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头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扬州,一个唐诗宋词里梦幻般的城市,甲辰年五一小长假,我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文化之旅。
隋炀帝墓遗址博物馆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罗隐《炀帝陵》
第一站打卡隋炀帝墓,杨广一生既功业辉煌也罪恶昭彰,生前无比煊赫,死后却草草下葬在他心爱的江都。谥法有云:好远去礼曰“炀”,当年陈后主死后,杨广给他的谥号就是这个“炀”字,大表哥李渊如法炮制,颇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杨广的人生成败,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扬州博物馆
打卡扬州博物馆,3000多年的人文底蕴,曾经扬一益二的繁荣经济,让扬州成为比肩西安洛阳的文博之都。唐代的长沙窑褐绿彩双耳罐、五代的曲颈琵琶、元代的霁蓝釉白龙纹梅瓶,馆藏精品全景展现了那个繁华远去的历史名城。更有众多阿拉伯商人的出土墓志,诉说着海上丝路的传奇故事。
瘦西湖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
来扬州,瘦西湖是不可错过的风景。乘舟经过莲花桥和白塔,站在岸边看天鹅浮水、红莲盛开,满园春色令人心旷神怡。路过簪花亭,脑海中不禁想起《鹿鼎记》里韦小宝衣锦还乡大闹禅智寺,布政司慕天颜讲的四相簪花典故,愈发佩服金庸先生的博学多才。
个园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姜夔《扬州慢》
打卡个园,从清代康乾年间的两淮盐商马氏兄弟、嘉庆年间的盐商黄至筠到清末盐商李氏家族,个园展现了盐商生活的富贵优雅。个园之所以叫“个园”,是因为黄至筠生性爱竹,园中植有万竿绿竹,且竹叶形似“个”字,半个“竹”字便是“个”,故而得名。徜徉在抱山楼、宜雨轩、清漪亭和丛书楼之间,感受着万株修竹的盎然春意。
何园
打卡何园。何园始建于清代中期,由清同光年间何芷舠所造。取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又名“寄啸山庄”。东园六角亭、西园假山相映成趣,片石山房系石涛大师叠山作品。楠木厅典雅隽永,水心亭古朴清灵,更有匠心独运的骑马楼与玉绣楼,令人流连忘返。
大明寺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敬拜大明寺。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而得名。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前,曾为大明寺住持;从唐天宝元年起,先后十余年,历尽艰险,至第六次东渡成功,将我国佛学、医学、语言文学、建筑、雕塑、书法、印刷等介绍到日本,为发展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22年,日本学者常盘大定在寺前树立唐鉴真和尚遗址纪念碑,它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模式,由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设计,包括碑亭、长廊和纪念堂三部分,总面积达七百平方米。
大殿西侧的平山堂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静,凭栏远眺,“远山来与此堂平”,故称“平山堂”。堂前有联曰:“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是欧阳修当年潇洒流韵的生动写照。后来苏东坡任扬州太守时,常来此凭吊,并在后面为欧阳建造了“谷林堂”和“欧阳河”。谷林堂取自苏东坡“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的诗句。欧阳祠内有欧阳修石刻画像,供人凭吊。
汉广陵王墓博物馆
打卡汉广陵王墓博物馆,该馆地处蜀冈古城遗址南缘,地形起伏,林木葱郁,建筑雄浑,是一座融文物与园林为一体的陵园式博物馆。中央展厅展出的是西汉第一代广陵王刘胥的墓葬,属帝王级的“黄肠题凑”木椁墓,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是全国罕见的大型汉代墓葬之一,距令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刘胥生前被父亲汉武帝和权臣霍光嫌弃,两度无缘皇位,死后在地下世界过足了瘾。馆内还有“广陵王王后墓” 、“汉代扬州”陈列等。安车驷马,金缕玉衣。黄肠题凑,汉家威仪。
扬州八怪纪念馆
打卡扬州八怪纪念馆。扬州八怪纪念馆在金农故居和西方寺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其大殿构架多为楠木制成,其梁架具有特色,柱顶做卷杀,呈覆盆形式;梁架全部露明造,正中缝作抬梁形式,为月梁形制,山面为穿逗式,建于明代,具有历史气息。郑燮的竹,汪士慎的梅,金农的书法诗词,无不呈现着清代扬州的文物风流。
朱自清故居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背影》
打卡朱自清故居。朱自清故居在安乐巷27号,是扬州传统的三合院民宅。朱自清祖籍浙江绍兴,童年随家迁来扬州。作为现代中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朱自清先生的作品《背影》、《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脍炙人口,成为多少人儿时的文学记忆。
古运河
谁知竹西处,歌吹是扬州——杜牧
最后一站打卡扬州古运河。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州古运河沿岸有世界四大宗教活动的著名场所琼花观(道教)、高旻寺(佛教)、普哈丁墓园(伊斯兰教)和清代天主教堂,有反映扬州古港、水利和城池建筑的遗址水斗门、龙首关(钞关)、东关古渡(双瓮城)和古湾头闸,有体现“富比王侯”的扬州盐商住宅个园及汪氏小苑等,有唐代扬州鉴真大和尚东渡日本时的启航地文峰塔。这条运河线留下了众多诗文名篇,描绘了古代扬州曾经有过的“歌吹沸天”、极尽繁华的辉煌时代。自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邗沟,扬州的历史就与运河一脉相承,扬州的发展与运河的兴衰息息相关。一代又一代的扬州人也在运河岸边成长,从这里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写在结尾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扬州的早茶名不虚传,除了阳春面,我还尝试了富春茶园的翡翠烧麦,确实构思精巧味道鲜美。我的扬州行就介绍到这里,期待与您在下个城市再相遇。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扬州|这些知识点,让你的扬州之行更逍遥 36612
- 十一小长假|烟雨瘦西湖,记一场浮光掠影的扬州“苦”旅 22215
- 中秋九月下扬州看金陵 1180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