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8

行走下坝坊,以文艺的名义

编辑
天数:1 天 时间:10 月 和谁:一个人

下坝坊,隶属东莞市万江坝头社区,位于万江、南城与莞城的交界处。该区域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一千七百多人,其中户籍人口七百来人。从规模上来看,下坝坊是一个典型的南粤小村。

先看一下百科的介绍,下坝坊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也是一个集创意、设计、休闲、艺术于一体的生活街区。下坝坊汇集了坝头社区的文化精粹,是珠三角地区岭南水乡文化保存较为完整的村落之一,被誉为东莞的“岭南水乡文化泛博物馆”。

 

有人说,下坝坊东莞版的“厦门曾厝垵”、“北京798”、“上海田子坊”,是东莞的一张文化名片。

 

也许是的,也许不是的,不同的人去下坝坊的感受或许都不一样,而对于文化的理解与期望,不同的人更是不尽相同。

 

但是不管怎样,下坝坊还是值得去走走去看看的。

 

下坝坊最大的特色应该是这里的明清建筑和音乐酒吧,除此之外,村落里零星分布的咖啡小店和画室艺馆,还有传统地道的岭南美食,古树和石路,池塘和木棉,也都是下坝坊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一)明清建筑

 

下坝坊历史悠久,于明代立村,是以詹姓为主的宗族聚居村落。东莞詹氏家族源起于一世祖詹天赐,原为江西人,约明朝洪武年间中进士封官至东莞。从詹氏始祖迁居至东莞最后迁至下坝,詹氏家族开启了在下坝村的祖辈生活。

 

据记载,下坝村保存有明朝洪武年间御赐“奉旨崇祀邑名臣”金匾一方、张王爷庙一座、古渡口一个、风水塘三个、土地庙三座、青麻石旗杆夹一个、碑刻一通、国家三级古树七棵,还有清代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期间所建民居两百多幢。

 

八十年代的房子没啥好看的,谈不上太多岁月的沉淀,相比较而言,下坝坊如今留下来的真正属于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已然不多了,但也还是能够从少有的一些断壁残垣中找到历史的痕迹。

 

詹氏宗祠,始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三开间三进四廊合院式布局,挡中屏门上悬着一方御赐金匾,左侧墙嵌碑刻一通。

绍广詹公祠,始建于清光绪甲午年(1894),三开间三进四连廊布局。

张王爷庙,一座规模很小的庙宇。每年农历三月初四是张王爷诞辰,张王爷是何方神圣?相传是古时候的大将——唐朝的张巡,“安史之乱”时因守睢阳而殉国的一员爱国将领。张巡被后人称为张王爷,像神一样敬奉。

古树,村内共有七棵百年以上的老树,包括五棵榕树,两棵木棉树。

风水塘,池塘应该是岭南水乡村落格局里必不可少的一处风水宝地,从茶山南社明清古村和石排塘尾明清古村的池塘也能看出一些规律。

明朝建筑比较严谨工整和典雅,民间建筑多使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清朝建筑中还大量使用砖石,促进了砖石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和发展。

但是,如果想要更多了解和“触摸”明清时期的老房子和民居建筑,还是得去茶山镇的南社古村里逛一逛。

 

(二)音乐酒吧

 

下坝坊给很多人的最大印象是音乐酒吧非常多,几乎遍布了村庄的各个角落。

 

这里大部分的酒吧都有合作的驻场歌手,一把吉他,一副清嗓,一首歌,一段故事,台下的靓仔抱着妹子喝着科罗娜,台上的歌手抱着吉他唱着理想三旬。

说下坝是东莞最文艺的村落,可能更多是源于这里的音乐氛围。

 

稍大一点规模的酒吧还会有合作的乐队,相比较单人的吉他弹唱,乐队的风格要“高配”许多,电吉他、贝斯、键盘、架子鼓一应齐全,时而民谣,时而摇滚,或轻吟,或嘶吼,皮裤和长发,高脚杯和拉菲,一样都不少。

个别酒吧甚至还有钢琴歌手的驻唱,或者小提琴演奏手的助兴,此外,手鼓、萨克斯偶尔也会出现在一些不经意的角落。

音乐酒吧一般要到了晚上才正式营业,华灯初上时分正是下坝坊夜生活的开始。

 

