襟站好,要是失了礼仪,又要被罚。当然这个典故也可能是传说,现在无从分辨真假。

石像和造像对比,服装还真的是没有多少差别,褶皱都一样,连帽子除了没有帽翅,也可以说无差别,于是我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围着蔡襄石像走了一圈,发现,帽子本应该安帽翅的地方,有对称的两个凹陷处。这个凹陷处很可能是原来的帽翅安装的地方。而石像下面的文字说明,这个石像是1998年落成。那就真是很无语了,98年到现在十五年了,多少台风刮过泉州,多少风雨肆虐过海边,那帽翅掉落前后应该也是新闻,不至于等我来发现吧?

于是我又去查了北宋时期的穿着,在东校园图书馆公众号《中国符号 | 汉服,美的沉思(宋朝男服篇)》,在傅伯星所著的《大宋衣冠》中,

皇帝是这样的:

常服的幞头装束是这样的:

《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是这样的:

幞头较圆,没有那么方,所看到的宋朝的官员造像就是没有洛阳桥上那样的。

《迎驾望贤图》局部
赵佶《听琴图》

还有一种头饰称为东坡巾,搭配道袍穿搭,据说是文人士大夫宴会服饰。

电影《满江红》中秦桧是这样的:

但是在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表的《四川成都北宋宋京夫妇墓》中,有陪葬品的文甬是这样的:

如果是参考这篇论文所塑,但是论文是2006年发表的,最早能查到的也是2000年发表的,但是墓葬发现有记载说是1987年发现,也有记载是1998年发现,那么要说参考这个仅有的文甬而塑比较牵强。当然也有可能有很多文献,我没有查到。

反正现在陷入两难境地,安上帽翅有安全隐患;不安即使说得通也让人难以信服;重修改一下,心理上过不去。没有建议,很难办。

解密未完,风景继续。

洛阳桥上一个来回,千年故事轮回播放。

走在桥中间,两边是一片片的红树林,一群群白鹭,一会翱翔于蓝天,一会俯冲至树丛,绿树、蓝天、白鹭、古桥,人间至美之景如歌如梦。

匆匆走过的人群,清脆略过的鸟鸣,聆听古韵风流,回顾千年故事。自然的美景与人文的景色融合贯通,交织如画。

回头走累了,游客中心坐一下,这里不仅提供温水,还有很多纪念章,去旅游记得带个小本子哦。

洛阳桥最后一个景点—蔡襄祠。

蔡襄,谥号忠惠公,很贴切,得一个忠字是很高的评价,李鸿章谥号文忠公;蔡襄是为老百姓做了实事的,有惠于民。看到以前的图片上写“蔡襄祠”,现在是“忠惠蔡公祠”,更彰显他的功绩,也体现后人对他的尊敬。

蔡襄祠里面最值得看的是碑文,里面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纪念洛阳桥、怀念蔡公的碑文,其中最有名的是蔡襄自己写的《万安桥记》。北宋四家——苏、黄、米、蔡;四家之一的蔡襄,介绍他的时候,排第一的是书法家,其次才是文学家、茶学家。历史上对这块碑记的评价非常高,宋代朱熹赞道:“颂公之功兮万安有碑。楷法草书,独步当世,文章青史,见重列淡。”明代王世贞说:“万安桥天下第一桥,君谟此书雄伟遒丽,当与桥争胜”。君谟(蔡襄字)

(3)蔡襄原稿墨宝上,徽宗皇帝亲笔题字“蔡襄萬安橋記真蹟”,清宫重装时乾隆题写引首“端厚朴拙”,并且郑重其事地安放于特制的黄花梨木盒里。(3)(摘自《宋·法帖 |蔡襄《万安桥记》》收藏于寒江雪艺术馆)

原文:泉州万安渡石桥,始造于皇祜五年四月庚寅,以嘉祜四年十二月年辛末讫功。累趾于渊,酾水为四十七道,梁空以行。其长三千六百尺,广丈有五尺,翼以扶栏,如其长之数而两之,靡金钱一千四百万,求诸施者。渡实支海,去舟而徒。易危而安,民莫不利,职其事:庐锡、王实、许忠、浮图义波,善宗等十有五人。既成,太守莆阳蔡襄为之合乐宴饮而落之,明年秋,蒙召还京,道由是出,因纪所作,勒于岸左。

撰文时,蔡襄忽略自已的功绩,赞颂主事者,注重账目公开,写道郡民欢乐情况,碑文文字简洁、洗练粹美是篇绝妙好词。当时福清著名的镌刻世家上官氏的领军人物——石刻家上官石,镌刻成前后两方石,立于大桥中亭。此碑文不仅书法端庄沉着,而且文章精炼,工刻细致,誉为文、书、镌“三绝”,是中国十大“三绝碑”之一。

现在立于面前的两座碑,显然颜色不一样,其中一块遗失,后来补齐,为了更好的保护它,放入蔡襄祠供人欣赏。

碑文被修复了,修复得非常完整,完全没有一丝的古迹了!为什么对如此“完美”的修复,会感到不能理解?

