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城内的八字桥被誉为我国最早的“立交桥”,我一直想到绍兴看个究竟。2024年10月4日中午,我游览完绍兴书圣故里后,就乘车前往八字桥游览。
乘车到仓弄附近,沿着仓弄西行,见到一口古井,井水清澈,井壁上有“天启贰年”字样,顿觉这是一口明代古井。明代天启二年是公元1622年,距今已有400多年了。
继续前行,转入八字桥直街,街上很是热闹,不少游客在排队乘坐乌篷船游览。
沿八字桥直街南行不远,就看到了八字桥。
据《嘉泰会稽志》记载,八字桥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公元1201-1204年),南宋宝佑四年(公元1256年)重建,“八字桥在府城东南,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
八字桥为石梁桥,建在三条河道的汇合处,陆连三路,水通南北,南承鉴湖之水,北达杭州古运河,为古代越城的主要水道之一。
近前而观,八字桥为三街三河交叉的四向落坡设计,主桥呈东西向,为石壁石柱墩式石梁桥,三向四面落坡,由主桥和辅桥组成,共有四组落坡台阶,五处出口,连接三条道路。桥东为南、北向落坡,成八字形。桥西为西南、南向落坡,成八字形。桥两端的南向两落坡也成八字形。
八字桥东西长27米,桥面宽3.2米,桥高5米,净跨4.5米;桥面条石并列,长4.85米;桥东的南北向落坡各为12.4米、17.4米,桥西的南向落坡为l4米,西南落坡17米。
桥上置栏,望柱头雕覆莲。
桥西端南面的踏跺下建一小孔,跨越小河。
八字桥有三个层面,桥洞近水处的层面是供纤夫通行的纤道,石壁转角处被纤绳磨出的痕迹至今历历在目;副桥桥面是一个层面,南北往来的行人可以从这一层经过;主桥桥面最高,只有东西交通才需要登上这一层。
站在桥上南北眺望,两岸古民宅保存较为完整,商业化氛围还不算浓,可以感受绍兴土著居民的日常生活氛围
结构简洁、建筑稳固的八字桥,体现了南宋时期绍兴地区建桥技术的成熟,是研究宋代桥梁建筑技术和中国桥梁史的重要实物例证,也是绍兴历史文化的一个象征和缩影。
离开八字桥,沿八字桥直街西行,途径绍兴天主堂。绍兴天主堂又名天主教大圣若瑟堂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教堂坐北朝南,外观采用罗曼式风格,外壁呈粉红色,内壁呈乳白色,建筑面积380平方米,可容700余人做弥撒。教堂内置若瑟祭台,约35平方米,左右两壁镶14帧耶稣基督画像。教堂一度曾被绍兴市剧团占用,1988年7月复堂,属宁波教区。
乘车到鲁迅故里,游人如织,人头攒动、摩肩接踵。鲁迅故居、鲁迅祖居和三味书屋,我以前都到过,这次绍兴决定再重游一下。
过水巷小桥,小河上时有载着游客的乌蓬小船徐徐驶过,河边马鞍形水桥边也有不少游客体验水巷风情。
排队进入三味书屋,重温了当年看到过的陈设和场景。
出三味书屋,过水巷小桥,前往不远处的鲁迅故居。
周家家道中落后,将新台门周宅卖给朱姓人家,朱家拆去周宅大部分建筑改建成花园等,所幸鲁迅生活过的院落未拆,才有保留和恢复鲁迅故居原本场景的可能。
到了百草园,这片寻常的菜园兼花园曾是童年鲁迅的乐园。
故居旁的园林应该朱家在周氏宅院基础上改建的,现在成为鲁迅故居的附属配套区域,园林树木、假山、楼台精致。
来到鲁迅祖居,庭院深深,有点大户人家的样子。
离开鲁迅故居,我前往附近的沈园。时过下午5时,沈园已闭园。沈园因南宋陆游的钗头凤故事而闻名,多年以前我曾到过沈园。本想再看看,如此作罢。
日落时分,鲁迅故里依然熙熙攘攘、络绎不绝,这是鲁迅先生对绍兴故里的遗泽。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去五山一水四分田的上虞追寻宫崎骏的夏天 16055
- 浙江周边游丨绍兴上虞两天一夜,访古迹,赏风景,拍美照,摘葡萄吃,很香! 70032
- 绍兴——游览古城风光,寻访名人足迹 3508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