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5

2024春节游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天数:11 天

发表于 2024-05-14 16:31

2024-2-8(腊29)天津8:18出发,16:50到达淮安,行驶760公里,用时8:39分。平均时速89,最快161。出发时正值春运返乡高峰,加之前几天南方普降大雪冻雨,车较平时稍多,进行入山东后路宽车少,过黄河已是中午至高青服务区休息,路况比相像的要好,过宿迁后下午5:00到淮安。淮安坐落于古淮河(废黄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现淮河入洪泽、高邮湖后在扬州入长江。入住的地点属古淮河以南,但由于前几天降温,路边积雪尚存,树木多苍绿色,气温与天津无异。晚上在淮安宴用餐,点了平桥豆腐、软兜长鱼、汤煮干丝等几个特色菜,感觉一般。餐后转夜市挺热闹,买了一袋糯米糕,好像是8.5元每斤,甜丝丝的口感不错,它也成了后几天来不及用餐时的口粮。
2-9(除夕)早上7点多到楼下买早点,问了几个当地晨练的人,转了好几个街区,但早点摊都已不营业了,好在这边的早市正常开放,鲜鱼水菜沿街摆放,人来人往挺热闹,转了一圈有终于发现一个煎饼摊正在营业,这边的煎饼作料挺丰富,有韭菜、香菜、火腿肠、培根等,带了一套回去。今天舍弃了淮安的一些古镇、故居,将此行重点放在了春风十里的淮左名都扬州,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位于长江北岸,运河穿城而过水网密布,居交通要冲,富盐渔之利,自古农商发达,富甲天下。“烟花三月下扬州”、“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是多少人的梦想。除夕夜在扬州度过,是早在半个月前就计划好的,9点出发目的地扬州181公里,用时2小时。11点到达了个园北门。个园是扬州古典园林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一座园林,这座私家第宅园林,前身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的“街南书屋”(又称“小玲珑山馆”)本系盐商马曰琯、马曰璐家的宅第园林。旧雨适至新雨初来,至今已是几易其主,至园主黄至筠在园中遍植翠竹,黄至筠(1770年-1838年),又称黄应泰,字韵芬,又字个园,竹叶形状又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园中四季假山是中国园林的孤例。园内现在已是腊梅初放绿意盎然,与淮安风光迥异,处处张灯结彩,颇有春节的氛围。个园的四季园正中间为"宜雨轩",为园主待客聚会之处。由精致的木雕和当年珍贵的玻璃构成的宜雨轩前后山墙,厅内可赏四面美景,又称“四面厅”。檐下抱柱上有幅对联:“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新雨初来”,在此处调琴赏雨品茗亦为雅趣。通透的窗棂和玻璃,隐约相对的是抱山楼,这是造园家精心设计的“漏景”。抱山楼为两层七开间的“一”字形长楼,马曰琯兄弟构建“南街书屋”时所筑,名“看山楼”。黄至筠购得“南街书屋”后改名“抱山楼”。抱山楼位于夏山与秋山之间:左为秋山,右为夏山,有多条山径直通楼上。抱山楼在空间连接两山,楼前“一”字形长廊如臂,拥抱两山于胸前,这是抱山楼得名的由来。楼上有一匾“壶天自春”,能体会到主人在自谦的同时还是有些小得意的。两旁抱柱撰一联:“淮左古名都,记十里珠帘,二分明月;园林今胜地,看千竿寒翠,四在烟岚。”抱山楼内另有对联一副,曰:“秋从夏雨声中入,春在寒梅蕊上寻”。园林并不大,却花木水石相映布局有法,观者即便对哲学、宗教、诗书、绘画等不甚了了,置身其中足以极视听之娱,游览约一个半小时,驱车前往怡园宾馆。怡园饭店位于广陵区四望亭路1号,距离瘦西湖、东关街都不远,中午人并不是很多,选了个靠窗的观景位(四望亭),除夕的午餐为:扬州肴肉、烫干丝、爽口木耳、蟹粉狮子头、荠菜包、三丁包蒸饺、油糕、五丁包、扬州炒饭等,虽不丰盛但挺有地方特色,小酌几杯后,回楼上休息半小时,14:40分沿四望亭路、外城河步行去瘦西湖,沿途有扬州八怪纪念馆、唐槐等处并未前去游览,午后风和日暖,车辆行人并不多,一路走走停停,二十多分钟就到达瘦西湖南门。瘦西湖南北长约2千米,东西宽约500米,园内水系经外城河与邗沟、京杭大运河相连,与杭州西湖比确显隽瘦。瘦西湖自隋唐始陆续建园,及至清代康熙、乾隆的六次南巡,造就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山盛况,更是融南方之秀、北方之雄于一体。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徐园、小金山、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万花园、双峰云栈等名园胜迹,俨然一副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历史上李白、杜牧、苏轼、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很赞叹瘦西湖秀美的风光,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篇章。“烟花三月下扬州”、“绿杨城郭是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等数不清的名言佳句。自南门入园后,沿湖而行,岸边遍值桃柳梅杏等植物,细波微漾寒鸭戏水游鱼呷浪,但初春时节园中色彩略显单一更像一轴徐徐展开的水墨画,要是待到烟花三月,细柳款摆群芳吐艳,那又是一幅何等千姿百态、色彩繁富的图画。过了徐园便是钓鱼台了,透过钓鱼台两圆形拱门远眺,白塔与五亭桥便被框入门中,也是众多游人的打卡驻足地。园中还有十几个身装汉服的工作人员歌舞,并热情邀请游人合影。到二十四桥时,远远就听到“这是最后一班船了”的叫卖,才知道已经快5点了,也应该回去了,在返程途中看到路边草地上有6只天鹅(两大四小)应该是一家,天鹅并不怕人,喂了它们一些燕麦,后来那四只小天鹅还跟随我们一段,应该是没吃饱吧。我们在五亭桥上驻足了十几分钟欣赏瘦西湖的夕阳,除夕夜是不能看到二十四桥明月的,但观夕阳伴倦鸟归林也令人沉醉。倦鸟暮归林,浮云晴归山,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我先行回饭店拿号等座,约六点到饭店,大厅等号的人已经座满,二楼饭店更是座无虚席,服务员告知住在酒店的人员可以不用排号优先安排,十几分钟后就空桌了,待人员到齐,我去楼下拿酒,晚餐为养油炒虾仁、扬州老鹅、韭香鳝肚、老扬州杂烩(服务员推荐说是本地人过年餐桌上都要有)、芦篙香干、高邮卞蛋、蒜泥黄瓜、文思白玉羹、虾饺、虾籽扬春面,观大厅其它桌饮酒的不多,这大概也是南北方差异之一吧。