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对博物馆情有独钟,如今学习的专业也与之有关,只是两年来,我尚感觉不到她究竟在这个专业里学得了些什么,直到这次——虽不能说携带专业人士游博物馆,至少可以说带了半个导游,游出了别样的趣味。
山西博物馆本是我们的主要目标,河南博物馆本是个搭头。为什么?
因为从太原坐高铁回长沙耗时超过5小时——我坐高铁的极限是5小时之内,否则腰酸背痛,坐立难安。虽也可乘飞机,但飞机的狭小空间,以及机场到市区的遥远距离也是我不愿承受的。所以每次出门,最多单飞,绝不双飞。这就造就我每次出行,根据乘高铁的时长,有计划将超过5小时的行程截断,从中间选择一个中转站缩减乘车时长的习惯。
这次也是如此。我的安排本是从太原到开封,体验一下白天叫开封,夜晚是汴京的南宋都城生活,然后从开封乘高铁回长沙,这样就变成2个多小时+4个多小时,中间有缓冲。从山西省到河南省,跨越两省,既然逛山西博物馆,为何不把河南博物馆也捡起来?从太原到郑州高铁只要2个多小时,乘最早的那班车,上午不到10点就可以抵达郑州,逛完河南博物馆,再当晚乘高铁30分钟抵达开封,简直完美。
于是河南博物馆被“捡”入了行程。
而这一捡,让我欢喜让我忧。
还是言归正传,先比较一下两个博物馆。
央视《国家宝藏》曾邀请九个博物馆的馆长参加节目,于是有了九大馆的说法。这九大馆分别是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这九大馆中还没去的是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上海虽去过多次,参观了世博馆,但那时女儿还小没有表现出对博物馆浓厚的兴趣。郑州多次路过,奔的却是西安、洛阳。山西没排上“九大”,河南却在。
再说藏品。
以青铜器为例。青铜艺术是在商代晚期达到鼎盛,周代走下坡,至春秋中期更新面貌,实现振兴。河博和山博都有不少青铜器。
比大比工艺的精湛,河博莲鹤方壶明显胜出。此壶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春秋郑国国君大墓,在故宫博物院和河南博物院各有一尊。高117cm,口宽24.9cm,口长30.5cm,是我国公布的第一批禁止出境展出的文物——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山博有鸟尊,高39cm,长30.5cm——在体量上已略输一筹。莲鹤方壶纹饰的复杂和技艺的精湛也是鸟尊无法相比的。更何况女儿还补了个与莲鹤方壶有关的趣谈:
说是春秋时期,这壶的主人对之喜爱有加,无论到哪都要带着,甚至出访别国也随身携带。这种四处显摆,招人嫉妒的行为,导致其灭亡。这虽是趣谈,但也佐证此壶的精美。
河博中还有不少青铜的精品,女儿估计是这段课程学得最好,老师对河博中很多青铜藏品的讲述她都记得,于是这段游历增加了特别的味道——学习的趣味,收获的荣耀。
比传奇比知名度,河南的妇好墓让河博火了一把,正如湖南的辛追墓让湖南省博火起来一样。国家宝藏第三期河南博物馆给出的第一件国宝就是妇好鸮尊。妇好这位巾帼英雄的形象也因此为人们熟知,妇好墓也丰富了河博的藏品。山博的兽形觥,作为商代盛酒器。造型虽也别致,纹饰精细繁缛,但缺少了一位有传奇色彩的主人。
河博还有武则天的金简,贾湖的骨笛,哪一件不是赫赫有名。虽然山博有环保黑科技彩绘雁鱼铜灯,但被北京冬奥会作为火种灯设计原型的长信宫灯抢了风头,知名度大打折扣。
总之河博藏品的数量,种类,品味,价值,即使是我这外行都觉得比山博出众。用女儿的话说,毕竟是中原之地,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发祥之地。
再说建筑。
两座博物馆的建筑本身就是艺术。主体上都采用了“斗”形设计,建筑都大气恢弘,但我个人觉得河博更具灵性。