因为古代人都有拓本的习惯,而蔡襄如此有名的碑文,拓本的人络绎不绝。而拓本的人并非都是良善之流,很多都是为了卖钱,而拓完后,破坏一两个字,则这个拓本就是孤本,可以卖高价。而这块碑文看起来非常长新,而且还给它上了红色,真的很难理解,修复得痕迹如此明显,简直如新刻的一般。唉!

 不知不觉,已经12点半,洛阳桥绝对需要花上一个上午去欣赏,解开五大谜团,再观鸟看海,研读碑文,游客中心小憩,时间不知不觉溜走,天下第一桥果然名不虚传!

 第二站:远芳包子店

天下包子,悉归天津。对泉州这个南方城市,小店以包子出名,这本身就不按常理出牌,所以必须去尝一下。

第三站:原计划博物馆,但是均休息,初一才开,唉,只好去附近的西湖公园走走。

像日本的鸟居

第四站:福建菜—宋小瑾

出品一流,很满意。姜母鸭和斯丹做的味道不太一样,斯丹更偏干香,这边偏湿香;螺片相当爽脆;蚝仔烙鸡蛋特别多,香脆可口;菠菜面线糊,个人非常喜欢。

第四天:厦门中山路、集美村

从厦门高铁站出来就是市区,而且很市区,一抬头前面横着高架的brt,跨过迎春大花坛,迎面就是两栋高楼一左一右站立着,正对马路的楼面树起巨幅广告,如果是led的那就更都市了。

走到酒店不过十几分钟,酒店贴心的很,摆了很多兔子包装的蛋卷和糖果,房间比较小,餐厅也比较小,但是床很大,最厉害的是旁边是本地人天天排队的位列美食榜前列的“阿忠食坊”,这家餐厅完全属于偶遇,如果不是订了这家酒店,搜索攻略是找不到的,每天晚上排长龙,这几天还降温下雨,但是完全阻挡不了食客的热情。年夜饭就定在这里!

第一站:中山路步行街

为何选这个景点?第一,近,第二,有美食

中山路的骑楼和广州很像,在南方沿海沿江地区有很多这样的骑楼,比如海口、汕头、潮州、梧州、开平,福建漳州、泉州等,有资料说骑楼是源自英国人在印尼的建筑,然后中国人师夷长技学来的,但是骑楼建筑很明显是中西合璧,是一个碰撞的产物,不应该是这种引进,像洋务运动一样照搬学习过来的。

(4)在广州,骑楼建筑形态是殖民建筑文化和我国传统建筑形态檐廊融合共生的产物。而檐廊这种形态的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的檐廊,现在我们在很多寺庙都可以见到在建筑物檐出一段空间,比如:

而广州的骑楼是起源于十三行,广州有1800多年海上贸易的历史,在康熙年间(1699年)批准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商馆。十三行就是清政府指定的十三家有实力的行商,可以和外国人做生意,最初在西关,沙面那块地,洋人来做贸易,也建了自己的房子,于是大家就看到了那种外廊式建筑,青岛、澳门都能看到。

当洋人建筑越来越多,逐步向街道延伸,和传统的檐廊式建筑结合,逐步形成中西合璧的骑楼,在民国政府的规划推广下,渐渐形成规模。(4)(引自陈立新《广州骑楼的起源、发展及骑楼文化的形成》)

厦门的骑楼精美绝伦外,里面的街道上还隐藏了很多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南洋富商的豪宅。这些豪宅很多,但是据资料显示,天一楼就规模和样式是当时的厦门第一等的。它落成于1921年。其一是精雕的花岗岩基座,其二堆塑的西洋花式窗楹,其三以半圆形探出式的门庭及阳台,整幢楼房一共60间房,含东西两楼,规模宏大。因楼主吴氏兄弟互相谦让一时传为佳话,也被题作“庆让堂”。