八点多回楼上看春晚,我负责分发各类水果饮料,房间都挨着,来往很方便。春晚一如既往的喜庆喧闹,内容并不重要,节日氛围才重要。看了一会9点多我去楼下散步,出宾馆过四望亭路口直行700米就是东关街了,这条因运河而繁荣的千年古街全长仅1000余米东关外便是古运河了,东关古渡自唐以来便是扬州最繁华的交通要冲,东关街明清时期更是达到顶峰,这里漕运繁忙商贾云集,物通南北财聚八方,在街道两侧的小巷内有多处故居园林、古树老井等重要历史遗存。运河自隋唐以来就关系到南北统一,特别是北方政权的稳定,即使近代公路铁路使运河“南粮北运”功能几近丧失,但运河又发挥“南水北调”的重要功能。我家就在北运河沿岸,华北平原沃野千里,农业灌溉从不缺水,但古镇老街、名人故居、商贾大宅远不及江南。一公里长的东关街并不算长,不久就走到东门了,在城楼下两条巨龙彩灯仰首欲飞,城楼两侧挂着巨幅春联“潮起大江振千载欣荣盛运、龙腾宏业迎万重浩荡春风”,除夕夜的扬州没看到有燃放烟花爆竹的,少了一些年的味道,好在东关街上彩灯高悬游人三五成群也不显冷清。十点多街边商铺大都已经闭店休息了,但也有不少小吃店正常营业,买了几个藕粉圆带了回去。宾馆的中央空调不错,房屋内温暖如春,在床上喝茶看春晚,具体的节目也没留下什么印象,把春晚节目作为背景声刷手机,只在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刻认真看了会儿,倒是一句“龙行龘龘,前程朤朤,生活䲜䲜,事业骎骎”在各类祝福语中频频出现,这些生僻字还是头一次听说印象深刻。
2月10日(春节)早上约5点多看窗外工作人员开始上班了,在订这个馆的时候得知他们全年无休三班倒,现在应该是早班人员上岗的时间。9点多去楼下吃早餐,二楼餐厅已经座无虚席了,要了虾籽扬春面、烫干丝、扬州酱菜和几种包子,十点十分驱车前往20公里外的瓜洲古渡。曾经的长江是在扬州入海口,到了秦汉时期,长江泥沙增多,堆积形成了河口沙坝,随江潮涨落时隐时现。西汉大文学家枚乘的《七发》“春秋朔望辄有大涛,声势骇壮,至江北,激赤岸,尤为迅猛”,“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乎广陵之曲江”,早在唐代中叶以前的数千年间,扬州、镇江一带的长江广陵潮比现在的钱塘江潮更加波澜壮阔,只是在1200多年前的唐代后期消失了,虽着长江口向东延伸,泥沙不断淤积,形成了露出水面的“沙渚”,形状如“瓜”字,瓜洲之名因此诞生,在历史进程中,这个四面环水的沙洲上渐渐形成了渔村、城镇。隋代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后,扬州处于运河和长江的交界点,成为重要的经济城市。到了唐代中期,由于泥沙沉积日益严重,彼时的瓜洲已经与长江北岸的扬子津相连,成为了一个渡口。京口过江北的船,必须绕行瓜洲西端,迂回60里,给漕运带来了不便。镇江刺史齐浣向唐玄宗提议,开挖一条新河从瓜洲直通到扬州市区,这就是伊娄河亦称瓜洲运河,全长约12.5公里。瓜洲由此迅速发展为江北重镇,唐扬州大明寺高僧鉴真6次东渡弘法4次过瓜洲。商贸繁华、人文荟萃,众多的名人典故奠定了瓜洲深厚的人文底蕴,因而瓜洲渡享有“诗渡”的美誉。“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在白居易的笔下,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如同瓜洲渡口的水一样蜿蜒曲折。“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表现的正是瓜洲江畔明月伴海潮之美。被小学课本收录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我第一次知道瓜洲这个地方,苏东坡在瓜州任职时和江对岸金山寺的佛印禅师留下了“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的典故。“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生逢乱世,南宋诗人陆游笔下的瓜洲充满了豪迈气概。明清时期,瓜洲因为漕运和盐运再次繁盛起来,清代康乾二帝分别六次南巡,都曾在瓜洲停留,并留下了诸多诗篇。而现在的瓜洲古渡公园则是伊娄运河中间的小岛,古渡公园最初是水利管理部门的办公场所,有一定的园林基础,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占地76亩,直至2019年才对瓜洲古渡公园进行改造提升。公园分南北两个区域,南区并未开放,只能在河堤上远眺银岭塔,北区主要彤云阁等建筑,除了静静的运河早已无古迹可寻,今天人们主要还是慕唐宋大家留下的诗文才到此游览,漫步其中不禁有“沧海桑田朱颜白发,大江依旧东注”的慨叹。11:55分驱车前往长江对岸的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西津渡游人如织,停车是大问题,只能让家人先下车游览,我继续寻找车位,转了几圈也没找到车位,临时决定先去2公里外的北固山看看情况。大年初一路上车明显多了,但等一两灯时基本是可以走的,两公里多的路用了十分钟,在江滨公园找到了车位,终于可以安心游览了。金山、北固山、焦山被称作“京口三山”,位于长江南岸自西向东一字排开,曾经临江而立的北固山现在只能隔金山湖与长江相望,在金山湖西北角有船闸与长江连通。北固山只有50余米高,却也陡峭挺拔,在江滨公园栈道上向东远望可见山顶北固楼上人头攒动,今天公园免票,自西门入沿东吴古道拾阶而上,道边刻有辛弃疾词,辛弃疾留下两首登临北固山词为分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虽世殊事异,但面对千古江山与滚滚长江不免会有所感慨,只是古人通过诗词表现出来而我辈表达方式不会超过五个字,更为原始直接一些而已。山上有近代复建的甘露寺、多景楼、北固楼、祭江亭等建筑,游人可登北固楼远眺长江,东看焦山,西望金山,楼下尚存建于宋熙宁二年(1069年)的铁塔和南宋“天下第一江山”石刻。山下有鲁肃和太史慈墓,在公园出口处有试剑石。公园游览时间大约1小时,在车上又简单补充一下能量,返回西津渡接家人,虽已午后,但车流人流比上午更多,长江路已经堵得水水泄不通,虽有交警指挥但也无济于事,只能沿长江路辅路停停走走,终于到了西津渡接上家人调头去焦山。焦山景区路两侧停满了车,在附近的路口把车停好,进入景区后得知已船票已经停售了,如要游览需由北门进入,我们也只能隔水望焦山了。返回时看到有三两家饭店将鲜活的河豚摆在路边售买,看来镇江这边做河豚应该比较拿手。16:08分出发去无锡。路上高速上车明显比前几天多了起来,约18点到达无锡,订的宾馆后面有停车场,办理入驻后18:21分去饭店用餐。我先骑车去拿号,家人们步行,700米的路途骑车几分钟就到了,这家叫锡和无锡菜的饭店里也是食客如云,拿了个号显示前面还有21桌,被告之至少需等一个多小时建议另选他处,我决定先去其它饭店看看,让家人们先在这家等消息。只在周边找到一家饭店,人不多,但只能选择春节包桌菜单上的菜品,只好舍弃。在一家小超市买了一瓶黄酒,好在锡和无锡菜叫号够快,不到一小时就到号好,点了三白油条(小份)、鲜虾汤丝螺两个特色菜和清蒸鲈鱼、年糕炒牛柳、西柳百合、双味杏鲍菇、石锅黑豆腐、玉兰饼、荠菜鱼肉馄饨,三白油条用太湖三白(白虾、白鱼、银鱼)做馅油炸而成,口味略寡淡但用它和丝螺汤搭配口感竟然出奇的好,平常不大喝黄酒,今天才两杯就有一些醉意(据说黄酒的酒精等成份构成复杂更不易分解),几道家常菜炒的也很受家人们的喜爱,菜基本没剩。在用餐期间商议着明天的线路,计划先去惠山再去鼋头渚,并预定了鼋头渚的船票。今天停停走走共行驶300余公里沿运河过长江登北固山来到了被誉为太湖明珠的无锡。
