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遇见兴化,就如梦中遇见你,心花怒放
古人云:“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大地复苏,又是一年春,春日百花齐放,赏花成了所有人的爱好,早有耳闻的兴化也便成了苏北最为柔情似水之地,那成片众人皆知的千垛油菜花,那李中森林里了紫色二月兰......都是让人留恋的。对于兴化,恕我孤陋寡闻,后来才了解到它是江苏省泰州市一个县级市。
虽然从小在油菜花堆里长大的,但每年春天看到成片的油菜花开,还是会开心的像只自由自在的小蜜蜂,穿梭在绿油黄花间。每年的三月起直到四月上旬,便是油菜花的天地,兴化拥有着四大花海之一的千垛水上油菜花海,也是我心心念念想去很久了。
在家待久了,总是有点负能量缠身,好像只有旅行才能使心情豁然开朗,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原本就计划着什么时候去兴化看看千垛油菜花,想着想着,便有了机会,所以我一直认为只要心中有所想,终有一天会实现。
行程安排:DAY1 兴化市博物馆——金东门老街——郑板桥故居——千垛油菜花景区——碧水东罗——村民食堂
DAY2 朗庭大酒店享用早茶——施家桥村——水润刘泽——李中水上森林
第一站:兴化市博物馆
博物馆游览的不少,但是三层仿古建筑,粉墙黛瓦马头墙,古色古香的博物馆可是第一次见。一直以来,都很喜欢黑瓦白墙的马头墙,没想到的是在这兴化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兴化市博物馆也能看见这样的建筑。
馆内有雕塑壁画,小桥流水,回廊相接,竹木扶疏,花香四溢......这应该是我见过最为体面的一个博物馆,像极了走进了一个江南园林,兴化市博物馆现有藏品2000多件。经鉴定,其中国家二级文物42件,国家三级文物36件。
还立有三绝奇才郑板桥的铜像,馆内现有固定陈列《郑板桥生平及其艺术成就》、《施耐庵文物史料》、《兴化历代名人史料陈列》、《吕厚民摄影艺术馆》、《南荡出土文物》等固定展览常年对外开放。
第二站 金东门老街
尽管外面车水马龙,一走进这条老街,便是安静如初。太喜欢这份安静了,都说想了解一座城,就从一条老街开始,金东门老街便是可以让你了解兴化城的地方。
从四牌楼开始就是兴化的老街,也是兴化古城三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有“苏中明清第一老街”的美誉。老街第一家百年老字号上池斋也是众人皆知的。走进老街深处,一曲戏曲调调传入耳中,就仿佛回到了从前,很久很久以前。
金东门老街的店铺也很多,而且都是一些老行当,如铁匠铺,桐油铁锅,锡器制作等等,静静的在阳光下看老师傅制作锡盘,造型格外别致,就像是一朵盛开的花朵,在现代社会中锡器已经非常少见了。老街的美食小吃有好几家,看似简陋却非常美味地道。如果城市待久了,你一定会喜欢这里。
在老街上竖立着一座造型格外高大的石牌坊,为兴化历史名人李春芳立,他在嘉靖二十六年考取进士并以鼎甲第一中状元,后来做了宰相。这座状元坊始建于中状元那年,为双柱单门式牌坊,是兴化市标志性景点之一。这条街巷对市民及游客都是免费开放的,不需要购买门票。
大家一定都知道三绝奇才郑板桥,距离金东门老街不远处,就是郑板桥的故居,故居面积虽不大,但粉墙黛瓦,兰竹萧萧,庭院清幽。整个故居建筑给人的感觉便是简朴典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生前所写的"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意境。
在这一座古老的青砖门楼
院中信步,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声在院子里回响。不愧是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的故居。在故居里,能看到最多的植物便是竹子,兴化的竹子并不多,可这一带很特别,从古郑板桥进城,须经过一条二百余步的竹巷。兴化竹巷里,家家以竹为业。郑板桥在这种随处见竹的环境里生活,怎能不产生爱竹怜竹的情怀。
"无竹不居",就成了郑板桥的一大偏爱。板桥故居书房的檐下,种着一丛青竹。板桥在书房里便可透过窗纸,欣赏竹影,就像在欣赏一幅天然的图画。可以想见,潇潇夜雨,雨打青竹的声响,扣人心弦。 在书房里读书的郑板桥便会生出无限的雅趣,照竹弄墨。 他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第三站 千垛菜花景区