河博主展馆主体建筑以元代古观星台为原型,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其底部为长63米的正方形,高45.5米,内部设计五层,其中地下一层。冠部为方斗形,上扬下覆,取上承"甘露"、下纳"地气"之意,寓意中原为华夏之源,融汇四方。方斗中间还有一个透明的圆洞,每层展馆与圆洞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个水晶球面,楼下的人透过球面可以看到楼上站在球面旁往下观望的人。外部墙面为土黄褐色,取中原"黄土""黄河" 孕育了华夏文明之意,主馆正面从上至下有浅蓝色的透明窗与自上而下的透明采光带,具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山博主馆4层方正规矩,逐层向外斜挑,体现了古人"如鸟斯革,如羽翚斯飞"的审美取向。主馆的主题形象,被赋予了"斗"和"鼎"的寓意。"斗"象征丰收喜悦,"鼎"象征安定吉祥,表达了"和平发展"的象征意义和美好祝愿。外部空间设计采用传统的院落组合手法,生成"太极中央,四面八方"之势,融天、地、人、时空于一体,利用水池、叠水、雕塑、室外展品等景观设计创造文化氛围,中央大厅仿自应县木塔,宽敞明亮。
从方便合理的角度,河博有电梯,且在醒目位置,左右各两个直达电梯,而山博的电梯我是没找到。逛博物馆本就费脚,如今还要爬楼梯,简直要命。河博有休闲餐厅,饮料甜点主食都有,品种丰富,只是地方小了点。而山博有咖啡厅,虽然地方较大,但只有饮料和甜点,吃食没有可选择的空间。而且河博的卫生间明显比山博大且干净。
最后说说文创和设展。
山博第一层还有文创商店, 乍看琳琅满目,尤其集章的队伍老长,但细看,文创产品不够精致,形式比较单调,无非本子、书签、胸针、冰箱贴、摆件、万花筒等,创意不够,吸引力不够。河博在文创方面是花了心思的,可以说开启了中国文创之“潮”,它的文创本身也“潮”。除了有本子胸针等和其他博物馆相似的文创之外,它的主打文创是考古盲盒——集神秘、看、玩于一身。老早女儿就在河博官网上买过它的盲盒,是青花瓷盲盒和贴金铂盲盒。如果不是价格不便宜,估计每种文物盲盒她都想试一试——这或许也叫专业对口吧。这次女儿买的是古币巧克力,可吃可看——当然作为吃货,吃是主要的。
河博的展厅很多,布局清晰合理,展厅和展厅首尾相接,从上个展厅出来,自然看到下个展厅的入口。每个展厅还设计了不少互动体验项目,集娱乐文化于一身,寓教于乐。印象最深的一个体验是玻璃展台内有各种碎瓷片陶片,上面悬架着一个可以左右移动的高度显微镜,游客通过转动手柄,调节显微镜的位置观察展柜内的各个碎片。其貌不扬的碎片,在显微镜下纤毫毕现,呈现出如梦如幻的色彩和纹理,甚至能让人感受独特的质感(只可惜拍照拍不出其万分之一的美)。气泡多的如冰川,气泡少的似星空。山博也有少量的互动体验项目,比如选择戏曲节目,可以将眼睛凑近小孔观看,声音不大,只有凑近小孔才听得到。然而最不合理的是每个戏曲前有很长的序幕,选段也没截取高潮或耳熟能详的部分,看半天只看到个戏曲名,后面有人等着,你又不能长时间霸着位置,结果什么也没听着。
综上所述,这次逛河博的满意度高于山博。当然山博的玉器还是很美的,知道了玉龙的变化过程,而且在山博也长了点见识,那就是鸟虫篆。这点意思也是源于女儿认真听了专业课,进而转教给我辨识鸟虫篆识字读文的方法。下面就是经常被老师拿来作为教学示例的鸟虫篆:
去掉“鸟”“ 虫”这些花里胡哨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字。只是有的时候一个字由无数个部分组成,结构却松散,容易被误认为是几个字。
这个鸟虫篆写的是“王子于戈”。
还有重复的字,古人喜欢在字的右下角标注数字,以强调此字重复几次。比如“子子孙孙”,会写成“子二孙二”
捡上“河博”果然没错。
虽两个博物馆在这么近距离的比较之下,因为个人喜好出现高下之别也是正常。总之无论哪个博物馆,不逛逛是不知道深浅的。逛博物馆除了累点,也不能说“喜”“忧”。此文开篇提及的捡上“河博”的“喜”“ 忧”是在后面——
从河博出来,门口有扭蛋——这还是孩提时代的爱好。这次女儿童心大发,一定要买个扭蛋,因为这扭蛋里是古钱币。对“钱”谁不喜好,对“古”,是她的专业爱好。她心中最想要的是铲形币,结果扭出的是康熙通宝和乾隆通宝。这也没什么问题。女儿不甘心地研究扭蛋里的说明:
“古代钱币系列”
“全8种”
“战国三孔布”“秦半两”“新莽货布(中布六百)”“新莽货布(大布黄千)”“北宋大观通宝”“清代康熙通宝”“清代乾隆通宝”“清代咸丰重宝”
“一个扭蛋里一个宝贝”……
等等!“一个扭蛋里一个宝贝”——两个通宝!