2月11日(初二)早上7点多去楼下买早点,转了半小时也没有发现营业的,好在零食充足,简单解决完早餐,出发去京杭大运河畔的惠山景区。惠山古称华山、历山、西照山,相传西域僧人惠照曾居此处,故唐以后称惠山。乾隆六次南巡中曾十二次到无锡,十一次到惠山、寄畅园游览。在评述江南诸山水时下笔:“惟惠山幽雅闲静,江南第一山,非惠山莫属。”锡山是惠山东峰脉断突起处,山高仅75米,相传周秦时盛产锡矿,后锡脉断绝故名无锡。1958年开凿映山湖,湖映锡、惠山两山,辟为锡惠公园,2017年锡惠公园、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惠山古镇三大区域实行一体化封闭式管理,整个景区范围统称为“惠山古镇景区”。从青山门入绕映山湖步行千余米至阿炳墓,华彦钧(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艺名阿炳,一岁丧母,八岁随其父学艺,通音律善操琴鼓,年少风流染疾失明后流落茶寮酒肆靠卖艺为生,生活本来不易时逢乱世又病痛缠身其间的辛酸苦楚只能自己体会吧。人们称阿炳是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不怕权势)、人穷嘴不穷(不吃白食)、人穷名不穷(正直),1950年12月阿炳病逝,葬无锡西郊璨山脚下“一和山房”道士墓。他一生共创作和演奏了270多首民间乐曲。1950年9月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为阿炳录音,留存仅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1979年5月,阿炳墓遭破坏,1983年迁葬惠山现址。在当年的阿炳凭一技之长尚可三不穷并在饭、觉、烟皆足后从容卖艺,比起当下的贩夫走卒不知强了多少。在二泉音乐广休息一会后登惠山,山上游人不多,走了大概半小时听从山上下来的人说往上走是到不了第二泉的,只好下山从公园北门入,锡惠公园主要景点为寄畅园、惠山寺和第二泉,寄畅园,又名凤谷山庄、秦园,始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借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命名园林,是江南地区山麓别墅式古典园林、无锡市唯一的明代古典园林,与瞻园、留园、拙政园并称江南四大名园,占地面积15亩。清朝康熙、乾隆年间,皇帝多次巡游江南,每次都必游寄畅园,留下了许多诗章和匾、联。乾隆帝认为“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自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首次南巡,便指定寄畅园为巡幸之地,因喜其幽致,故携图以归,于北京清漪园万寿山东北麓仿建“惠山园”,即今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园内依旧游人如织并半点幽致,匆匆而过并未细览。出寄畅园不远就是天下第二泉了,相传唐代陆羽评定了天下水品二十等,惠山泉被列为天下第二泉。随后,刘伯刍、张又新等唐代著名茶人又推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所以人们也称它为二泉。现在的第二泉是否可以饮用不清楚,但池中的鲤鱼却是出奇的肥大,三五成群在池中慢慢游弋。第二泉距惠山寺不远,步行几分钟就到了,惠山寺始建于南北朝,现存主体建筑为现代新建,但尚有唐宋经幢两尊、宋青莲桥浮雕、明银杏树可寻。唐李绅在惠山寺读书时曾写下《悯农》“谁知盘向餐,粒粒皆辛苦”,只是后来官至宰相终成酷吏,生活豪奢就另当别论了。游寺结束后本想在古镇继续转转,但是人流拥挤不动,只能另寻他处了。原计划去鼋头渚也因拥堵取消了,后来得知夫人对此颇有不满。太湖绝佳处不可能只鼋头渚一处,开车沿太湖向南而行,不久就看到广阔的水面,湖岸边还有人搭帐棚露营,好在前面不远就是高速出口,到了后看介绍才知道这里是长洲苑湿地公园,在步道两边有十余面展板,上书从汉唐到明清各名人大家所写与长洲苑相关的诗句,天气晴好,在沿湖步道上停停走走很是惬意。沿北太湖大道继续向南而行,湖边散落着临河而建的村庄,基本家家临河而居随河流走向呈线分布,且都是白墙黛瓦的独幢别墅,我们所处的望亭镇属于苏州市相城区,苏州市相城区面积49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1万,2022年GDP1105亿元,而作为京津明珠的家乡面积157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10万,2022年GDP890亿元,人均GDP相差近3倍,苏锡常一带富庶名不虚传。开车15公里左右就到达苏绣之乡镇湖了,镇湖是苏绣的主要发源地,两万多人的小镇,高峰时有四百绣庄、八千绣娘、5000余人从事刺绣相关行业,绣品街两侧十之八九都是前店后坊式的各色绣庄,但现在街道上不并热闹不知生意如何。因为想直接去核心景区以弥补没去太湖鼋头渚之憾,路过镇湖太湖湿地公园时也没停留,直接去核心景区苏州。现在想起来慢旅行就不应该有过多必去之类的打卡地,流行坎止任意而为才好。下午14:45分到达苏州梦幻乐园附近的旅店,这里停车方便距地铁许家桥站也近。15:30分出发,乘地铁去山塘街,四十多分钟后到达山塘街,到达时排队的人群已经拥挤不动了,排了十多分钟后依然没有前进一步果断放弃,前往平江路,到达后发现平江路游人也不少,但尚可正常行走,家人们先行游览,我去看一下附近饭店,在网上看附近的苏外婆较有本地特色,我约六点赶到饭店,门外排队等号的人已经很多了,取号看了一下前面还有9桌。在等号期间去附近超市买了些饮料,约一小时后到号,我们点了徽州臭豆腐、蚌肉金花菜、鸡汁大白鱼(半条)、葱香蚕豆、糖醋仔排、莼菜银鱼羹,菜品没有惊喜但中规中矩。餐后步行去狮子林、拙政园、苏州博物馆打卡留念,约9点复乘地铁去山塘街,游客比下午少了一些,街道依山塘河而建,呈西北至东南走向,山塘河与京杭运河相联,为大运河遗产点,西北至“吴中第一名胜”虎丘,东南至“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全长约3600米,约7里,故称“七里山塘丘”。我们自北门入,随人流至御碑亭出山塘街,过白居易码头至阊门走了700余米用时1个多小时,晚上11点乘地铁回酒店,11:30分出地铁,一天的喧闹终于归于平静,远望酒店旁游乐园的摩天轮亮着各色彩灯,让我想起看过的一部电影《白日焰火》片段,今天游玩锡惠公园、太湖、平江路、山塘街等地均需步行,走了两万多步,的确感觉有些疲惫,看来富贵繁华之地还是要有富贵的玩法才好啊。
