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1

2023秋冬季游江苏(二)扬州、无锡篇

天数:19 天 时间:11 月 和谁:夫妻

11月29日傍晚,我们告别了六朝古都南京,乘坐17:58的C3870次火车前往扬州,从这一刻起,我们开启了下一站的旅行,这篇游记主要记录我们在扬州2天、无锡2天的点滴见闻。18:48准点到达扬州站,扬州的交通很便捷,坐1路车很快到达双桥站,顺利入住富驿时尚酒店(扬州瘦西湖店)。利用大交通出行便利快捷,南京至扬州只需50分钟的车程,从扬州到无锡也只需1小时多一点就到达了,所以游玩起来是非常顺畅的。这篇游记主要记录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扬州和无锡的旅游经历。

扬州瘦西湖

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西北部,因湖面瘦长,称“瘦西湖”。是扬州八大景之一,瘦西湖面积约3.6平方公里。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长堤春柳、四桥烟雨、徐园、小金山、吹台、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玲珑花界、熙春台、望春楼、吟月茶楼、湖滨长廊、石壁流淙、静香书屋等两岸景点,俨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国画长卷。湖面迂回曲折,迤逦伸展,仿佛神女的腰带,媚态动人。清朝时,康熙、乾隆二帝曾数次南巡扬州,当地的豪绅争相建园,遂得“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说。(门票60元)

瘦西湖西门
熙春台

熙春台是二十四桥景区的主体建筑。这里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熙春台一带的建筑风格处处体现出皇家园林富丽堂皇的宏大气派。所有的建筑都选用了绿色的琉璃瓦朱栋、白玉的玉体金顶相映成趣。

二十四桥书坊
熙春台与二十四桥书坊
小李将军画本轩

小李将军画本介绍:小李将军指的是唐代大画家李思训的儿子李昭道。他们二人都是当时著名的大画家,共同开创了中国唐代“金碧山水画派”,富丽堂皇。所谓“花为画本,月是诗源”。取名小李将军画本是指此地的景色和小李将军的山水画画意十分相近。

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是瘦西湖内的重要景点,历史上的原桥已不复存在,现在看到的是重建的桥,桥名出自唐代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调。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留给我们的千古绝句,千百年来,二十四桥以其清丽俊爽的画面,迷蒙空幻的意境,浪漫悠扬的情调拨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心弦。

整座桥是用汉白玉砌成的单孔拱形石桥。它全长24米,宽2.4米,两端各12级台阶,两边各24根汉白玉雕柱,高、宽各2.4米,台级24层,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桥上雕饰明月图案,秀丽典雅。桥东有贴壁黄石假山,西有熙春台,再现了唐诗中的诗情画意。站在二十四桥处,可以看见熙春台,绿色琉璃瓦覆顶,朱红色的门窗,颜色出挑又不失古雅。景区占地约7公顷,为一组古典园林建筑群,整个景区在体现“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意境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望春楼

望春楼:是江南园林的风格,建筑规模 从属于熙春台,色调显得清心淡雅,体现了南方之秀。望春楼下层南北两间分别为水院、山庭,将山水景色引入室内。卸去楼上的门窗就变成了露台,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

石坊
天然桥:由廊子和桥相结合,浑然天成。
石壁流淙

石壁流淙:是清二十四景之一,原为清代大盐商徐士业的别墅。乾隆皇帝来此,特赐名“水竹居”。红学家周汝昌教授曾指出,《红楼梦》中最主要的场景—怡红院的内景和潇湘馆的外景,就是以扬州的水竹居为蓝本而写的,由此可见石壁流淙的盛名。

锦泉花屿

锦泉花屿:为清湖上二十四景之一。原为乾隆年间刑部郎中吴山玉的别墅,后归知府张正治所有。园分东西两岸,中间有水相隔,水中双泉浮动,波纹粼粼,故又名“花屿双泉”。园西有一座水牌楼,南北与岛屿相接,是国内少见的水中牌楼,镌刻着“锦泉花屿”四字,与主厅清远堂成一条轴线,是瘦西湖水上游览线主航道进入该区域的重要入口,也是锦泉花屿区域重要的标志性建筑。

唐罗城西门遗址

唐罗城西门遗址:与东门遗址广场、南门遗址广场、北门遗址公园一道,是扬州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是唐代扬州罗城上的一座西城门,也是近几年全国发现的最为完整的一处唐代城门遗址。

古城墙
水系微缩园

水系微缩园总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其以古扬州水系为雏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化处理,形成溪水、缓流、跌水、滚水、瀑布、水面等水系形态,同时将扬州的重要景点如五亭桥、白塔、双峰云栈等以抽象的形式置入园中,整个游线由北向南围绕不同的水系形态展开,沿途种植不同花期、不同色相的草木花卉及观赏草,小径蜿蜒曲折、移步景异。

水系微缩园
水系微缩园
水系微缩园
水系微缩园
宋井

宋井:在唐代西城门遗址东北侧,井系南宋时期的古井。考古人员增在井中出土元代“枢府瓷器”碎片,并发现了鎏金的元代发簪。

醉月飞琼桥

扬派盆景博物馆介绍:总体占地面积约40亩左右,建筑面积约3000平米,里主要分为有三大区域:室内展馆、室外展区和生产养护区。是目前中国五大流派中唯一入选“非遗”的,其最显著特征是融“诗、书、画、技”于一 体,“清秀、古雅、飘逸、写意”的风格和“一寸三弯”的剪扎技艺。

瘦西湖秋色
瘦西湖秋色
五亭桥(又名莲花桥)

五亭桥:它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至今已有了两百多年的历史。五亭桥的桥身由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卷洞组成,桥上建有极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风亭。桥东面有座四面环水的建筑,叫做凫庄。五亭桥不但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扬州城的象征。

五亭桥(又名莲花桥)
凫庄

瘦西湖凫庄位于五亭桥东南侧,始建于民国十年(1921),原为乡绅陈臣朔的别墅。因庄园建筑在湖中汀屿之上,似野鸭浮水,故以屈原《楚辞·卜居》之句:“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命名“凫庄”。庄园栖水而筑,围堤成汀。远观凫庄,如野鸭一般,似浮若泅。庄内亭、榭、廊、阁小巧别致,山池木石缀置得宜。庄东有水榭涵碧厅,为1961年夏翻建,东北两面建临水平台,四面为半墙槅扇窗。庄北堆土叠石为山,有石阶东西相通,山上植树栽竹,1951年筑草亭一座,1980年改建成六角瓦亭,装槅扇门窗。庄西为枕涟亭和绿波馆,由临水曲廊相连。曲廊名为春水廊,依岸就势,高度错落,廊边设美人靠。枕涟亭位于春水廊西北转折处,面西内悬晚清书法家吴熙载题“枕涟”匾。绿波馆为水阁三楹,坐西朝东。馆内悬“绿波”匾,外挂楹联“莲出绿波涵月影,塔秀云天驻兰桡”。庄南建有轩厅芙蓉沜,内悬金农漆书“芙蓉沜”匾。轩厅三楹,坐南面北,四面为半墙槅扇窗,两山开门,西连水阁,东南为三折曲桥与湖岸相连。庄内多植紫薇、挂花、芭蕉、翠竹等,环汀植桃柳梅竹,间隔叠石假山。

