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09

2023年兄弟姐妹江苏游——镇江北固山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天数:1 天 时间:4 月 人均:300 元 和谁:夫妻
玩法:人文,自由行

发表于 2023-07-09 12:05

4月27日。

今天的计划是游览北固山。


最早知道北固山,是因为读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以前是记得很熟的,现在只记得三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和“生子当如孙仲谋”。


北固山与金山、焦山统称镇江三山名胜。所谓“北固”,乃是指此山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但经过千年变迁,现在的北固山看去似乎一点也不“北固”。

北固山之有名,还因为山上有甘露寺,传说甘露寺正是刘备来东吴招亲的地方。游客来此,还能凭吊当年的盛况也!

然而刘备的甘露寺招亲,只是“三国演义”的戏说。历史上的刘备招亲,无论时间、地点和人物都与小说完全不同。

第一,刘备迎娶孙夫人,不在京口的甘露寺,而是在荆州的石首。

其次,孙刘联姻是在建安14年,而刘备借荆州是在建安15年。所以周瑜为了索取荆州而使用“美人计”云云,毫无根据。

第三,孙权的母亲吴国太早在建安7年便已去世。所以吴国太的甘露寺相亲也是子虚乌有!


我们乘坐出租车,来到北固山景区入口,然后大家步入北固山。


上山的这条石板坡道,称为“东吴古道”。行走其上,似乎有些怀古的感觉。岁月沧桑,浮想联翩,我们和孙权、梁武帝走在同一条道上乎?

上得坡去,迎面一道砖墙照壁。照壁上书“甘露流芳”四个大字。


照壁后面的高楼是多景楼,右面的宅院是彭公祠。进入圆洞门内有小院,小院内花草山石,自成风景。


西北角上的这座角楼,称为“是岸”亭。


照壁前的西侧,有“数帆亭”。所谓“数帆”,是指在此观看长江行船,计数船帆也。横匾“数帆”,为近代书法家宇文家林题写。但这“帆”字,乃是马字旁一个风字,这是谁也不认识的写法!亭柱上有一幅楹联:“千里江潮,不及弦歌声浩荡;满园花木,郁为梁栋气笼葱”。作者为清人罗志让。


数帆亭外的这片空地,叫做“走马涧”。

相传孙权与刘备与孙权在甘露寺中饮酒,只见长江中百帆竞渡,舟人驾驶自如,刘备不禁赞叹道:“南人善驾舟,北人善骑马,信之有也。”

孙权听了此话,不免多心,怀疑刘备嘲笑南方人不会骑马。于是命左右牵过马来,飞身上马,驰骋下山,又再次扬鞭骑马回到岭上,对刘备说:“难道南人真不会骑马?”

刘备听了,也敞衣上马,飞奔下山,又回上山来。两个人勒马停在坡上,相视大笑。后人就将此地称为“溜马涧”、“走马涧”或“驻马坡”。

来到了彭公祠。所谓彭公,乃是晚晴重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彭玉麟。


现今的彭公祠辟为牡丹花展。这是花团锦簇的彭公祠正厅,中堂的这幅国画是“天下第一江山”。


从彭公祠的北门出来,门外的这块石雕称为“狠石”。狠石状如伏羊,故又名石羊。羊腹左侧刻有“狠石”二字。相传孙权曾坐其上与刘备共商破曹大计,故称“狠石”。


宋代以后,狠石多次遗失,又多次找回。现在所见,是清光绪十六年从本市碌碡巷(今绿竹巷)南荒场路口移来此地的。已由石匠雕成无角的伏羊。

来到了多景楼前。多景楼始建于唐代,楼名“多景”出自唐代宰相李德裕的词作“临江亭”中的诗句:“多景悬窗牖”。


多景楼,又名北固楼,因为刘备招亲的故事,又名“相婿楼”、“梳妆楼”。三国演义中,孙尚香在洞房楼上遍陈刀枪,吓得刘备胆战心惊,不敢进入洞房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大门上横匾是米芾手书的“天下第一江山”,两边的楹联为:“峻壁冠崇楼,万里江山纵目犹如观米画;雄图开绝顶,千秋风月骋怀每欲咏辛词。”

多景楼为两层建筑,有回廊相通,这里是观赏长江景色的绝佳处。历代诗人来此观景,留下来许多传世的佳作。其中我最欣赏的,是苏轼的“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一笑回头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还有这首陆游的“水调歌头•多景楼”: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渺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楼以诗文而闻名,所以多景楼常与同样以诗文而著称的岳阳楼和黄鹤楼并称,更何况多景楼还有一段刘备招亲的典故在焉!