2月12日(初三)早上依旧没有找到早点摊,7:46去虎丘,半小时后到达,虎丘原名海涌山,是吴王阖闾的离宫所在。传阖闾葬此金精化为白虎蹲其上,虎丘因此得名。出停车场不远便是“吴中第一山”牌坊,透过牌坊可远观虎丘塔,再往前过了河就是山塘街了,北段山塘街明显不如南段繁华,在憨憨泉、真娘墓东侧有孙武子亭和练兵场,孙武曾在此操演吴宫宫女斩二姬,“三令五申”的成语就出于此处。沿路向前出现一块巨石,看简介叫“千人石”,传晋高僧竺道生在此讲经,盛时千人在石上列坐,对面石壁上刻有“千人坐”、“生公讲坛”,在二亭旁边旁刻有“虎丘剑池”4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原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所书,剑池为古刻、虎丘二字明万历初刻,故有“假虎丘、真剑池”之说”,但观两块石碑材质品相相同皆不像古物。复前行见一池碧水在崖壁之间,目测南北长百余米、东西宽仅10米左右,有石桥跨其上。据史志记载,吴王阖闾葬池下,以“扁渚”“鱼肠”等数千剑殉葬,故曰剑池,石壁两侧有提刻若干,其中右侧“风壑云泉”传为宋米芾所书,左壁篆文“剑池”二字为元周伯琦所书。过了剑池就可以看到云岩寺塔俗称虎丘塔的全貌了,回想和虎丘塔的上一次相见还是在公园外边跟团旅游购物时匆匆一瞥,转瞬十余载了。虎丘塔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为七层八面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也是1961年三月四日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在古塔西南,有座歇山顶厅堂叫致爽阁,始建于宋代,因“四山爽气,日夕西来”之意而得名,现存建筑为1930年寺僧宣楞募建,致爽阁是虎丘山最高处的建筑,阁凡三楹,环以回廊,高适明畅。阁内高悬郑定忠书“致爽阁”和于右任书“伏虎”两匾。院内遍值各色梅花,漫步其间观古塔春梅听莺鸟低唱惠风轻拂这才是江南早春的样子吧。出致爽阁后有第三泉、拥翠山庄,9:40分出景区去寒山寺打卡,将车停在附近大润发超市的地上停车场步行前往,苏州知名景点名不虚传,在京杭运河桥上远眺寒山寺已经是游人车辆拥挤不堪,人满为患了,还有一队队的游人鱼贯而入,由于我们并没有预约上当天的门票,只去了寒山钟苑打卡留念,10:52分开车返回酒店退房,11:53分出发去金鸡湖,途中找了一家裕兴记面馆但并未营业,12:30到达湖边的中锐星汇生活广场,这里餐饮超市一应俱全,午餐选择在这里的“老乡鸡”中式快餐,号称养了40年的鸡熬了20年的汤,餐后还在商场的沙发上休息了一会儿。在永辉超市补充了一些矿泉水后打卡金鸡湖远眺东方之门,15:19分出发,过杭州湾大桥后,18:00到达甬上名都宁波市,感觉这里的气温明显高了许多,酒店门口的柚子树上已经硕果累累了,办理入驻后步行去宁海食府用餐,拿号显示前面还有24桌等待。等号期间去点菜区看看,所有菜品都放在一个个的盘子里,用什么原料看得一清二楚,基本以海鲜为主,每个菜价钱从几十元到五六百不等,以一二百元菜品居多,点菜区人来人往火爆异常,约一个多小时到号,点好菜后去二楼用餐,我们点了血蛤、手工虾饼、冬笋荠菜炒年糕、鲳鱼杂鱼拼盘、泡椒米鱼、野米炒鸡蛋、油炸汤园,能看出服务员有些疲惫服务有一点混乱,但菜品新鲜口味不错。今天原本计划在杭州周边游览,经与同游苏州的同事沟通,他今天游绍兴夜宿杭州同样拥挤不堪,选择到宁波纯粹是因为这里的旅游热度比杭州要低一些,其实江南水网密布,如果可以租一乌蓬船沿河慢慢游览,路过古镇名胜夜泊一晚,吃住都在船上也是不错的。
2月13日(初四)早上7点半去宾馆周边转转看看有没有吃早餐的地方,从初二开始就一直没找到营业的早点摊,在对面的小区里发现一家“红楼老地方”砂锅早点正在营业。宁波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作为浙江GDP排名仅次于杭州的经济强市早在7000年前就出现过河姆渡文明,这里的旅游资源虽多但知名度并不高,9点出发去两公里外的天一阁,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天一阁之名,取意于汉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故取名“天一阁”。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也是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在清乾隆时期,天一阁的名声达到了顶峰,成为《四库全书》重要的文献来源地,天一阁更成为清代皇家藏书楼的模板,乾隆下旨仿天一阁建造“文渊、文源、文溯、文津、文汇、文澜、文淙”四库七阁,七阁的建设,因地点、环境及各种因素条件的不同,但均仿“天一阁”构建之制。天一阁凿“天一池”通月湖,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其周围园林具有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园区不大游览大约1小时,出园区又后去月湖游览,约12:30分驾车去舟山市岱山县,路程几乎全部是高架跨海大桥,在桥上行驶视野开阔,海水混浊灰黄色,两小时后到达双石合壁观景点,东临舟山以观沧海,今天到达此行最东端,普陀山方向过于火爆未及前往。15:20分返回宁波,在返程过程中遇普陀方向回程车流,交警指挥走应急车道16:55分到达宁波,将明天需返程的家人送至酒店,简单清整后备箱后,17:07分出发去千岛湖边的建德市,宁波至杭州方向车流稍大,行驶了四十多分钟,到余姚服务区休息,过了杭州绕城转长深高速后开始下起了时大时小的阵雨,20:26分到达建德牧舟客酒店,办理入住后,我先去找吃饭的地方,其实酒店隔壁就有一家严州府饭店规模挺大,问餐厅服务员说已经打烊,继续沿街寻找,在新安里发现有许多小餐馆正在营业,最终在新安里三楼的一家胖子酸菜鱼用餐,点了酸菜鱼和一份素菜,回酒店已经快十点了,今天行驶将近500公里,用时6个多小时,到达此次行程最东端和最南端,自明天开始行程就逐步向回家的方向调整了。