白塔

白塔:扬州的白塔高 28.5 米 ,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下面是束腰须弥塔座,八面四角,每面三龛,龛内雕刻着十二生肖像。和北海白塔的厚重稳健不同,扬州白塔比例匀称,玉立亭亭。和身边的五亭桥相映成趣。这座白塔,与北京妙应寺白塔、北海公园永安寺白塔、山西五台山塔院寺白塔以及云南金刚塔号称中国五大白塔。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一夜造白塔"的故事。该故事出于《清朝野史大观》。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览,船到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这里多象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开轩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据说,是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万金贿赂乾隆左右,请画成图,然后一夜之音用盐包为基础,以纸扎为表面推成的。尽管只可远视,不可近攀,但乾隆不无感慨地说:"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

法海寺

法海寺:位于白塔旁,始建于隋,重建于元代。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第五次南巡于扬州,赐名莲性寺。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光绪年间重建。上世纪60年代,法海寺遭“文革”之劫,庙宇倒塌。改革开放后,从1996年——2004年历经8年,寺院得以重建。大雄宝殿内,有采用天然玉石精制而成的《佛说观无量寿经》,是全国寺庙罕见的大型“经变画”。

瘦西湖的秋色
玉版桥

瘦西湖绕小金山往西,在小金山与长春岭之间形成了一狭长型水带,宛如碧绿的玉带一般。正是在这里建有一座小巧玲珑的石拱桥,如绿色玉带上的一块白色玉版,因此得名“玉版桥”。桥为拱形,桥宽4.8米,长13.2米。

钓鱼台,又名吹台,是中国众多钓台景点中体量最小的一座。它是中国名亭建筑的典范,是中国园林“框景”艺术的代表作品。站在钓鱼台斜角 60 度,可以在北边的圆洞中看到五亭桥横卧波光:而南边的椭圆形洞中则正好可以看到巍巍白塔。这一景象一彩一素,一横一卧,真是堪称绝妙。这个钓鱼台还有下面的传说:深入湖心的钓鱼台,原来是演奏丝竹乐器的地方。相传当年的乾隆皇帝逛到这儿,不知怎么的就来了钓鱼的兴趣。于是立即有人送上了鱼杆。可是瘦西湖里的鱼却偏偏不听话,平日里一呼百应的乾隆 皇帝钓了半天,就是没有一条鱼上钩。这下陪同的扬州盐商着急了,当即悄悄选了几个水性好的水手带着活鱼潜到水下。举着荷叶,靠荷茎来换气。上面的乾隆鱼杆一落,下面的活龙鱼就被挂上了钩。 这下乾隆爷自然是龙心大悦了。

小金山

小金山:小金山是瘦西湖中最大的岛屿,也是湖上建筑最密集的地方。风亭、吹台、琴室、木樨书屋、棋室、月观,全都集中在这里。其中风亭是瘦西湖景区的制高点。所谓“山不在高,贵在层次。水不在宽,妙在曲折。”这就是瘦西湖和小金山的妙处。

徐园

徐园:如果从南门入园,徐园在长堤的尽头,它是辛亥革命时期军阀徐宝山的祠堂。园中听鹂馆 取名来自“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馆内的楠木罩隔,是扬州现存罩隔中的精品。听鹂馆门前的这两大口铁镬,是 1500 多年前的镇水神器,当年扬州冶炼业的发达的扬州经济的繁 盛由此可见一斑。徐园中有一馆、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内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处,充分体现了江南园林的精巧雅致。

长堤春柳

长堤在湖西岸,长数百米。堤边一株杨柳一棵桃,相间得宜,是赏春的好地方。“长堤春柳”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秋冬季逛长堤一样好美。

大虹桥

“扬州好,第一是虹桥。扬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萧,处处驻兰桡。”,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大虹桥。大虹桥横跨在瘦西湖上,位于瘦西湖南门之外,是西园曲水通向长堤春柳的大桥。大虹桥在扬州历史上赫赫有名,这里曾是清代文人举行“红桥修契”的所在地,吸引了众多的文人雅士在此指点江山,切磋诗文,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迹和动人的故事。

扬州东关街

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原街道路面为长条板石铺设。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冲,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陆陈行、油米坊、鲜鱼行、八鲜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

宋代东门城楼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扬州城遗址(隋—宋)”内。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高宗赵构以扬州为“行在”,扬州知州吕颐浩被任命为兼职户部侍郎,旋又升为户部尚书。建炎二年(1128年)十月赵构于扬州诏命“扬州浚隍修城”,吕颐浩主其事,调动国力,以都城形制,用大砖修砌,史称“宋大城”。略成方形的宋大城,东西约2200米,南北约3000米,设有四门:东为康海,西为通泗,南为安江,北为迎恩。东门遗址2000年以来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不仅唐、五代、北宋、南宋遗迹叠压关系清晰,还发现北宋州城的门道,其东、西两侧的宽度各为5.07米和6.09米,以墙基底宽13.5米推算,城墙顶宽约9米、高约13米。2006年建东门遗址公园。2009年参照宋代《营造法式》,复建城墙及重檐歇山顶门楼,以再现宋代扬州“壮丽压长淮,形胜绝东南”的雄姿。

东关古渡
古运河夜景
东关街美食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79373.59平方米,主体由博物馆和大运塔两部分组成。该博物馆整体基调为唐代建筑风格,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领衔设计。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整体馆型采用了巨型船只造型,同时融入风帆元素,就像运河边一艘即将扬帆起航的巨船。大运塔则以唐塔的风格设计,塔高百米,可通过馆顶建设的长虹卧波式长廊进入高塔。大运塔距离文峰寺的文峰塔大概1.2公里,距离高旻寺天中塔大概4公里,站在三湾风景区最高的观景台远眺,南北两方分别可以看到一座塔尖:北边是文峰塔,曾是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的起点;南边是天中塔,曾是清朝皇帝的行宫所在。文峰塔、大运塔、天中塔在运河边形成了“三塔映三湾”的景观。 

