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4

来新疆,看一场夏天的童话

编辑
天数:15 天 时间:6 月 人均:13000 元 和谁:一个人
那拉提旅游风景区
美丽的新疆,美丽的那拉提

我是从李娟的散文开始了解新疆的。在她的笔下,新疆仿佛就是美丽的代名词,被她一写再写,让我百看不厌。自此新疆便成了我心中的一缕执念,久久无法忘怀。

 

我是今年六月底抵达新疆的。出了机场,北国的晚风吹走了夏日的炎热。去往酒店的途中,抬头便看见了一座雪白的金字塔,高耸入云,静静地矗立在车水马龙的城市尽头。我知道那是博格达峰,是天山山脉东段的最高峰。明媚的阳光照耀在山尖上,闪烁着一片银白色的光芒,那是终年不化的积雪。

新疆国际大巴扎
极具伊斯兰风格的新疆国际大大巴扎

晚上九点半,太阳依然高悬在乌鲁木齐的头顶。我搭乘公交车来到新疆国际大巴扎。“巴扎”是维吾尔语,意为“集市”。红砖垒造的城堡式建筑极具伊斯兰风格,还未跨入大门便闻到了烤肉与水果的香味。观光塔前的广场上,自发聚集的维吾尔族姑娘在落日的余晖中翩翩起舞,宛如印加帝国的太阳祭。

新疆国际大巴扎
飘满烤肉的香味与水果的香气

翌日早晨六点,太阳刚刚升起,我坐上了前往天山天池的旅游大巴。只是天公不作美,一路上都是阴云密布。一个半小时后,大巴车抵达昌吉州阜康市。从景区入口换乘景区巴士,第一站来到了阔克胡拉村的民俗风情园。聚居在这里的哈萨克族人将我们引入他们的毡房里,精美的碗碟里摆满了各种果仁与零食甜点,热情好客的哈萨克族姑娘伴随着冬不拉的旋律热烈起舞,喜迎八方来客。

天山天池
烟雨蒙蒙的天池

景区巴士沿着曲曲折折的盘山公路继续行驶45分钟,最终才抵达了天池。天山天池古称“瑶池”,位于博格达峰的北侧半山腰。半月形的湖泊掩映在青山绿林之间,水汽氤氲,宛如仙境飘飘。导游担忧雨水即将来临,让我先换乘巴士前往马牙山。

天山天池
仙气飘飘的天池

马牙山位于天池西南,距天池约3公里,深藏于博格达峰的山峦之中。它由成排的古冰川刨蚀而成,山石陡峭,形似一排巨大的马牙,因而得名。乘坐索道上到半山腰,然后需要沿着木栈道爬上山顶。

马牙山
雾气腾腾的马牙山

在雨天爬山我还是头一次体验。抬头仰望,只见远处雾气腾腾,石峰林立,宛若万笏朝天。之字形栈道在山腰的草地上蜿蜒逶迤,折入石林消失无踪。

马牙山
云海茫茫的马牙山

我举着雨伞一路攀爬,云雾不断在身后追赶,石峰奇岩转瞬即没,只剩下一片断崖崔嵬,栈道上空无一人,不禁让人想起韩愈的那句诗“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马牙山
雾气不断在身后追赶,吞没一切

随着栈道升高,雨水凝结成雪,飘飘洒洒。越过一片开满黄花的草坡之后,四周彻底被云迷雾锁。耗费了一个多小时爬至山顶,却只能看见一片雾海茫茫,心中不免有些失望。

马牙山
奇石林立的马牙山

从马牙山回到天池时,小雨仍未停止,原定的乘船游湖与西王母祖庙只能被迫放弃。碧绿的天池不一会儿便被云遮雾罩,只能依稀看见一点朦胧的倩影。零零散散的游客在湖畔上徘徊观望,最终只能无奈返程。

天山天池
云遮雾罩的天池

第三天我再次从乌鲁木齐出发,前往吐鲁番。今天却是个万里无云的天气,让人不禁想与昨天对调。两个半小时后,大巴车在交河驿停下。这里曾是大唐时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景区内设有驿馆议事大厅、驿承宅、马帮、烽燧、坎儿井源、世界大晾房、葡萄长廊等景观。

交河驿·坎儿井源
古老的交河驿

我们重点参观了坎儿井源。这个名称最早我还是在初中的课本上见到的,那课文我早已忘却,但导游却慢慢帮我回忆起了这段内容。正是古人筚路蓝缕开凿出的这一条条“地下运河”,才把吐鲁番从不毛之地变成了水果之乡。

交河驿·坎儿井源
地下运河坎儿井

从交河驿沿着沪霍线再驱车一个小时,便到了大名鼎鼎的火焰山。八百里火焰山横贯东西,我们先去了后山。这里曾经是一条河谷,现在只剩下干燥的土丘和漫天黄沙。从山脚乘坐四驱越野车上山,司机师傅喜欢狂飙,引得乘客尖叫连连,掀起一条如龙般的烟尘。

火焰山景区
骄阳似火的火焰山后山

骄阳似火的山坡上,除了一棵枯树和一顶草棚,便再无他物。原本还有一匹骆驼供游客拍照,估计是天气太热,连骆驼都热得跑下了山。置身于山丘之上,即使打着伞,也仍然酷热难耐,不一会儿便汗如雨下。

火焰山景区
光秃秃的火焰山后山

火焰山后山不远处即是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位于悬崖半山腰上。一片郁郁葱葱的杨树扎根于谷底,与千佛洞毗邻而居。在一片红丘与黄沙之间,出现一抹绿色,而且出现在如此炙热的火焰山,不能不让人感到惊奇。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与火焰山毗邻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于南北朝后期,凿有洞窟83个,现存57个,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可惜绝大部分要么在异教冲突中遭到毁灭,要么被那些外国人盗走,现在只能看见光秃秃的残垣断壁,让人心痛。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千佛洞外火红的山岩