2月14日(初五)8:56分出发,约一小时后到达淳安县,沿千岛湖大道行驶,在开元颐居酒店停车,酒店就在湖边环境清幽,坐在酒店的亲水平台上观湖光山色很是惬意,酒店春节期间住宿价格在700元左右物有所值。出酒店后在明珠公园过千岛湖大桥沿环湖绿道X704继续行驶,环湖公路双向两车道,虽不宽但车少景美,爬小金山观景后在梅峰观景台折返,沿湖过施家坪、西湖村、水碓埠后12:16分到达浙皖重镇威坪,威坪饭店就在公路边,人很多等位太久,继续前行,又路过一家小饭店仍旧满员,出威坪后就驶离千岛湖了,沿新安江继续北上,这里的村落大都是徽派粉墙黛瓦依江靠山而建,若是三四月份再点缀些油菜花就更美了。12:53分达到街口大桥,这里是徽州天路的东入口也是浙皖1号旅游公路风景道,继续行驶24公里后在武阳上高速,22公里后下高速,沿新安江右岸行驶,路过卖花渔村时看到路边的牌子上书“只卖花不打鱼”,该村为歙县第一村, 本名洪岭村,位于新安江南岸沟谷腹地。唐末洪氏迁居于此,逐渐形成村落。村形如鱼,村头尖尖状如鱼嘴;村腰渐宽如鱼肚;村脚房屋向两翼展开,如鱼的剪刀尾。村人姓洪,喻水汹涌,鱼得水则生机盎然,故在鱼字边加三点水,称渔村。此村家家户户都以种花、培制花桩、制作盆景为生。路边形态各异的盆景处处可见,罗汉松、梅花、榆树随地撒绿,据考这个山野小村,种花历史已逾千年。我们在沦潭村驻足,在午后的阳光下漫步在安静恬适乡村小巷,看红杏出墙听鸡鸣犬吠仿佛时间都变慢了,沿途看到不少树龄百年枝繁叶茂的香樟树,而我们今天下午的目标就是去是漳潭村看千年古樟。过了坑口、漳村湾就到漳潭村了,其实江边就有从深渡港到坑口的客船,下次再体验船游新江安吧。将车停好后先参观红妆馆,大户人家女儿出嫁,嫁妆队伍绵延数里,人们就把这种壮观的场面称为“十里红妆”。通过馆内展示的花轿、杠箱、柜、桌、椅、凳、箱、桶、盒、盘等,不难联想到明清时期高门大户嫁女盛况,龙凤花轿、凤冠霞帔、十里红妆沿江而过不知要惹多少人艳羡。古代男女结婚,男方给聘礼,女方陪送嫁妆,嫁妆钱往往是彩礼的二倍或者数倍,因此古代穷人都不愿意生女儿。有没有嫁妆、嫁妆多少,是衡量一个女子过门后居家地位的重要标准。女孩出嫁十里红妆,这风光体面的十里红妆不是丈夫给妻子的,而是父母兄长给女儿,给妹妹的。馆内收藏自称“天下第一床”的架子床,床里外共有三近,像功能完备的三居室,床柱有“今宵先见美人来,异日夺魁天下士”的提刻,更有重达1吨的16人抬“天下第一轿”。天下第一也许只是为了宣传效果,但轿、床的雕刻、彩漆、绘画、装饰工艺繁杂,身处其中的新人也许会有天下第一的满足感吧。出了红妆馆就可以看到千年古樟树了,徽州人讲究在村中的水口、村头栽树,习惯称“风水树”,这棵香樟树树龄已经1020年,树高达30米,周长为11.7米,主干围径均在1.5米以上,一般需要7到9人才能合抱,树的遮荫部分达2.2亩,也就是1500平方米,是汉臣张良的后裔亲手栽下的,古树南侧建有汉张留侯祠。古树四周的围栏上挂满了祈福的红丝带,漫步树下樟木淡淡的香味时隐时现,树上鹊鸟欢唱,微风徐来古树还不忘给游人掉下几颗香樟种子作为留念。今天肯定是个好日子,古树旁的村民家正在准备喜宴,宴会厅大门贴着红色的对联“客乐主乐众亦乐、饭香菜香汤更乐”横批则是一个大大的“囍”字 ,两扇木门对开,门口的水泥地面上用碎青瓷片摆拼“1967秋”,推断地面应该是1967年秋天铺就的,房屋的年代可能更久,屋里边大概排放了十桌左右,下午四点左右,桌子上只摆放了碗筷,门口有一个铁桶做成的大锅冒着蒸腾的热气,厨师们在不紧不慢的为晚宴做着准备,徽州的习俗和我们那里还是有差异的,我们那里正月不娶亲,腊月不订亲,看来这边没有这个风俗。作为市井小民的我看达官显贵留下的园林总是感觉有很大的距离感,而这里市井烟火气才更贴近我的生活觉得宁静舒适。16:20分离开漳潭村去徽州古城,一小时后到达旅店,在老板的指引下将车停在旅店后的小区内,热门景区停车位紧张,小区里的空余车位也不多。我订的小旅店就在古城边靠近练江,春节期间的价格是平时的3倍,但也别无选择。安顿好行李后,先去“徽三说-土徽菜”饭店,进去后服务员告知没有位置且不排号,看来这一天是忙得够呛了,多一句话也不想多说。沿江走几十米就看到一座青灰色的9孔古桥--万年桥,万年桥是明万历元年(1573)郡守崔孔昕、知县姚学闵始建,9孔联拱,长155 米,高十多米,宽6.6米,桥面为花岗岩条石、桥墩及破水锋为赭色麻石,是通往歙北、太平、安庆的重要通道,“万年”是万历元年的缩略语,历经多次维修,2006年县政府按修旧如故原则进行了抢救性维修,并安装了装饰性梯形古罩灯,用晕黄的灯光,勾勒出的大桥形姿,是歙县的一道风景,在古桥上拍歙县江边夜景还是不错的。晚饭选在桥边一家叫“七重天”小饭店,点了辣烧小黄鱼、十八秒牛肉、韭黄炒蛋和米饭,小饭店也是座满上菜慢,老板几乎忙不过来。8点去古城游览,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郡。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总占地面积24.7平方公里。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徽州古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古城是5A景区但不收门票,穿过熙熙攘攘小北街不知不觉就已经在古城中了,十几分钟后就看到著名的标志建筑许国石坊了,许国石坊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因其云南平逆“决策有功”,晋少保,封武英殿大学士,成了仅次于首辅的次辅,乃建坊,也是仅存的八柱石坊,石质为茶园青石,南北长11.54米,东西宽6.77米,全高为11.4米。面积78.13平方米。柱基外侧的台基上,雕置蹲驻与奔赴等各种动作的大狮子12只,有的大狮还抱弄小狮,形态生动活泼。台基左右侧皆镌各式獬豸图案。封建礼制有着明确的等级制度,就目前现存的牌坊来看,主要有四个等级,在牌坊最高层,一般会有一块长方形的石板,上面或写“御制”、或写“恩荣”、或写“圣旨”,或写“敕造”,这就是代表牌坊的四个级别。第一等级:御制,御制是牌坊的最高级别,这一类牌坊由皇帝下旨,国库出钱建造。在棠樾古牌坊群7座牌坊中,只有一座“慈孝里坊”是这一级别的。第二等级恩荣,恩荣是牌坊的第二等级,取皇恩浩荡,荣及乡里之意。这一等级的牌坊,是由皇帝主动下旨表彰有功劳的臣民,但是需要自筹资金,这一级别的牌坊数量比与御制多一些,徽州现存的最大的一座牌坊——许国石坊,就是一座级别为“恩荣”的牌坊。第三级别圣旨,感觉圣旨级别最高,其实不然,这是牌坊中的第三等级。这一级别的牌坊是由地方官员向朝廷呈报本地一些乡绅贤达的突出事迹,如朝廷觉得值得旌表,就会下旨,允许建造牌坊,当然这个资金还是要自己筹集的。第四级别,敕造,这是牌坊的最低等级。这类牌坊的申报流程和第三级“圣旨”一样,只皇上口头准许建造牌坊彰表坊主的事迹。与圣旨相比,这一类牌坊建造,没有实物的圣旨。在许国牌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内外侧都有精美的图饰。南面雕的是“巨龙腾飞”。象征皇帝南面而王,表示许国对朝廷的忠诚;内侧雕“英(鹰)姿(雉)焕(獾)发”,颂扬皇上年轻有为。东面雕“鱼跃龙门”表示许国是科班出身;内侧雕“三报(豹)喜(喜鹊)”,喻许国在万历年间的三次升迁。两面雕“威凤祥麟”,“凤”和“麟”象征文风鼎盛,内侧雕“龙庭舞鹰”,“舞鹰”谐音“武英”,暗示许国身居武英殿大学士的地位。北面为“瑞鹤翔云”,寓意天下太平,又象征许国的品格高尚脱俗;内侧为“鹿鸣图”借《诗经.鹿鸣》都是象征许国的品格高尚脱俗,及当时的社会吉祥安乐,国泰民安。