博物馆由展馆、内庭院、馆前广场、大运塔和今月桥五部分组成,将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示大运河的前世今生。目前已征集到从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各类文物展品1万多件(套)。馆中最巨型的文物是从河南开封附近截取搬运而来的大运河河道,长25.7米,高8米。参观者能清晰看到唐、宋、元、明、清历代河道变化情况。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藏品来自征集和捐赠。截止2021年末,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藏有自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陶瓷器、碑刻、金属器、杂项等各类文物展品1万多件(套)。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坐落于扬州三湾古运河畔,是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价值,以及大运河带来美好生活的专题博物馆。

大运塔则以唐塔的风格设计,塔高百米,可通过馆顶建设的长虹卧波式长廊进入高塔。

博物馆新唐风建筑融合传统与现代之美,总面积约7.9万平方米,由展馆、内庭院、馆前广场、大运塔和今月桥五部分组成,其中馆、塔、桥相得益彰,登塔可以俯瞰“三湾抵一坝”的历史景观。

博物馆内庭院
老汴河剖面

馆中体量最大的展品老汴河剖面是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支持下,取自河南开封附近一段长25.7米、高8米老汴河剖面。河道剖面上的一条条线如同年轮,清晰地勾勒出从隋唐至明清的地层,最早的距今已有1400多年,直观展示河道如何从宽到窄,直到完全淤积成平地的过程。它占据一整面墙,犹如巨幕电影。每一个朝代,老汴河的河面宽度,甚至淤积场景也都保留在上面。粗糙的颗粒下,就是一部运河河道变迁史。如果非要挑一件作为镇馆之宝,那这件最有资格当选。

汴河是隋唐大运河的首期工程,也是现今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在“南船北马”的古代,古汴河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水运枢纽。

展览全景展示中国大运河历史面貌与文化价值,观沧桑运河之历史沿革,叹水利工程之天工巧夺,晓国家管理之天下转漕,读万民生业之流蕴风物,并结合大运河漫漫申遗长路,以及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新时代背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做了全方位回顾与展望。

南宋馒头窑,来自宜兴市张渚镇凤凰村,重达33吨

南宋馒头窑,来自宜兴市张渚镇凤凰村,重达33吨,由操作间、窑门、火膛、窑床、烟道五部分组成。宜兴靠近荆溪、江南运河等多条运河,又是著名的陶都,这座烧制砖瓦的南宋古窑见证了这段历史,也反映了古代运河沿线发达的手工业。

运河上的舟楫

展览为中国大运河舟楫主题的多媒体互动体验展,以实体体验结合数字多媒体虚拟体验的方式,讲述大运河舟楫的演变、舟楫的类型等相关知识与故事,展示大运河舟楫带来的南北文化融合与古今美好生活。

运河上的舟楫
运河上的舟楫
运河上的舟楫
运河上的舟楫
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

展览以“城市历史景观再现”的模式打造一个有历史场景和真实业态、让观众可以互动体验的展厅。入口以船行至岸边开始,由一条主街将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运河故事”串联,以真实的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体验,从多个维度让观众身临其境,开启一场穿越时空之旅。

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
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
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

跟着博物馆的三D影像游览大运河,欣赏大运河两岸风光。

扬州大明寺

大明寺雄踞在古城扬州北郊蜀冈中峰之上。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现在看到的寺是清同治年间建的。唐代名僧鉴真东渡日本前,即在大明寺传经授戒,使大明寺成为中日佛教文物关系史上的重要古刹。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

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门票30元)

牌楼

沿着数百级舒缓石阶登上大明寺前的广场,迎面是一座庄严典雅的牌楼。牌楼为纪念栖灵塔和栖灵寺而建,四柱三楹,下砌石础,仰如华盖。中门之上面南有篆书"栖灵遗址"四字,为清光绪年间盐运使姚煜手书,字体雄美。

牌楼前面南而踞的一对石狮格外引人注目,石狮按皇家园林规格雕镌,造型雄健,正头,蹲身,直腰,前爪平伏,傲视远方。它们是扬州名刹重宁寺的古老遗物,60年代移至此处。寺前东西院墙上分别嵌着两块石碑,东为蒋衡山"淮东第一观",西为王澍书"天下第五泉"大字。

山门殿

大明寺的山门殿兼作天王殿,正门上额"大明寺"三字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集隋代《龙藏寺碑》而镌,字体古风流溢。殿内供有弥勒像,背面为护法韦驮,两旁分立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天王。

走过天王殿,见庭院开阔,古木参天,香烟缭绕。东有百年桧柏,西有百年黄杨,中有宝鼎两尊。再走过一条花岗严甬道,就到了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为清代建筑,面阔三间,前后回廊,檐高三重,漏空花脊。屋脊高处嵌有宝镜,阳有"国泰民安"四字,阴有"风调雨顺"四字。大雄宝殿内法相庄严,经幢肃穆,法器俱全。正中坐于莲花高台之上的释迦牟尼大佛,被尊称为"大雄"。大佛两侧是他的十大弟子中的迦叶和阿难,东首坐着药师佛,西首坐着阿弥陀佛。佛坛背后是"海岛观音"泥塑群像。两边是十八罗汉像。殿堂佛像全部重新装修,金光焕彩,法相庄严。 

大雄宝殿前的宝鼎。
从这里进去是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建的平山堂
鉴真纪念堂

大明寺最有特色的建筑是鉴真纪念堂,纪念堂是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为纪念鉴真法师圆寂一千二百周年,于1963年中日两国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时奠基,于1973年建成的。

鉴真东渡日本前,曾为大明寺住持。从唐天宝元年(742年)起,先后十余年,历尽艰险,至第六次东渡成功,将我国佛学、医学、语言文学、建筑、雕塑、书法、印刷等介绍到日本,为发展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22年,日本学者常盘大定在寺前树立唐鉴真和尚遗址碑。它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模式,由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设计,共包括碑亭、长廊和纪念堂三部分组成,总面积达七百平方米。碑亭内耸立着汉白玉须弥座横碑,正面为郭沫若所书"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背面为赵朴初撰书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的碑文和颂辞,因而被誉为当代的"三绝碑"。院中立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所赠石灯笼,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演讲时说:"在扬州大明寺内有一个石灯笼,它与日本唐招提寺的石灯笼是一对,至今还在燃烧着,象征着中日友谊长明不灭。"正堂仿鉴真在日本主持建造的唐招提寺金堂,纪念堂正中供奉着鉴真法师坐像,这尊坐像是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鉴真像,用楠木雕刻干漆夹纻而成。坐像前有一只铜香炉,为日本天皇所赠。纪念堂门厅对面原为晴空阁,现为鉴真生平事迹文物史料陈列室。