相比较周末的三个夜晚(周五、六、天),平日的下坝坊不是很有人气,尤其是白天的时间里更显得有些冷清,三三两两的行人在街头巷尾游走,服务生在檐下巷廊慵倦地聊天刷屏,偶有几个敬业的妹子,懒懒地吆喝着路人“进来看看可以拍照合影发朋友圈”。

 

吉他、歌手、音乐、红酒、仿古的木门、泛黄的灯光,还有咖啡和奶茶,俊男和俏女,所有与“文艺”有关联的因素,似乎随处可见,触手可及。

什么叫文艺?这是一个有点复杂的问题。一个感性的领域,不同的人会有不同方位的理解和诠释,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文艺洁癖患者”,下坝坊多多少少或许会带给你一些小失望。

 

文艺不是喝着42°C的卡布奇诺发着最快的朋友圈,文艺不是听着《风居住的街道》开着最荤的玩笑,文艺也不是伴着蓝调和弦唱着欢乐的歌,文艺更不是打着文艺的招牌装着最酷的逼。

 

文艺不是咖啡和鸡尾酒的混合,文艺不是纹身和重金属的杂交,文艺也不是全单吉他和古董旧物的堆砌,文艺更不是关于文艺的词藻和情怀的字眼的拼凑。

 

当诉求变成了妹子口中的进来拍照发朋友圈,文艺还能以怎样的方式苟存?

 

或许,文艺是一颗古塘边静思的诗心,是一双老巷子里寻找美的慧眼,文艺是一壶清茶里的从容,是坐在榕树下看完《摆渡人》的一个下午,文艺还是村子里木棉花的清香。

 

亦或许,文艺应该是詹氏宗祠堂前卖莞香的老人脸上的淡然,文艺应该是游人与店主的共鸣,共鸣里包含着同维度的对话和交流,文艺理应有着更多元的定义和更温柔的张力。

 

(三)怡情小屋

 

除了音乐和酒吧,这里的各种怡情小屋,以一种“轻文艺”元素的身份,成为下坝坊不可或缺的存在。

 

咖啡铺子

陶艺馆

慢学堂

手信店

小小驿站

石板凳

从2010年开始,下坝坊的村民将闲置的祖屋提供给一些文化创意的机构或个人使用,从2010年11月第一家创意工作室“蔷薇之光”开业至今,下坝坊已形成了一个有着七十多家创意工作室和休闲会所的文化街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东莞白领和文艺青年的文化休闲胜地。

 

(四)吃吃吃

 

放眼全国上下,还没有哪一个称得上“景区”的地方可以拒绝美食,高冷的古镇,闷骚的文化街,孤艳的庙宇,都是如此。

 

下坝坊的美食,谈不上有多么的特色和诱人,除了酒吧咖啡吧里的红酒啤酒咖啡奶茶小吃之外,吧外的各色美食,作为来到下坝坊游玩之余的节目,倒也有一些不错的搭配。

 

大排档,私房菜,夜宵,糖水,甜品,烧鸡,椰子鸡,烧鹅,烤鸭,煲仔饭,厚街腊肠,肉丸…… 都是东莞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美食,满满的岭南风味。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文艺村、文化街、古镇景区的开发热火朝天,其中不乏真正契合了当地历史传承与沉淀下来的特色的村镇街区,但是同时,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似曾相识的“特色”,千篇一律的“文化”,哪怕是在南北东西跨度长达五千公里的不同景区里,也不鲜见。

 

怎样避免文艺被简单粗暴地定义?怎样避免文化村里同质化元素的过多的出现?怎样让“古迹邂逅文艺”发生更大的化学反应?或许这正是下坝坊在下一步的策划与定位过程中值得更多思考和讨论的话题。

 

 

参考攻略。

详细地址:东莞市万江区坝头社区

开放时间:全天

消费:不用门票

交通:东莞汽车总站距离3公里,打车10元可到。虎门高铁站坐2号地铁线,在鸿福路站下,打车约15元即到。距离较短,不建议坐公交,费时。

小贴士:下坝坊这样的地方,白天过去适合拍文艺照,晚上过去主要就是喝喝小酒听听小曲儿了。艳遇?别想多了。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行走下坝坊,以文艺的名义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