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印象
8月的黄昏在凉风中伴着马奶的醇香,在蒙古包里随着年月的呼吸,日复一日,无声无息,将我带到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目之所及风景壮美,是马背男儿的热血,内心蛰伏许久的放荡不羁逐渐燃起。锦缎般的大地,黄灿灿的金莲花与静默在湿地上的古城墙垣,无声诉说这片土地的辉煌过去,这里是蒙古商业帝国之名响彻世界的源头。
站在金莲川元上都复仁门,看落日西沉,仿佛再次进入那个时代的繁华。为了这一幕,早已做好了准备,真正融入这里的风景。像最平凡的过客,默然肃立,让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刻,敲打我复归平静的心。
关于行程
D1:太仆寺旗湿地公园~太仆寺旗大酒店(早餐)~太仆寺旗石条山~边墙村~千里草原风景大道~坝上人家莜面村(午餐)~天眼星空营地~正蓝旗上都酒店(晚餐)
D2:正蓝旗察干伊德文化节~上都酒店(午餐)~元上都博物馆、遗址公园~多伦龙栖湾大酒店(晚餐)
D3:多伦湖~汇宗寺~山西会馆(午餐)~锡林浩特希吉尔大厦(晚餐)
D4:贝子庙~额尔敦敖包~中国马都~锡林浩特希吉尔大厦(午餐)~锡林郭勒盟博物馆
关于我
旅行作家,著有《冈仁波 巡礼行记》《骑遍丽江》,人民日报《民生周刊》特约旅行家、《西藏旅游》《汽车自驾游》特约撰稿人。文章多次入选头条青云计划。
锡林郭勒大草原南门,遇见张牙舞爪炸薯条
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地处阴山北麓,紧挨张家口,大地山峦在这里像波浪一样,优良草场伴着低矮山坡,茂密树林,偶尔有羊群牛群慢悠悠经过,正是摄影人喜欢的张北草原风。太仆寺旗的名字听着是养马的地方,全国现存多处太仆寺,在冷兵器时代为各战区输送战马,储存饲料。然而我们特意绕道太仆寺旗不是为了看战马,而是要拜访一座形状奇特的火山。
从多伦县开始,已注意到四处有火山石铺成的广场。整个锡林郭勒盟唯有平顶山是火山地质公园,可是熟知当地的向导告诉我,“能生动表达锡林郭勒盟火山地质构造的还有太仆寺旗的石条山”。
石条山没有像典型火山那样的锥形山体和凹顶,而是像一个巨大的排箫,90°垂直于地面。石柱横截面直径1.5米左右。经过亿万年的风雨侵蚀,外层石条剥落,一根根散落在山坡上,犹如巨人的手指。当我背靠着石条山拍一张合影时,心里战战兢兢,生怕一阵大风或地球引力使其断裂坠落。
太阳刚升起的草原很柔美,站在石条山坡上四下野望,清风拂面,心旷神怡。石条山早已登上《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却还没有开发成景区,自驾北上锡林郭勒游玩的客人将这里视为打卡点,一大早三五成群坐在山体阴影下观景。
曾经在云南腾冲和江苏仪征看到过类似柱状节理地质构造,两处都建了地质博物馆,开发地质研学基地。火山地貌之所以被珍视,一方面是丰富而庞大知识量,一方面是它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地球内部力量迸发之美。
距今500~1000万年前,第三纪火山爆发。地壳中的玄武岩石被地热变成滚烫岩浆,从火山口溢流到地表外,遇到海水,急剧收缩干裂,形成一从从张牙舞爪的“炸薯条”。
石条山记录着地球的年轮,是一部时间简史,人类在石条面前更像过客与浮尘,虽微不足道,却形成鲜明对比,划出一条生物成长时间线。
不用前往遥远的冰岛、新西兰,太仆寺旗就有很好的火山样本。石条山是小编见过最粗壮的柱状节理,这取决于玄武岩的构成元素和当时海水的温度。
升起小飞机,从根部拍到顶部,一列列,如同阴阴冷冷的队列军阵,翘首向北……最后,忍不住抚摸石柱,手掌伸进缝隙之中,体感火山的余温似乎还有。
很庆幸,草原人没有把这些石柱子利用起来,盖一座像希腊巴特农神庙那样的建筑。在尚不了解它的背景前,对它心存敬畏,未曾圈起来收费,一直维持着原始的样貌。
太仆寺旗是河北张家口进入锡林郭勒草原的第一站,火山奇迹能为草原站台,担当漂亮的前厅扉页。
Tips:
