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津渡遗址----千年黄河大铁牛
游览了鹳雀楼后,来到1.9公里外的蒲津渡遗址,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西南18公里蒲州故城西门外,总面积2268平方米,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朝时便建造过浮桥,现存遗址始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蒲津渡遗址的考古发现对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桥梁建筑、冶炼铸造、工艺造型、黄河变迁、水文地质等学科领域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2001年,蒲津渡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蒲津渡遗址大门,现免费开放。
蒲津渡遗址
蒲津渡遗址
蒲津渡遗址
蒲津渡遗址,蒲津渡自古以来就是秦晋之交通要冲,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在这儿修造过浮桥。据《春秋左传》记载,昭公元生公子铖奔晋,造舟于河。<初学记》:“公子铖造舟处在蒲坂夏今蒲津浮桥是也。”《史记·秦本纪》又载:“秦昭襄王五十4257年),初作河桥。”张守节《史记正义》谓:“此桥在同9县东,渡河至蒲州,今蒲津桥也。”以后东魏齐献武王高欢丞相于文泰、隋文帝都在这儿建造过浮桥。唐初,河东为京州是长安与河东联系的枢纽。开元六年( 718),蒲州被置蔓与西京长安、东都洛阳齐名。开元十二年(724),为了加j王朝的大后方河东地区及整个北方地区的统治,唐玄宗任’尚书张说主其事,改木桩为铁牛,易笮索为铁链,疏其船国力对蒲津桥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通典》、《唐会要》、《志》均记载此事。有宋一代,永济蒲津渡遗址仍是黄河的重要渡口之元之际,浮桥始毁于战火,只剩下两岸的铁牛。后来因三库蓄洪而使河床淤积,河水西移,铁牛被埋入河滩。
蒲津渡遗址,1988年3月至1989年8月,发掘出土了唐开元大铁牛等铁器群,并对社会开放。蒲津渡遗址因铁牛而出名,是全国仅有,世界罕见,堪称"国宝"。
蒲津渡铁牛浇注用铁160万斤,耗费了大唐全国年铁产量的五分之四的生铁。
蒲津渡遗址
蒲津渡遗址
蒲津渡遗址
蒲津渡遗址
蒲津渡遗址
蒲津渡遗址
蒲津渡遗址
蒲津渡遗址
蒲津渡遗址
蒲津渡遗址
蒲津渡遗址
蒲津渡遗址
蒲津渡遗址
蒲津渡遗址
蒲津渡遗址
蒲津渡遗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