尔后前往火焰山前山,即火焰山的正景区。得益于《西游记》的广泛传播,这片人迹罕至的荒芜山丘,现如今却是人声鼎沸。那根金箍棒形状的温度计上显示,今天的地表温度已经达到67度,却仍然阻挡不了人们竞相留影的脚步。

火焰山景区
今天火焰山的地表温度67度

在乌鲁木齐歇了最后一夜,旅游大巴沿着S21号公路,横穿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一路上都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景象,零星点点的梭梭草,偶尔还能看见几匹自由放牧的马。一直到了黄花沟段,才在公路两旁看见一些绿色。那是葱葱茏茏的玉米秆儿,和防风固沙的新疆杨。

 

从早上八点到下午四点,坐了八九个小时的车,我们才抵达了位于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的禾木景区。禾木全称“禾木喀纳斯乡”,是我国最西北部的一个边陲小镇,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接壤。村落聚居着图瓦人,是仅存的三个图瓦人村落之一,素有“神的自留地”的美誉。

禾木风景区
宛如世外桃源的禾木村

然而从景区入口,还要再乘坐近一个小时的景区巴士,才能抵达禾木村。古朴原始的小木屋,零零散散地分布在山地草原上,周围群山上长满了丰茂的白桦树。由于是夏季,草原与白桦林一片绿意盎然。

禾木风景区
白肩鹰在禾木村的上空翱翔

从景区巴士下车,沿着村庄小路往里走,家家户户都飘散着烧烤的炊烟。偶尔有图瓦人将切碎的羊肉向天空抛洒,引来一群白肩鹰盘旋夺食。还有当地的姑娘,在自家的小木屋前跳起了民族舞蹈,吸引游人围观。

禾木风景区
禾木桥边的柳兰花海

村落边缘流淌着一条涓涓小河,由雪山融水汇集而成。河上架起一座木桥,连接两岸。木桥靠近村落的一端空地上,被当地人种满了柳兰。紫色的柳兰花葳葳蕤蕤,汇集成一片花海,让人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

禾木风景区
包裹在白桦林中的禾木村

沿着禾木桥另一端的木栈道往上走,20分钟后便到了哈登观景台。当然也可以骑马前往。这处山坡是禾木村的制高点,可以俯瞰整个村落和周围的白桦林、草甸、河流与山峰。只可惜现在是夏季,景色略逊于秋冬时节。

禾木风景区
从哈登观景台上俯瞰禾木村

从禾木村折返后,沿着丫字型公路的另一条岔道前行,两个小时后便到了贾登峪。这条公路是我见过的最美公路之一,横穿广袤的贾登峪国家森林公园。道路两边的高山草甸此起彼伏,远处的雪岭云杉簇集如画,绿色的画布上点缀着零星的马群与羊群,还有白色的毡房,让我不禁想起了李娟的散文。

贾登峪国家森林公园
贾登峪国家森林公园

在贾登峪的白色别墅里住了一晚,天气有些冷。次日吃过早餐准备出发的时候,惊喜的发现不远处,蜿蜒起伏的山丘下浮起了一层平流雾,在蓝天与草地间闪烁着乳白色的光芒,算是弥补了昨天禾木村阴天留下的遗憾。

贾登峪国家森林公园
贾登峪的早晨

从贾登峪驱车前往喀纳斯景区,只需要一个小时。沿途风景一如既往的美如画卷。但是从喀纳斯景区入口,到正景点还有30公里,需要换乘景区巴士。至此我才切身体会到新疆的大,新疆景点的大。

喀纳斯景区
喀纳斯景区入口

喀纳斯景区面积有10030平方公里,大小景点55处,包括昨天去到的禾木村与贾登峪,其实都是她的一部分。如果想真正深度游玩一遍,至少需要一个星期。然而我是跟团游,只能匆匆一览她的美丽。

喀纳斯景区
图瓦人的聚居地喀纳斯村

今天我们要去的主要景点是喀纳斯湖与三湾。景区入口的巴士线路有四五条,整车人马遂分成了三队自由游玩。我与导游一起选择了步行最多的一条线,先坐景区巴士去了观鱼台。

喀纳斯景区
从观鱼台栈道上俯瞰喀纳斯

喀纳斯观鱼台位于喀纳斯湖西岸的骆驼峰顶,海拔2030米,距离湖面高差有600余米,是俯瞰喀纳斯湖全景的最佳位置。其造型非常独特,远看像是一座香炉,半圆形的顶部上有四只翅膀,寓意着湖怪的尾巴和雄鹰的翅膀。设计者是著名园林景观设计师吴肇钊先生,牌匾上的“观鱼台”为余秋雨题写。

喀纳斯景区
形似香炉的观鱼台

从山脚沿着1068级台阶慢慢向上攀爬,回身俯瞰即可把大半个喀纳斯湖尽收眼底。据说喀纳斯湖是变色湖,不同的季节湖水颜色也不一样。如今是六月底,豆荚状的湖泊呈现出一片浅绿。四周层峦叠嶂,蓝天白云交相辉映,远处还能看见一点山顶的积雪,葱葱茏茏的山谷间散落着几座小木屋,那应该是另一个图瓦人的聚居地喀纳斯村。

喀纳斯景区
从观鱼台栈道上俯瞰喀纳斯湖

我们的运气真是好极了,上观鱼台的时候晴空万里,从山顶下来的时候风雨飘摇。而等到我们乘坐景区巴士前往神仙湾的时候,再次阳光明媚。

喀纳斯景区
从观鱼台上俯瞰豆荚状的喀纳斯湖

神仙湾是喀纳斯湖在山涧低缓处形成的一处浅滩,在阳光照射下河水流光溢彩,仿佛无数珍珠任意洒落,因而也被称作“珍珠滩”。加上常有云雾缭绕,山景、湖水、树木相映成趣,让人如临仙境,由此得名“神仙湾”。