1、自驾从太仆寺旗起,往北,地形展阔,进入锡林郭勒千里草原风景大道。全长约1000公里,包括1条主线、6条支线。途径锡林郭勒盟7个市县旗跟23个旅游景区。
2、太仆寺旗边墙村是国家级森林乡村,因景色优美,是当地乡村游热点。这里有湿地公园、观星凉亭,舒适的蒙古包民宿、酒吧。适合带着娃住上两天。
3、太仆寺旗海拔1300m左右,盛产莜面,老百姓吃莜面的花样很多,有窝窝、鱼鱼、条条,还有莜面锅盔、莜面拉条。莜面伴着当地产的野生蘑菇汤,味道鲜美,犹如草原的芬芳。
4、太仆寺旗湿地公园晚上很美,草原上湿地很少见,每天来这里散步的人很多。
锡林郭勒镶白旗天眼窥探《三体》世界
如何表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清新与纯净,莫过于拍几张星空来说服观众。正镶白旗有国家天文台星空观测基地,架设了百余台抛物面天线,每年夏季,星空爱好者们会慕名而来,久而久之开发了帐篷营地。
近几年随着刘慈欣的《三体》疯狂吸粉,国内观星氛围越来越好,既然平民此生不大可能进入太空,找一个纯净的地方观星,让想象畅游宇宙应该不算难。趁着这股热,贵州天眼的观星营地率先被追捧,各地有太空望远镜的地方先后都引来观星者。
和想象不同,锡林郭勒镶白旗天眼主要用来观察太阳。“天眼”全名“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持续接收太阳射电波,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对空间环境监测、太阳活动预报提供重要参数。
硬核科幻小说《三体》里描述:“叶文洁发现太阳是一个波段放大器,通过向太阳发送信息,然后传播到遥远的三体世界”。锡林郭勒镶白旗天眼星空营地与剧情大致契合。当我们站在翘首的圆盘天线下,仰望深邃蓝天,银河之旅近在咫尺,愈发感觉生命卑微,似乎马上要进入到那个奇幻剧情。
拜访星空营地的客人仍然以拍摄为主题,然而这里也不失为一处孩子们喜欢的夏令营。蒙古包、沙柳林、牧场、敖包、马群羊群,再加上星空主题,淳朴牧民生活,呆上一个星期也不会觉得单调。更神奇的是,这是草原上一片难得的树林。因为山坡上有一眼泉水,它流经的地方形成暗河,滋润了这片土地。
踩着石板路,穿过绿荫,看到了水汪汪的泉眼,周边挂着圣洁哈达。大草原上的水源地往往会伴随一个神话。传说,成吉思汗四子托雷带着怯薛军在草原上渴得眼冒金星,情急之中,他拔出宝剑刺入地下,涌出了泉水。而此地恰巧距离托雷二子忽必烈建立起的元上都仅百十公里,传说的真实性颇高。
太阳西沉,眼看着会有一个绚丽黄昏,可是却传来轰隆隆的雷声。东边一大片乌云带着暴雨向这边袭来。草原上云层较低,说下就下,气流变得急促,风中夹杂着土腥味。谋划已久的星空之旅可能要泡汤。
暴雨不到半个小时就飘向别处,晚饭过后碧空如洗,天空更深邃。到了午夜时分,伴着草原清风,星空大剧上演。雾状星云和银河系越升越高,偶尔划过长尾巴流星……
星空考验相机性能和摄影经验,一样的星空,不一样的前景,意境也不一同。快门咔“嚓咔嚓整”记录下美妙,曝光间隙,神识畅游宇宙,对大自然的热爱夹杂着未知世界的好奇,不禁想起《三体》里向地球抛二向箔的歌者吟唱的那首诗:“我看到了我的爱恋,我飞到她的身边,我捧出给她的礼物,那是一小块凝固的时间。时间上有美丽的条纹,摸起来像浅海的泥一样柔软,她把时间涂满全身,然后拉起我飞向存在的边缘。这是灵态的飞行,我们眼中的星星像幽灵,星星眼中的我们也像幽灵……”
观演蓝旗白食节,关于奶食品百种吃法
锡林郭勒因水草肥美成就了耐力极好的蒙古马。蒙古马助草原民族夺天下。800年前成吉思汗向西部成功扩张领土后,将锡林郭勒草原分给了最信赖的东部诸王。而后,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登上汗位,又将此地交给弟弟忽必烈。锡林郭勒草原既然是补给有力保障,自然会被认为是龙兴之地。所以当来到锡林郭勒草原,我总好奇,“什么样的饮食结构让兵强马壮?”这个答案在正蓝旗奶食节里找到了。
奶食节在锡林郭勒正蓝旗很受重视,已举办到第11届,全名“元上都皇家察干伊德文化节”。内容不仅包括奶酪品鉴会,还有隆重的搏克排位赛(蒙古摔跤),256位草原汉子在这里同台竞技,展示力量与技巧。有吃有看的节日,谁不喜欢呢?
