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这天游览正定古城。正定古城历史悠久 ,文化积淀深厚,有众多值得一看的景点。
正定古城,始建于北周(557—581年),初为石城,规模较小。唐按镇治扩为土城。明砌为砖城,遗存至今。城市内部总体格局自清以来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城墙形制与街巷空间格局得以保留。 与北京、保定并称为“北方三雄镇”,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古建艺术宝库”的雅称。
这天又是特种兵的一天。上午8点半从酒店步行到古城南门长乐门。
从城墙下来去广惠寺看华塔。
广惠寺华塔,又称多宝塔、花塔,正定“四塔”之一。 相传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785~805年),历经金、明、清多次修葺,现存建筑主要为金代遗存。华塔高40.5米,为八角砖雕砌仿木构楼阁式花塔,由主塔和附属小塔构成,全用砖砌,总平面呈八角形。塔身四层,每层设计独特,装饰华丽,尤其是第四层,通体彩塑力士、兽首、狮、象、佛、菩萨等艺术造型,宛如一座五彩缤纷的小型雕塑艺术宫。被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海内孤例”,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离开广惠寺去临济寺 ,临济寺是古城内唯一在用的寺院,我们是看里面的澄灵塔。
临济寺,又名临济塔院,始建于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540年)。临济寺是中国佛教禅宗临济一派的发祥地,也是日本佛教临济宗的祖庭。
临济寺澄灵塔,因其砖色青灰,俗称青塔,为八角九层密格式实心砖塔,高30.47米。 是正定四塔中最小的一个。澄灵塔设计精巧,结构富于变化,堪为密檐塔中的佳作。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一站,燕赵大街的阳和楼(关帝庙)。
阳和楼是正定古建筑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作为“九楼”之首,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阳和楼始建于金末元初,历经多次修葺,现存建筑为2017年复建完成。阳和楼前面是关帝庙,现代建筑。
走过阳和楼就进入正定历史文化街。街两边有卖吃的了,早上出来到现在还没吃饭呢。
梁氏宗祠是梁氏家族供奉先祖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宗祠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为672平方米,现存大门和建于明代晚期的祠堂。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路边有卖吃的,买了肉夹馍和老王家烧卖。
第六站来到开元寺。
开元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年),原名净观寺,是正定古城八大寺院之一。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开元寺,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开元寺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布局和建筑风格是唐代佛教寺院的典型实例。开元寺寺内主要建筑有三门楼、天王殿、须弥塔、钟楼和法船殿遗址。钟楼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须弥塔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门楼建于唐如意年间(692年),是出入开元寺必经之路口。三门楼原为石木混合结构的二层楼阁,面阔 下为石柱,上为木结构。整座建筑雄壮豪放,体现了盛唐时期的建筑风格。在三门楼的石柱上镌刻有佛经、佛像、供养人像、赞语和题名等,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三门楼的原物只有一些残缺石柱,现存的三门楼基础是经过考证在原位置2008年重修的。基础上面的石立柱是将残缺的原有石柱经过修复拼接而成的,修复的三门楼保持了三门楼原有的柱网结构。从三门楼的复原平面可以看出三门楼面阔为五间,进身为两间。
须弥塔,又称"开元寺塔” ,因风格与西安大雁塔、小雁塔相似,故有“正定雁塔”之称。唐贞观十年(636年),建开元寺须弥塔,清康熙元年(1662年),开元寺须弥塔塔体重建,四年后竣工。 开元寺须弥塔是一座砖石结构九级密檐式方塔。塔高42.5米,平面呈正方形,共九级,通体为砖石结构。 下面为石砌方座,底层四角有八尊石雕力士像。正面有一拱门,塔内为中空筒状上下敞通,无台阶登攀。
开元寺钟楼是一座平面呈正方形歇山顶式二层楼阁建筑,青瓦覆顶,面阔进深皆为三间, 钟楼上悬钟一口,造型古朴,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座唐代钟楼。开元寺钟楼上层被清代改建,下层木构件仍为晚唐遗存。
第七站,府城隍庙。城隍庙是新建的,在里面看看就出来了。