神仙湾
宛如仙境的神仙湾

神仙湾坐车下一站便是月亮湾。喀纳斯湖在这里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犹如弯弯的月亮落入林木葱茏的峡谷。河谷两侧遍布着西伯利亚落叶松和白桦树,到了深秋便是上帝的调色板,深得摄影爱好者们的喜爱。

月亮湾
形如弯月的月亮湾

月亮湾下一站便是卧龙湾,喀纳斯河从西北角流入此处,巨石抵中流,玉珠飞溅。四周森林茂密,浅绿色的河水中心浮出浅滩,松树顽强生长。其状恰如卧龙脊背,又似飞龙羽翼。

卧龙湾
一潭碧绿的卧龙湾

从喀纳斯景区出来,往南驱车四个个小时后,我们抵达了五彩滩景区。此处地貌十分奇特,自东向西流的额尔齐斯河,将这片土地划分成两种完全不同的景观。对岸是一片枝繁叶茂的胡杨林,这边却是寸草不生的彩丘地貌。宛如波浪起伏的岩层五彩斑斓,与张掖七彩丹霞如出一辙。可谓是“一河隔两岸,自有两重天”。

五彩滩
两岸景色完全不同的五彩滩

从五彩滩景区往南沿着217国道,继续驱车250公里,终于在凌晨时分抵达了位于乌尔禾镇的西部乌镇酒店。不远处便是世界魔鬼城,只可惜我们经过的时候已是暮色茫茫,什么都看不到了。

五彩滩
自东向西流的额尔齐斯河

来新疆的第六天,我抓住了六月的尾巴,风尘仆仆的赶到了博乐市。此时赛里木湖音乐节刚刚结束,游人骤减,我们幸运地避开了堵车高峰期。这天的车程跟禾木那天一样长,直到下午五点才到湖边。

赛里木湖
鲜花盛开的赛里木湖

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赛里木湖,背拥雪山与蓝天,湖边是广阔的草原,绿草如茵,鲜花盛开。有人在马背上自由驰骋,有人乘坐滑翔机翱翔蓝天。湖水清澈见底,随着光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种类的蓝色。

赛里木湖
赛里木湖岸边的草地绿草如茵

赛里木湖的面积很大,环湖公路约60多公里,慢慢游玩足可以玩上两三天。而我只能匆匆的停靠两个小时,既没能找到那座漂亮的灯塔,也没能用无人机俯拍湖岸,实在是一大缺憾。

赛里木湖
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

从赛里木湖前往霍尔果斯的途中,途经果子沟大桥。这里的风景让人眼前一亮,丝毫不逊色于我之前在贾登峪国家森林公园看到的美景。如果我不是跟团游,必定会在此处停留一番,仔细领略一下“伊犁第一景”的秀美风光。

果子沟大桥
壮观的果子沟大桥

傍晚时分我们抵达了解忧公主薰衣草庄园,结果被景区告知晚上八点过后团队票无法预约,无奈只能自费进去参观。此时正值薰衣草的花期,成片的薰衣草仿佛紫色的海洋,淡淡的花香扑面而来。只是此处的薰衣草面积不够大,远没有天山花海的万亩薰衣草田园壮观。

解忧公主薰衣草园
绚烂的薰衣草庄园

七月的第一天,我们沿着218国道驱车360公里,抵达了新源县境内的那拉提草原。景区入口的巴士分为河谷草原、空中草原、盘龙谷道三条线路,大部分的游客都选择了空中草原。景区巴士每15分钟一趟,沿途各个站台均可停靠。我们原本计划都在终点站游牧人家下车,结果刚到第一站天界台,我就没能忍住诱惑,与其他团友分散了。

那拉提草原-天界台
那拉提草原天界台

天界台是河谷草原与空中草原的“分水岭”,取“人间天堂入口、天上人间之界”的寓意。沿着木栈道攀爬十五分钟,即可到达山顶观景台。从天界台俯瞰整个草原,只见蓝天白云与雪山相拥,一碧万顷的草原如碧浪翻卷,公路蜿蜒,牛羊悠然,摄人心魄的空中草原如油画般展开,让人流连忘返。

那拉提草原-天界台
那拉提草原天界台

由于时间有限,第二站天牧台我没有去,直接赶到了终点站游牧人家。这里是草原与森林的交界处,也是牧民毡房的驻扎地。下了车以后,远看浅浅一层的青草,却能淹没我的脚踝。我沿着那条曲曲折折的公路往上走,不一会儿便在左边的小溪间找到了网红桥。

那拉提旅游风景区
那拉提草原上的网红桥

所谓的“网红桥”,其实就是两棵雪岭云杉依偎在那条小溪两岸,中间横搭一条树干当作桥。若是五月份来此,溪谷遍地黄花盛开,在此处拍照倒是一绝。此时缺了野花点缀,而且一大堆女生排队拥堵,让这座网红桥减分不少。

那拉提旅游风景区
女生排队拍照的网红桥

我在网红桥自费60元搭乘区间车,继续翻山越岭前往雪莲谷。但是从天神台下车后,如想更近距离地观赏雪山与雪莲,只能徒步。一则我身上的衣服比较单薄,扛不住这凛冽的寒风;二则游玩时间不允许,于是只能作罢折返。

雪莲谷
雪莲谷徒步的起点天神台

我带着些许遗憾坐上返程车来到天成台。天成台寓意“天意顺成”。登上左侧的观景平台,远处连绵起伏的山丘上,云杉耸立,洁白的毡房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

