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亲爱的用户:感谢您对游记业务的长久支持。由于战略方向的调整,我们将于2025-11-30 23:59 停止游记业务的运维。您已发布的游记会继续保留,但不再提供“编辑”功能。后续您可以通过【发布笔记】,记录您的美好旅行。

彝族,究竟有多美?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发表于 2021-10-11 18:12

越西

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县

有彝、汉、藏、回等十多个民族

其中

彝族是主体民族

拥有上千年的历史

彝族

是一个爱“美”的民族

追求美几乎是彝族人民的天性

这里有

绵延千年的民族历史之美

摄影:孙建生

这里有

浩若星辰的传统民俗之美

摄影:孙志阳

这里有

岁月沉淀下的非遗之美

摄影:孙志阳

这里有

精致艳丽的服饰之美

摄影:孙建生

这里有

舌尖上的饮食之美

摄影:阿克鸠射

绵长的历史

古老的民俗

传统的非遗

精致的服饰

特色的饮食

彝族究竟有多美?

斗转星移

岁月瞬逝

不少历史已被尘封

还有一些却犹如拨云见日

渐渐明朗起来

彝族的历史就是这样

摄影:孙建生

据汉文和彝文历史资料记载

彝族是古羌人南下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

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

摄影:孙建生

相传

在六七千年前

居住在我国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

开始向四面发展

其中有一支向西南方向游弋

越西在先秦时期

便属“西南夷地”

摄影:孙建生

大约在公元3世纪以后

彝族的先民从安宁河流域、金沙江两岸

云南滇池、哀牢山等地

逐渐扩展到滇东北、滇南

黔西北及广西西北部

千百年来

这个由古羌人发展形成的民族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繁衍生息

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

摄影:孙建生

现今发现的彝文手抄本中

内容涉及哲学、史学

文学、宗教学、医药学等各个方面

传统工艺美术有

漆绘、刺绣、银饰、绘画

足以见得

彝族是一个文化深邃的民族

百里不同风

千里不同俗

彝族民俗的美

是当地人过节时写在脸上的喜悦

摄影:孙志阳

彝族传统民俗节庆

在其悠久的演变进程中

浩若星辰

不可计数

其中最久远

最隆重的要属火把节和彝族年

彝族把过年称为“库史”

“库”有年或岁之意

“史”即是“新”

“库史”就是过新年

各地过年时间有所不同

一般在每年

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中、下旬

选吉日过年

彝语管头夜叫“觉罗基”

相当于汉族的除夕夜

年节期间

小伙子身穿黑色斜襟上衣

头包帕布、结英雄结

右耳戴黄色或红色耳珠

姑娘们穿大襟上衣、多褶长裙

包头或头顶的方帕

打扮得美美的聚集一起

伴随着月琴歌舞

“火把节”又名星回节

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

晚上举行

是彝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自汉唐起

至今已沿袭一千多年

摄影:蒋志聪

2006年

彝族火把节

被收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按照传统习俗

火把节要过三天

第一天

要杀牛、宰羊,祭献祖先

第二天

要举办摔跤、赛马、斗牛

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三天

要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

彻夜狂欢

尝新米节 摄影:孙建生

不止火把节、彝族年

庆祝丰收的尝新米节

神秘独特的“剪羊毛”节

欢乐无穷的阿依蒙格(彝族儿童节)

……

都是彝族文化的缩影

非遗是彝族人民世代相传

并视为瑰宝的传统文化

彝族非遗的美

是彝家人指尖的艺术之美

在浩若烟海的

彝族传统文化长河中

手工技艺

占据重要位置

摄影:孙建生

在越西贡莫镇的瓦曲村

彝族银饰制作技艺并不“高冷”

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

融银、压条、拉丝

饰品制作、饰品清洗

……

工序繁多

对眼力、手法等

有着严格的考验

摄影:孙建生

2017年12月

彝族银饰制作技艺

被列入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摄影:孙建生

彝绣

作为彝族人穿在身上的民族符号

与中国“四大名绣”相比

颜色以绿、红、黄、黑、白为主

色彩更为浓烈

摄影:孙建生

手法有挑花、贴花、盘花、穿花

锁花、补花、垫花绣

技法粗犷

图源网络

在2020年12月

经国务院批准

彝族刺绣被列入

凉山第六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摄影:孙建生

彝族漆器

是在彝族古餐具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民间手工艺品

红、黄、黑三色组成

整个制作有50多道工序

82道环节

繁琐而复杂

摄影:孙建生

2020年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

被列入第六批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摄影:孙建生

闪耀在铁锤下的银饰

穿梭在针尖上的刺绣

流淌在器皿上的漆髹

都是彝族人世代相传的指尖绝技

华丽端庄的彝族服饰

是彝族文化中

最精彩、亮丽的部分

彝族服饰的美

美在种类繁多、款式多样

古朴厚重、异彩纷呈

摄影:罗祥贵

彝家人在制作服饰时

会按男女老幼

衣裤、头饰、挎包

分不同的花样、色彩

较完整地保留了传统服饰的文化特征

摄影:孙建生

彝族男子身上斜挎

用细牛筋编织而成的佩带

古时用于挂系战刀称之为“英雄带”

左耳戴蜜蜡彩珠银耳圈等饰物

下装为长裤

摄影:孙建生

彝族妇女双耳皆佩金、银

珊瑚、玉贝等耳饰

垂颈部戴银领牌

下装为青、黑、红、黄、白

多层不同色彩搭配的百褶裙

摄影:孙建生

彝族服饰

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

慢慢形成的

是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民以食为天

饮食与人类

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

彝族饮食的美

美在食物本身的鲜香

摄影:阿克鸠射

随着彝族人的迁徙流转

食材、香料、配方和技艺

也在浩淼的时空中

穿梭、演变、再生

形成绵长而丰富的口感

摄影:郭建良

在越西彝族众多特色美食中

坨坨肉最为有名

彝语称“乌色色脚”

意思是猪肉块块

一块肉就有一个拳头大小

尽显彝家人待客的热情

摄影:李星

烤乳猪

也是彝家宴席上的常客

现烤的乳猪色泽金黄

皮酥肉嫩,爽口可心

图源网络

石磨豆花

是用石磨将黄豆磨成浆后制成的豆花

加上辣椒粉、花椒粉等调料

鲜香麻辣、美味可口

营养丰富

除了这些

还有唇齿留香的杆杆酒

辣而爽口的辣仔鸡

香飘四溢的连渣菜

……

各式各样的特色美食

鲜嫩脆香

令人回味

越西彝族的美

美在历史悠久、传统节庆

非遗文化、民族服饰、特色美食

……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

不应该让碎片化的信息冲击掉

彝族几千年积累的文化

有时间就去越西走走

感受感受彝族的美吧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越西464
彝族,究竟有多美?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越西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越西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越西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越西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凉山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