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知道北固山,是因为那首《次北固山下》。提到扬州的旅游景点,脱口而出的是瘦大个何,而提到镇江的景点,非“镇江”三大名山——金山焦山北固山莫属。远远望去,只见三山遥相对峙,各逞其雄。北固宛如昂首、翘尾之巨龙,雄踞于扬子江滨,其气势如虹,形胜无比,堪为“天下第一江山” 。
远眺北固,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因此而得名。北固山之巅,建有北固楼,虽无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的盛名,但在江南一带也是小有名气。登楼远眺,近可观长江奔流往东,浩浩荡荡,金山、焦山依稀可见;远可眺对岸的扬州,据说天气足够通透时,可以看到扬州的蜀冈西峰大明寺。只可惜,如今潮平两岸依旧阔,但风正帆不见。
除了这首诗,这里可谓是三国历史的活化石,不仅有三国时期名将太史慈、鲁肃的墓地、北固楼等,还有甘露寺、祭江楼等,那里可都是和悲情的孙尚香有关的。
孙尚香之母吴国太在北固山上的甘露寺吃斋念佛,孙尚香为了陪同,不免也会在寺内驻留。在《三国演义》里,孙权为了和刘备结盟,以孙尚香许配给刘备为条件,诱使刘备来到东吴相亲。刘备被吴国太一眼相中,决定把孙尚香真的嫁给他。在诸葛亮的计谋下,刘备弄假成真,娶了东吴郡主孙尚香为妻。从此,甘露寺也因刘备招亲而广为天下知。
如今的甘露寺早已没了当初的规模,名声也被北固山所盖过,但这丝毫不妨碍它所背负的历史与传说。
来镇江必来西津渡,来西津渡,又怎会少了去镇江博物馆刷新一下古京口的历史知识。
镇江博物馆原址是英国领事馆,所以建筑风格非常西化,暗灰墙瓦,别有一番风情。如今的博物馆,由于陈展设计的需要,在马路对面重新建设的新馆。
主馆内的展品非常丰富,布置也很巧妙。一半讲的是镇江城市历史,一半是宝藏展品,从青铜器、瓷器、金饰银饰到墨宝字画,很有看头,仔细看的话可以耗上大半天。
而新馆的常设展览《奔流——镇江近代历史陈列》,以文物映耀百年征程,既是对镇江人民在近代百年的沧海横流中不甘沉沦、迎难而上的精神内核的解读,更是镇江博物馆人对建党百年华诞的献礼。
午饭自然少不了锅盖面,热腾腾的面条配上大块的肴肉,再以镇江香醋做陪,别提有多香了。至于为什么叫锅盖面,见到那一口大锅中漂浮的锅盖你就懂了。
金山寺应该是镇江最知名的景点了,水漫金山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其实,梁红玉擂鼓战、苏东坡妙高台赏月起舞等等,都发生于此。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金山其实并不魁伟雄壮,山高只有60米,一周也不过520米,但正因为金山寺的依山而建,让金山闻名遐迩。金山寺始建于东晋,高四十四米,周五百二十米,距市中心三公里。金山寺布局依山就势,使山与寺融为一体。
重重殿宇依山而建,与金山浑然一体,背面岗峦起伏,古木参天;左右土丘林立,联肩比翼。
长江由西向东奔流,大雄宝殿等建筑向西建。金山寺是全国唯一一座坐东朝西的寺庙。究其原因,大概是古人想充分观赏“大江东去,群山西来”的壮丽吧?
看着新旧参半的建筑,走在长满青苔的甬道上,面对着古旧班驳的七锋阁,面对着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苏东坡、陆游等大诗人留下过诗歌和足迹的土地,面对着千余年来历史上曾经七次兴废、三次重灾的金山寺,不禁为僧人们的执着和佛法的高深所折服。
只是不能理解,神话中明明是一体的金山寺和雷峰塔,为何一个在长江边,一个在西湖畔。
京口瓜洲一水间。有幸在镇江金山寺下,成为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第二季十三侠的维扬侠。
除了为扬州的旅游站台宣传,也要好好体验感受一下西津渡的夜色朦胧。西津渡,一个古老的渡口,一条繁华的老街。曾经的“蒜山渡”,曾经的“金陵渡”。如今,这座与瓜洲隔江相望的渡口,已经成为镇江夜经济的一张名片。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喜欢夜晚的西津渡,喜欢雨中的西津渡,没有了白天的喧嚣,没有了平日里的热闹。此刻的西津渡更像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躺在那里,望长天白云卷收,看红尘沧海桑田。
如今的西津渡,已不在两三星火小山楼。吴钩酒、镇江醋的沁心醇香,锅盖面的缭绕热气,洒满老街,飘向四面八方……精彩的藏族舞蹈,戏台上的公益演出,酒吧里悠扬的歌声,街巷中闪烁的灯光……夜色如水,古渡也焕发着新的生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