在多景楼上,可以俯瞰长江景色。


从多景楼继续向前行,来到了北固山的地标——北固楼下。

北固楼始建于东晋咸康年间。当时担任徐州刺史的蔡谟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军用仓库作为战备之用。北固楼历史悠久,是长江下游沿江建成最早的一座楼,堪称江东第一楼。

因为此楼北临长江,形势险要,梁武帝登楼后赞曰:“作镇作固,诚有其绪。然北望海口,实为壮观。”于是下令改楼名曰"北固楼"。

唐代大和八年到开成二年这几年期间,历任浙西观察使兼润州刺史和淮南节度使的李德裕曾经重建了北固楼。当时被称为“北固新楼”。

北固楼在历代屡有重建。现在所见,是2012年4月完成重建的。重修后的北固楼高约六丈,外观为二层楼,而内部实为三层建筑。这是北固楼的大门。门匾题曰“东南胜景”,两边的楹联为:“气吞吴楚,看六代枭雄此处曾留霸业;浪涌乾坤,叹千秋骚客斯楼独望神州”。


北固楼上陈列着许多名人书法,所写内容,都是历代文人对北固楼的题咏。

楼阁常以诗文而出名,北固楼也是如此。最有名的诗篇,莫过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此外,姜夔步辛词原韵的《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也值得一读: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穴来去。使君心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参观完了北固楼,继续向西,穿过“头头是道亭”,来到了一片空地上的“祭江亭”。


祭江亭古称北固亭,此外,还被称为凌云亭、摩云亭和临江亭等。亭名“祭江”,是传说孙刘联盟破裂,孙尚香被孙权强行留在东吴。后来刘备兵败彝陵,病死在白帝城。孙氏闻听消息,悲痛欲绝,便在此亭设奠遥祭后投江自尽了。

祭江亭是一座方形石柱亭。匾额上的“祭江亭”为茗山法师所书。南侧石柱上有槛联:“客心洗流水;荡胸生层云”。此联上联出自李白诗“听蜀僧濬弹琴”,下联出自杜甫诗“望岳”。妙句天成,令人叹服!

其他石柱也有楹联:“此身不觉出飞鸟;垂手还堪钓巨鳌”。“江海拥三山,览全吴胜;乾坤擎一柱,障百川东。”

祭江亭已是景区的最东北端。我们继续向南行走。西边有院墙,墙内是“杨公祠”。院墙外有座半亭,亭内有乾隆皇帝的御笔诗碑:“甘露寺和苏轼韵”。御碑下款为:“乾隆辛未春二月,游甘露寺苏东坡韵御笔”。


半边亭御碑斜对面,有“宏开鹫岭”碑墙。墙上的题字“宏开鹫岭”为明代书法家米万钟在重修甘露寺时所书。


沿着这条台阶向南一路下山。


坡道台阶末端有一条长廊继续下山。长廊的始端,廊壁上有“天下第一江山”石刻。


南北朝时,梁武帝登临北固山,见北固山雄峙江滨,气势雄伟,于是挥笔写下了“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可惜这六个字后来已无从寻找。

南宋时,善书法的润州刺史吴据重写了这六个字。清康熙年间,镇江府通判程康庄临摹了这六个字,并勒石置于此地,成为北固山的一道靓丽风景。

石刻对面,杨公祠的东墙延伸处,有一道拱形门洞。门洞上方有题额曰“南徐净域”。


南北朝时,北方士族为躲避战乱,纷纷南迁。南朝设置南徐州,州治就在镇江。后来文人用“南徐”作为镇江的别名。

门洞两边有楹联:“地窄天宽,江山雄楚越;沤浮浪卷,栋宇自孙吴”。这是清末书画家苏涧宽书写的。

穿过门洞,是一条东西向的通道。通道之北侧,分别开有杨公祠、甘露寺和彭公祠的正门。

首先进入杨公祠。这是晚清名将杨岳斌的祠堂。照片中后面的高楼就是北固楼。


杨岳斌(1822年-1890年),原名载福,字厚庵,湖南善化人。杨为行伍出身,咸丰三年,随曾国藩、彭玉麟创建湘军水师,历任右营营官、湘军水师统帅。


杨公祠现已不存,改为“甘露书场”。我们去时,也无书场开张,想是评弹不景气吧。

通道半途还有道拱门。门额上题“江左形胜”,背面额题为“东吴遗迹”。穿过这道拱门,来到甘露寺的大门前。


甘露寺始建于东吴甘露元年(256年),故寺名“甘露”。那时的甘露寺是在山下。

唐敬宗宝历年间,浙西观察使李德裕驻守京口(今江苏镇江),他个人捐资,在北固山上修建了一座寺庙。因为建成之后,北固山喜降甘露,所以命名为甘露寺。后来,寺庙渐告荒芜。唐僖宗乾符年间,镇海节度使裴璩又在山下重建了甘露寺。