简单的午餐过后,便是久违的千垛菜花景区,从城里沿着千垛美路一直走,便可到达。还没有来之前以为路况不是很好,到了才知道,一路真的太顺畅了,这里跟自驾的小伙伴们打个招呼,不要再担心行车不方便,停车没处停了,景区的停车场真的很大。
很多朋友都说,油菜花哪里看不到,非要跑到兴化去看。这样规模的水上油菜花,我想也只有兴化才有吧,如今已是全国四大花海之一了,这样的菜花自然景观早在750年前就已经形成了。在泥土特缺的泽国里,缸顾的先民们从水下取土,一方一方使其堆积成垛,酷似那新燕衔泥筑巢,是靠辛勤和无畏筑出一条条垛田。
千垛菜花景区的由来:相隔120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沼泽草地,荒无人烟。宋、金战争时,金国元帅金兀术就在这离岳飞大营(昭阳)9公里的草地上安营扎寨,为了防御岳家军,就在中军帐四周开挖八卦形战壕,逐渐向外围重重开挖,把开挖的泥土堆成土丘、土圩,作为防御屏障。由于江淮上游冲积泥沙逐渐使西、南、北地形不断增高,而江淮腹部成了锅底凹,经三水汇集此地,水位增高,使一个古战场遗迹不复存在,当时的战壕都成了水沟,土丘、土圩却成了四周环水的小岛,变成了泽国之乡,后经历代勤劳人们的不断开发,千垛田园就这样形成了。
千百垛田漂浮于水中,云蒸霞蔚,煞是壮观。阳春时节,金黄色的油菜花盛开于垛田之上,犹如一朵朵祥云飘舞于水面,又似一片片流霞散落在人间。人们置身于一望无际的千垛菜花间,感受随风而来的醉人菜花香,心旷神怡之感、美不胜收之慨。
景区开放时间:7:00-17:30
儿童身高1.1米以下免票
70岁以上老人凭相关证件免票
门票+游船(套票) 门市价100 预定价格80
第四站 碧水东罗
从千垛景区出来,夕阳西下,继续沿着千垛美路走了一段,其实我也分不清东南西北了,距离千垛菜花景区不远处,有个田园乡村叫作东罗村,东罗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被两河两湖环抱,且坐拥万亩油菜花田,环境自然十分的秀美,去年还被评定为国家森林乡村,被誉为“碧水东罗”。
碧水东罗,就如名字一般美妙的村落,走进村子中,真巧夕阳西下的景象,一幅真真实实的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民居临河而居,大多是两层高的楼房,不得不说江南乡村确实秀美,岸边垂柳依依、鸟语花香。央视《航拍中国》还曾在此取景,不愧为“中国最美乡村”之一。
在东罗村的村史博物馆里,摆放的都是古代的农耕的工具,有些是在小时候见过的,有些却不认识。青砖小瓦中记载着一个时代的厚重与真实,里面陈列着许多上世纪的物件,有黑白电视机、收音机、缝纫机、暖水瓶、木柜及农耕工具等,这是东罗村及全国众多村庄的记忆,是农村发展的见证,走进博物馆中,一丝淡淡的乡愁油然而生。
厕所也还原了过去的样式,据当地人说,这都是改造村子的时候多出来的砖头砌的,还挺有意思的。不禁按了个快门留下了这张照片。
清澈的湖水倒影着菜花和整个村子,河畔桃红柳绿,三月傍晚的风还是有些凉的,在古老的砖砌墙边留个影。村里的东罗村大礼堂、村史博物馆、村民大食堂、百姓大舞台等,这些建筑都非常有年代感,不得不说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生活,这里的村民生活的非常充实。
眼前这栋复古味十足的红砖房建筑便是东罗大礼堂,由当年村子里的老庙改造而成,这栋建筑最早建于1953年,至今已67年历史之久。门头建筑非常有特色,内部空间非常的宽敞,是村民举办大讲堂、文艺表演及聚会的场所。
晚饭是在东罗村的村民食堂享用,一听着名字认为就是普通的农家菜,没想到这顿晚餐竟如此精致又美味,简直就是把农村的野味做到了极致。强烈推荐如果去兴化千垛看油菜花的朋友可以顺路去附近的碧水东罗逛一逛,再尝一尝村民食堂的美食。
随手拍了一些美食,虽然多数都是大家吃过的,但是真的非常好吃,强烈推荐哦。
回到天宝花园大酒店已经很晚了,第一天的行程就这样结束了,让人回味无穷。
第二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去朗庭吃了个早茶。朗庭大酒店的早茶还是挺有名的,不管是包子还是蒸饺都是巨大个,小女生吃一个就能饱的那种。一般当地人都是自带茶叶,泡一杯茶,点一份拌豆丝,在点一个大肉包,吃的饱饱的,才能真正体会到,一日之计在于晨的真理,早上舒畅了,一整天都是美妙的。
第五站 施家桥村
水浒遗踪归桑梓,文脉悠悠施家桥。水浒传作者,大文学家施耐庵的故居施家桥村位于兴化市新垛镇,这个村子传统文脉深厚,文化遗存丰富。
在去村里之前,去参观了施耐庵先生的陵园,陵园内陈列有施氏家世表、与施耐庵及其后裔有关的各类文物以及《水浒传》的各种版本资料。其孙述元遵遗愿葬于此。