牧民整天和牛羊马打交道,一日三餐少不了奶制食品。“察干伊德”汉语意为“白色食品”,蒙古人以白色为尊,视乳制品为高贵吉祥之物。
正蓝旗生产奶制品技法仍延用元代工艺。近700年来,一直是皇室贵族的奶食品供应基地。21世纪,正蓝旗察干伊德制作工艺还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奶、羊奶、牛奶、骆驼奶,4种奶源,配置出上百种花样和口味。从颜色、发酵、用料、造型搭配到更为复杂的月饼、点心、冰激凌、水果奶酪。
通常普通游客只能能辨认出奶皮子、奶豆腐、嚼克等常见的奶食。用甜或酸,软、硬、丝、滑、爽、弹口感做出选择。职业吃货却能品出楚拉、初乳、额吉盖、图德、奶皮等几十种奶食的制作工艺水平,甚至吃出牲畜的年龄范围,并提供畜牧经验和制作改良方法。而小编是头一次经历奶食节的小白,则跟随大流,看到有人扎堆排队,便尾随其后。最后,评比结果一公布,获奖展示桌上的奶制品就像免费赠送一样,瞬间销售一空。
虽是为满足味觉的食品交易会,却还包含着动人的声、色、韵。大会现场,参展旗县还带来了他们才艺。蒙古汉子热情奔放,烈日下盛装载歌又载舞。
各部公主也大放异彩。气色、气质、身材,谈吐,珠光宝气在举手投足间自由挥洒,一出场就吸走了全场摄影师的镜头,为本土奶食品做了最形象代言。
牛羊汲取大草原之灵,汇聚成白色甘霖,滋润一方风物。锡林郭勒大草原之美从蓝旗人的精神面貌,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最让人惊叹、最惹眼的是博克出场。一个个像一座小山,威风凛凛,四平八稳,迈出雄鹰的舞步,仅5分钟的亮相走圈,便将大会气氛推至高潮。
观众们今天带的小板凳是博克准备的。草原人崇尚力量,蒙语“博克”意为:结实、团结、持久。博克身上带着寄望,最强博克在草原备受尊敬,其荣誉感要强过赛马和射箭。
五色彩绸制成的“项圈”(将嘎)是优胜者的标志。搏克获胜次越多,彩条越多。
草原上大大小小的盛会都会安排博克项目,他们的形象好似庙里护法金刚,象征祝福与加持。草原特产白食主题正需要借助博克的硬朗形象。所以,在经历这场奶食节后,明白了锡林郭勒大草原壮美的秘密。这背后是不仅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一双双勤劳的双手,它们化作推动幸福生活的力量,即淳朴,也耐人寻味。
Tips:
上好的奶制食品赏味期限短,如果车上没有冰箱储存,最好即买即食。
曾与北京城同等级别,如今荒无人烟
8月的黄昏在凉风中伴着马奶的醇香,在蒙古包里随着年月的呼吸,日复一日,无声无息,将我带到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目之所及风景壮美,是马背男儿的热血,内心蛰伏许久的放荡不羁逐渐燃起。锦缎般的大地,黄灿灿的金莲花与静默在湿地上的古城墙垣,无声诉说这片土地的辉煌过去,这里是蒙古商业帝国之名响彻世界的源头。
站在金莲川元上都复仁门,看落日西沉,仿佛再次进入那个时代的繁华。为了这一幕,早已做好了准备,真正融入这里的风景。像最平凡的过客,默然肃立,让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刻,敲打我复归平静的心。
锡林郭勒自驾之旅缘起于对蒙古人马背浪荡生活的向往和草原美食的执着。自京城北上,穿过河北张家口,进入锡林郭勒盟,天地开始辽阔,立刻有了跃上马背驰骋冲动。每个沉迷自驾的人都掩饰不住对草原的爱,因为那是一颗志在千里的野马心。要深刻体会草原最壮美与辉煌,一定绕不开锡林郭勒草原上的元上都,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转身,在马可波罗的描述下,散发着神秘与奢靡。