那拉提旅游风景区
天成台旁边的蛇形公路

天成台右侧的山坡上,牧草如毯,两匹马儿在云杉的树荫下悠闲吃草,不远处几个女生在草坡上拍照,一片生机盎然。

那拉提旅游风景区
天成台右侧的草地

从那拉提草原到巴音布鲁克,原本可以向南直走217国道。这条路即是独库公路中段。无奈我们的大巴车不允许通行,只能沿着218国道向东穿过巩乃斯,在和静县的交叉口向西拐入321省道,足足绕了一个大弯。

巩乃斯镇
艾肯达坂是巩乃斯沟东起点

这段弯路要翻越海拔3035米的艾肯达坂山,也被人们称之为“云中路”。山间寒风呼啸,盘山公路在高山草甸上蜿蜒垂下,一侧路面上还建有防雪墙,壮丽的景色让我们提前体验了一把独库公路的风光。

巩乃斯镇
艾肯达坂山上的云中之路

这一晚的酒店让人喜出望外,住在土尔扈特民俗文化村。村内大大小小的蒙古包整齐排列,虽然没能看到《东归印象》实景剧演出,但是极具蒙古特色的蒙古包足以弥补。蒙古包里不仅有暖气,还配备了卫生间和热水。

音郭楞土尔扈特民俗文化别墅酒店
土尔扈特民俗文化村的蒙古包

出了土尔扈特民俗文化村,沿着大街开车不到十分钟,便到了巴音布鲁克景区的入口。检票换乘景区巴士再走一个小时,便到了巴音布鲁克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地势平坦,水草丰茂,最著名的景点有两个,一是天鹅湖,二是九曲十八弯。

天鹅湖景区
翱翔在天鹅湖上的红嘴鸥

我们先坐车去了天鹅湖。天鹅湖位于巴音布鲁克草原珠勒图斯山间盆地,实际上是由众多相互串联的小湖组成的大面积沼泽地,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天鹅自然保护区。只是我们去的这片水域没有看见一只天鹅,唯有一群红嘴鸥在盘旋觅食。

天鹅湖景区
风景如画的天鹅湖

沿着木栈道往前走,碧草如茵的草原近在眼前,风平浪静的湖泊宛如一面明镜,倒映着万里无云的蓝天,如画布一般。画布中间横着黄色的栈道,远处是连绵不绝的雪山,偶尔飞来几只白色的红嘴鸥临水嬉戏,构成了一幅“片水无痕浸碧天,山容水态自成图”的画卷。

天鹅湖景区
没有天鹅的天鹅湖

九曲十八弯,实际上是开都河弯弯曲曲地流经800平方千米沼泽地所形成的奇丽景观。在《西游记》中,开都河又被称为“通天河”。站在观景台上眺望,蜿蜒曲折的开都河像是由雪水汇聚而成的哈达,被天空染成了蓝色,披拂在巴音布鲁克草原上。据说只有八月十五这几天,才能在此处拍到九个太阳。

九曲十八弯
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九曲十八弯

当天晌午,我们在巴音布鲁克换乘7座商务车,冲向那条闻名全国的独库公路。从独山子到那拉提即是独库公路北段,从巴音布鲁克到库车即是独库公路南段。听说前一天北段还下了雪,而我们穿越南段时,却一路上都是晴天。

独库公路
独库公路南段

刚刚上路时,前方绿色山丘的尽头还能看见雪山,道路两旁随处可见羊群与毡包。随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深入天山山脉,只能望见陡峭的山路与悬崖。维吾尔族的司机开车非常猛,在隧道里竟还能超车,直让人心中忐忑不安。

独库公路
随处可见的毡包
独库公路
晴空万里的独库公路
独库公路
惊险无比的独库公路

翻越铁力买提达板山之后,道路左侧出现一大一小两个高山湖泊,这就是大、小龙池。大龙池湖水碧绿,宛如一枚翡翠,镶嵌在群山怀抱之中。山顶依稀还能看见一点积雪,山下青杉翠柏,森林茂盛。据说高僧玄奘西去印度取经时,曾途径大龙池,记述在《大唐西域记》中。

独库公路
独库公路上的大龙池

仅仅五个小时,我们便抵达了独库公路的终点——库车天山神秘大峡谷。当地维吾尔语叫做“克孜利亚”,意为“红色的山崖”。

天山神秘大峡谷
鲜红如血的天山神秘大峡谷

大峡谷的颜色比火焰山还要鲜红,组成峡谷的奇峰群山由赭色的泥质沙岩构成,经亿万年的风剥雨蚀,洪流冲刷,形成纵横交错,层叠有序的垅脊与沟槽,远看如诗如画,近瞧若人似物,让人不禁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天山神秘大峡谷
狭窄的峡谷里有骆驼经过

穿行在红褐色的山峦之中,仿佛进入了一个幽静清凉的世界。谷内峰回路转,时而开阔能并马齐驱,时而狭窄仅容一人侧身通过。

天山神秘大峡谷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谷底细沙铺陈,偶有涓涓细流。抬头仰望,奇峰嶙峋,重岩叠嶂,只能看见一线蓝天,让人不禁想起郦道元在《三峡》中的描述。

天山神秘大峡谷
谷底有娟娟水流与细沙

在新和县歇息一宿,次日车辆换成33座大巴,沿着吐和高速公路,穿过阿克苏、巴楚、三岔口、阿图什后,抵达南疆的著名文化历史名城——喀什。这一天全程都在坐车,沿途全是光秃秃的土丘,和开满白色小花的新疆杨。

七月四日,我们的大巴车离开喀什,前往我国地图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帕米尔”是波斯语,意为“平顶屋”,我国古代称为“葱岭”,古丝绸之路在此经过。帕米尔高原上雪山密布,主要山峰均在海拔6000米以上。

