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5

卓资 留存历史一脉永续——探访卓资山站铁路史教育中心

编辑

留存历史一脉永续——探访卓资山站铁路史教育中心 

2015-03-02 16:45

图一为展厅一角

卓资

图二为老式路签机

卓资

图三为教育中心外景

卓资

图四为电动针孔日期机

卓资

“这是一盏马灯,过去铁路沿线电力设施缺乏,没有足够的电力照明设备,夜间运转值班员只能在煤油灯光下指挥列车运行。”

“这些是在困难时期我们职工自制的几件工具,充分展示了工人阶级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

在集宁车务段卓资山站铁路史教育中心,新入路的大学毕业生欣赏着一件件老式铁路行车设备,感受着一代代铁路人无私奉献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守护历史的 “根”

荒漠草原筑新路,马蹄古道变通途。1909年10月,在京张铁路完工通车之前,张绥铁路便已开工。1916年1月,京张铁路和张绥铁路合并,改称京绥铁路。1920年,京绥铁路穿越卓资山县,在当地设站。1923年,卓资山站启用。从1923年到2015年,历经90多年沧桑的卓资山站老站舍记载了几代铁路人开疆辟土、艰苦奋斗的历史。

由于遭受过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践踏,所以京绥铁路回到人民手中时已是满目疮痍、破败不堪。1923年到1949年,卓资山站设施、设备陈旧落后,站区缺水缺电,客货运量较小,仅能容纳10多人的候车室经常是空空荡荡。

1958年11月1日,呼和浩特铁路局成立。卓资山站重新焕发了生机,直至1987年10月,车站停止使用。2012年,在路局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卓资山站老站舍进行了6个月的整修。经过整修和筹备工作,卓资山站铁路史教育中心2012年10月正式落成。从此,这座具有90多年历史的老站舍又肩负起了展示呼和浩特局历史发展的新使命。

展示发展的 “路”

卓资山站铁路史教育中心收藏有老式路签机、手动和电动针孔日期机、老式铁路制服等190件站车系统各类文物。馆内共分为四个展区:文物展区、史料展区、实景展区、演示区。文物展区主要陈列了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铁路行车设备,有硬板客票年代的手动针孔日期机、以煤油灯当光源的马灯、做工粗糙的信号灯。用今天的眼光看都可谓 “大老黑”,但在当时它们可是运输组织的 “千里眼”“顺风耳”,为行车安全畅通立下过汗马功劳。史料展区主要陈列了文件资料、规章制度、印章徽章、办公用品等,还有在困难时期职工自制的几件工具。实景展区是按照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实际情况复原的站长办公室、候车厅,陈列的办公桌、座椅、单人床、钟表、文具等都是以前职工用过的实物,有些因存有量稀少而弥足珍贵。演示区用来播放卓资山站铁路史教育中心宣传片,用视频展现铁路发展历程。

传承铁路的 “魂”

卓资山站铁路史教育中心自筹建以来,得到了集宁车务段全段干部职工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大家主动捐赠了大量铁路老物件。卓资山站铁路史教育中心作为建筑遗存,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中国铁路近代史的缩影,它也凝聚了新中国铁路不断走向振兴、发展的艰辛历程。大量的文物、复原场景、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徐徐展开了呼和浩特局发展的画卷,重现了呼铁人50余年走过的历程。

作为历史文化遗存,它承载着铁路记忆;作为职工教育场所,它传承了一代代铁路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每一代铁路人都有自己的时代记忆,每个时代都烙有鲜明时代印记的物件,一件件看似破旧的设备、工具,都能让人想起那些已经逝去的时光,让我们以不同的视角回顾历史、珍惜今天、憧憬未来,并且立足岗位,扎实工作,为铁路发展献上自己的力量。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卓资 留存历史一脉永续——探访卓资山站铁路史教育中心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