到了元上都遗址公园已近黄昏。车停在遗址公园的门口远眺四方,找不到大都市的频道。要知道700年前,元上都与元大都(今北京)规模等同,政治地位更高。现在的元大都已是千万人的繁华都市,而这里却万籁俱静,回归至原始的朴素。
把无人机升至400米高空,才看到大城轮廓,再从内城飞出2公里,才拍到外城全景。遗址除了土夯的城墙,没留下任何建筑,这个点儿游人也很少,夕阳之下,疾风吹拂野草,更显苍凉。然而这些并不影响它的文化地位。如今元上都遗址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公元1260年(中统元年),忽必烈在元上都即位蒙古大汗。在这之前,元上都仅是府城级别。蒙哥汗时代,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大事,驻帐于此。他努力向汉人学习,在此建立起自己的智囊团,即历史上著名的“金莲川幕府”。
忽必烈既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也是一位很会享受的甩手掌柜。他有双重身份。是蒙古人的可汗,也是元朝皇帝。他善用有才能的人,将国家军政权交出,自己则带着彪悍的卫队,巡幸于元上都和元大都之间,以此灵活行使两种至高无上的权力,维护着超级巨国的秩序。
忽必烈用武力建立起的商业帝国随着蓬勃发展起的海运越来越发达,名声传至遥远的中亚、欧洲诸国,以至于大多西方人在这一时期认为忽必烈所在的元上都才是东方的核心城市。威尼斯传教士马可波罗一行即是得到了这样的信息,才开始了长达4年之久的东方冒险之旅。
1275年,锡林郭勒草原金莲花盛开之时,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终于在甘肃张掖等到可以觐见忽必烈的消息。衣着华丽的使者将他们带到元上都。豪奢宫城内,父亲向忽必烈呈上教皇的信件和礼物,并向大汗介绍了马可波罗。大汗喜欢这位聪明活泼的年轻人,特意请他进宫讲述沿途见闻,并携他们同返元大都。
多年以后,马可波罗返回欧洲,在狱中将元上都的奢华描述给狱友,最终成了《东方见闻录》里最迷彩的篇章。之后的百年间,这本书在欧洲风行,撩拨着欧洲发见东方,攫取东方财富的野心。欲望刺激造船术进步,终于开启大航海时代。
蒙元时的中国版图面积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曾发生在元上都的事件影响了历史走向,辐射波及世界格局。这才是它荒草丛生外表下隐藏的价值。
“我们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此时,抱着这个疑问,在晚风中矗立良久,思绪穿越回国家命运走向的十字路口,直面帝王,却欲言又止,怅然若失。
1292年春,马可波罗叔父一行受忽必烈大汗委托,护送阔阔真公主远嫁波斯。借此机会向大汗提出在完成使命后回国的请求。3年后,马可波罗回到威尼斯,却不知在这前一年,忽必烈已病逝。1358年,元上都被农民起义军攻克焚毁,不久蒙元帝国轰然倒塌。之后,元上都再也没有成为重要城市。数次被劫掠后,最终成为现在的样貌。
蒙元帝国从兴到废不足百年。昙花一现,却又绚丽异常。就像目下短暂的黄昏。400米高空俯瞰元上都平淡无奇,然而,当夕阳从云层中迸发而出,仍然感受到了一个轰轰烈烈时代的波澜壮阔。
Tips:
1、元上都遗址考古发掘的文物收藏在元上都博物馆。两处都看看,会对元上都理解更丰满。两地相隔8公里。博物馆由一座废弃矿坑改造而成,造型独特,建在半山腰,视野极佳,观景台可眺望元上都遗址全景。博物馆所在的山可以登顶,顶上有敖包,也曾是瞭望台,可在此拍摄金莲川大场景。