帕米尔高原
去往帕米尔高原的途中

三个小时后,我们看见了海拔7649米的公格尔山。公格尔山是昆仑山脉的最高峰。“公格尔”在柯尔克孜语中意为“褐色的山”。

公格尔套
昆仑山脉的最高峰公格尔峰

但我看见的公格尔山并不仅是褐色,金字塔状的山峰只有最底层是褐色,山腰处竟还点缀着一片绿色的高山植被。绿色之上便是终年不化的积雪,被白云笼罩。等到我们返程时,才云消雾散,露出洁白如银的山尖。

公格尔套
公格尔峰的背面

大巴车沿着314国道,继续往西南方向的边境驶去。半个小时之后,抵达海拔3300米的白沙湖景区。白沙湖是一个被沙丘环绕的沙漠小湖,岸边的山为白沙覆盖,故称“白沙山”,瑰丽的“白沙湖”因此得名。

白沙山-白沙湖景区
帕米尔高原上的白沙湖

从木栈道下到湖边,清澈的湖水波光粼粼,倒映着蓝天白云,如水银般荡漾。对岸银白色的白沙山,像白色丝绸飘向远方,与雪山相接。岸边有白色的牦牛供游人拍照,只是成群的蚊子在头顶盘旋,让人烦不胜烦。

白沙山-白沙湖景区
白沙湖边骑牦牛的小女孩

从白沙湖继续往南行驶37公里,便到了慕士塔格峰脚下的喀拉库勒湖。我们先是看到了如馒头形状的慕士塔格峰,被一片白雪覆盖,矗立在道路的尽头,让人激动不已。

慕士塔格峰
如馒头形状的慕士塔格峰

我最初听到“慕士塔格”这个名字,是在沧月的小说里。那时便觉得这个名字具有无与伦比的美丽与含义。而此刻我亲眼看见他巍然屹立于帕米尔高原之上,只觉得这洁白无瑕的身姿,的确配得上“冰山之父”的美名。

喀拉库勒湖景区
喀拉库勒湖与慕士塔格峰两两相望

喀拉库勒湖与慕士塔格峰栉比相邻,西面雄踞逶迤不绝的萨尔阔勒山脉,因湖水深邃幽黯,故名“喀拉库勒”,在柯尔克孜语中意为“黑湖”。但是阳光照射下的湖水一片碧绿,岸边的草地上站满骆驼与马匹,以供游人拍照。

喀拉库勒湖景区
喀拉库勒湖畔草地上的马匹与骆驼

青色的草地,褐色的马匹,碧绿的湖水,皑皑的雪山,色彩分明,相映成趣。只是今天风沙太大,吹得湖面涟漪荡漾,无缘见到慕士塔格峰在水中的倒影。我本想等待雪峰上的白云散去,结果半小时后下起了蒙蒙细雨,只好打道回府。

喀拉库勒湖景区
喀拉库勒湖中骑马的男子

在南疆的最后一天,我们悠闲地漫步在喀什古城的街道上。最具新疆风情的喀什古城,景区与居民生活区融为一体,是我国少有的特色迷宫式城市街区和生土建筑群,素有“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不到古城不算到喀什”的美誉。

喀什古城
喀什古城的正门

艾提尕尔清真寺位于喀什古城的正中心,是一个有着浓郁民族风格和宗教色彩的古建筑群,是喀什市的标志,也是新疆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寺内有礼拜堂、讲经堂、拱北孜等十几座建筑,以绿色为主色,每一座都很有伊斯兰风情。

艾提尕尔清真寺
艾提尕尔清真寺的鹅黄色大门

从鹅黄的清真寺正门出来,右侧是千年古街吾斯塘博依。整条街以悠久的历史制作、售卖维吾尔传统手工艺品而闻名于世。街道两旁各种店铺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店铺的墙壁和屋顶上绘着色彩艳丽且精美的纹饰,极具民族特色。

喀什古城
喀什古城里面的特色街巷

我们在百年老茶馆里,一边观看当地的歌舞表演,一边品尝着当地的特色美食。红茶里夹杂着藏红花与姜片的香味,烤包子略有一点硬,缸子肉滚烫,羊肉鲜香浓郁。然后喝一杯当地的石榴哆哈,味蕾无比满足。

喀什古城
在喀什古城里喝一杯石榴哆哈

古街尽头是塔哈巷游拍街,是许多人趋之若鹜的网红打卡点。巷子里土黄色的墙壁上,爬满绿色的爬山虎,门扉则刷成了伊犁蓝,色彩纷呈,极其适合旅拍。其中又以彩虹巷最为艳丽,排队的人也最多。

喀什古城
喀什古城里的塔哈巷游拍街

喀什古城景区不远处,便是与其隔街相望的喀什老城。不同于喀什古城里的车水马龙,宛如断壁残垣的喀什老城却是鲜有人迹。样式更为古老原始的古城建筑,仿佛年久失修了一般,凝固了一段沧桑的历史。然而我只逛了一半,滚滚而来的沙尘暴便将我赶回了酒店。

喀什古城
更为原始颓废的喀什老城

翌日由于是下午的飞机,趁着还有时间,我独自一人去了一趟香妃园景区。香妃园景区占地面积300余亩,景区布置分别从故里、故居、故人三方面讲述了香妃从出生到去世,从喀什到北京,从香香公主到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传奇故事。

香妃园
香妃园里的广场

香妃园景区的主体建筑是那座具有维吾尔族传统民族风格的香妃墓。墓园周环绕着花园和围墙,墓碑上刻有文字和装饰,展示着维吾尔族传统的艺术和工艺。主墓室的正门覆盖着琉璃花砖,华丽而精致,门殿两旁有较大的砖石圆柱和门墙,同样装饰着白底蓝花的琉璃花砖。

