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纳之夏,奇妙之旅!
西双版纳一年只有旱季和雨季,所以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说法。 11月至次年的4月到西双版纳旅行是最合适的,这段时间气温不高,也不冷,如果6—9月到西双版纳旅行就有机会尝遍那里的热带水果,真是妙不可言。
5-10月是西双版纳的雨季,看往年天气预报6-8月天天下雨,瞬间感觉此行订的略显草率了。
但也有说天气预报这种高科技东西,对于西双版纳这疙啦啦小地方来说是一点用处都没有!
常常是倾刻间瓢泼的大雨就下来了,使人一点准备没有就被淋个落汤鸡。几分钟后或者十几分钟后,雨嘎然而止,又是晴空万里。
事实上,这个季节到西双版纳,每天确实会碰到一场雨,但撑伞的准备时间还是有的。
记得时刻备着一把伞,遮阳挡雨很实用。
西双版纳百分之九十几的湿度真是够可以,一晚上晾在外面阳台的衣服还是如刚晾出去般,晾在室内的因为空调反倒干了。
在西双版纳的日子每顿饭都在芭蕉叶上面吃,桌布省了。
有一回直接在草地上吃,连桌子也省了。
曼掌村的菠萝饭特别好吃,饭里面掺了菠萝。野象谷的菠萝饭就一般般了。
野象谷内看到野象的几率大概就如中彩票一样吧。
每顿烤鱼烤肉腊肉熏肉鸡肉,量十足,每次吃完了还剩好多。南瓜藤每餐必有。
我们的全程导游知识很丰富但也很傲,自称是水陆两栖型的,学校讲课也是他的工作之一。
隔壁老王说看我们每次剩的肉类最多,最后一个晚上在玉溪给我们安排了素火锅,其实我内心是拒绝的。说好的玉溪名吃——江川三道菜(鱼、鸡、羊)就这样没有了。
因为这次是跟团的,携程上的游学产品,所以省略了每次出行前必做的攻略,只操心了来回机票。
虽然只操心了来回机票,但还未出行便已历经波澜,可谓是身未动,心已累。
经历两次航变,经过努力,结果是另人欢心的。
因不可抗力,之前的努力打了水漂,实际乘坐时改签的竟是原航变后的航班。
正文还没开始,序幕已如此精彩---18号乘机过程
第一天
赶路,赶路,赶路! 早上8:30出发------第二天凌晨1:00到达版纳机场
第二天 曼掌村
曼掌村,接待我们的小玉,是个美人。
村中舞蹈、泼水、制陶、制纸、织锦、竹筏等活动很多。
村中大多是外观有些破败的吊脚楼,也有一些人家是现代建筑,在这里就显得特别高档。
家家户户都有辆汽车,条件都还不错的。
家家户户的吊脚楼下都有一两个吊床。
河里的水犹如黄河水。
洗漱很不方便,虽然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过的。
自来水是山泉水,未经过滤,一下雨,水便浑浊了。
厕所是如此的矮,需低头弯腰。
我们住在小玉家的吊脚楼,楼下隔了三间客房,每间一张床一台电风扇。
这里是没有空调的世界。晚上凉快。
楼上是一个统间,没有床,有一些农具,老人家生了一堆火正在做渔具。睡觉铺在地上。
第三天, 中科院植物园
中科院植物园内的蚂蚁超级大,被咬了两回。
来之前都说西双版纳雨季蚊虫特多,带了一瓶防蚊虫液和一瓶花露水,三天时间就用完了。
大概是因为喷的频繁,所以感觉还好,没觉得如听说的那般严重。
第四天,植物园外早市调查后赴僾尼村寨穿越原始雨林
出酒店一直往右走,穿过这座吊桥,左转几十米就到了当地的菜场啦
过了吊桥就算出动植物园了,如果还要回植物园的记得在门口的售票处报备哈。
在菜场做早市调查活动,好多没见过的品种,很新奇。
僾尼村寨
穿越原始雨林,僾尼小伙手拿着刀,不时砍着挡道的植物,带我们一路穿雨林越小溪。
途中来了一场雨,不负雨林美名,享受雨林大餐,撑伞吃饭此生头一次。
衣服淋湿了,溪边生堆火,烤一烤。
若非亲眼所见,你是绝对不会相信,那辆三轮摩托车是从一条在我们看来只适合步行、崎岖的、车比路宽的山路开上来的,是我们太矫情了。
菠萝都种在陡峭的山坡上,真不明白他们是如何种上去的。
当地人如飞檐走壁般在山坡上行走,上下自如,实在佩服。
穿越原始雨林,享受雨林大餐
体验砍菠萝,现摘现尝,和我们平时在家所吃过的完全是天壤之别,果然,树上熟特别甜。
第五天,野象谷后赴泞洱万亩茶园
泞洱万亩茶园
万亩茶园活动赠送的普洱茶,问了是三等茶,还是生茶,说放个七八年十年会自然发酵成熟茶。
我们刚采的可都是特等、一等茶来着。
第六天,赴磨黑 - 茶马古道,墨江 - 北回归线公园,住玉溪
墨江 - 北回归线公园
第七天, 七彩云南
七彩云南,对于不懂行的我们来说,玉器就免了,特产超市购购可以了。
回程要求订下午4点后的飞机,倔强地订了3点的。时间紧迫,没来的及和大家道别。人赶上了,行李没赶上,行李托了下一个航班。
借用一下别人的话
可以说一辈子的经历是不指望笔能写完的了。
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
认识的形形色色的人不知何时会再相见。
此消彼长之间,总会得到一些。
人生是何其多变,各种好与坏纷至沓来,
谁也预料不出,
但我们总归是要做得虚怀若谷一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