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6

卓资山站 | 朱德总司令曾视察过的百年老站

卓资山站 | 朱德总司令曾视察过的百年老站 

 

百年老站——卓资山站

卓资山站位于京包铁路线562公里+864米处,是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集宁车务段管内的一个三等客货运站,座落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卓资镇中心,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与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中间最大的车站。

卓资

历史深处的卓资山

卓资县历史悠久。远古时代,牧草丛生,荒无人烟,史前4000年始有人类活动记载。开埠之初,卓资山只有几户人家。这里山顶平坦,似一张桌子安于上面,“桌子山”便由此得名。随着这里的变迁,各地商贾路经此地,他们以桌子山为标记,判断行动的方向、路线和里程。随着他们的生意日渐红火,“桌子山”的影响范围也慢慢扩大,文人墨客纷纷到此,见这里卓有特产,资金充裕,便取“桌子”的谐音“卓资”来命名,卓资山成为文人、商家的云集之地。

卓资

据县志记载,卓资山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其境内,战国时期赵长城穿越而过,汉朝古城遗址依稀可辨,北魏古墓新近出土。据说这里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圭的故里。历史上北魏先主、辽代皇帝、成吉思汗天骄曾在此操演大军,并从这里出发跃马长城,逐鹿中原。康熙御驾亲征噶尔丹也曾路经这里。

也许是出于兵祸战乱的缘故,历史上的卓资山曾几度兴衰,因1921年平绥铁路通车而发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这里依旧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村集镇模样:土墙泥房,院落套院落,曲里拐弯直抵山脚;马路凹凸不平,路灯不明,大雨过后,车陷泥潭,狼狈不堪;山顶荒凉不见树木,战壕碉堡密布。

据《卓资县志》载,1921年平绥铁路(北京市-呼和浩特市)建成通车后,横穿卓资

卓资

县中部,途经八苏木、十八台、马盖图、卓资山、福生庄、三道营7个乡镇和较大车站,还有哈拉、姑家堡、安居、蒙古营4个小站,通行工程列车,发售客货票,境内长88公里。1925年1月,铁路修至包头,京包线全线通车。建站之初,这个站仅有线路三股半,有效线路总延长不足1000米,全站区有职工近一百名,每天通过客货列车不足10对。

老站房历经百年风雨

卓资

在卓资山站新站房西侧50米处,坐落着古朴的老站房,黛青色的砖墙刷着绿漆的木格门窗,低矮的屋檐向外延出半米,每隔两米,由一根同样漆着绿色的四方木头柱支撑,在站房外围形成一个安静的回廊,那雕着图案的滴水檐,流露出古色古香,诉说着曾经的过往……怪不得老人们说,老站房是日本人建的,从外观看,确实有些日式风格。这座近百年的老站房不像年迈的样子,她端庄、沉静、安详,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斑驳和沧桑。

步入老站房,便会有讲解员为大家进行讲解:“过去铁路沿线没有足够的电力照明设备,夜间运转

卓资

值班员只能在煤油灯光下指挥列车运行,这是我们收集的马灯。”“那个是卡片式车票,现在的年轻人,好多都没见过的。”各式的风灯、锈迹斑斑的电铃、旧式路签机、早已被取代的臂板信号机、路票、老式铁路制服等190件站车系统的各类文物,把我们带回到那个久远的时代。

据82岁的退休职工苑振基老人回忆说,他7岁随父亲到卓资山时,日本人端着枪在岗楼上站着,车站里空空如也。那时站舍简陋,只有几间平房,候车室内设有两三条硬板凳,仅能容纳十几个人。据史料记载,当时接发列车采用的是单路闭塞,人们称之为“良心闭塞法”,手扳扬旗,通过铁线牵动,臂板落下,车过放起。那时候的车站没有电,使用煤油灯照明。夜晚接发列车,车站值班员靠一盏马蹄灯。旅客列车到站,站务员沿车呼喊“XXX站到了”,旅客列车开车预告靠敲打吊铁,后改为手摇铃铛,全站职工不足10人……

卓资

解放后,新技术新设备逐渐运用到行车指挥上。1955年电器路签闭塞联锁取代了单路签闭塞;1961年,用上了路签半自动闭塞;1965年代之以蓄电池半自动闭塞、臂板联锁器联锁;1984年11月,改为双线半自动闭塞、色灯电气集中联锁;之后,又逐年改变,采用了计算机联锁……

京绥铁路建设历程

卓资

在京包线上,当时的卓资山站小有名气,1950年8月,朱德总司令乘火车经京包线到包头视察,途经卓资山站下车,视察了卓资山车站及卓资山镇的新民街市场。

1987年10月,紧挨着老站房的新站房建成后,老站房停止使用。据载,老站房于1936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建筑物,原呼和浩特铁路局分别于2003年、2007年、2012年三次对老站房进行修缮,同时收集各种曾经的铁路设备,2012年10月,老站房作为“卓资山站铁路史教育中心”正式挂牌。从此,这座具有多年历史的老站舍又肩负起了展示京包铁路及卓资山发展史的新使命。

50年代使用的旅客列车

旧站房里的老物件

卓资

站房内的展厅

图为老式路签机

电动针孔日期机

改建成卓资山站铁路史教育中心的老站房共分为四个展区:文物展区、史料展区、实景展区、演示区。文物展区主要陈列了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铁路行车设备。有硬板客票年代的手动针孔日期机、以煤油灯当光源的马灯、做工粗糙的信号灯,用今天的眼光看都可谓“大老黑”,但在当时,它们可是运输组织的“千里眼”“顺风耳”,为行车安全畅通立下过汗马功劳!史料展区主要陈列了文件资料、规章制度、印章徽章、办公用品,还有在困难时期职工自制的一些工具。实景展区是按照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实际情况复原的站长办公室、候车厅,陈列的办公桌、座椅、单人床、钟表、文具等都是以前职工用过的实物,有些因存量稀少而弥足珍贵。演示区用来播放卓资山站铁路史教育中心宣传片,用视频展现铁路发展历程。

大量的文物、复原场景、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徐徐展开了草原铁路发展的画卷,重现了呼铁人走过的历程。作为建筑遗存,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国铁路近代史的缩影,它也凝聚了新中国铁路不断走向振兴、发展的艰辛历程。作为历史文化遗存,它承载着铁路记忆。在筹建时,集宁车务段的干部职工积极响应、热情参与,捐赠了大量铁路老物件。作为职工教育场所,它传承了一代代铁路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每一代铁路人都有自己的时代记忆,每个物件都烙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一件件看似破旧的设备、工具,都能让人想起那些已经逝去的时光,让我们以不同的视角回顾历史、珍惜今天、憧憬未来,并且立足岗位,扎实工作……

如今的卓资山站

卓资

现在的卓资山站,有线路10条(到发线5条、存车线1条、货运线3条、牵出线1条),总有效长达6788米,新建的候车大厅可容纳400人,日均接发列车38对,年客运发送量33万余人,货运量5000吨!

卓资山出产的水泥、石灰石、粮食、豆类、土豆、猪肉等曾从这里装车出口到东南亚等地。

如今,卓资山站坚持“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风险可控化、文化有形化”的管理理念,车站一直处于“安全高效,和谐共进”的良好状态。于1985年7月、1993年分别获“全路优秀中间站”“全路先进中间站”称号,近几年获得了先进党支部、五四红旗团支部、平安站区、优秀自控型班组、路风建设先进集体、模范职工之家等各种荣誉,这些荣誉记载着几代卓资山站职工的辛勤汗水。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卓资山站 | 朱德总司令曾视察过的百年老站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