碑亭

碑亭内耸立着汉白玉须弥座横碑,正面为郭沫若所书"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背面为赵朴初撰书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的碑文和颂辞。

鉴真纪念堂

院子的正当中有一个石灯笼,为日本唐招提寺长老所送,与唐招提寺中的另一个石灯笼是一对。纪念堂内供奉着楠木做的鉴真坐像,仿唐招提寺里鉴真像,是他圆寂时的模样。

遣唐使船模型
栖灵塔

隋朝仁寿元年(601年),皇帝杨坚为庆贺其生日,下诏于全国建塔30座,以供养佛骨,该寺建"栖灵塔",塔高九层,宏伟壮观,被誉为"中国之尤峻特者",故寺又称"栖灵寺"。唐会昌三年(843年),九层栖灵塔遭大火焚毁。后经僧人募化重建,但屡有圮废。现在看到的塔是按照隋朝的塔复原重建的。塔高9层,里面供奉着舍利子和一尊楠木佛塔。爬到塔顶则可俯看整个大明寺,远眺瘦西湖与扬州城景色。

栖灵塔
栖灵塔的东、西两侧分别为钟楼和鼓楼
弘佛亭

2007年5月大明寺方丈能修法师经过多次努力终于促成大明寺迎来一位特殊的日本客人-——年近八旬的池田和夫老先生及夫人女儿将其长期珍藏并敬奉30多年的一尊来自中国西晋的观世音菩萨白玉佛首奉归中国,并无偿捐献给大明寺。为纪念佛首回归在大明寺内建立了一座"弘佛亭"。

无锡鼋头渚(yuan tou zhu)

鼋头渚是横卧无锡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鼋头渚始建于1916年,现面积达539公顷。2012年10月26日,鼋头渚晋升为国家5A级风景区。(门票85元含太湖仙岛往返船票)

鼋头渚风景区是一个著名的近代园林,始建于上世纪初,自上世纪以来,无锡涌现了一大批吸收西洋文化的私家园林,鼋头渚就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它始建于1918年,由清末举人无锡商会会长杨翰西建造,当时他巧妙利用真山真水建园,把这私家园林建的三分人意七分自然,也是欣赏太湖水的绝佳处。1958年郭沫若畅游太湖也留下了"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诗句。鼋头渚风景区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一个是刚才介绍的建于上世纪的园林也是整个景区的精华,另一个是上世纪80年代后大规模的扩建,使面积从原来的60亩扩大到了现在的1960亩。分为十大景区,其功能各不相同,有以观光游览为主的,有传扬道教文化的。鼋头渚有充山隐秀、鹿顶迎晖、鼋渚春涛、横云山庄、广福寺、太湖仙岛、江南兰苑,中日樱花友谊林等众多景观,各具风貌。鼋头渚独占太湖最美的一角,向南望,太湖有着青岛海滨的气概;向北望太湖又有着杭州西湖的明媚风光。在这一片真山真水的自然景色中辅之以别具匠心的人工点缀,使之成为观赏太湖最为理想的游览胜地。

鼋头渚充山大门

鼋头渚是纵观太湖山水组合最佳处。一脉青峰,从充山逶迤而下,伸入太湖洪涛之中。那块被神化了的渚头巨石,三面湖水拥抱,冲波兀立,显示出一只栩栩如生的神鼋,昂首于碧水之中,雄姿英发。

登上鼋头,极目远眺,浩渺湖水,涤尽人间的嚣尘,远山如黛,直舒胸臆。明华云吟有"瑶台倒映参差树,玉镜屏开远近山"之句。无锡状元孙继皋,吟道"天浮一鼋出,山挟万龙趋"。

翠湖秋色
翠湖秋色
聂耳亭

聂耳亭系楼阁式建筑。聂耳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青年音乐作曲家。1934年秋,上海联华影片公司到这里来拍摄进步电影《大路》外景,导演孙瑜,剧作家于伶,演员张翼、金焰、王人美、韩兰根汇集于此,聂耳承担《大路歌》和《开路先锋》的作曲任务。他谱写的《义勇军进行曲》已定为我国国歌。1935年,聂耳去了日本,不幸于海滨游泳中丧生,年仅23岁。1959年为了纪念聂耳,将他住过谱曲的阁楼命名为“聂耳亭”。1981年,于伶又应《无锡日报》副刊部之请,为"聂耳亭"书额,1985年,新塑了洁白的聂耳半身像,配建了厅屋三间作纪念室。名"聂耳遗踪"。

充山隐秀——若莆

充山隐秀:位于鹿顶山东南山麓,原陈家花园所在地。陈家花园,又名若圃,是无锡民族工商业者陈仲言兴建于1928年,建国后设苗圃。

挹秀桥

挹秀桥在充山和鹿顶山之间,凌空架一桥接通。桥洞拱圈形,像雄关耸峙在深谷中。桥上接连建三只亭子,顶端碧琉璃瓦。由此穿林登山,前有陈仲言所建的小屋三楹,名"雪影山房",后有涧池名为"甘泉",旁有百年茶梅。上坡有新辟的照影池,建有四子轩、浮望亭等纪念西施的建筑。

赏樱楼

赏樱楼位于鼋头渚樱花林核心地带,建于汉白玉栏杆围绕的赏樱台上,楼的本身则为民族形式的三层四重檐建筑,在底层和二层的明间又挑出飞檐,与四面翼然起翅的戗角相呼应。其上为十字脊、蓝琉璃瓦结顶;又于底层及三层的外围绕以廊庑,逐层收紧。使之劲气内敛,美其外,慧其中。是樱花林内标志性建筑景观,也是园里最高的册散日式建筑。登临赏樱阁,居高临下,眺目四望,漫山遍野樱花花海,是鼋头渚风景区内最佳赏樱胜境。                                  

遇见早开的樱花
无锡人杰馆,泰伯:古吴国创始者,江南文明远祖。
江南兰苑

江南兰苑在广福寺下的齐眉路中,占地2.5公顷。无锡有较长的艺兰历史,清代已兴盛于民间。鼋头渚引种兰花50余属,180种,数千盆之多,并建成一个青瓦粉墙、江南式庭院建筑的兰苑,有国香馆、留香亭、流芳涧、香帘等景点。茂林修竹,曲水清流,兰香四溢。

齐眉路

齐眉路民国25年,其子王昆仑又于今鼋头渚大门处,为其父母六十双寿而筑一门楼,辟齐眉路(取“梁鸿孟光举案齐眉”之意),通过松林竹径,直达太湖别墅。门楼,琉璃顶,三拱圈门,正面“太湖别墅”和背面“齐眉路”为高邮王荫之书。