川原平衍,水泉清溢之地,纪念一次盟约
蒙古国皇帝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意为“如海洋般伟大的帝王”,由此看出草原人崇拜大海的力量,可偏偏草原上没有那么多水,所以即便是小湖泊,也倍加珍惜。多伦即是这样一个被草原人宠爱的地方。上都河、蛇皮河、黑水河、吐力根河在此汇合成滦河,空儿贵淖尔、峒干淖尔、依克达汗淖尔、巴罕达淖尔、巴彦淖尔、科布多淖尔、乌木克淖尔七个湖泊成就了“多伦淖尔”美名。
开车沿多伦湖环湖公路行驶,看到湖面如镜,映着蓝天白云,极目之处,郁郁葱葱,忍不住摇下车窗,让肌肤感受干爽秋风。听说多伦曾是京城上方的一盆沙,每到春天,北方季风会将多伦沙土带进北京城。可是无人机镜头下的多伦湖如同绿毯上的宝石,沿岸生机盎然,开满开野花,尽是毓秀风景。
多伦是锡林郭勒水资源最多的地方,自从水坝建成,七个湖泊汇聚,水域面积达到2万亩。登上最高处的凉亭俯瞰,果然有浩淼大海的气质。多伦湖的水最终成为京畿人的生活用水。当你在京里优雅的饮吧静享一杯咖啡时,是否品出了锡林郭勒草原的味道?
水资源多,地势略高,距离京城近,忽必烈曾在这里游山玩水,避暑狩猎,建起夏宫。我想,如果蒙元帝国一直存在,这里应该仍是被私藏的皇家娱乐会所。可是时代更迭打破了多伦的宁静。公元1691年,“多伦会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让更多人认识了这颗草原明珠。
驱车又来到多伦县旧城北2公里处的广场,看到“多伦会盟”的见证——汇宗寺。寺庙外观古朴,建筑布局仿北京故宫中和殿风格,然而自建寺初便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传承。寺庙内看到僧人的紫红色袈裟颇具蒙古风,由此联想到汇宗寺最初主持建造工程的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形象。
时间回到1691年。清康熙皇帝为了巩固北部疆土,亲赴多伦淖尔。在这里召集外蒙古三部首领和内蒙古各部49旗王公贵族,尊哲布尊丹巴活佛为大喇嘛,协调外蒙古宗教事务。会盟意图主要围绕国家统一,各民族共同发展大计,界定北部疆界,还对喀尔喀部(外蒙古)编设盟旗札萨克,确立了对外蒙古的统治和管辖。从此外蒙古正式列入清朝版图。
随着多伦会盟议程顺利进展,蒙古各部、旗王公、台吉请求,在这片“川原平衍,水泉清溢”之地,建造一座藏传佛教寺院,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会盟。康熙欣然应允,遂从国库调拨十万两白银。
建多伦淖尔寺庙的位置选在会盟期间康熙帝设大帐的原址上,建寺所需的工匠从京城和直隶地区调集,建筑材料在当地解决。其中,方石、条石、汉白玉等石料大多取自元上都旧址。木料来自热河,琉璃瓦及鸱吻等装饰物件取自京城……
清廷重视,再加上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和继任者章嘉呼图克图在这一时期的影响力,使得多伦淖尔寺的寺格很高,各部旗的寺庙纷纷向汇宗寺派送沙弥来这里学习。加上财布施和法布施,寺院一时间名声远扬。
22年后,康熙帝再次巡幸多伦淖尔,看到恢宏的汇宗寺和来自内外蒙古王公齐集在佛堂静心诵经礼拜的场景,非常高兴,于是亲题匾额,赐寺名“汇宗寺”,还用蒙、汉、满、藏四种文字记述建寺缘起。自此确定其漠南内蒙古地区的中心寺庙地位。
Tips:
玛瑙是多伦县的名物,老城加工交易玛瑙的店很多,其中不乏名贵宝石。
锡林郭勒草原对北方民族有多重要?