而当我看到天一楼的时候.......我希望看到天一楼展现出一种布局的精致和雕琢的美感,是看到了,但是又好像没有看到。

第二站:赖厝埕扁食

扁食,其实就是小馄饨,里面非常凌乱,脚下还有一只幼猫,应该还没有断奶,躺在一张厚厚的纸巾上,纸巾旁还有一些黄色液体。老板是又要煮,又要收拾,还能和一旁包馄饨的两位阿姨聊天。

在这样的环境下味道怎么样呢?真的很不错,特别是拌面,很好吃。

第三站:集美村

坐高铁到厦门的时候,就经过集美村,烟雨朦胧中疾驰而过,影影绰绰地透露的美,更加动人,更加引人入胜。下午天公作美,蓝天、白云、阳光重现,让本来红瓦白墙的集美村极其绚丽多彩,美轮美奂。

集美村地铁站就修得与这里的历史建筑融为一体。

下了地铁站就围着湖绕一圈,湖边一旁是海,另一旁是集美中学。这所中学是我见过最美的中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优美的自然风光。

道南楼

走在集美村中,这里的路牌时刻提醒你,这里是伟人——陈嘉庚先生捐建的,他一生为国为民,是爱国华侨领袖,是企业家也是慈善家,是教育家也是建筑师,是社会活动家也是革命家。

他是厦门集美村人,小时候奔赴南洋跟随父亲做生意,从小小的米店发展成为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橡胶大王,鼎盛时期(1925年)营业范围远及五大洲,雇佣职工达3万余人,资产达1200万元(叻币,约值黄金百万两)。这样的资产奠定了他华侨领袖的地位。

作为一位成功的商人,他一共捐了多少钱?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在1940年的国民参政会上通报:仅在1939年,华侨汇回祖国之款达11亿元,而该年的总军费为18亿元。

陈嘉庚当时也算过一笔账:按世界银行发行纸币的通例,1元基金可发纸币4元,当年华侨所汇11亿元的外汇,可发纸币44亿元,除交还侨眷赡养费10亿元外,还有34亿元可充当军政费用。不得不说他太伟大了。

说他是教育家,他一生都热心教育,创建厦门大学,独立支持厦门大学办学36年后,无偿捐献给国家。后来又回到家乡,创办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

而创建学校时,他所有项目都亲力亲为,每栋楼的设计命名都是陈嘉庚亲自参与确定,今天我们看到这里的美,是陈嘉庚先生奠定的。所以他也是建筑师规划师。

南熏楼
道南楼

说他是革命家,他在1909年陈嘉庚在新加坡晚晴园结识孙中山,第二年参加了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同盟会,开始为革命募捐奔走相告,后来抗日战争,他又源源不断地把募捐到的财物投回国内。

集美村很大,正当累的时候,就发现这里这里又共享电动车!集美村真是贴心!

第五天:鼓浪屿,阿忠食坊年夜饭

一早坐上船去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天上飘起来小雨,加上已经是年三十,但是完全阻挡不了游客的热情,满满一船人,几乎站座也满了,来到日光岩更是排队一小时才登上峰顶。

在下雨天,人流如织的情况下,要找到计划中所有的景点(鼓浪屿中有名的别墅),很难。结果我们花了一天时间走过的景点只有:

1、郑成功有关的景点——日光岩、日光岩寺、皓月园(在门口看,没有进去)、郑成功博物馆(年三十关门休息)

郑成功纪念馆
皓月园
日光岩寺
登上日光岩俯瞰鼓浪屿
登上日光岩俯瞰鼓浪屿

2、黄家花园(在门口看,现在是酒店)

3、菽庄花园(买票进去,深入游玩)

4、管风琴艺术中心(在门口看,年三十当天不再开放预约,必须要昨天预约才能进)

5、钢琴博物馆(买票进去)

其他关于舒婷、林语堂、殷承宗、林文庆的宅子都没有找到,还有帝国主义国家曾经的领事馆也没有找到。

日光岩就算是烟雨朦胧,但是风光依旧迷人。

菽庄花园很特别,把江南园林建筑搬到海边,构建了独有的与海息息相关的园林。

第一个特点是“藏海”:就是人走在路上见不到海,绕过一半的园林,才能看到海。

第二个特点是“巧借”:园林建筑讲究“借景”,有近借、远借、邻借、互借、仰借等,而海边的园林是“巧借”,借用了临海的坡面—四十四桥凌波卧海,按不同地形变化;借了海湾里的礁石—依山垒石建亭;借用涨落的海水—围池砌阶联以曲桥,宛如游龙。借日光岩为仰景,南太武山为远景,借楼阁做近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远借