这是什么情况?
说好的一个宝贝变两个!
天降大运,福星高照,文殊显灵!
我们兴高采烈,欢天喜地,如中大奖,彩头极好。
此乃“喜”也!
接下来是打车前往郑州东站,然后乘高铁去开封。为留足逛博物馆的时间,我特意买的是晚上7点多的票。如今意味着我们还有将近4个小时的时间在高铁站吃个麦当劳,好好休息。
打车前往郑州东,先取寄存的行李。是的,为了逛展方便,我特意买的是太原到郑州郑州东和郑州东到开封北的票,这样从太原抵达车站寄存行李,逛了回来,在车站取行李上车,挺方便。
到了郑州东,怎么看都不像寄存行李的地方。难道我记错车站了?
翻看买票记录,信息上明明白白显示的是太原到郑州东。
是走错广场了?不是东广场,而是西广场?
我们问了车站服务人员,也从东广场到西广场,楼上楼下绕了三圈。偌大的高铁站,心急火燎地寻找行李寄存点,脚都走残了,还是没找到。
最后是个安检的小伙子一语点醒梦中人:你的票是郑州东没错,但你是否并没在郑州东下车?
翻看来时列车的经停站,晕!郑州东之前是郑州站。难怪下车时我还奇怪比预计到达的而时间早了将近20分钟,女儿还说早到有什么不好。下车时我心里惴惴地,怕下错站,还特意瞄了一眼站牌——是“郑州”。出站时还奇怪,高铁站的的士不都在地下停车场候客,这里怎么在地面上?当时有种种奇怪不对劲,就是没深想,轻易放过了。找不到行李时,也没从头反思这些放过的不对劲。更没想到高铁会既经过老火车站,又经过新火车站(似乎只有地铁会如此)。当时这么多惴惴和奇怪就这样被放过——我悔啊!
好吧,总之原计划的悠闲麦当劳时光就花在了郑州东站绕场三周,楼上楼下疾走运动里了。更悲催的还在后面——
搭地铁到了郑州站,地铁出口在西广场,而我们的行李在东广场。
更抓狂的是——
郑州站正在维修,东西广场无法直接绕行,而是要包远路,穿街走巷才能抵达。拿到行李再穿街走巷回西广场乘地铁,我们的脚是不愿意的。我也是蒙了,根本没想到将车票改签到郑州站。于是打车从西广场到东广场,再打车从郑州站到郑州东站。银子花得冤枉也还罢了。我害怕的是自己老年痴呆的程度居然这么深。遇事慌张,思路混乱。静下心来反思,粗心大意是根源,轻易放过细节,出现问题只就近反思,而不从头梳理……这些毛病原来不犯,或者就算有也不明显,如今……这怎能不让我忧。
女儿倒也思路清晰,可惜没全程参与攻略的制定,很多细节对她而言本就是空白。只一点她拿捏得住——能够用钱解决的都不是问题。
幸好发车的时间是晚上七点。六点,我们还是坐到了郑州东的麦当劳,吃上了我们的汉堡。车没有误,下一站快乐旅程还会继续。
开封我来了!
汴京我来了!
感谢上苍!柳暗终会花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