每个博物馆都是一张生动的目录,文物描述一条时间线上的风土人情。可是要把锡林郭勒大草原说明白并不容易。千百年来草原人以游牧的方式生活,逐草而居,不停搬家或向南走向汉化,就连元上都那样的首都都能被拆解成一块平地,最终留不住一户人家。
锡林浩特是锡林郭勒盟盟府的所在地,来到锡林浩特最想去博物馆看看,庞大盟区的珍贵文物在这里集中展现。锡林郭勒大草原为何那么美?我想在这儿找找答案。
锡林郭勒大草原历史上出现的几个强大的国家似乎都没有记录历史的习惯,他们不会像汉家王室那样死后还要建一个地下宫殿,也没有一座山来让他们凿石窟,把辉煌描在石壁。游牧生活远比农耕艰苦,除了残酷大自然,部落之间劫掠时常发生。记录知识的书不能当饭吃,反而成了逃命的负担,结果让文化停滞不前。所以本不期待看到一个面面俱到的博物馆,然而意外的是,馆藏十分丰富,让人大开眼界。
一部草原民族南迁史,叙述草原不得不提到游牧生产方式。算上西藏高原、青海湿地草原,中国草原面积占国土4成以上。但这里面唯有内蒙古大草原草质最优,最具生产力。从中国北部到南部,大致分4大草原,即呼伦贝尔、科尔沁、锡林郭勒、乌兰察布。4大草原今天并不相连,但在某年雨水多的时候还会连成一片,堪称世界最优质牧场。
气候与地理环境将中国土地分成农耕地区和游牧地区,既有中原农耕文明,也形成了草原文明,这两种文明相互存在,在中国历史上一直碰撞出火花。
内蒙古四大草原中面积最大的是20万平方公里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但这里气候寒冷,每年只有几个月能放牧。科尔沁草原面积较小,所以气候最适合的是乌兰察布草原和锡林郭勒大草原。可是乌兰察布草原靠近沙漠,容易荒漠化。秦汉时期,强大的匈奴游牧于乌兰察布草原,彼时东部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也有一个相对弱小的民族,被称为“东胡”。后来,因为匈奴在东汉时代的彻底失败,东胡的两个支“鲜卑、乌桓”占据了全部草原地区。
东胡系民族贯穿中国历史,而契丹族和蒙古族(蒙兀室韦)都是鲜卑的后裔。鲜卑族居住在寒冷却水草丰茂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大鲜卑山,乌桓族则居住在河流众多的辽河和科尔沁草原地带。东汉末年,曹操北击乌桓,乌桓灭亡,鲜卑族则趁机向南迁徙,并且占据了锡林郭勒大草原。
鲜卑又分出六鲜卑。慕容氏、宇文氏和段氏迁徙到了辽宁西部的科尔沁草原,称“东部鲜卑”。乞伏氏、秃发部则迁徙到阴山北麓的乌兰察布草原,称“西部鲜卑”。而中部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则是拓跋氏居住的地区。
这一时期,中原大地因晋朝八王之乱,深陷修罗道。周边游牧民族趁虚杀进中原,攻城掠地。最终,拓跋鲜卑扫平北方,建立北魏王朝。
北魏认识到了农耕的好处,放弃了北方草原,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彻底汉化,奠定了后来盛唐的基础。
唐朝即是胡汉一家的大融合时代,这时北方又有突厥和沙陀两支游牧民族走上历史舞台。唐朝灭亡使得中原王朝丧失了对辽西走廊的控制,而在这个地区马上形成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辽国。
辽国是契丹族建立的,契丹人本就是未迁居中原的鲜卑宇文部的后裔,他们都喜爱汉文化,都对自身进行了汉化改革,契丹人游牧在辽河旁的科尔沁草原,唐末的时候契丹族也开始自立,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落,占领北方草原,建立了契丹国,改称辽朝。公元947年,契丹军攻克后晋首都东京开封府。之后辽朝都也不断南移,适应农耕,选择汉化。
接着金朝从辽的背后杀出来灭辽,占领草原,灭亡北宋,最后还把开封设为都城。同样,金选择了汉化,结果却在1234年被蒙宋联军灭国……
