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5.11

湘西景森文化写生基地—(研学 夏令营)具有民族特色文化体验活动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发表于 2020-04-21 14:58

◢ 秘境湘西



这是一次文学与艺术的交流之旅

这是一次民俗与风情的感受之旅

这是一次独立与成长的生活之旅

这是一次有爱与协助的团队之旅

这是一次自然与艺术的熏陶之旅

让我们了解蚩尤部落的精神

体验巫傩文化的神秘

用敏锐和善的眼光观察世界

“红灯万盏千人叠

一篇缠绵摆手舞

土家号子中一起经历曲折后的微妙欣喜

come on!


第一站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一脚踏三省”的人文边城(茶峒

●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第一站的革命老区——洪安古镇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磨老


“人文边城(茶峒)”

吊脚楼

国立茶师

边城民族博物馆

拉拉渡


——沈从文笔下的 《边城》——


14岁的沈老走到茶峒,游学天下;22岁写出了小说《长河》、《边城》谱写了一首生命之歌。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是沈从文《边城》的开首语。

用画笔描绘吊脚楼


“革命洪安”


拉渡连接着湘渝


——革命老区 洪安——


1949年10月,刘邓大军挥师向大西南挺进,11月6日沿湘川公路的先头部队攻占洪安。洪安成为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的第一站。

清代名人张恺诗曰:“吹来黔地雨,卷入楚天云”,描绘了边城和洪安“一脚踏三省”的地理优势。一条钢索挂着“拉拉渡”连接湘渝。

红色语录塔

古镇街道

司令部旧址

“三不管岛”


“中国少数民族村落—磨老”


沿清水江逆流而上,两岸峭壁、悬棺,文革的红卫兵水电站让水面成平湖,与贵州隔河相望,这里的苗族先民曾经是戏浪冲险滩的纤夫和放排人。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磨老村

猴儿跳峡谷

—— 夏令营【研学】知识链接 ——


01 《边城》人物故事会

02 《边城故事场景走访》
03 七、八年级的同学《边城》课本联系
04 《边城》吊脚楼结构探索

05 “拉拉渡”渡河原理

06 你来讲刘邓大军的故事......
07 为什么它叫“三不管岛”......
08 磨老龙家大院墙砖上的手印?



第二站


2300年前,屈原在天问台含悲问天,《天问》诗篇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追求真理之探索精神。


“天问台”


2013年12月16日,学者易中天湘西寻根,在德夯天问台上举伞狂喊:爸爸、妈妈,我来了!

易中天先生说:吉首天问台相爱,比庐山恋还浪漫!


屈原《天问篇》

易中天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香港凤凰卫视高级策划、主持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王鲁湘先生曾在2004年在德夯写下:

四面屏风云做台,清溪一线破山来;

忽闻蛮歌惊林木,苗家迎客德夯寨。



第三站


●大国重器——矮寨特大悬索桥

●悬崖玻璃栈道——魔鬼栈道

●世界公路奇观——矮寨公路



大国重器—矮寨特大悬索桥


创造四项世界第一:

大桥主跨1176米

首次采用塔、梁完全分离的结构设计方案

首次采用轨索滑移法架设钢桁梁

首次采用岩锚吊索结构,并用碳纤维作为预应力筋材

孩子们在这里留下欢声笑语



“魔鬼栈道”


悬崖栈道、观景平台、悬浮栈道组成的高空游览线,全长1.4公里(其中含100米玻璃栈道),垂直落差500米。





“矮寨公路


矮寨公路始建于1935年初,1936年9月完工,是湘桂黔路通向西南的咽喉要道。全段6公里,修筑的水平距离不足100米,垂直高度440米,坡度为70-90度的大斜坡上形成13道锐角急弯,26截几乎平行、上下重叠的路面。



第四站


——景森矮寨基地四村联动——


●苗家风情万种——德夯苗寨风情园(德夯苗寨)

●峡谷小桥流水人家——新寨村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坪朗村

●最勤劳的云顶苗寨——家庭村


德夯苗寨

坪朗村

新寨村

家庭村



“德 夯 苗 寨”


德夯

美丽的峡谷

今夜篝火通明

苗家风情万种




“新寨村”


新寨村湘西大山深处的美丽山村

传说是凤凰居住的地方

村内古树成林

俨然世外桃源



“坪朗村”


中国最美农村

坪朗是一座依山傍水

苗族同胞生于斯长于斯的苗寨

农家生活体验

苗族鼓舞传习所




“家庭村”


云顶苗寨

海拔700米以上

最和谐的村寨它叫“家庭村”

苗族最传统节日“四月八”的发祥地


行走山水间


生命的赋能在你的脚下

最好的学习在路上

人生就在不停的行走

思想需要不停的碰撞



民间艺术体验活动


苗族武术 ●苗鼓


编 ●扎草龙、舞草龙

扎草龙、舞草龙

●蜡染

●苗画

●画斗笠

●上山采茶

●露营

●篝火晚会、烛光晚会

●舌尖上的湘西

●赶集去......