太湖别墅位于鼋头渚后山。民国16年,无锡厘卡局长王心如先后筑有方寸桃园、松庐、七十二峰山馆、万方楼、天倪阁等,通称太湖别墅。民国25年,其子王昆仑又于今鼋头渚大门处,为其父母六十双寿而筑一门楼,辟齐眉路(取“梁鸿孟光举案齐眉”之意),通过松林竹径,直达太湖别墅。门楼,琉璃顶,三拱圈门,正面“太湖别墅”和背面“齐眉路”为高邮王荫之书。方寸桃园依山而筑,5间,临崖自成院落。院中有老桂、枇杷,林木葱茏。向上不远处为松庐,3间,筑有拱门入室,前临竹林,后倚崖壁,显得小巧、玲珑、幽静。山顶西坡,有七十二峰山馆(敞厅5间)立于高处,颇具江南近代建筑风格。后有山泉、小池、金桂、龙柏;前有平台、石栏,面对太湖,可遥望三山、马山、拖山、椒山等七十二峰,故名。山馆西下坡,有3间3层楼阁,高可望“万方”,因名万方楼,并含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意境。该阁原为王昆仑的读书处。1960年大修后,辟为茶室。万方楼下,有亭式建筑,为天倪阁,2层,前列平台,可望太湖。

太湖别墅
鼋头渚码头:在这里坐船前往太湖仙岛

无锡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吴文化主要体现在水上,而水文化又离不开船,七桅帆船是吴地船文化的一个缩影。距今已有200年历史。鼋头渚景区为了满足广大游客登帆船饱览太湖美景的要求,仿制了三艘停在鼋头渚码头,可以让游客从船上领略太湖美丽风光。

坐船前往太湖仙岛
美丽的太湖
太湖仙岛大牌坊,牌坊正面“太湖仙岛”四个大字是明代才子文正明的字迹,牌坊下方的汉白玉浮雕影壁是"玉帝巡天回銮图"。

太湖仙岛位于鼋头渚西南2.6公里的湖中“三山”之上,形如神龟,俗称“乌龟山”。岛上林木繁茂,琼楼玉宇,瑶池灵洞掩映其间,建有仙岛牌坊、会仙桥、月老洞、天都仙府、天街、太乙天坛、灵宵宫、大觉湾、仙佛洞等景点,加上灵猴戏耍,是一处融中华传统历史文化于秀美山水的特色景观。游人置身岛上,听古乐,赏胜景处处,大有登临“蓬莱仙境”,飘飘欲仙之感。

会仙桥

会仙桥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由古老的惠山大德桥迁移改建而来。1995年借鉴傣族风雨桥的样式,改建成五亭二廊,梁枋工笔彩绘,雕梁画栋、深蓝色的玻璃瓦顶,华丽脱俗。

会仙桥
太湖美
姜太公钓鱼塑像
同心锁:它必须是夫妻或恋人们才能挂,在锁的两边分别刻上两个人的名字,然后将钥匙抛入湖中,表示永不打开,永结同心。
这座鸳鸯亭的造型可谓独特:一半是方柱硬山筒瓦顶,一半是圆柱卷棚小青瓦顶,但又鸳鸯对合紧紧相连融为和谐的一体,以此来寓意男女结合。    
月老祠

月老祠是清代无锡名医汪艺香故居拆迁于此。主厅三明两暗,其中明厅为民俗气息浓郁的喜堂,供奉着月下老人,悬联上写:“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前生注定莫错过姻缘”,主厅的侧门洞上额分别为“贵生”和“慈佑”,月老手中的红线,成了少男少女们的希冀与期待。

南天门

南天门,是一座汉白玉建筑,顶端刻有篆书“天门”二字,左右有副对联,“离尘了却几间事,到此逍遥星汉间”,横批“梯云直上”。登上南天门就如同进入仙境。

登上摘星亭仿佛浩瀚星际触手可及,亭前水池前是仿青铜器太湖宝鼎,香火缭绕,飘飘似仙。
天都仙府

天都仙府的主体建筑占地1320平方米,主体三层武檐,歇山顶,内设文昌、关帝、妈祖殿宇,两侧还有六十花甲辰廊。

三山道院

三山道院属于正一派,它与全真派不同之处在于正一派可以结婚,可不留发髻,可住家,一般来说,正一道主要从事符箓斋醮。

天街,古风浓郁,一条平整的石板路从街中心通过,古色古香,一个商业街市。街面店铺主要经营古玩、字画等旅游产品。
天韵台
摩云亭的琼花,据说当年隋炀帝平地开河,千里泛舟,就是专为她而来。
灵霄宫

灵霄宫是太湖仙岛最高的建筑,通高42米,依山面湖,拔地凌空,七层四角九重檐,黄墙、朱红宝顶高6米,气势雄伟,里面塑玉皇大帝立像,高18米,是目前中国最高的玉皇大帝塑像,殿内玉帝周围三个楼层都装饰着浮雕和壁画,气势恢宏,展现出一个奇妙的神仙世界。

灵霄宫
老子坐姿铜像

由灵霄宫下山至湖边浅滩处,背山面湖朝东的山脚下,有占地四公顷的大觉湾,大觉湾主要有人工开凿的石窟景区,广场上老子坐姿铜像高6.9米,宽11米,由20多吨青铜浇铸拼装而成。

大觉湾妈祖殿
点汇亭
鼋渚春涛景区

鼋渚春涛”四字是在1906年题书的,每逢春天,这里会出现神话般的奇景:春涛好似古梅在水上开花一般,显得美丽极了;无锡正处在太湖北岸,春天时多东南风,太湖无日不起浪,尤以鼋头渚一带水势浩大,波涛汹涌,声势雄壮。鼋渚涛声是这里的一大特色。若遇风和日暖,微波涟漪,涛声则清缓而流畅,和谐而有节奏;若遇狂风怒号,浊浪滔天,则轰然巨鸣,犹如万马奔腾,真有“涛声吼鼋渚,地胜十洲三岛”的感觉。

鼋渚春涛,是鼋头渚的精华景区。景区内山林亭台隐现,湖畔灯塔高耸;远望岛屿沉浮,近闻浪涛拍岸。主要景点有灯塔、“鼋头渚”石碑、“横云”摩崖石刻、“震泽神鼋”铜像、澄澜堂、飞云阁等。

鼋渚春涛景区
"鼋头渚"的刻石高2米,正面的"鼋头渚"三字是光绪年间由无锡举人秦敦世书写的。另一面刻"鼋渚春涛"4字,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写的。
“震泽神鼋”铜像