香妃园
香妃园里的香妃墓

这座墓园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1640年,始建于维吾尔族族香妃祖先阿吉·穆罕默德·优素福·霍加的墓地。逐日流传开来的传说让这个家族墓地被人们称为“香妃墓”,因为据传说香妃本人也葬于此地。

香妃园
富丽堂皇的香妃墓

在剧院里欣赏了一场精彩华丽的《欢乐香妃》歌舞剧后,我乘车赶往喀什机场,飞往伊宁市,开启我的第二段意犹未尽的北疆之旅。

香妃园
《欢乐香妃》实景剧演出

这段旅程主要游玩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原本是6人小团,结果成行的只有我和另一位同样来自武汉的女生。原本我以为这趟行程会人山人海,毕竟之前这里拥堵排队的新闻屡见不鲜,然而实际情况却出乎我的意料。

喀拉峻景区
绿草如茵的喀拉峻大草原

早晨出发的时候,司机师傅在一家烤馕店买了几张新鲜出炉的烤馕,我在对面水果店买了一个哈密瓜。结果车上满是烤馕的麦香与哈密瓜的果香。司机师傅是本地人,告诉我这种黄色表皮的瓜他们叫甜瓜,果肉比较绵软。青色表皮的瓜才是哈密瓜,果肉比较清脆。

喀拉峻景区
绿色的草原上点缀白色的毡包

从伊宁市驱车前往喀拉峻草原大概4个小时,途经尼勒克县、巩留县和特克斯县。巩留县东边即是我前面曾经驻足过的新源县。我们从特克斯八卦城中穿过,按照八卦后天图设计的县城,街道四通八达,马路上没有一盏红绿灯,尤为奇特。

喀拉峻景区
草原上的骆驼对着天空沉思

喀拉峻草原位于特克斯县境内,“喀拉峻”是哈萨克语,意思是“山脊上的莽原”。《中国国家地理》曾评论到:“它颠覆了一般草原给人带来的色彩单调、景观单一的审美‘疲劳感’,呈现出以喀拉峻为代表的山地草原美学,从而定义了一种草原新景观——融合不同时空与色彩,并且易于观赏的‘立体草原’景观”。

喀拉峻景区
蓝天白云下的喀拉峻草原

在布拉克大门换乘景区巴士,半个小时后便抵达了第一个站点鲜花台。喀拉峻草原属于典型的高山五花草甸天然大草原,鲜花台又名五花草甸,便是其最经典的景点,因拍摄国庆60周年献礼片《鲜花》而得名。

喀拉峻景区
百花盛开的鲜花台

从栈道入口回身展望,便能看见对面玲珑起伏的草地上,绿色中夹杂着一抹淡淡的紫,仿佛美人头上披拂的薄纱巾,那是紫苜蓿。蓝紫色的报春花,深紫色的乌头花,淡红色的老鹤草,黄色的金莲花,白色的银莲花等争奇斗艳,姹紫嫣红,繁花似锦,与远处连绵起伏的雪山,挺拔翠绿的森林交相辉映。

喀拉峻景区
繁花似锦的鲜花台

鲜花台的下一站是三级夷平面。天山广泛发育了三级夷平面,削平了古、中生代多期构造形态及褶皱岩层。喀拉峻草原主要就位于天山的第三极夷平面上。这些夷平面在经过外力的不断侵蚀之后,形成起伏不定、沟壑纵横的地貌,而她那优美的曲线经过明暗光影的衬托,也被当地人称为“人体草原”。

喀拉峻景区
猎鹰台

从三级夷平面观景点步行约8公里,便到了位于山脊上的猎鹰台。这里曾是哈萨克族放飞猎鹰的地方。许多游客从这里开始骑马,玲珑秀美的山丘上被马蹄践踏出一排长长的黑色抓痕,一直延伸到西北约4公里外的猎鹰台观景点。

喀拉峻景区
马蹄在草原上留下的黑色抓痕

猎鹰台观景点在峡谷的边缘,几块石头堆在一起,将猎鹰台与峡谷隔开。从此处可以仰望远处的雪山,山顶依稀能看见还未化尽的白雪,山坡上是绿油油的松树,山脚下是郁郁葱葱的大峡谷。

喀拉峻景区
草原上郁郁葱葱的松树

峡谷的漫坡上也是绿草如茵,峡谷深处遍布直立挺拔的青松。站在这里,尤其是骑在马背上,仿佛一伸手就能抚摸到天上的白云。偶尔飞来一只山鹰,自由自在的翱翔天际。漂浮的云朵在草原上投下影子,使得草地一片浓绿,森林也更加葱葱茏茏。如此良辰美景,要是能在此处野餐,或是住上一晚毡房,该是多么幸福。

喀拉峻景区
猎鹰台观景点,可以远眺对岸的雪山

然而我们今晚不住这里,而是在琼库什台露营。琼库什台其实就是喀拉峻大草原的一部分。在哈萨克语中,琼库什台的意思是“宽大的平台”。这段跌宕起伏的山路虽然不长,三个小时就能走完,但是沿途的风景之美丽,却是超乎我的想象。

小车在蜿蜒逶迤的山路上来回折返,眼前的山峦如大海上波涛汹涌的碧浪。山脊曲线婀娜,凹凸有致,如同人体般性感的身姿,曼妙诱人,直到此刻我才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人体草原”那无与伦比的美。

阔克苏大峡谷
阔克苏河与九曲十八弯

经历第一个起落之后,我们到了九曲十八弯。在这里,阔克苏河水弯弯曲曲地穿过一片停僮葱翠的青杨,如同一条彩带飘落山间。小车沿着盘山公路忽忽悠悠地下到阔克苏河大峡谷里,轻飘飘地穿过了那片青杨,然后上到对岸的山坡。走近了一看,原来山坡上那几抹耀眼的黄,竟是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如黄金碎屑一般洒在山坳里。

