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古镇码头
李庄古镇慧光寺
慧光寺,原名禹王宫,位于李庄镇顺河街,建于清道光11年(1831年),是1992年在原禹王宫旧有的殿堂上增补修建的,坐南朝北,由一主一次两个四合院构成,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主院有山门、戏楼、正殿、后殿、魁星阁及厢房等建筑,其山门、戏楼均为重檐歇山式顶,檐下饰如意斗拱,整个建筑气势恢宏。1940年迁来李庄的同济大学,其校本部即设在禹王宫内。
李庄古镇慧光寺
是四川省文保护单位
李庄古镇慧光寺
李庄古镇慧光寺
大山门外上方的“慧光寺”三个金色大字,是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周绍良书写的。
李庄古镇慧光寺
李庄古镇慧光寺
李庄古镇慧光寺
李庄古镇慧光寺
“大雄宝殿”四字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生前所书。
李庄古镇慧光寺
李庄古镇慧光寺
李庄古镇慧光寺
李庄古镇慧光寺
李庄古镇慧光寺
寺内的戏台,是四川保存最完整的古戏台之一,戏台台基上有单钩栏古代戏剧故事浮雕。1942年5月国立同济大学35周年校庆就在这里召开,同济大学和江安国立剧专在这里联合上演曹禺的名作《雷雨》和《日出》。
李庄古镇慧光寺
李庄古镇慧光寺
李庄古镇长江边
长江边
长江边
长江边
长江边
长江边
李庄古镇抗战纪念馆
李庄古镇
李庄古镇
李庄古镇
李庄古镇
李庄古镇
李庄古镇
李庄古镇
长江落日
李庄古镇
长江落日
长江落日
李庄古镇
李庄镇拥有风味独特的饮食文化,以“一花、二黄、三白”为代表的李庄特色饮食文化:“一花”即李庄椒盐花生,“二黄”是李庄黄粑、以黄辣丁为代表的长江河鲜,“三白”为白肉、白酒、白糕,食后回味悠长。在李庄街上到处可以看到李庄白肉饭店。
李庄古镇
李庄白肉到底哪一家最正宗我们也不清楚,顺河街这一家我看到中央电视台二套介绍过,是李庄白肉的传承人,排队吃饭的人很多。李庄白肉是一道技术性极强、要求极高的工序,也是李庄白肉成菜后给人感观美的关键,厨师将细长的刀叶从猪皮进刀,划出的猪肉每片长可达20至30厘米,宽15至20厘米,厚度1至2毫米,切出的肉片几近透明。
李庄古镇
李庄古镇
李庄古镇的留芬饭馆是一家历史悠久的餐馆,与店家介绍是李庄白肉的创始店,在正街路口面向顺河街。李庄白肉的原名是“裹脚肉”,抗战时期它曾是同济大学的食堂。当时大批文人学者因战火迁居宜宾李庄镇,是许多李庄求学者的美食聚集地。著名学者陶孟和(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在留芬饭馆品尝到“裹脚肉”后,认为其名字不够雅致,于是建议将其改名为“李庄蒜泥刀功白肉”,并沿用至今,简称李庄白肉,因此留芬饭馆成为李庄白肉的创始店,并因其精湛的刀工和独特的蘸料而闻名,留芬饭馆由后人重新经营,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美味,以其招牌菜李庄白肉而闻名。
留芬饭馆
留芬饭馆
因为我们晚上要看李庄古镇夜景,在这家饭店品尝了李庄白肉。
留芬饭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