在神话传说中,鼋是龙和鳖所生的长子,呈龙头龟身凤爪鹰尾,正如我们面前所看到的这只神鼋。它是用青铜制作的,长1.7米,高1.3米,宽1.1米,重达700公斤,这是"中华青铜文化复兴公司"在1985年5月无锡首届"太湖之春艺术节"时赠送给鼋头渚公园的。这"震泽神鼋"由著名雕塑家庆宝持创作,上镌有朱复戟教授篆刻题名。

鼋渚春涛景区
鼋渚春涛景区
鼋头渚是横卧无锡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
长春桥是一座拱石桥,高耸湖面,堤岸遍植樱花,挡住了外湖的景色,分隔了水面和空间,从平面上开,增加了变化,是浩大的湖面产生了大小、虚实、动静的对比;从立面上看,丰富了景色层次,它与涵万轩、绛雪轩和东面山坡自成一个空间,构成长春花漪的景色。

长春花漪景区:长春桥是园主在1936年仿照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上的玉带桥所建的。桥名长春,为纪念园主60大寿而建,取其长葆青春之意。湖堤两边所种的是日本的"染井吉野",在日本的樱花品种中,"染井吉野"是公认最美的一种。每到三四月樱花盛开的时候,人行其中如在画中行,到落英缤纷时,一阵微风吹过,片片樱花会落入旁边的池塘中,随着微波形成阵阵的涟漪,景区因为樱花而得名,取名长春花漪。

鼋头渚灯塔

鼋头渚灯塔:1924年,锡湖轮船公司首航太湖,地方人士集资建一座灯塔以示祝贺。1982年,进行了彻底翻新,底部和中心进行加固,四周覆以金山石,高度从原来的12.6米加高为13.1米,饰以粉红色、紫酱色,显得更为雅致。

广福寺

广福寺建成于1925年,寺名含"广土众民同登福地洞天"之意,寺立于幽谷绿树丛中,有深山古寺之风。寺前古朴山门,三拱圈,两旁立钟鼓楼,中有砖刻"广福寺",尉天池书。

无锡清名桥古运河景区

清名桥古运河景区位于无锡市中心南端,占地约44公顷,景区由两条"丫"型千年古河和两条沿河古街交汇而成,荟萃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其中最著名的是有"古运河绝版精华地"美誉的"江南水弄堂"。沿岸的桨声、灯影、古桥、民居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古运河"民俗风情水上画廓"。明清时的古窑、古宅、古街、古桥、古寺、古塔、古庙、古巷、古码头等历史文化景观,堪称东方文化的美妙再现。这里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级文物控制保护单位6处,历史建筑200多处,另有9座桥梁。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和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这里名流辈出、人文荟萃。 (免门票)

清名桥古运河景区位于无锡市中心南端、古运河与伯渎河交汇处,以古运河为中轴、清名桥为核心,并行两条沿河古街。古运河与伯渎河距今已有二三千余年的历史,在此交汇碰撞产生了独特的自然属性和艺术性格;街区内保持着古老的路河并行的双棋盘城市格局,成为无锡现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区。

“小桥、流水、人家”充分展现了幽深古巷的江南水城特色,丰富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船从一座座古桥中穿越,路过一个个老码头,夜幕下的古运河是一道优美的风景线,黄色的灯光勾勒出旧式屋檐的线条,红灯笼在两岸延伸,使得古运河格外宁静悠长,恍若一幅缠绵着诗意的江南风情画。
圣塘里:是老街上的美食一条街,这里的夜晚远比白天来得热闹。
古运河游船,背景是清名桥。

古运河游船:船从一座座古桥中穿越,路过一个个老码头,夜幕下的古运河是一道优美的风景线,黄色的灯光勾勒出旧式屋檐的线条,红灯笼在两岸延伸,使得古运河格外宁静悠长,恍若一幅缠绵着诗意的江南风情画。

大公桥

大公桥该桥是当时工商业巨子荣德生、荣宗敬兄弟动用“千桥会”的善款全力赞助建造的,于1930年竣工。因当时荣氏有大公图书馆,于是便把这座桥命名为大公桥。

逛吃逛吃清名桥景区,秋冬季,蟹儿肥,“蟹粉小笼”皮薄、馅多并加入蟹黄油,鲜嫩味香,好回味呀!
清名桥

清名桥在古运河与伯渎港交汇处,飞架运河两岸。整座桥造型匀称,稳固雄伟,是无锡古运河上最著名的景点,也是最吸引中外游客的地方。古老斑驳的清名桥,白墙、黛瓦、红灯笼流淌着氤氲的江南风情。尤其是到了夜晚,巍巍古桥、流水浮灯的美景更是让人沉醉……

南长街

南长街:是北宋开设的驿道,驿道南连苏州,北接常州,与水驿道古运河并行。现在的南长街,正以一种优雅独特、缤纷多彩的靓装和韵味,融合在无锡人的慢生活中,变得更加漂亮、年轻、时尚。

无锡南禅寺

无锡南禅寺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江南名刹,位于无锡南隅、古运河畔,高高的妙光塔向人昭示,南禅寺就在眼前。南禅寺属于清名桥古运河景区的一个景点。据县志记载:南禅寺建于南梁武帝太清初年(公元547年),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江南名刹。旧 称"梁溪丰大刹,首惠山,次南禅"。历史悠久,规模宏大、高僧辈出,后人又称"江南最胜丛林"。南禅寺历经风霜,迭废迭兴,北宋天圣年间重建,宋仁宗赐名"福圣禅院"。

南禅寺是一所长方形院落,规模并不大。整个寺院给人以小巧玲珑的感觉。三间正殿,建在方整的台基上。寺院小,配殿低矮,这就衬托了正殿的雄健。寺座北向南,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寺院南北长60米,东西宽51米多,寺内现存殿宇六座,除大佛殿是唐代原物外,其余五座殿宇都是明、清时所建。(免门票)

南禅寺位于无锡南隅、古运河畔,属于清名桥古运河景区的一个景点。
南禅寺门口正在围蔽施工。
妙光塔

妙光塔位于南禅寺东侧,高43.3米,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距今已逾千年。古塔为七级八面阁楼式,檐角悬挂铜质铎铃,有"十里传闻金铎响,半天飞下玉龙来"之美誉,无锡八景之一。 

