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资县:蒙古族宗教信仰简史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发表于 2020-09-28 16:34

蒙古族最早信奉的是蒙语称“波额”的原始宗教,即萨满教。萨满教是一种崇奉祖先为主的原始多神教,以频繁祭祀、降神附体、跳神驱鬼、卜问神灵、施展巫术等作为该教祈福免灾的活动方式。这些活动的主角是巫师,通古斯语称“萨满”,故沿称此教至今。不同语族的人对“萨满”有不同的称呼,维吾尔、哈萨克等人称“卡姆”,雅库特、布里雅特、蒙古人称男萨满为“波额”,女萨满为“奥德根”;汉族人称男萨满为“神汉”,女萨满为“巫婆”,俗称大仙。萨满教在北方少数民族中流传很久,汉族也流行过这种宗教,至今在--些地区尚有它的影子。

作为原始社会意识形态的萨满教,曾是蒙古族部落的一种古老的传统信仰,它没有成文的、系统的经典教义,没有共同的创始人,没有庙宇建筑,宗教活动也没有统一严格的规范,只是通过巫师“波额”“奥德根”口传身授或形成民族部落习惯,世代流传下来。原始游牧经济曾是培植萨满教的土壤,氏族制度是它成长的摇篮,它在巩固民族制度、维护血缘关系等方面,曾起过重要作用。

蒙古族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萨满教日趋衰落,并向神教发展。然而,它在人们思想上造成的深刻影响,形成一种巨大的习惯势力,与以后兴起的喇嘛教相融合,在广大民间,长期残存至今。例如对火和山的崇拜,是许多民族共有的传统信念,但这却是萨满教对大自然直接膜拜的最古老的内容。蒙古族传统习俗认为,火是最洁净、能洗涤-切污秽、被认为最神圣、最亲切的,因此与喇嘛教的观念相结合,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的祭灶节(蒙语中称祭火神)。蒙古族有祭敖包的降重风俗,这是萨满教留下的主要祭祀活动。在草原上择一高地或山顶,垒上众多石块,插上树枝柳条,点火燃香,献酒供羊,喇嘛念经,进行各种宗教仪式。敖包,实则一座人工山林,以代替往昔祖先住地——圣山。每个和硕旗、苏木、甚至王公贵族个人皆有各自的教包,供奉着各自的守护神。平时路过此处,定要下马,或祭酒食,叩头祈祷,或添土垒石,剪下马尾、马鬃及各色布条,系于敖包以求万事吉祥。

萨满教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创造出无数的神灵,这些神灵同人一祥有意志、愿望,也有善恶之分。神灵的性能、作用往往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演变。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对天神“腾格里”的崇拜已升至突出的地位,这与蒙古族社会产生的阶级国家和汗权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萨满教常常用人、畜为封建主殉葬和滥杀牲畜频繁祭祀等做法,直接破坏了生产力,加深了广大劳动群众对封建主的不满和反抗,最终被喇嘛教所代替。

喇嘛教是佛教的一支,它以西藏为中心,主要传播于藏族和蒙古族地区,也称藏传佛教。四子部蒙古族曾普遍信奉喇嘛教。“喇嘛”,藏语意为“上人”,或“上师”,是该教对僧侣的尊称。喇嘛教派系较多,在蒙古地区传播的主要有两大派,十三世纪传入喇嘛教萨迦派,十五世纪传入喇嘛教格鲁派。喇嘛教两次传入蒙古,都与当时的蒙古统治者进兵西藏的政治目的有关。公元十三世纪,喇嘛教(即藏传佛教)萨迦派始传入蒙古部族。1240年,成吉思汗之孙、元太宗窝阔台的二子阔端率兵征服四川西部和青海后,派兵进入西藏,发现了喇嘛教萨迦派在吐蕃有重要影响,于是阔端派大臣多达那布邀请喇嘛教萨迦派宗师萨班赴凉州(今甘肃武威)。1247年,萨班在众多随员陪同下,携侄子八思巴到达凉州,受到阔端隆重的接待。皇子阔端邀请萨班,是为了利用喇嘛教的影响,达到统治吐蕃的目的;而萨班则利用蒙古贵族政治上的需要壮大自己的势力,并进行传教活动。蒙古贵族和喇嘛教在政治上的结合,使吐薯归顺了蒙古,蒙古贵族也开始信奉喇嘛教。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卓资564
卓资县:蒙古族宗教信仰简史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卓资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卓资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卓资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卓资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乌兰察布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乌兰察布旅游推荐

+更多

    乌兰察布旅游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