正定府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是正定古城的代表性建筑之一,明、清均有修葺。1986年因火灾烧毁,后于2019年在原址上重建。
从城隍庙出来,发现我们的车就停在入口前面的停车场。上午在古城游览时看到古城服务设施非常到位,景点附近都有停车场、自饮水和卫生间,决定开车游览后面的景点。
第八站,王士珍旧居。
第九站,县文庙,文庙部分建筑为新建,但大成殿等核心建筑仍保存完好,主要是看文庙大成殿。
第十站,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四周有护栏,无法靠近观看。
第十一站,府文庙。
府文庙,宋以前建置不可考,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由龙图阁学士知府事吴中复创修。元末毁于兵,明清均有修葺。建国初期主要建筑保存尚好,文革时期大成殿等建筑被拆毁。现仅存元代建筑戟门及其东西耳房各三间。是正定城内唯一的元代建筑。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十二站,天宁寺。
第十三站,隆兴寺。正定古城最值得一看的景点,来这里的游客最多,我们下午3点半到停车场,找车位都费了好长时间。前面去的景点,看的都比较单一,隆兴寺则不同,面积大,文物古迹众多,去隆兴寺应该提前做一下功课,参观时看到原物,就会印象深刻,我印象深的是倒坐观音和千手观音。
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初名龙藏寺,唐改额隆兴寺。这座寺庙被誉为中国的十大名寺之一,拥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古建筑爱好者的天堂。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南面迎门为一座高大的一字琉璃照壁,自三路单孔石桥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牌楼门、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康熙乾隆二御碑亭、大悲阁、御书楼和集庆阁、弥陀殿、毗卢殿。院落南北纵深、重叠有序,殿阁高低错落、主次分明。这座寺庙藏着六个全国之最,每一个都让人叹为观止。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王殿始建于北宋,是寺院现存四座宋代建筑中最早的一座。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做过大修,但主要梁架仍为原来形制没有改变。天王殿大门上端的“敕建隆兴寺”和“天王殿”匾额均为康熙皇帝手书。
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大殿布局奇特,其正方形殿身的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使平面形成十字形。中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称这种布局平时除去北京故宫紫禁城角楼外,只在宋画里见过。
殿内佛坛上供奉五尊泥塑金装佛像,均都为宋代原塑,文殊、普贤在明代曾进行过修补。殿内各壁是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北壁为一座泥塑五彩悬山,悬山中现存塑像共30余身,正中的五彩观音菩萨像,俗称“倒座观音”。 观音像原塑于北宋,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曾进行过修补。
戒坛是一座亭台式建筑,现存木结构部分为清代重建。坛内供明代铜铸双面佛像。二佛像相背而坐,背身相连,面南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面北而坐的是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 隆兴寺戒坛上供奉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及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这在全中国也不多见。
康熙碑亭旁边是龙藏寺碑。
大悲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两侧配殿分别为御书楼和集庆阁,三殿均始建于北宋,现存建筑为1999年重建。大悲阁内所供的铜铸观音像,是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奉太祖赵匡胤之命铸造。像高21.3米,共42臂,现存观音像的身体部分和当胸合十的两只手臂是宋代铜铸,其余两侧40只全部为民国时期重装的木质手臂。据说每只手眼都各有25种法力,40只手眼和25相乘便成了千手千眼。因此这尊观音被称为“千手千眼观音”。
隆兴寺参观完了,出来已是下午5点,开车去正定小商品夜市。这是一个网红打卡点。非常大的一个夜市,以全国各地的小吃为主,我们去的早,人还不是特别多,在里面边吃边转。
吃了这些就吃不动了。从旁边的立体车库走到三层,看到的夜市场景更加壮观。看完开车回酒店休息,这天又是马不停蹄的一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