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
小孩进入小学阶段之后,特别珍惜节假日时间,这次利用一天一夜时间,跟着孩的伙伴和我的伙伴去了一趟自贡,走了盐业历史博物馆、燊海井和恐龙博物馆,算是一趟研学之旅。
接到小孩放学(约6点),直接出发到自贡,吃着零食唱着歌,大约两个半小时到达自贡,提前预约民宿,小孩在民宿完成假期作业,我们出去逛逛。
民宿在自贡新城区华商版块,还是挺热闹的,偶遇一位老爷爷在星光下弹琴。
我也心痒痒,弹了一首茉莉花,旁边的小姐姐还跟我一起和了一曲!
真是感叹我们的大双流竟然没有这样美好的公共场景!
民宿华商片区的夜景梦幻,烟火气也十足,我们选了一家兔兔招牌店解决今天的晚餐。
自贡的兔肉美食真是做的超级到位,我们这一天一夜的三餐中,吃了姜丝兔、双椒兔、冷吃兔,还有兔肉藕丁水饺。姜丝兔、双椒兔味道都特别鲜美,而且汤汁特别清透,色香味俱全。
盐史馆
第二天早餐后,我们便出发去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简称“盐史馆”)。盐史馆设计精巧、建筑雄奇,是清乾隆元年(1736)修建而成,进去逛逛。
原来盐史馆在当年的西秦会馆的基础上修缮而成,得益于盐史馆的影响力,西秦会馆的木雕和石刻得到完整的保护。
看到这页中国历代井盐产地表,广都县(也就是我现在工作生活的地方双流区)位于首行首列,恕我愚知。
再往后科普,竟然发现“我国第一口盐井广都盐井(今双流县境内)”(盐史馆作证,我国第一口盐井在我们大双流)!
回来后查找资料,《双流古迹遗址》一书中有一篇《话说盐业和盐井》,大约在现在怡心街道三江社区附近。“一九五八年九月,华阳县又对十八口盐井进行修复,对第一口盐井再进行开凿。古盐井在除尽浮泥后,现出井圈,口径4米余,用条石砌成,岩层以下由人工敲钻而成,钻痕间隔约5厘米,且直径逐渐展开,深达14米,直径已达5米,水中含盐量15克/升.......”
自贡丰富的盐卤资源,天然气资源、恐龙化石等地质遗迹、源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应该地质考古爱好者的打卡之地吧。
原认知内,以为天然气跟石油一样,是近现代工业革命的成果。看了盐史馆才知道,原来我们古人在开采盐卤的时候,偶尔会出现气水同出的情况,古人便对气水进行分离,气就是天然气,水就是盐卤,再用天然气为燃料煎煮盐卤,构成独具特色的天然气制盐技术。
自贡在盐业方面的成就得到苏轼大大的认可,附以《蜀盐说》加以点赞。
燊海井
第二个点位燊海井,相传是清道光十五年(1835)采用中国自宋代以来的传统技术冲击顿钻法凿成,井深达 1001.42米,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盐井。
进来一看,才发现燊海井仍在投运。
让参观人群能真切感知制盐技术,最好的方式就是将科普做成实景呈现。
这里可以让小孩体验一下如何从井里打水上来,也是研学的一部分。
在一侧的围墙上,自贡用木版画方式呈现“清代井盐生产图说”,成为一道景墙、一道风景。
出来怎么能没有合照呢,两大两小四朵金花美一个。
恐龙馆
来自贡怎么能不来恐龙馆呢。
话说自贡恐龙博物馆是在"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上就地兴建的一座大型遗址类博物馆,是中国继半坡遗址和秦始皇兵马俑坑之后,又一大型现场博物馆。
这现场博物馆是真正能看到考古遗址的哟!
午餐后继续向恐龙馆进发。恐龙馆的大门是按恐龙造型来设计,非常具有标识性。
入口即是恐龙山,打卡拍照。
博物馆的主要看点是恐龙探秘馆,探秘馆是去年12月16日才完成展厅布展工作,所以我们这个时候去还是超级合适的,一切都比较新!
探秘馆将地球环境和生物演化一步一步徐徐道来,从地层结构、恐龙崛起慢慢讲给你听,就不知道娃到底看进去多少......
探秘馆的外部有不同恐龙样式的装置,配电箱体也用木质格栅做成恐龙模样,很有地域文化特色。
恐龙馆内的化石标本就太多太多啦,看着这些庞然大物,感叹造物主的伟大,生命的渺小。
走完恐龙馆已然电量耗尽,幸好好朋友老公是车夫,我们就都上车睡觉回双流啦!
这次到自贡还见到了娟娟同学, 毕业之后好久好久没见,但一见面还是那样的亲切,跟我们在学校里、在寝室里一样,只可惜尽聊天去啦,都没拍照留念,留下点小遗憾!
美好充实的休息日,和我的朋友,和孩子的朋友一起出去走走看看,都是最舒心惬意的事!
世界那么大,慢慢去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