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6日,迎着明媚的阳光,驰骋在林荫大道上。离开滨沙之城鄯善,去往吐鲁番的其他几处知名景区。
平坦的公路沿着火焰山脉延伸,一边是寸草不生的山峦,一边是布满葡萄园的绿洲。
吐鲁番的葡萄园连绵不绝,吐鲁番遍地散发着葡萄的香气。吐鲁番,是一部西域历史的传奇,千年故城沧桑依旧;吐鲁番,是一部劳动人民的传奇,沙漠绿洲瓜果鲜美。
一路行来,山的颜色不断变化,从土黄色变为了赭红色,又间或出现了如同甘肃张掖丹霞山一般的多彩花色。
温暖的阳光映照在多彩的山岩上,尘世的纷扰彷佛已经让风沙吹散,耳畔只听到风的声音,口中还留有瓜果的香甜。
火焰山景区
这一带山脉的颜色更深,山体的皱褶更多,沟壑纵横,盘根错节,看的人眼花缭乱,啧啧称奇,火焰山景区快到了。
景区入口,一个下沉式广场,背后的山体与刚才路上所见如出一辙,沟沟坎坎,千横万竖。
火焰山景区,距离吐鲁番市区约30公里,是一处以火红色的赤褐砂岩地貌为主的景区。历史上这里是高昌古国所在地,而在传说中,这里是《西游记》唐僧师徒借芭蕉扇用以扇灭大火的火焰山所在地。
异域风貌的建筑。
火焰山-诗词歌赋,其热之烈,其灼之利,犹如焰火,乃国中无双,世间独一。文字大师就是不一样,字字珠玑,非同凡响。
唐·岑参-“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炎气蒸塞空。”
明·陈诚-“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
明·吴承恩-“火焰山遥八百程,火光大地有声名,火煎五漏丹难熟,火燎三关道不清。”
走进展厅,首先经过一道西游记文化长廊,通道两侧各有一排浮雕画,展现西游记故事中人物、情节、场景。
随后是一处展室,介绍当地的地理文化,地形地貌,火焰山的气象,吐鲁番的热与风,以及高昌古国的历史。在展厅里还有纪念品商店和餐吧等。
名为金箍棒的巨大温度计,景区的标志物。夏季的火焰山天气特别热,温度最高达58度,而且气候十分干燥。眼下已是深秋,气温早已平和,不冷不热,却依然能感受出空气的干燥。昨天起就高频次地喝水,仍旧老觉得口干舌燥。
这里的主要的景观是火红的岩石和山崖地貌,独特而壮观,广场上矗立有很多西游记主题的雕塑。
远眺山峦,赭红色的山体看似烈火在燃烧。
虽是重山秃岭,寸草不生,但每逢盛夏,地气蒸腾,焰云缭绕,形如火龙飞腾,十分壮观。即便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得三借芭蕉扇才能穿过火焰山,其威力可见一斑。
蔚蓝的天空,绵延的山脉,在风霜雨雪的雕刻下,千沟万壑,满面皱褶,千年的传奇在这里唱响。
景区的娱乐项目挺多,骑骆驼,驼车、驴车、马车、越野车,还有越野大摩托,空中有观光的动力三角翼。
弹起冬不拉。
这位“八戒”大师兄,闲的无聊,玩起了手机,忘了自己的身份。
沙窝里烤熟鸡蛋,石头上烙熟面饼。
景区围墙上绘有西游记故事,与后面的红色山峦浑然一体。
师徒四人,西行取经,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
西游记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向往多年,终于来到故事发生地,圆人生一愿。
苏公塔
苏公塔是吐鲁番最具代表性建筑,新疆境内现存最大古塔,建于1777年,迄今已有240多年历史。
苏公塔是清朝名将,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晚年为庆寿、恭报清王朝的恩遇和表达忠诚,并使额敏和卓一生维护祖国统一业绩能流芳百世,自筹资金7000两白银建造。
额敏和卓雕像,他是维吾尔族中涌现出的爱国者,吐鲁番第一代郡王。他在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祖国统一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苏公塔用清一色灰砖叠砌而成,除了顶部窗棂外,基本上不用木料。塔身浑圆,呈圆柱体,自下而上逐渐收缩垒砌。塔基直径10米,顶部直径2·8米,塔高37米,四周共有14个窗口。塔内用砖砌出72级螺旋式台阶直通塔顶。
塔顶为穹窿顶,上有铸铁塔饰。
塔身表面砌叠十几种不同形状的平行几何图案,或横或竖或平置或斜砌或凸起或凹进,通过普普通通的灰砖,循环往复,变化无穷。
塔内安放一通当年建塔所刻的石碑。
苏公塔整座建筑都是用生土坯建造,在干旱少雨的吐鲁番,以生土坯砌墙盖顶,建屋造房是传统而普遍的方式。保存至今的交河故城、高昌故城,遗存的建筑也都是用土坯建造。