石坊上的题字都出自代大书画家董其昌之手。坊上“先学后臣”,就是先读书后做官,它告诉人们许国是科班出身,是凭借才智而成为国家重臣的。“上台元老”中“上台”(即上台、中台、下台之一),“三台”本来是星象的名称,而古人常用以象征“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元老”指许国历任三朝,是朝廷的重臣。在许国石坊西侧是东谯楼,又名“阳和门”,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现存建筑为清代。楼高三层,二层大梁架于高台上,下为方形门阙,街道从中穿过。顶层为虚阁,歇山顶。东谯楼起因于堪舆家之说:门面朝东,属“甲”方,取名“迎和”,可得治国之才;另一说:先前城内火灾屡见,该楼朝东,可以“禳火”,故名“禳火门”,雅化为“阳和门”,城墙上挂着大红灯笼,城门高悬巨幅对联,城上重檐双层楼阁在背景灯的映照下呈金黄色,更烘托出春节的喜庆氛围,沿许国石坊南行百余米有一口打箍井,此井建于宋代,是青麻石头制成,井墩腰身处凿了一条石带,形似桶箍,井名因此而得,此街因井得名,叫打箍井街,这口井是一口公用井,一千多年来,它为附近居民和过往行人提供了很多方便,与其它古城不同的是,徽州古城有卖笔墨纸砚的商铺,多了些历史文化底蕴,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宣笔(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宣纸(安徽宣城)、歙砚(安徽徽州歙县)、洮砚(甘肃卓尼县)、端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在街边看一家叫“牌坊烧饼”的烧饼刚刚烤好,就花16元买了一袋,有几个记不清楚了,这种烧饼外面烤的酥脆里面放了猪油和梅干菜,咬一口咸香四溢。我们到中山巷时已经快十点了,游客大都已经回宾馆休息了,小巷子更显示有些冷清了,中山巷为阶梯型古巷,基本保持清末风貌,巷内有明万历年间的吴氏世科坊,吴氏世科坊是一功名坊,2006年6月列入第三批歙县文物保护单位。双柱单间三楼,宽2.6米,高7.25米。整座石坊不事雕琢,朴实无华,四块靠背石下置四只横卧石狮,这在徽州牌坊建筑中少见的。巷内灯光昏暗,站在古巷口观石坊恍如隔世。20分钟后我们又回到许国石坊,几乎已经没有游客了,可以尽情的拍照打卡,22:45分回到宾馆。今天共行驶200余公里,在湖光山色间停停走走行程比较悠闲。
2月15日(初六)早上在江边散步,天有些阴,不一会就下起了小雨,在古城边吃了早餐,看城门处聚集着几辆婚车正在为接亲做着准备工作,去古城又看了看许国石坊,早上光线好,拍了些照片。9:24分从宾馆出发去20公里外的许村,许村距歙县县城21公里,距高铁歙县北站12公里,距黄山景区25公里,在村边就看到有“中国摄影艺术乡村”的大幅取景框,框内就是烟雨中的千古镇十里许村了,许村源于东汉,古称富资里,唐末,许氏迁居于此后,繁衍成大族,遂更名许村。明清时期,徽商兴盛发达,村落建设迅速发展。整个村落三面丘陵环抱,西溪和方溪在高阳桥前汇成富资河,逶迤南向,同时,天然水系分布和村落布局,仍存留着古人选址时所作“临水而建、双龙戏珠、倒水葫芦”的基本风水态势,人杰地灵的许村,由宋及清,共出进士25人,举人20人,138人出任过各级官员,其中有正一品的许国和正二品的许仕达,民国“一门五博士”,如今的“一村五院士”又传为佳话,声名远播。在许村保留有明清建筑221座,16处全国重点文物,许村由10个自然村组成,村村相连,绵延数里,我们将车停在村南口的停车场,由村南口进开始游览。小雨一直在下,好在雨不很紧密,村口就有两座牌坊前后而立(薇省坊和三朝典翰坊)。明嘉靖年许琯中进士,官至湖广参政,古代称掌省级政令之机构为“薇省”,故为之立薇省坊。三间四柱五楼,直柱等主要构件用花岗岩,梁柱及花板用砂岩,雕镂精美,砂岩质软易雕镂,但同样容易风化,所以部份细节已经看不清楚了,当心间三檐中央有“恩荣”二字。薇省坊旁立了景区入口标志牌,有售票亭,不知是否是天气的原因,没有人值守,薇省牌坊后面是“三朝典翰坊”,这个牌坊建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间四柱三楼,坊上有“三朝典翰”、“奕世承恩”等题字,是为明朝崇祯的中书舍人汪伯爵(汪伦后人)和他的儿子而立。中书舍人是明朝宫中的书记官,雅称“典翰”,“三朝典翰”意为汪氏父子在泰昌、天启、崇贞三朝都主管输林院。儿子得到了和父亲一样的封赠,故称“奕世”,还有一种说法是为刚出生三天的婴儿所立。在坊下铺有石板路,始建于隋,后经历代修缮, 至明代中期已为通衢。这是当地人北上经商、考举的必经之路,值得一提的是许村只有功德牌坊可以跨街而立,贞洁牌坊只允许建在路边。过了三个朝典翰牌坊就正式进入许村了,沿石板路两侧都是民居,可能是下雨的原因,只看到三五个村民,前行不到五分钟就到大宅祠了,大宅祠又名云溪堂,为许氏一支祠,明代始建,清代大修。坐东朝西,三进三开间,开间12.7米,进深35.6米,占地面积452平方米。后进石栏雕有净瓶荷叶为明代风格,左右山墙嵌有《云溪堂帖》刻石15块,其中有明代董其昌、申时行、许国等名人手迹,尤为珍贵。门厅有八字墙,门口高悬“大宅世家”匾,大门上彩绘门神,进门后一幅红底金字对联说明了其历史由来,上联“捐资助边策马三千里”,下联“仁宗赐号垂范一族人”。北宋末年许克复捐边饷,宋钦宗赐匾“大宅世家”,从仁宗至理宗许氏后代一直捐资助边,宋理宗赐匾“七品朝奉”,目前悬挂的可能不是原匾。第三进院内有的雕栏及碑贴(精华所在),王安石、董其昌、申时行、许国等名人手迹只是粗略的看了一下可谓一眼千年。在静谧的祠堂中内听雨打青瓦观四水归明堂,不免产生古歙巨族是如何将文脉财运传续千年的疑问,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是靠风水、宗祠观念还是历代勤勉、或纯粹的风险投资分担风险成王败寇或许皆而有之。前行几分钟后就到达“大郡伯第”门楼,郡伯,金、元爵名,正从四品,明清时亦称知府为郡伯。大郡伯第门楼于明末所建,知府许伯升宅第,现在只存牌坊式门楼一面。三个间四柱五楼,宽9.6米,高8.6米,水磨砖砌,上层有蟾宫折桂砖雕,梁坊等处有雕刻有百葵图,花团锦簇。三层檐四角翘起,带鸱吻,中脊两端装鳌鱼,字板上大书“大郡伯第”,小字为“赐进士第湖广武昌府推官唐中楫晖为中宪大夫福建汀州府知府许伯升重立”。继续前行不远到河边远望,白茫茫烟雨在古桥、长亭、里坊与箬岭的勾勒点染中,构成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依河前行便是横卧在昉溪河上的高阳桥了,最初由元代处士许村人许友山所建。初为双孔石墩木桥,明代弘治年间改为石拱桥,嘉靖(1557)年间重修时增建了桥廊,康熙(1719)年间再修,原貌保留至今。高阳廊桥长21米,宽5.3米,廊内七间,建筑面积125平方米。两青灰瓦、河南青灰瓦、洛阳青灰瓦、青灰瓦厂家、青瓦、小青瓦侧置坐凳,中部三间有天花,其余四间为彻上明造。取名高阳桥是表明许氏源自河南高阳。桥上有售票点,一位老大爷主动给了我们优惠价,多少钱已经忘记了。