苗族武术


苗拳是古老的拳种,据苗拳“请师决”的一般咒语所言,该拳始于蚩尤。直到清乾隆年间,花垣县麻栗场金牛寨的石志岩率苗民起义失败后,隐居六里田宽冲(今三角宕乡)授拳传艺,形成比较系统的套路,定名苗拳。石志岩擅长流星和九子鞭,并创造蚩尤拳法。



苗鼓


苗鼓是苗家供奉的圣物;是苗族部落的象征,苗族从黄河到西南群山大迁徙的路上,什么东西都丢了,仍保留着一面鼓。在苗鼓文化中,所伴随的很多舞蹈动作都是模拟生产、生活的。有的也直接表现了苗族历史上的战争行为。苗族鼓舞作为苗族文化的一种行为叙事,表现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爱情等的真实态度,也表现出苗族群众的内在精神。



棕编


原生态的材料,看似不“复杂“的技巧,你需要更多思考才能完成。多年后,可能你在某个时候,某个地方会突然看到一个类似的材质,做一个愉快的体会!



扎草龙、舞草龙



湘西境内的土家、苗族、汉族等民族世代杂居,共同创造了悠久而灿烂的多元民族文化,草龙舞是以舞草龙为特质的民族图腾舞蹈,这里的草龙舞其特别之处在于‘龙’以草为材质编织而成......


蜡染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与扎染、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



苗画


苗画作为湘西苗族文化的代表之一,极具苗族特色,主要流行在湘西苗族地区。苗画最初是作为苗族姑娘刺绣图样稿的形式出现的,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种,常可以在湘西苗居的门帘、窗幔、服饰、被面和房中装饰上发现各种样式的苗画。

2011年5月23日,苗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画斗笠




上山采茶


据《 明世宗实录 》记载:明朝嘉靖十八年(公元 1539年),湖广都御史陆杰巡视兵防,途经保靖辖区的鲁旗(今湘西保靖县葫芦镇),深山沟壑密林中,有多人染瘴气,便向当地苗民求助。有一苗族向姓老阿婆,摘采自家门前的百年老茶树叶沏汤赠与染瘴的文武官员服用,饮茶汤后半个时辰,瘴气立愈。陆杰当即赠予向姓老阿婆黄金一两,并将此茶献于嘉靖帝,被钦点为贡茶。当地苗族子民,便将此自然生长在苗家深山之中的无名野茶,称之为“黄金茶”。

茶道礼仪与中华礼仪一脉相承,在研学课程设置中孩子们通过采茶、制茶、泡茶、奉茶学习“与人为善、以礼待人”的处世之道,续茶时“先人后己”的谦让之道,奉茶时“先长后幼、先尊后卑”的长序之道,“敬父母、敬老师”的感恩之道......, 发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优良传统美德。




——背篓里的《古丈茶歌》古丈毛尖茶——


一曲 《 小背篓 》 唱遍大江南北,是家乡的好茶好水,滋养了这样甜美的嗓音:

青山绿水映彩霞,彩云深处是我家,

家家户户小背篓,背上蓝天来采茶。

这里是宋祖英的家乡田园!


在大自然的怀抱酣睡—露营

自己动手搭建帐篷




篝火晚会

夜篝火通明,苗家风情万种




烛光晚会






舌尖上的湘西


——舌尖上的湘西从自己动手做早餐开始——

推豆腐


打糍粑





自己动手做蒿菜粑粑




——舌尖上的湘西长龙宴——





赶集去...


赶集,是湘西农村里盛行的一种商品交易方式。在湘西,赶集也被称为“赶场”,地点一般是乡镇的经济文化中心。关于赶场的时间约定,这里多数人已说不清其来历,但却孰知要以农历计算。有的地方人口多,购物的需求旺盛,赶场就比较密集,日子定为农历的二、五、八或是三、六、九;有的地方人口稀少,便隔 5 天、10 天才有一次集市。

在湘西,土家、苗家人是背篓不离背,而背背篓赶集是当地的一大特色。人们在山区行走,背篓不仅能运载重物,还能释放人们的双手去做其他的事倩,这对农耕文化深厚的湘西来说,是勤劳与智慧的象征。

赶集



写生湘西






第四站


乾州古城


乾州古城历史源远流长,具有四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夏商时期这里就有土著先民繁衍生息,之后来了棘人,再后来了猺人,再以后来了苗人,秦汉时期这里是重要的商埠码头。历代来是湘西古四镇之首(乾州、铺市、里耶、茶峒)。



这座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悠悠古城,饱经历史的沧桑,却风采依旧。静谧的河流,青色的石板路无不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夕阳西下,小桥流水人家,这是多少人向往的恬静生活。走在胡家塘的荷花池旁边,肆意的吸允着空气中散发的淡淡荷花香,身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愉悦。

胡家塘荷花池


第五站


●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凤凰古城

●大型森林实景演出——《边城》


“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湘西明珠”,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沈从文在小说《边城》中这样描述它:“凤凰古城绵亘于武陵山脉深处,倚山而筑,环以石墙,濒临沱江,群山环抱河溪萦回,关隘雄奇。”

一天当中不同时间段的凤凰古城


《边城》


《边城》是世界首部改编自文学名著的大型森林实景演出,该剧以湘西民俗文化为核心,以凤凰的山水为背景,237位民族演员的倾情演绎,3769件银饰的震撼登场,带您感受湘西的美,苗族风情的美,沈从文的美。


拉拉渡

婚嫁

端午

魂诉

等待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游记提到的目的地

1/1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湘西景森文化写生基地—(研学 夏令营)具有民族特色文化体验活动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