阔克苏大峡谷
河谷里生长着一片翠绿的青杨

小车继续在绿色的海洋里徜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这片原本平静的草原,切割成一道道高低错落的沟壑,在绿茵茵的山坡上绘就成如同五线谱一样的波浪起伏。山坡草地上星星点点的羊群与毡房,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给草原带来了欢乐的生命乐章。

阔克苏大峡谷
跌宕起伏的山丘如碧浪翻卷

历经三起三落后,我们在绿浪的颠簸中抵达了今晚的露营地。露营地建在一户人家的牧场里,因此就叫牧场里营地。露营地位置绝佳,背靠森林,坐拥一片玲珑浮凸的山坡。山坡尽头便是那户牧民人家。从山脚到坡顶的小路十分坎坷,牧民都靠骑马,遇上雨天车辆就会泥足深陷,无法通行。

琼库什台
琼库什台的草原与森林

米黄色的帐篷整齐排列,围栏那边的草地上,已有先到的游客在骑马玩耍。搬一把折叠椅跨过围栏,坐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可以俯瞰峡谷与森林。据营长说,我们面朝的方向,目光所及的尽头,便是喀拉峻大草原。昨天我在猎鹰台观景点那处峡谷前的畅想,没想到今天竟然梦想成真。

琼库什台
整齐排列的露营帐篷

由于天气转阴,云层太厚,没能看到晚霞。晚餐吃的火锅,吃饭的时候牧民家的牛也饿了,穿过木门闯进了露营地,在我们的驱赶下依依不舍地吃着地上的青草。夜晚那道木门还是没能拦住这头牛,它不仅吃光了帐篷附近的草,还在我们吃饭的那座帐篷里留下了一大坨牛粪。

琼库什台
站在露营地远眺尽头的喀拉峻草原

或许是看到了牛,带小孩的客人在吃火锅时,询问牧民家的牛奶。营长说,新鲜现挤的牛奶只卖七块钱一升,用矿泉水瓶可以装满两瓶。这让我再次惊叹于新疆的物价。上一次还是在喀什,那里的西瓜卖一块钱一公斤。

琼库什台
上坡的道路雨天变得泥泞

于是我们惊奇地看到,一个肤色黝黑的女生骑着马,抱着她仅仅两岁的妹妹,给我们送外卖。许多人还是第一次看到牧民骑马送外卖,不由得啧啧称奇。我也买了一瓶,原汁原味的牛奶无任何添加剂,只是用沸水高温杀了一遍毒。没有腥味,没有太甜,味道真是好极了,一整瓶喝完,也没有闹肚子。

琼库什台
用无人机从空中俯瞰露营地

晚上下了一夜的小雨,让我看星空的计划胎死腹中。第二天早晨起床,浓重的雾气从谷底爬了上来,不一会儿便将四周的一切吞没,只剩下一片白茫茫。不过我们并不着急,在山坡上玩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等到雾气散尽。

琼库什台
早晨雾气浓重

我们决定骑马,牧民家的马就在不远处的山头上。棕色的马儿脾气温顺,驮着我们走入后山的森林,沿着围栏绕了一圈。如果追求刺激,牧民还能坐在你的背后,带你一起在草原上策马奔腾。营长还会玩无人机,特地从空中录下我们骑马的视频。

琼库什台
骑马环绕牧场一圈

然后我们乘车前往琼库什台村。琼库什台村位于喀拉达拉乡,距离我们的露营地也就半个多小时。近两年这里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景点,一路上到处都能看到正在建和已建好的民宿。我们所住的牧场里营地,也是今年六月份才建起来的,我们大概是它最早的一批客人了。

琼库什台
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琼库什台村

琼库什台村是一个哈萨克族聚居的自然村落,四面环山,地处河谷,木制的房屋依水而建,保留着哈萨克族的原始风味。村子里那条川流不息的河水便是库尔代河,其上游便是喀拉峻草原里的库尔代大峡谷,在喀拉峻湖与阔克苏河汇合。

琼库什台
横穿琼库什台村的库尔代河

琼库什台村是乌孙古道由北向南的起点,乌孙古道也是新疆最美的一条徒步路线。穿过村庄,沿着库尔代河逆流而上,旁边来来往往的骑马的游客。我们不准备骑马,也没打算徒步暴走,只是悠然地在河畔散步。河流穿行于松林,雪山映衬着云海,草地夹杂着花香,时光突然慢下了脚步,一切都是那么惬意。

琼库什台
河流穿行于松林

回到特克斯八卦城住了一宿,早上天空飘起了小雨。在一片烟雾朦胧中,我们告别特克斯县,驱车三个多小时,来到阴转多云的昭苏县。昭苏县被称为“中国油菜之乡”,一路上随处可见一望无垠的油菜花田,金灿灿的花海夺人眼球。

 

但我来昭苏县并不是为了油菜花,而是为了去夏塔景区内的夏特古道徒步。夏塔是蒙古语,意为“阶梯”,曾是乌孙国的夏都,也是古代伊犁至阿克苏的交通驿站。据当地传说,唐玄奘西行翻越的“凌山”,就是当年丝绸之路连通南北最重要的孔道——夏塔古道。

夏塔古道国家森林公园
夏塔古道国家森林公园的入口

从景区入口换乘区间巴士,一个小时之后便到了温泉酒店。伊犁颇有名气的夏塔温泉疗养院,便坐落于此。以温泉酒店为起点,夏塔峡谷的景点线路呈8字状分布。左边是电瓶车线路,右边是徒步线路,中间的交汇点是转运桥,顶部的交汇点是将军桥。

 

从温泉酒店的木栈道走到转运桥,路程越4.5公里。栈道旁边青草碧绿,山花竟放,宛若繁星点点。两侧雪松笔直,山峰耸峙,抬头眺望,远远便能看见木扎尔特雪白的身影。只是彤云密布,她的身姿在风中若隐若现。