廊桥中间供有面朝北方的观音菩萨,上悬“永镇安流”匾,顶部天花有龙凤彩绘,在菩萨像对面有石一长条石凳,上书“登石观景 ”,登上石阶后透过圆形开窗拍照,果然风景如画,这大概是了借鉴园林中的漏景工艺,桥两端设有长条凳可供村民休息。桥正对面就是“双寿承恩”坊,明隆庆二年(1568年),时值穆宗于朝野倡“瑞侣”,徽商许世积时年101岁,夫人103岁,朝廷因之旌表,勅封“征仕郎晋赠奉直大夫” ,赐建“双寿承恩坊”,四柱三间五楼,宽7.9米,高9.5米,建筑面积18平方米。坊直柱、下枋、檐板和明间柱前后的四只奔狮等构件为花冈岩。其它花板、梁枋等雕刻构件为砂岩。徽商许世积乐善好施村中凡修路建亭之事,都慷慨捐赠,从不吝惜钱财。明万历元年(1573年),徽州府筹建万年桥,原先打算按人口摊派费用。许世积则建议应当按田亩的多少来分担费用,这样可减轻穷人的负担,并带头拿出一大笔捐款。他的这个建议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建桥费用很快得以落实。如今,这座历经风雨的万年桥,在歙县历经各朝修复后仍在发挥作用。人们常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许世积这一支到了近代,后世就是著名的徽商许家泽。许家泽一家出了五个博士为人所称道。双寿承恩坊紧临大观亭,大观亭也叫八角亭、八卦亭,底层作八边边形,每边长3.5米,此亭原为重檐八角攒尖,后改成歇山顶。因其西邻升溪,东近昉溪,两溪交汇于亭南,村中人称该亭为“二龙戏珠”之龙珠。此亭砖木结构,平面呈八角形,三层楼阁式建筑。一二层八角形,第三层转为四边形,开南北两门(景门和修门),街道南北向穿亭而过,外墙花窗砌成八卦图形,两侧内柱间置坐凳,供往来客商休息。横坊上斗拱承托大梁,天花板上饰锦纹彩绘,大梁上彩绘有包袱,取报负栋梁之意。历史上,这里是徽州府的北向门户,“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是明清时期流行于徽州地区的一句俗语,“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后的三次衣冠南渡,造就了江南的经济和人文基础,然而随着大量人口的涌入,耕地稀缺的徽州地区陷入了“非经营四方而绝无活路”的生存困境。为了谋求生计,很多徽州人在十来岁时就不得不外出学徒,学不成不能归家,这在重土亲乡的北方人看来是不可相像的。这里的长亭古道送走多少背井离乡的少年,他们在功名牌楼下可曾回首徘徊,他们中又有多少能够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大观亭北侧就是五马坊,因古代太守或知府的雅号叫“五马”,故名。为纪念福建汀州知府的许村人许伯升而造。原为木坊,明成化年间被焚。明正徳三年(1508年)裔孙颖宗、德政、大兴等具词告府,给照重造石坊。石坊四柱三问五楼,宽8.2米,高9.7米,占地19.71平方米。该坊由砂岩雕刻而成,雕工精美。牌坊上的“哺鸡兽”是明代早期建筑的重要标志。十分钟后路过邦宪第(大墓祠),始建于明中叶偏晚,门厅,有二柱单间式砖门罩,雕饰精美,清式梁架结构,并未开放参观。继续前行三分钟,到达大邦伯祠参观,大邦伯祠与大郡伯第、五马坊、大墓祠等建筑,同为祀奉纪念许氏东支始祖许伯升仿照福建汀州知府衙门而建造,所以又称“官厅”。大邦伯是汉代刺史的雅称,许氏东支始祖许伯升曾官福建汀州府知府,因此得名。砖门楼,楼檐下每组斗拱都有昂,如象鼻伸出,梁枋砖雕及提字大概在特殊时期被涂沫,不知能否恢复如初,在大门口石质门坎上又加了两层木台阶,需高抬腿才可进入,祠三进五开间,开间18米,进深60米,屋内设许村名人展示牌及许村简介,许村还有几处贞节牌坊并没有前往参观。转了一上午,11:50分我去停车场开车后接上家人前往九华山,在呈坎附近的路边停车,吃了一块昨天买了黄山烧饼当作午餐,共行驶172公里,进入九华山佛光大道后车流量大缓行,14:30分到达九华山停车场。雨不知在什么时候停了,随着人流进入景区,大部份游客要乘观光车前往山上游览朝拜,我们直接步行游览大愿文化园,地藏菩萨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观音、文殊、普贤一起,深受世人敬仰。以其“久远劫来屡发弘愿”,故被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据《地藏十轮经》讲,其道场在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与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曾说出:“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坚定佛语。景区占地两千余亩,自九子袈裟广场至菩萨圣像直线距离1500余米,各类建筑沿主中轴线分布,两侧做园林绿地步道,过了入口人流就分散了,在佛光池处远观,巨大的四层莲台与远处圣像在一条直线上,游人在站在莲台下,拍摄者在佛光池用长焦与菩萨合影角度完美。在九华飞天广场有音乐喷泉演出,6尊金色飞天随南无地藏王菩萨唱颂音乐徐徐而出,喷泉随音乐节奏而变化,水雾随风飘散,即使落在游人身上也全当是菩萨的祝福吧。演出结束后需穿过“奇珍艺术馆”,馆内布是一个个卖纪念品的柜台,游人只能沿中间狭窄的过道缓缓而行,排队通行时间大约十余分钟出艺术馆,前方看到地藏王菩萨的坐骑谛听昂首而立,谛听集群兽之瑞象于一身,聚众物之尤容为一体,虎头,独角,犬耳,龙身,狮尾,麒麟足形态别致,有许多人排队摸神兽的尾巴祈福。在此处远观圣像,铜像背东面西,为比丘立相,右手执锡杖,左手托摩尼宝珠,气势恢弘,高达九十九米,后面九华山狮子峰为云雾缭绕,随着距离圣像越来越近,游人的目光逐步由远望变为仰望,至山脚下,共7层汉白玉浮雕直铺至圣像莲花台下,地藏王菩萨在莲台上俯视着芸芸众生。拾阶而上我也抱了抱佛脚为新年祈福。在回去的路上发现谛听旁边已经没有什么人了,我们也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摸了摸尾巴。16:48分离开景区前往安庆市,夫人在路上定好了酒店,一个半小时后到达安庆迎宾馆。这种直接以地名命名的宾馆前身一般为政府招待所,宾馆有可能老旧但环境等基础设施不是快捷酒店能比的,办理好入驻后步行去附近的餐馆用餐,点了三个时令青菜和臭鳜鱼,20:10分回到宾馆。今天共行驶300余公里,到达长江北岸的安庆市,安庆市是此行的最西端,也算是正式开始返程的旅途了。
2月16日(初七)早上八点多,去宾馆门口的菱湖散步,后打车去长江北岸的迎江寺。,迎江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至清顺治七年(1650年)重修,改名为敕建迎江禅寺。大门上方书有“迎江寺”三字匾额(光绪捌年榖旦),门两边各置铁锚一个,重约3吨,这是该寺有别于其他寺庙的独特之处。