第三个特点是:“动静结合”:“动”指十二洞天,依地势造假山,形成一个迷宫,洞洞相连,小孩子在这里玩疯了,是一个跳跃动感的画面。“静”坡边建有小亭小阁,休息观景,是一个静雅的环境。另外海潮的流动和长桥的安卧,岸上花团锦簇和海中百舸争流,都体现了动与静的交融。

那么特别的花园,谁造的?林尔嘉,这里也叫林家花园。林尔嘉的祖辈是漳州大家族,有开台功臣,就是台湾的开拓垦殖有他们家有一半的功劳。后来《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林家不受欺辱,搬到厦门居住。依照以前自己的台湾板桥林家花园,建起了这座菽庄花园。

除了著名的大别墅,我们也看到了很多风格各异的建筑。

兔年,来一对兔耳朵

鼓浪屿还有户外表演的音乐人,一把吉他、一个口琴、两个沙锤就是一个乐队,看着美景、吹着海风、听着音乐,陶醉在鼓浪屿,这里就是一个偌大的自然音乐厅,山坡是立体环绕的背景,海浪声鸟鸣音是自然的配乐,人群的喝彩是最自然的互动。在这里享受音乐,没有什么正襟危坐,没有什么规范礼节,你可以鼓掌,可以驻足,可以回头,甚至可以随时略过,音乐是飘扬在空气里的,随手可得,随处可遇。美是不经意也不刻意,你听到了看到了就是这样的一个画面永远刻在心里。

第二站:年夜饭—阿忠食坊

昨天晚上我们就问了店家,店家说他们四点就开始营业了,年三十会早一点下班,十点关门。于是我们真的就是4点就开始从鼓浪屿坐船回来,回来不到五点,刚好拿到一个位置。

点菜是老板给我们点的,我开始点了虾排和锅边糊,是这里的特色,老板说这个搭配不错,然后我又点了这里的招牌—生炝石斑鱼,老板说我们三个人有点大份,如此实在,我说想尝尝招牌,感觉还要点一道菜,老板推荐了小青龙,果然不贵不推荐,大过年的,就尝一尝。

强烈推荐厦门阿忠食坊,特色福建菜,五星好评。

第三站:厦门夜景

晚上本来是不想出去的,又冷又累,但是明天中午就要走了,还是跑到海边去了,结果厦门大学一片漆黑,除了大门什么都没有看到,街上显然只是游客还在闲逛,小店基本全部关门,连便利店也吃年夜饭去了。

厦门大学
第六天:BRT,厦门博物馆

没有坐过高架brt,特地绕路坐brt去厦门博物馆,结果到不了,还要打的。

厦门博物馆是真的大,要全部看完所有的展览,需要一天的时间,而我们只有1.5小时,匆匆忙忙盖完章,拿了纪念币的小礼品就走了。

六天泉州厦门圆满结束,我想用一句话或者几个词来概括整个行程,即使不准确也是当下最切实的感受:如烈酒般浓烈,如朝圣般虔诚,如露水般新奇,如史诗般厚重!

尾声:广州为何还不是世界文化遗产

先对比一下泉州和广州

1、宗教寺庙

清真寺—泉州有清净寺,广州有怀圣寺。两间清真寺均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清真寺。怀圣寺始建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里面有全世界最古老的邦克塔,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清真寺排行第四。怀圣寺验证了唐朝和阿拉伯波斯国家的贸易来往频繁,广州千年商都的历史轨迹。清净寺剩下9根柱子,怀圣寺还能剩下一个完整的邦克塔。

佛教寺—泉州有开元寺,广州有光孝寺。光孝寺始建于东晋,六祖惠能风旛动典故就发生在这里,所以这里很多建筑与惠能有关,比如六祖殿、瘗发塔。目前还存留这宋代重建的大雄宝殿,唐代的瘗发塔,宋代的东西铁塔,无论从历史还是文物的保存上,都是极具价值,如果一定要排名,那开元寺和光孝寺是一个数量级别的。

瘗发塔
西塔

道教寺庙—泉州有老君岩、天后宫,广州也有天后宫、三元宫、南海神庙等等,年代最为久远的是三元宫,就在市区,始建于东晋时期,后历代均有重修,现在的建筑是清朝建筑风格上重修的,现在香火依然很旺。