看完关于水浒传的相关工艺品,让人回味无穷,这大概就是名著的魅力,虽然水浒传的很多故事都不知道,但是经典的依旧能让人触目惊心。
因为没法拍摄坟墓,只能找一下百科告诉大家。施耐庵先生的墓地四面环水,墓成圆形土堆,高3.5米,直径4.5米,立"大文学家施耐庵先生之墓"石碑一块,高1.4米,宽0.4米,前有三门砖砌牌坊。墓前立一砖砌三门牌坊,正中横梁上,悬有"耐庵公坊"四字石刻,墓在苍松翠柏间,赵朴初手书"重修施耐庵墓记"的石碑立于墓前,邻近还有一绿岛,一条小河环岛流过,人在高处俯视,却似狮子(施子)盘绣球,因而俗称"风水宝地"。
之后来到了砚台地,这里是施耐庵先生创作水浒传的地方,四面环水,为垛状自然地貌,因地面相比周边略高且形似“巨砚”,当地人称之为“砚台地”。当年,施耐庵在此生活写作,完成了《水浒传》巨著。直至上世纪70年代,“砚台地”还残留着施耐庵居住的一栋三间茅屋。
2015年12月,兴化市打造施耐庵文化园,在原址重修施耐庵故居,并扩建成前厢、西厢和门楼。2018年,施家桥入选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将砚台地列入重点规划建设项目。新修建的砚台地占地16亩,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包括施耐庵故居、农家大院、老三坊(酒坊、豆腐坊、油坊)、国学馆、施氏宗祠等特色建筑和相关配套设施。著名作家毕飞宇曾为“砚台地”题匾。
酒香弥漫,喝一杯水浒酒,感受一下施家桥村村民的热情,施耐庵先生的后代施爷爷为我们倒酒,还摆了一个古代人喝酒的poss。真是一位可爱又热心的爷爷。
施家桥村最具有特色的便是整个村落都是满墙的水浒英雄画,而且是农民画家所画,把108位水浒英雄画的栩栩如生,仿佛又读了一边这经典之作《水浒传》。如今施家桥村已经列为江苏省最具有特色的乡村之一了,热爱名著的不妨去探索一番。
第六站 水润刘泽
“舟行碧波上,人在水中游”,在兴化的另一个村,刘泽村,“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的主旋律已经唱响,一幅凝聚着水乡农民勤劳和智慧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
刘泽村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村庄总面积6208亩,其中耕地面积2526亩,庄台面积483亩,水面资源达到了3199亩。村庄主庄台与外围的4个小庄台由4座桥梁连接相通,呈现“八卦”图形状的分布。整个庄台四周环水、河塘纵横、树木茂盛,具有典型里下河地区传统村落特征。在这里,水和村庄的相互依存体现得淋漓尽致,独特的水资源也引来了四面八方的垂钓爱好者。
在村里,还建设了樊登读书,樊登说这是第一家设立在农村的樊登读书吧,书吧会经常组织读书会,亲子的,情感的等等,并有老师讲解,有宝宝的我当然会比别人首先关注亲子的,光看到那家伙在那个小鹿小羊的凳子,就能想象到自己的孩子坐在那里看书的样子,简直太有爱了。
刘泽村还有精品名宿,想要体验乡村生活的可以在这里住上几晚,依绿傍水,逃离喧嚣。
午餐是在刘泽村的餐厅,乡村菜品,制作新颖,美味至极,在参观刘泽村的一路上,村里的小姐姐带着我们走了一圈,一路上一直在介绍村里随处可见的野菜。真是城市佳人的福音,有机会就去尝尝属于刘泽村的美味吧。
第七站:李中水上森林
兴化游的最后一站留个了江苏省最大的人工生态森林,李中水上森林公园。天然的生态氧仓,是都市人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水,是水上森林的灵魂;绿,是水上森林的生命底色。在这里,水和森林共处,是如此地和谐、神秘。
森林里,满地铺着二月兰,即便水杉还没有冒出绿芽,有这些二月兰的承托,还残留着冬日气息的水杉也显示出了它的生机。园中有108棵高大水杉,故取水浒108将之意,称为“好汉林”。此景名为“走好汉道、观好汉林”,“好汉道”乃长长的木质甬道,笔直地铺向密林深处。
林间最具特色的游玩项目是“木筏漂流”,可惜因为时间关系,没能乘坐到。若能乘一片木筏,缓缓划行于密林的沟汊间,定会蓦然惊起林间水滩上栖息的水鸟,扑楞楞的飞起而去,这样的画面太美,不愿多想,有机会一定再会回来,感受那片绿野仙踪。夏季秋季是李中水上森林公园的最佳欣赏时间,期待下次见。
关于门票:成人门票+木筏 门市价 80元 网络价72元
乘车线路:农公站坐车1、兴化----舜生 发车时间,兴化6:00--17:30 舜生6:00--17:00
2、兴化--沙沟 发车时间,兴化6:00--17:30 沙沟6:00--17:00
自驾更为方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