北方游牧民族一旦南迁,似乎就会被两头夹击,有灭国的危险。蒙古同样崛起于北方草原,而蒙元皇帝忽必烈似乎看穿了这一点,最终选择在北方建两都。一方面控制南方,攫取南方财富,一方面紧盯着北方,所以有了元大都、京杭大运河、元上都。用两都巡行的方式,维护超级巨国秩序。
后来忽必烈消灭大理、南宋,统一全国。虽然元对汉化有所保留,政府机构汉人数量也限制,最终也保持了民族独立性,退回漠北。但比起汉化的清朝,太短命。
明代其实是中原王朝和蒙古草原的攻防战,虽然朱元璋时代取得一些胜利,却因草原辽阔,无法消灭对方。到了明成祖时代,天子守边疆,迁都北京,用加固明长城的方式与北方游牧民族对峙。可是没想到坚固城防最终被清军攻破。北方民族再度南迁、汉化……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故事讲到这儿便和“多伦会盟”接上了。
从历史轴线观察锡林郭勒,看到了一股原始的蛮力。如今冷兵器时代已过,马匹不再代表战力,草原人终于可以安心生产享受生活了。21世纪,锡林郭勒大草原草场被保护了起来,有节制地放牧让草原越来越美。走进城市生活容易,反而从城里返回草原放牧要费周折找上门机会。现在的牧民更像农场主,在开车经过一家家牧场时,看到他们的悠闲生活,禁不住流露随喜与羡慕之情。
Tips:
1、博物馆二层收藏了贝子庙的一些非常精美的文物。贝子庙是锡林浩特市非常有名的观光地,先有贝子庙,才有了这座城市,所以也是锡林浩特老城的中心。贝子庙周边几条街有锡林郭勒传统美食,不容错过。
2、额尔敦敖包在贝子庙的后山上,是祈福祭祀祖先的地方。传统祭祀日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届时还会举办游牧文化节,其中包括大小规模的那达慕,赛马和摔跤是重头戏。
3、马都文化旅游区。中国马业协会2010年将“中国马都”称号授予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作为中国马都的核心地区,成功承办了多次中国马术大赛,带动了赛马场周边的相关旅游,其中包括马文化演艺厅上演的大型实景剧《蒙古马》、马都文化商业广场。
住宿推荐
1、太仆寺旗大酒店。虽然在县城边上,交通却十分便利,有很大停车场。酒店比较新,住着舒心。饭菜可口,早餐很有蒙古特色,特别是包子。
2、上都酒店。正蓝旗比较老的一家酒店。设施完备,服务好。餐厅和客房在同一楼层,可在房间点餐。
3、多伦县龙栖湾大酒店。停车场很大,位置在市中心繁华区。新酒店,设施完备服务好。地下负一层有个很不错的洗浴中心。
4、锡林浩特希吉尔大厦。和博物馆较近,距离市中心较远。停车、出行十分便利。酒店很安静,床垫软硬刚好。三楼餐厅有很地道的地方特色菜,服务也非常好。
美食推荐
春卉火锅。锡林郭勒草原最肥美,美味不言而喻。这家店在当地很有名,本地人周末来这儿聚餐的也不少,最好来之前预定。由于门前停车场车位有限,饭点儿前往建议打车。
关于摄影器材
尼康D750/D3400/富士XF10/索尼RX100/大疆御2专业版
镜头:适马70-200mm尼康50mm三阳14mm
后期:电脑修图LR、PS、地图制作ID
版权声明:本游记图文均属尼玛次仁V原创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任何网站、媒体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下载使用。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苍天般的阿拉善,藏着一片五彩斑斓的世界 66437
- 呼伦贝尔大草原,这个夏天,带着娃去一次边疆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 37021
- 2020从阿尔山到呼伦贝尔,迷失在金秋的五彩画卷中 2312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