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2

政和县石屯镇石圳村:“垃圾村”成为“风景区”

编辑

古宅错落、石径通幽、古樟擎天、绕村而过的小溪流水潺潺,好一派江南山水美景!学习俊波精神、品鉴政和白茶、感悟朱子文化……连日低温,却挡不住游客的游览热情。在政和县石屯镇石圳村,一系列旅游项目吸引着大批游客纷至沓来。

就在5年前,村里垃圾成山、水渠不畅、污水横流,是远近闻名的“垃圾村”。村子脏乱差,曾长期困扰着村民。

石圳是一个只有126户500多人口的小山村,坐落于政和县城郊约4公里的七星溪南岸,东、北、西均为七星溪所环绕,地形近似半岛。这里早在宋代就形成传统村落,曾经是十分繁华的水陆中转古码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石圳村和全国其他地方农村一样,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只留下老人和儿童,没有人气的村子,逐渐走向没落。

“桃花源”般的家乡,怎就成了“垃圾村”?已嫁到外村的袁云机下决心改变村容村貌。

2013年9月,全县开始建设美丽乡村。袁云机跑到镇里要了10个垃圾桶,联合村里9名姐妹,成立了石圳“巾帼美丽家园建设理事会”,开展清洁家园行动。

白天,姐妹们像男人一样,一锄头一锄头挖开垃圾山,疏通废弃了几十年的沟渠;晚上,大家聚到一起,商讨和解决遇到的困难问题。3个多月时间里,她们清出了500多车垃圾,上千米沟渠重见天日,村头巷弄干干净净,石圳换了个样。

时任政和县委书记的廖俊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直奔石圳找到了袁云机,对她说:“云姬,你们十姐妹带了个好头啊!村子干净,只是第一步。要是能绿起来、活起来、游起来,石圳就能创造财富。到那时候啊,男人们就会都跑回来。”

大家听了都大笑起来,可该从哪儿做起呢?廖俊波接着说:“绿起来,就是要结合古码头文化建设生态村;活起来,就是要引进适合的产业,让村民打工不出门;游起来,就是发挥石圳靠近县城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

有了县委书记的支持,姐妹们的干劲更大了。她们到河滩捡鹅卵石铺设巷道,上山砍竹子在房前屋后筑篱笆种花草,种植观赏向日葵,建设葡萄采摘园……每天,石圳都有新变化。

接下来,石圳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50亩中华紫薇园一期项目建设完成,朱子书院项目有序推进,亚洲最大的朱子书院古砖雕牌楼、朱子像等先后落成,古码头文化、妈祖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保护和挖掘。

如今,石圳已成为全国闻名的休闲与农业观光旅游风景区,实现由“垃圾村”到“风景区”的华丽转身。2015年,石圳村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6年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特色小镇,2017年,石圳村新农村建设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

“现在的石圳古村生机盎然,在2016年村里的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石屯镇党委书记曹斌说。

随着石圳村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100余位村民陆续回村创业,为古老的村庄带来了新的活力。

“现在一家人都回老家创业了,很温馨也很幸福,而且一年收入有20多万,比在外辛苦打拼好多了。”村民老胡原来在福州开餐厅,看到近几年家乡发展越来越好,游客一年比一年多,他把自家房子改造成农家乐。(来源东南网)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政和县石屯镇石圳村:“垃圾村”成为“风景区”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