经过漫长的岁月变迁,山下的甘露寺又告坍塌。宋真宗祥符年间,(1010)僧人祖宣通过郡守上报朝廷,希望在北固山上重建甘露寺。真宗皇帝准奏,下诏由转运史陈尧负责重建工程,并赐良田四千亩作为寺庙的供给。

以后历代,甘露寺屡有兴废。现在的甘露寺是光绪年间,镇江观察黄祖络等筹款重建的。


再次回到天下第一江山石刻,长廊东侧有一片空地,空地上立着一座阿倍仲麻吕诗碑。



唐开元五年(717年)阿倍作为遣唐留学生来到大唐,从此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留学生活。

阿倍仲麻吕用中文名字——晁衡在长安太学读书,后来考中进士,先后担任秘书监兼卫尉卿、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等职。晁衡有很高的文学水平,玄宗对他非常器重,他与诗人王维、李白等人的交谊也很深。

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年),晁衡受命为唐使,与鉴真大师及日本使臣东渡日本。途中船泊北固山下,当夜明月当空,晁衡思绪万千,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望月望乡”:

“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那次东渡,阿倍仲麻吕的坐船在海上遇风暴,阿部不幸遇难。这首“望月望乡”成为诗人晁衡的绝唱!李白曾为此写了“哭晁卿衡”以表达对友人的悼念情: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阿倍仲麻吕诗碑在1990年底建成,诗碑上的碑文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鹏所书,碑额为赵朴初先生书写。

顺着长廊一路向南下坡,长廊的末端,是清晖亭。清晖亭外的空地上,立着一座铁塔。


这座铁塔的前身,是唐代名相李德裕在任浙西观察使兼润州刺史时,为了替唐穆宗祈求冥福而建造的石塔。这座石塔,是甘露寺的组成部分。塔下埋藏有佛祖的舍利子以及李德裕捐赠的众多器物。

后来,石塔倒塌。北宋元丰元年(1078)时,当地人焦巽捐资在原址建了一座铁塔,将这批唐代的珍贵遗物加上宋代的一些器物再次埋入塔下。

明万历十年(1582)海啸,铁塔倾倒,重修时改为七级。清同治七年(1868)和光绪十二年(1886)先后两次遭遇狂风疾雷。残存铁塔仅剩四层,其中塔座及1,2两层是宋代原物,3,4两层是明代补上的。

铁塔平面呈八角形,四层总高为8米。塔座上铸有云水纹、莲瓣和二龙戏珠等图案,塔身八面开有四门,每面铸有佛像及飞天。第四层塔身上有铭文,其中的“奉政大夫”、“承直郎”和“文林郎”等官衔都是明代的称谓。

1960年在整修铁塔时,从塔基下出土了2576件文物,包括金棺、银椁、舍利子等,其中李德裕所撰的“重瘗禅众寺舍利题记”证实了此塔的建造历史。

继续一路下山。这一道狭长的山路称为“龙埂”。因为古时道路两边都是涛涛江水,山梁伏于江面,像是游龙一般。而且从孙权、刘备开始,后宋武帝刘裕、后梁武帝萧衍,清代高宗乾隆等都从此地走过,所以称为“龙梗”。

山脚下有鲁肃墓,值得游人祭拜。


一般人对鲁肃的印象,都是从三国演义中得来的:鲁肃人忠厚老实,还带着几分笨拙。事实上,鲁肃为东吴大将,有智有勇,堪与周瑜媲美。而鲁肃在政治上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似乎还更胜周瑜一筹。所以,周瑜在临终前,告诉孙权:“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

我国有多处鲁肃墓,因为年代久远,无法考证鲁肃墓究竟在于何处。一般认为,北固山的鲁肃墓是后人所立的衣冠冢。

不远处,还有太史慈墓。太史慈(166——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人,东吴名将,助孙策荡平江东。孙策与太史慈的一场恶战,在三国演义中“太史慈酣斗小霸王”一回中,有精彩的描写。建安十一年(206)赤壁之战前病死,临死前大呼“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死乎!”孙权感其忠烈,将其厚葬于北固山。


北固山的最后几道景点,是在出口门外。

门外的这片水池叫做凤凰池。凤凰池中有亭,名曰“凤凰亭”。凤凰池中有一块有裂缝一分为二的奇石,名曰“试剑石”。传说是刘备招亲时,在此试剑,将巨石劈开。类似的试剑石在许多景区都有。事实上,这是地质上的风化现象,不足为奇。


到这里就结束了北固山的游览。中午按图索骥,找到一家镇江市排名第二的餐馆,其中的松鼠鳜鱼和响油鳝糊都是我最喜欢吃的菜,大家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午餐。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镇江1064
2023年兄弟姐妹江苏游——镇江北固山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镇江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镇江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镇江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镇江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江苏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