南禅寺主殿

南禅寺主殿(大佛殿),外观气势雄伟,轮廓秀丽,形体俊美、古朴。殿内有17尊唐塑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居中端坐,高大端庄。文殊、普贤菩萨分列两旁,其余仰望童子、撩蛮、佛霖等15尊塑像满布佛坛。全部塑像躯体丰满,夸张适度,面目丰润,神态自若,服饰简洁,衣纹流畅,简练而准确,色调也甚为明快。塑像大多有莲花座,唯撩蛮、佛霖、仰望童子是赤足踩地,活泼可爱,独具一格。 正殿重建于782年(唐德宗建中三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构建筑,比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还早75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堪称国宝。

南禅寺香火鼎盛
无锡顾毓琇纪念馆

顾毓琇纪念馆位于无锡市学前街3号,离我们住的酒店不远,出于好奇,我们参观了这个小小的纪念馆,认识了这个纪念馆的一家人,牛逼的一家人!顾毓琇纪念馆是在顾毓琇故居(原顾家“宝善堂”)的原址上设立起来的。顾毓琇故居的建筑是根据江南民居特色修复保护的。修复后的故居总占地面积968平方米,建筑面积848平方米,共五开间四进。第一进为序厅和顾毓琇先生的生平简介;第二进为顾毓琇先生的学术成就陈列;第三进为顾毓琇先生成才之路、爱国情深介绍;第四进为纪念馆的资料研究室。

顾毓琇故居为顾毓琇祖上顾鸿逵于清朝嘉庆年间(1808)建造,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在这座故居中,诞生了顾毓琦(德国汉堡大学博士)、顾毓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顾毓瑔(美国康乃尔大学博士)、顾毓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顾毓瑞(台湾文化大学博士)五兄弟。顾氏家族“一门五博士”,在无锡被传为佳话。

顾毓琇2002年9月9日逝世后,遵照顾毓琇的遗愿,其公子顾慰庆代表顾氏家族将故居捐献给了无锡市人民政府。鉴于顾毓琇在海内外的影响,无锡市政府决定修复保护顾毓琇故居,并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顾毓琇2002年9月9日逝世后,遵照顾毓琇的遗愿,其公子顾慰庆代表顾氏家族将故居捐献给了无锡市人民政府。鉴于顾毓琇在海内外的影响,无锡市政府决定修复保护顾毓琇故居,并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顾毓琇纪念馆是在顾毓琇故居(原顾家“宝善堂”)的原址上设立起来的。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批示,同意将顾毓琇故居改建为顾毓琇纪念馆。顾毓琇纪念馆由江泽民题写馆名,该馆是江苏省自周恩来纪念馆之后第二座被正式批准建立的名人纪念馆。

顾毓琇,字一樵(1902-2002),江苏无锡人。集科学家、教育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和佛学家于一身,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文理大师。1923年自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毕业后赴美留学,1928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是该校第一位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他是清华大学工学院以及国立音乐院(中央音乐学院前身)、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上海戏剧学院前身)的创始人。曾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国立政治大学校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终身教授和荣誉退休教授。他也是钱伟长、吴健雄、曹禺、江泽民等人的老师。

诵芬堂

1902年12月24日顾毓琇先生出生于燕誉堂。顾毓琇先生的父亲顾庚明英年早逝,顾毓琇先生的母亲王镜苏(字诵芬)含辛茹苦、沉毅奋斗将六子一女培育成人。为怀念操劳一生的母亲,顾毓琇先生特将故居大厅题名为“诵芬堂”,并于1988年5月22日在此屋举行“诵芬堂”匾额揭牌仪式,“诵芬堂”为时任国家副主席王震所书。

无锡市基督教堂

无锡市基督教堂位于中山路与学前路十字路口,离顾毓琇纪念馆不远,便一并参观了,无意间见证了一座百年教堂。无锡市基督教堂又名中华圣公会无锡圣十字堂,为美国圣公会在无锡兴建的主要教堂。美国圣公会于1901年进入无锡传教并创办锡金圣公会,1908年始建规模较小的圣安德烈和钟亭,1915年获得一位美国信徒捐献的大笔款项,于是新建可容纳1000多人礼拜的圣十字堂,为红砖砌建的哥特式建筑,坐西向东,红瓦红砖红地坪,尖顶无梁,有三层楼高,建筑面积767平方米,平面呈十字形。教堂内还开办了圣道书院、圣马可中学和圣婴小学。1958年实行联合礼拜后,圣十字堂成为无锡唯一保留的基督教堂,更名为无锡基督教堂,1994年被列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教堂新建了一座30米高的钟楼和广场。(免门票)

从无锡市基督教堂步行到南禅寺,经过新生路,发现了两间紧挨着的特色小店,推荐一下:

蔡阿婆鸡子大饼

鸡子大饼始创于1915年,是无锡的传统地方小吃。使用发面、葱和猪油为底料的馅,摊得又薄又园,中间扣个小洞,油炸,待到一面金黄,将搅碎的鸡子(鸡蛋)倒入油锅中,顺势将油饼翻身,盖在鸡子上,两面炸透,捞出控油,这就是鸡子大饼。独特的口味,留住了无锡的味道。

这是一家本地人消费的馄饨店:汤汁鲜美,皮滑馅鲜、物美价廉。早上来上一碗,绝对元气十足。
无锡惠山古镇景区

惠山古镇景区,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西部,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核心区域面积1.09平方千米,其历史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建成的惠山寺,唐代和明清时期在寺旁建有园林、祠堂,形成惠山古镇。惠山古镇景区由原锡惠公园(锡惠名胜区)和惠山历史文化街区合并而成,惠山历史文化街区是无锡市级历史文化街区,惠山老街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惠山祠堂群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惠山古镇景区文物古迹众多、山水林泉俱佳。有风景名胜景点200多处,有古街、古园、古寺、古泉、古书院、古诗社、古祠堂等多种传统文化资源,时跨数千年历史。所谓唐宋元明清,自古说到今。其中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3个44处,有无锡露天历史博物馆和无锡人民精神家园之称。我们是12月3日早上从无锡坐地铁过去的,从出门坐车开始,所到之处都是人,到了惠山古镇更是人头攒动,为什么这么多人出行呀?原来是星期天的缘故,所以,尽量不要选择周末来古镇哦!古镇可参观游玩的地方太多,知识面、信息量太大,需要安静地、慢慢地欣赏,一天时间无法浏览太多的东西,我们只是匆匆忙忙地逛逛惠山历史文化街区,没有进一步深入了解。

惠山直街街口牌坊,正面砖刻“五里香塍”四字,晚清窦承焯书。

惠山直街街口牌坊正面砖刻“五里香塍”四字,晚清窦承焯书;反面篆书“九峰翠嶂”,系邵宝八世族孙涵初所书。街上保持着江南民居老屋,经销惠山泥人的店铺林立,龙头下有惠山泥人博物馆,宝善桥有惠山泥人厂,街上有张巡庙。