苏公塔大殿,顶部和支柱为木质结构,大殿宽敞宏大,由大门、门厅、大殿、圆形拱顶和周围步道小室组成。
院墙边是一道长长的葡萄廊架,枝头挂满了葡萄,还有葡萄干。
郡王府
吐鲁番郡王府,据史料考证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是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生活和主持政务的地方,也是清代吐鲁番维吾尔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指挥中心。其主人额敏和卓是当时吐鲁番维吾族的头面人物、清政府的参赞大臣,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
郡王府位于吐鲁番市东郊葡萄乡木纳尔村,在1933年被盛世才的军队放火烧毁。现在的郡王府是根据史料记载按原貌的建筑风格、布局和规模复建的。大门及院墙造型别具一格,庄重、古朴、大方,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
郡王府院内共有大小房间数十间,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土木结构建筑,天棚、拱廊、栏杆和檐口都配以精美细腻的雕饰图案,极具民族特色。
郡王府院内有一餐厅,面积不小,似有旅游团队就餐。
郡王府庭院的葡萄藤枝繁叶茂。
大门前还有一座天下大馕坑。
葡萄镇
已过正午,该吃午饭。司机只记得曾在公路旁一家餐馆吃过饭,却找不到地方。行车中见到一处路标,指向葡萄镇,果断让司机开入小镇。
葡萄镇,隶属于吐鲁番市高昌区,是一个以葡萄种植和旅游业为主的城郊乡镇,地处吐鲁番市区以东2公里处,苏公塔和郡王府都位于其辖区内。
小镇街边餐馆很多,都是当地餐饮风味,此地居民以维吾尔族为主,超过九成。
等待上餐的间隙,街上走了几步,富有特色的房屋,门窗,装饰,小餐馆的门面,都散发着浓浓的民族风韵。
在镇政府对面找一家小餐馆落座。歪打正着,不经意间走进了当地民族小镇,体验了一把民族风情,吃了一回地道的民族饭。
各取所需,点了不同的面。本想尝尝他家的烤羊肉串,怎奈人家10串起步,对于我们这个多数不喜吃羊肉的团队,无法消纳,只得作罢。
坎儿井
坎儿井民俗园,位于吐鲁番市区东侧,距离市中心大约3公里,是一处以展示坎儿井文化为主题的景区,也是吐鲁番有名的景点之一。景区内有坎儿井的原型和博物馆,有维吾尔族民居式的宾馆和餐厅。
吐鲁番坎儿井,是与万里长城、大运河齐名的中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之一,是吐鲁番这种火热干旱地区寻找水源、保护水流的一件伟大创举。纵横交错的坎儿井遍布吐鲁番盆地,全长5000余公里,将天山雪水源源不断送入绿洲,滋润了火洲的果园、农庄,养育了勤劳、善良的各族人民。
坎儿井是新疆独树一帜的取水工程,通过挖掘在地下的渠道,既能天然的汇集地下水,又可以避免过量蒸发,博物馆内展示了坎儿井的工作原理、挖掘过程等。
坎儿井类型
木棍定向
油灯定向
坎儿井历史
坎儿井起源
除了展示坎儿井文化外,景区内还有葡萄干晾房、阿娜尔汗的家、中国大馕坑等新疆传统的民俗建筑。
维族人家
今天行程的最后一项,访问民俗户人家。忘记了村庄名字,村子里有不少类似民俗户,有的门前还停着旅游大巴车,只记得司机电话联系了几次才找到确切地方。
省略了进入维族人家屋中的做客(其实这才是我所期待的),主人直接将我们带到葡萄架下,参观、品尝,说白了,这个季节来这里就是买葡萄干。
葡萄收获早已进入尾声,高高大大的葡萄架上仍然挂着沉甸甸的果实,一位维族姑娘正在采摘。
小视频
吐鲁番,一块浸透两千年历史的传奇土地,从唐僧取经路过的火焰山到历经沧桑的柏孜克里千佛洞,从清代伊斯兰建筑苏公塔到宏伟的人造地下河流坎儿井,从瓜果飘香的葡萄园到风情浓郁的维吾尔族歌舞,这就是吐鲁番,一块古代文化历史遗产荟萃的沙漠绿洲。
游罢吐鲁番几处景区,收获满满,感慨良多,新疆之旅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明天将从乌鲁木齐飞回北京。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西游漫记续 80918
- 有一个地方叫新疆,和心爱之人,远赴山海 129938
- 小假期 “野路”少年的南疆自驾之旅 5483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