夏塔古道国家森林公园
夏塔徒步的起点

栈道右边有一条全是白色鹅卵石铺成的小道,好似曾经是夏塔河的河床,只是现在早已干涸。但走在鹅卵石小道上,仍然能够听到隆隆的水流声从不远处传来。旁边的草地上据说有许多旱獭,我倒没有见着,唯有几只毛发蓬松、毛色橙黄的松鼠神出鬼没。

我们实在高估了自己的体力,走到转运桥后,听说后面那段徒步栈道还有1.5公里,于是果断在转运桥搭乘电瓶车,抵达了将军桥。夏特河从雪山之下流淌而出,奶白色的河水从桥下穿过,发出一片淙淙汩汩的响声。

转运桥
奶白色的夏塔河从转运桥下穿过

将军桥是骑马的起点,但是这里的马群只有一百多匹,排队比较严重。工作人员告知我们,现在报名的话,前面还有三十多人,起码要等待一个半小时。我的团友坚持在此排队骑马,我估算了一下时间,与其等待还不如继续往前走。

夏塔古道国家森林公园
远处的雪山就是木扎尔特

于是我独自一人跟随徒步的队伍,继续向着木扎尔特进发。从将军桥到1号卡拉房子虽只有4公里,然而路途十分崎岖,本就狭窄不堪,还凹凸不平,来回的马群将泥土踩成了泥浆,行人只能避开泥泞开辟出一条新的羊肠小道。

 

半个多小时我才走完这段坎坷之路。1号卡拉房子说白了,就是牧民建造的毡房与棚屋,可以给徒步的游客提供食物补给。吃了点零食之后,我继续埋头向2号卡拉房子进发。这段路大约2公里,但是乱石崎岖,还有条小溪阻路。天空飘起了小雨,使得这段路途愈发难行。

夏塔古道国家森林公园
1号卡拉房子附近的草地

从2号卡拉房子翻越两个山坡,徒步3.8公里,便到了3号卡拉房子。再往上走200多米,就是徒步的终点4号卡拉房子,也是骑马的终点。从4号卡拉房子往前再走几百米,两边的草地上繁花似锦,让人仿佛进入了百花谷,这就是鲜花台。

夏塔古道国家森林公园
百花盛开的鲜花台

大部分徒步的游客在此止步,再往前就是无人区。我看着近在眼前的木扎尔特,继续往前走了半小时,看见一片铁丝网上挂着几块告示牌,警告游人,前方禁止前行。然而那片铁丝网大门洞开,我依稀看到了小路上有几个游客徘徊,于是放心大胆的继续前行。

夏塔古道国家森林公园
鲜花与雪山交相辉映

又走了半个多小时,不见一个人影,连路也消失了,围栏也不见踪迹。尽头是一片开阔的草地,草深及膝,遍地都是野葱。这里便是木扎尔特的山脚,由雪水汇集成的河流蜿蜒而下。由于靠得太近,只能看见木扎尔特青灰色的三角形山体,从雪线往上的部分被云层笼罩,让人颇感可惜。

夏塔古道国家森林公园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正心情低落的时候,草地上忽然涌出两匹枣红色的马,在凹凸不平的草地上驰骋嬉戏,宛如森林里自由快乐的精灵。他们忽而停下,目光静静地朝向雪山,仿佛在沉思着关于生命的重大问题。

夏塔古道国家森林公园
木扎尔特雪山脚下的精灵

我的靠近打扰了这对精灵的思考,他们转头看向我——这个孤独的旅人,纯净的目光里好似泛起了一抹好奇。牡马躺在草地上欢快地打了个滚儿,然后起身继续看着我,好像在叫我一起。我没有响应他的号召,于是他不再看我,领着他的牝马继续朝雪山奔去,朝着那条蜿蜒的河流奔去,直到消失在了这片绿野仙踪中。

夏塔古道国家森林公园
雪山脚下,你的孤独像是天堂的马匹

下山的路我走得很快,步履轻盈,被一种莫名的幸福包裹,完全不知疲倦。好几拨似曾相识的面孔向我迎面走来,原来都是昨天一起在琼库什台露营的旅友。只是她们的脚程略慢,爬到终点恐怕景区都要关门了。

 

从夏塔返回伊宁的时候,司机师傅选择了伊昭公路。这条公路有“小独库公路”的美名,沿途风景的确美不胜收。只是天公不作美,绵绵细雨下个不停。原本师傅还想带我们去一趟野狼谷,但是雨势越来越大,只能作罢。

伊昭公路
有“小独库”之称的伊昭公路

小车从崇山峻岭中蹿出,下到察布查尔镇的时候,天空突然放晴了。左边的云层被撕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夕阳将口子里的云朵染成金色,宛如天堂露出了一角。丁达尔光从那道口子里泻下,宛若在苍茫的暮色中燃了一支蜡烛。

 

晚上返回伊宁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司机师傅开车带我去了一家本地维吾尔族餐馆,吃了一顿地道的红柳烤串和烤包子。回酒店的途中,他似乎看出了我的念念不舍,又折道将我带到喀赞其民俗旅游区,让我近距离地抚摸街道上那片引人瞩目的门窗。那是伊犁蓝,清新脱俗的伊犁蓝,仿佛是一片蓝色的秘境。

喀赞其民俗村
伊宁市的喀赞其民俗旅游区

司机师傅问我,既然如此依依不舍,为何不下次再来?我在沉默中微微颔首,仅此一次怎么能够把新疆看遍?她起码值得来玩三次,夏天是绿野仙踪,秋天是色彩王国,冬天是冰雪童话。

 

                          ——2023年8月4日记于武汉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来新疆,看一场夏天的童话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