天主教—元代天主教传入泉州,据记载明崇祯年有13座天主教堂,目前现存是建国后修的;而广州的天主教是清朝1845年传入,最古老的是1863年奠基的圣心大教堂,国内现存最宏伟的双尖塔哥特式建筑之一,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

基督教—泉州第一座基督教教堂是1863年建成的南堂,2002年拆除重建;基督教传入广州要更早,在嘉庆十二年(1807年),最早的基督教堂十甫堂,始建于1862年,东山堂是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教堂,始建于宣统年间。

东山堂
露德圣母堂

自古以来,作为千年商都的广州是外来宗教从海路入华首选地、中西宗教文化交流前沿地、宗教变革先驱地、岭南宗教文化中心地。但是泉州胜在数量上,广州市有38间登记的佛教寺庙,8间道观,4处天主教堂,8间基督教活动场所。而泉州经政府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有898处(其中佛教466处,道教223处,伊斯兰教2处,天主教6处,基督教201处),民间活动场所(建筑面积10平米以上)6962处(摘自广州、泉州民族与宗教事务局政府网发布),所以朱熹说“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2、再来对比一下骑楼和美食。

广州的骑楼是非常有名的,现存的骑楼街大概有三十六条。

“骑楼”的第一层由支撑柱组成,没有设墙。看上去造型就好比“马脚”,“骑楼”的楼上便是“马背”。处身在这样的楼中,如骑在马背上,所以这样的楼称为“骑楼”。骑楼这种建筑非常适合沿海多雨暴晒的城市,民国初年开始蓬勃发展起来。而广州的骑楼不乏有特别大型的建筑。

“食在广州,厨出凤城”这句话就是知道广州是美食之都,凤城就是顺德,现在属于佛山市,属于广佛同城圈内。2014年,顺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的称号。

3、比一比广州的遗迹。

北京路作为广州中轴线,下面地层从唐代至民国时期共11层路面,第11层砂石路距今地表深约3米,与第10、9两层铺砖路属唐代;第8、7两层铺砖路为五代南汉国年间,6、5、4三层属宋代;第3层为宋元时期,第2层石板路属明代。第11层下有汉唐时期的淤积泥,到4.5米深处发现有南越国时期遗迹,往下为淤泥层,直至7.9米深处见灰红色生土,表明这里曾是河涌地段。

瓮城遗址,清代时广州共有十三座城门,1918年10月刚刚成立的市政公所发出第一号布告,宣布开拆广州城墙,辟为马路。在伴随革命大潮而来的拆城大潮中,城墙和城门一道消失了。现在留存下来的是城墙遗址和瓮城遗址。城墙遗址位于越秀公园内的越秀山上,因为当年这里的位置是非常偏僻的,没影响到当年的建设,所以幸运地保存了下来。第二处是瓮城遗址,位于中山七路和人民中路交汇处。

南越国宫署遗址,公元前203年,秦将赵陀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在都城番禺(今广州)兴建王宫御苑。南越国宫署遗址内不仅有南越宫苑,还有从秦、汉、晋、南朝、隋、唐、南汉、宋、元、明、清到民国共12朝的遗迹遗物。这些遗迹层层相叠,构成了一部记载广州两千多年发展的无字史书。

另外还有清末民初的沙面建筑群、十三行码头,都是广州贸易繁华时兴建的。还有很多,只写自己记得的一些景点。

其实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早已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早在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乘“和平之舟”号抵达广州,第一站就设在南海神庙,并将此地确认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2008年,广州市人民政府致函国家文物局正式提出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申请。

2017年,广州联合8个城市,牵头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广州牵头因有诸多优势,它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起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港口大、航线广的港口城市。

2016年底,世界遗产中心向我国海丝申遗项目提出了“目前国际上在世界遗产的语境下,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定义尚无共识”的意见,委婉表示了对我国率先开展海丝申遗工作的不同看法。无论是陆上丝路遗产还是海上丝路遗产,虽然它们是历史性产物,但却构成了当代“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申遗工作应先从学术上特别是文化遗产学的角度,研究哪些城市属于“海丝”城市,这个工作是无法绕过的。

2017年初,国务院确定2018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调整为“古泉州(刺桐)史迹”。

2017年,组建海丝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

2022年12月,香港等9城加入海丝申遗城市联盟,联盟城市总数增至34个。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推进广州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除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之外,广州再次提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目标。

已经三十年了,澳门历史城区在2005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泉州在202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还没有申遗成功。怎一个遗憾了得,真心期待广州早日申遗成功。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世界文化遗产游——泉州厦门春节行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