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2

诸暨博物馆,独享小机器人的陪伴(1)——诸暨3日(11)

编辑
天数:3 天 时间:5 月 和谁:亲子

★旅游地点:浙江绍兴诸暨博物馆

诸暨市博物馆位于城市广场东侧,占地面积20余亩,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于1998年10月8日对外开放。博物馆主体建筑依山而建,采用高平台方屋顶的集结汉建筑造型,内以九曲回廊相连,曾被评为浙江省县级博物馆的样板工程。博物馆收藏文物3836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41件/套。

走过一段弧形的缓坡,就看到了博物馆的大门。再登上阶梯,“诸暨博物馆”五个大字是启功先生题写的。停车场不大,几乎已经泊满了车。这里地势比较高,理论上可以俯瞰城市广场,只是因为树木茂盛,视线被阻挡得严严实实。不过对面山巅上的宝塔,却似乎正遥相呼应。

我选择往左侧的主展厅,这也是诸既博物馆最精华的部分。想要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自然是历史馆最适宜的了。虽然我在周边看展的时候,第一时间首选临展,那也是因为有的是机会再游览。诸暨虽然距离不算太远,但估计不大可能常来常往的。于是,在保安的指导下,在微信上现场预约,刷码进入,不用拿身份证登记。

大厅的墙壁上,有一幅壮观的铜版画,是西施一生的故事,把夷光出世、西施浣纱土城学艺、西施断缆、姑苏馆娃、笠泽之战等故事串联起来。

第一单元“浦阳江畔 文明之光”,对诸暨的史前历史作了系统的介绍。诸暨因为越国古都、西施故里而出名,地处浙江中部偏北,早在6500年前就有先民活动的遗迹。

我们在西施故里游览的浦阳江,是“吴越三江”之一,在历史上曾经独立入海,上游有距今10000年的上山文化,下游有距今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次坞镇楼家桥遗址属于河姆渡文化,其后良渚文化遗址在境内多个地点都有发现。例如陈宅镇的沙塔尖山湾遗址,璜山镇的流霞坂豇豆山遗址、读山水口山遗址,东白湖镇的琴弦长龙岗遗址,浣东街道的琅山湖沿山遗址、黄家墩湖燕山遗址,陶朱街道的望泄赵家园遗址。

楼家桥遗址位于浦阳江支系凰桐江畔的次坞镇楼家桥村,分布在庙后山周围,是诸暨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最早年代距今约6500年,晚期包括良渚文化和商周时期的遗存,分布面积约2万余平方米,通过两次发掘,出土了石器、陶器、玉器等大量文物,可辨器物约1000余件,石器主要以有孔石斧、石刀、石锛、石锄等磨制石器为主,陶器有鼎、钵、釜、豆、甑、罐等,以夹砂陶为主。

在遗址文化层的孢粉组合中,还发现了大量禾本科植物花粉,表明那时候诸暨的气候就适合耕作和生活,其中粳稻是当地先民栽培品种的主体,可能存在水田遗。事实上,大量出土的石器和陶器,也表明楼家桥的先民已经开始了农耕生活。

遗址还出土了一批动物遗骸,有鹿、犀牛、鼋、亚洲象、家猪等,以家猪最多,说明当时猪已经被驯养。犀牛、鼋是继河姆渡遗址后的又一次发现,说明犀牛和鼋在浙江生存并非偶然,虽然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犀牛居然还能生活在华东地区。而亚洲象如今生活的区域要更南,却不知道原来华东曾经也是亚洲象的栖息地。

根据楼家桥遗址的发掘,当时的先民居住的建筑居然是“吊脚楼”式的干栏建筑,因为在遗址前坡地两列平行的柱洞。而在东发掘区南侧发现的4个深坑,推测是塔楼式的建筑,可能是村落中的瞭望台遗迹。

“祭石”遗迹由大坑与小坑两部分组成,小坑内有围石,西侧竖直放置着一块不规则的长石,背后有石块,背山而置,据推测,可能是祭祀用的。石器作坊面积大约有三百平方米,还残留了一些没有加工的原始石料、半成品和加工工具,说明当时的石器加工已经颇有些规模了。

遗址出土的陶器,以带扉棱凸脊的柱足陶鼎最具特色,器物外壁大多有多种刻划纹和堆塑等装饰,在陶片上发现的龙形图案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龙形纹饰之一。

良渚文化在诸暨境内分布很广,大多还没有进行考古发掘,但已经采集到了大量的文物。例如穿孔石斧、石钺、石锛、石凿、石犁、石刀等,以长方梯形的穿孔石钺、长方圆角穿孔石钺制作最为精美,已经具备礼器的特征。

尖山湾遗址属于典型的广富林文化遗存,位于陈宅镇沙塔村南的低山谷地,出土了木桨、竹篮、石锛、石镞等,可见当时就已经开始竹器的编织了。遗址出土了二十多件编织物,堪称同类考古发现之最。这些编织物的编织技巧,几可与近现代的竹篾工艺相媲美。

 

西施故里会稽郡,两美吴宫强笑颜。

於越古都佳丽地,旧朋相聚话千言。

——七绝

自由行:浙江绍兴诸暨博物馆

5月初夏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诸暨博物馆,独享小机器人的陪伴(1)——诸暨3日(11)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