惠山直街街口牌坊,反面篆书“九峰翠嶂”,系邵宝八世族孙涵初所书。
二戴夫子祠

二戴夫子祠始建于清乾隆39年(1779年),原祠中供奉中国二礼文化先导者戴德、戴圣二尊祖先像。祠堂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民国及新中国九个朝代,计244年,是戴氏子孙祭祀祖先及中华儿女传承“二礼”文化的重要场所。

二戴夫子祠
吕东莱先生祠
吕东莱先生祠
惠山古镇熙熙攘攘的游人
张中丞庙

张中丞庙,俗称“大老爷殿”,该庙是祀唐“安史之乱”时,死守睢阳而献身的御史中丞张巡而建。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历经多次毁建,于同治八年(1869年)邑人高鹏等集资重建。1990~1991年作保护性大修,现存建筑包括前殿、戏楼、西庑、正殿及配享之许远殿等。庙内有2棵树龄超过400年的银杏树,正值银杏叶变黄的季节,金灿灿的银杏叶与古庙互相衬托,成了该景点最亮的点,迎来了众多摄影爱好者驻足拍摄。

张中丞庙
张中丞庙:金灿灿的银杏叶与古庙互相衬托,成了该景点最亮的点,迎来了众多摄影爱好者驻足拍摄。
张中丞庙的戏楼
这里面有很多汉服及配套的饰品出租、售卖。
东岳行庙是道家的祭祀场所,供奉天齐仁圣大帝黄飞虎。
宋儒祠堂
范文正公祠

范文正公祠:这是为纪念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范仲淹而建的祠堂。公祠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在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如今所看到的这座祠堂为民国初年修葺而来。整个范文正公祠一共三进及一个后花园。里面就像旧式的大户人家一般,大门厅堂,假山池塘,水榭花园,也有典型江南园林的格局;小巧、精致。慢慢散步其中,默默念及其《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文正公祠
范文正公祠
范文正公祠
范文正公祠
陆宣公祠

陆宣公祠始建于宋朝,明代陆祠毁坏,至清康熙年间,裔孙陆慧玉奉檄复建,嘉庆年间又修。现修复的祠堂四开间,三进,祠门是中式石库门,内有戏楼、池沼,是惠山古镇祠堂群中6个宰相祠堂之一,祠堂级别高,建筑极具特色。陆宣公指的是唐代中书侍郎陆贽,字敬舆,浙江嘉兴人,谥号为“宣”。唐大历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为政勇革弊政,于贞元十年罢相。到宋代,其后裔陆实“提举京畿常平,迁居无锡陶墅,建祠惠麓,明季毁,康熙四十七年裔孙慧玉等奉敕复建”。

陆宣公祠:走进祠内,大大的“内相经纶”牌匾悬挂正中,此牌匾为乾隆御赐。陆贽的思想策略一直受历代帝王的赞同,特别在清朝更是推崇备至。雍乾二帝都有题词、题诗对其赞扬,道光年间还被入祀文庙。乾隆皇帝就御赐“内相经纶”“世代忠良”牌匾,文革期间“世代忠良”牌匾被毁。
圣恩牌楼:龙图阁学士

龙图阁学士:龙图阁是宋真宗时所建,这是一个收藏宋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典籍、图画等文物的机构。皇帝往往将“龙图阁学士”的称号加给某些官员,表示尊容。

古华山门

古华山门是绣嶂街上的一座高大的半圆山门,山门原属惠山寺的山门,后来移建至绣嶂街上,成为扼守绣嶂街通往秦园街和惠山寺的一道屏障,同时又是惠山寺开启绣嶂街乃至“五里香塍”的一座门户。

锡惠名胜区入口(需购门票)
锡惠名胜区入口处有一对石经幢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惠山寺经幢:在无锡惠山寺古华山门内两侧,南侧为唐陀罗尼经幢,北侧为宋大白伞盖神咒幢,两幢中间相距10米。唐陀罗尼经幢,建于唐乾符三年(876)。高6.26米,底部直径1.48米。由幢基、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幢基为三组八角形束腰式基座,底部为束腰形须弥山;中间一组底座上满刻海水纹,八角形束腰上浮雕狮子四个,姿态各异,上乘覆莲瓣托座;上面一组八角形束腰上面刻壶门式龛八个,内雕佛像,结跏趺坐,其上为仰莲瓣,仰莲之上为八角形座,每面刻栏杆,转角处为莲瓣首望柱。

过郡马祠

过郡马祠兴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其门楼两侧有清代书法大家梁同书题的对联。据说,梁同书题联时,借伍子胥选址建城的易经理念:“相土尝水,象地法天,乃筑城于斯”的典故。题联为“法天象地、尚水相土”。不但表述了祠堂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又褒扬过氏族人从善如流的门风,将周易风水理论引申至积德行善的意境。过郡马祠虽不大,但却在惠山寺前排列第一,是惠山祠堂群中唯一的宋室皇亲祠堂,显示了宋室皇亲国戚的显赫地位。在古代,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其夫为附马。亲王的女儿称为郡主,其夫为郡马。祠堂坐南朝北,暗寓了祀主过孟玉和逍遥郡主眺望北方的中原故土。

人杰地灵坊

人杰地灵坊是惠山古镇最大的牌坊,这座牌坊是明代众多弟子为湖广提学副使邹迪光兴建的。据说,邹迪光曾主持科考,所以学生桃李满天下,他被诬陷而罢官回家,他的学生有近千人为他送行,并且为他建造这个牌坊,所以这个牌坊又叫“千人报德坊”。

寄畅园(此景点需买门票)
钱武肃王祠

钱武肃王祠属于规格最高的王侯级祠堂,因为其祀主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武肃王钱镠,同时祭祀的有五位钱王,并梳理了无锡钱氏的姓氏渊源。钱武肃王祠中,陈列着一部《钱氏家训》,《钱氏家训》是基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角度出发,为子孙订立的行为准则,家训分为“个人篇”、“家庭篇”、“社会篇”、“国家篇”四个部分,共六百多字,《钱氏家训》2018年被上海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国内首部列入“非遗”的家训。详细通读这篇家训,你可以由衷地感觉到,作为区区一个的家族,居然能够胸怀家国,将子女的教育放到如此高的视野中,令人感佩。也难怪,且不提钱氏的祖先钱穆,单纯在现、当代,仅无锡钱氏,就涌现出了国学大师钱穆,文坛巨匠钱锺书,著名的科学家钱三强、钱伟长、钱学森等等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2023秋冬季游江苏(二)扬州、无锡篇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