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31

古镇东平——梦中的外婆桥(上)

外婆住在政和东平古镇,从家里到东平,总要跨过一坐石桥,桥的那头便是外婆的家。“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每当童年深处的童摇在一个个连绵的雨夜悠悠的响起,我的记忆倾刻间也在霏霏的霪雨中慢慢的苏醒,随着雨纷纷的清明时节的来临,便让我格外怀念起外婆来。

外婆去世时,年仅四十七岁,因心脏病发作,客死在异乡姨婆家,那年,我八岁。童年的无知和趣事实在太多,而今要记起的又实在是太少,可外婆去世时的场景,每当忆起,都会历历在目。清楚的记得外婆安祥的睡在古屋的客厅,母亲和几个姨姨日夜跪在外婆的遗体前,嘁嘁哭诉至沙哑,一次次的昏撅。出殡那天,半途中,雷声大作,暴雨倾盆而下,送葬的很多亲戚被阻在离墓地还有好些路的田间一个草棚里。最终,我和两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小舅,只能眼巴巴的目送葬队伍在暴雨中走远,和外婆就此分隔在无情的雨帘,从此阴阳两隔。

外婆住在东平古镇的东街。据查,东平古时隶属于东平县,建于三国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县治设在现松溪县旧县乡。历经西、东两晋,到南朝宋明帝泰始四年(公元468年)被撤销,在历史上存在208年。撤销后改为松溪县,东平属松溪县,为东平里。民国后改为东平乡、东平镇,一直沿用至今。

东平古镇四面环山,中间平原,镇上有一条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街道,纵横两条街道汇合成“十”字形,街道就形成了东街、南街、北街和西街,街道路面由清一色的鹅卵石铺砌。据长辈们说,古街建成“十”字形,意取“四季平安”、“风调雨顺”。此种说法虽无文字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在数字中,“四”和“十”古时受人青睐,因为它象征吉祥如意。

据母亲说,外婆是随外公举家从政和二五区迁徙东平的,迁徙东平后,外公在东街开了家客栈。外公开客栈后赚了大把的元宝,买了房产,家境慢慢殷实起来。可在文革中,客栈被抄,意取“四季平安”的“十”字街,没能让外婆一家吉祥如意,母亲说,连藏在便桶底下的元宝铜钱也被红卫兵搜走。从那时起,外婆一家又走向了贫苦。

六十年代,外婆把她的长女也就是我的母亲,嫁到了桥的那头一个小村。石桥从此便成了我的外婆桥。

小时候,我和姐姐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外婆家了。那时,我家经济比较困难,母亲就会把我和姐姐轮流放在外婆家住上一段时间。随着年龄的渐渐长大,我也会帮外婆做些抬水、拾柴之类的活儿。记得上东街要爬一段陡坡,路面全是青石砌成,遇上雨天,路面极滑,小时候和小舅抬水上坡,经常在坡上滑倒,望着从坡上滚落的水桶,我和小舅只好又屁颠屁颠的下坡,从头再来。

外婆是童养媳,我记事起,她长得瘦弱高挑,白净的瓜子脸映衬着乌黑的眼睛,长长的两条辫子摆到腰际。外婆有时也会把头发梳成髻子,而且每周洗一次长发,柔软细密。夏天一套蓝布纱衣裤,浆洗得青中带白,散发出好闻的阳光和白米味道。冬天一件斜襟青布褂,罩在老皮袄上,下着宽裆黑布裤。布鞋是外婆自己纳的鞋底,记得姐姐曾跟外婆学绣鞋面,冬天是梅花,春天是兰花,煞是好看。夏天外婆一般穿木屐,咯咯地响。只是外婆的脸上总是没有太多的血色,可能是身体总不是太好的原由。小时候,经常听外婆说自己就要死了,每当此时,我便会哭着说,外婆不会死,外婆不会死。现在想来,外婆那淡淡和从容的话语,可能包涵着太多的无耐和对生命的眷恋。

外婆比外公整整小十三岁。我的印象中,外公很凶,从没有过笑脸,就是每餐自个儿喝酒时也是阴沉着脸。而外婆却十分的和蔼可亲。

                                                                                                                                                       【来源:郭义清】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古镇东平——梦中的外婆桥(上)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