据民间传说,安庆地形如船,塔为桅杆,若不以锚镇固,安庆城将随江东去,故而设之。门口右边墙壁上字:“法轮常转佛日增辉”,门口左边墙壁上字:“利乐有情庄严国土”。 寺门为清光绪帝御书“迎江寺”匾,其中“寺”字无故缺点。七级浮图振风塔矗立寺中,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原名“万佛塔”。登塔可观穿梭在长江中的大小轮船,塔身护栏只三有四五十厘米高,站在上面远观尚可,但低头向下看不免心慌。寺内有供香客、游人用膳休憩的迎江阁楼,提供素食素菜,二楼临窗的座位可观江景。10:10分离开迎江寺,步行至菱湖公园后回宾馆,今天是初七,已经是返程高峰了,地图上一些城市周边都已经红红绿绿的了。在宾馆点了外卖,午休一会儿后起程去合肥。13:36分出发,其间在安庆的石塘湖停留观景后上高速,安庆段车流正常,但到休宁转至合安高速后所有车道都已经铺满,分阶段停停走走,有时是事故但也有不知什么原因就是走不动,180多公里的路程走了3个小时,约五点到达合肥黄山大厦酒店,酒店有停车楼,将行李物品拿好后将车停好,有升降机自动停车入位。17:30去刀板香饭店,过了环城公园不远就到了,来的算早也不用等位,直接上二楼找了个靠窗的位置,点了多味刀板香、徽菜头牌臭鳜鱼、清炒土菠菜、小笋干烧土猪肉,19:30分在酒店对面的商场里闲逛,20:10分回酒店去把这几天需要洗的衣服洗好。今天算是返程过程中比较拥堵的一天,好在我们的时间充裕也不急于赶路。
2月17日(初八)早上游览包公园后骑行至逍遥津公园,逍遥津公园,又名“窦家池”、“豆叶池”、“斗鸭池”,古为淝水上的津渡,这里有三国张辽威震江东的雕像及衣冠冢,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战,张辽率领八百将士,袭击东吴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令吴军崩溃。在东吴撤军时,张辽率领追兵,大破孙权、甘宁、凌统等 ,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 “张辽止啼”成为流传千古的典故。战后,升征东将军。曹丕即位后,转为前将军,受封晋阳侯。
黄初三年(222年),带病率军攻吴,破吴将吕范。不久病卒于江都,谥曰刚侯。张辽为历代所推崇,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一小时后步行至李鸿章故居参观,李鸿章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早年随业师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与捻军起义,并受命组建淮军,因战功擢升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累加至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肃毅伯。期间参与清廷在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的重大事务,先后创办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上海广方言馆等洋务机构,又组建了北洋水师。甲午战争中,因诸种失误,使北洋水师覆没,战后作为特使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被启用为两广总督,翌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参与“东南互保”,并奉命北上谈判。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李鸿章与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同列强签订《辛丑条约》,不久后病逝于北京,享年七十九岁。死后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号“文忠”。李鸿章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他和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说他是大清帝国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说他是“再造玄黄之人”。然而,在有些历史书里,他是丧权辱国的罪人,是卖国求荣的权臣。梁启超却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11点返回酒店,简单用过午餐后正式开启返程之旅。12:51分出发后上高速就开始阶段性缓行,出合肥后缓解,过徐州后到枣庄附近时18:22分,本想在就近在临沂住宿休息,后来看路况尚可,想去打卡淄博烧烤,就继续赶路,于20:40分到达淄博。办理好入驻后21:16分去宾馆楼下散步,淄博果然比相像的更有烟火气,初春的气温很凉但坐在外面吃烧烤的人不少,更有许多卖夜宵的小吃摊还在营业,走了十几分钟到达展记烧烤(八大局店),并没有等位,但店内也基本满员,店里敞着大门,店内外温度基本一致,我们点了小串加小饼,这边的串儿并没有特别,只是卷饼蘸酱这种吃法较一般烧烤特别,串上了之后要先放在碳火架子烤一下,再卷着吃,只是室温低碳火不旺,或期待值过高总感觉一般,如果专程来体验其实不值得推荐。晚上11点左右返回酒店,居然街上还有不少外卖摊在营业,这也是这个城市给游人印象较好的一面。今天是春节长假的最后一天,高速上各种方向车流较大,从合肥至淄博共行驶700余公里用时7小时30分。
2月18日(初九)早上在宾馆门口吃完早餐后去淄博博物馆游览,11:00开始返程,本以为今天高速收费且是工作日路上车流量会少一些,一上高速才发现今天赶路返程的人也不比昨天少,近天津市区时下起了雨,车流大车速底,开着有些疲惫,14:33分安全到家。此次春节自2月8日出发至2月18日返回,出行11天,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六省市,共行驶3680公里。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扬州3030
2024春节游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扬州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扬州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扬州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扬州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江苏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