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5

小城焦作忆旧游

天数:3 天 时间:10 月 人均:1500 元 和谁:一个人

2023年10月2-4日,应邀参加大学同学聚会,又回到大学所在城市——焦作。

节日的武汉地铁站人头攒动,祖国过生,大家开心奔向各自的目的地。而我的行程是:10月2日上午-中午:武汉-焦作,由于没能购买到直达车票,中间郑州转车。下午:焦作市内转转,然后去河南理工大学同学聚会报到;10月3日:参加同学聚会活动;10月4日上午:继续焦作市内转转,中午:焦作-武汉。可以看出,这样,相当于3天中差不多挤出1天时间可以在焦作自己故地重游。焦作市区也没什么有名景点,按照事先功课,准备去以下几个地方:1、焦作博物馆(含焦作近代工业遗产博物馆),系统了解这座城市前世今生;2、母校河南理工大学及大学时曾去的人民公园,忆忆旧;3、山阳城遗址,怀怀古;4、焦作影视城或典礼匾额博物馆,开开眼。

火车票不好卖,车厢却空荡荡的。由于没有买着直达焦作车票,选择郑州中转。一个多小时到达郑州。离预定郑州东-焦作车次还有1个多小时,突然想到能否改签提前呢,于是手机上查询改签,顺利上车,比预定计划节省1个多小时。对于我等爱玩人士,紧凑行程中挤出1个多小时游玩时间,不能不说是一件开心事。这事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带给人们的便利啊。

12时多,又来到焦作站。以前上大学时应该来过很多次了,可对焦作站基本没印象。这是焦作火车站旁边几栋古建筑。本人对古建筑严重缺乏免疫力,看到后直接奔去。可大门紧锁,这是铁门缝隙拍的牌坊和后面人像和房子,看不清是什么建筑。

本想按高德指引,坐公交去河南理工大学,中途逛下焦作近代工业遗产博物馆(百年焦作展览)。坐公交虽耗时,但环保节省,更重要的是可以更好地欣赏这座城市风景。找了会,没找到公交站,加上下小雨,于是直接打车到百年焦作展览。原以为“百年焦作展览”和“焦作近代工业遗产博物馆”是两个地方,到后才知道二者是一回事。这是大门,进去后是两进小院落。

这是进来后的第一进小院。进来左边是福公司钱庄旧址;右边是道清铁路介绍。

为方便煤炭运输,福公司修建的中国第一条铁路:道清铁路。

英国福公司钱庄旧址。

两进院落中间这座小屋,一边是福公司钱庄场景复原;一边是焦作近代工业图片展览。

福公司钱庄场景复原。门口站立一迎宾小姐,这是当时情景再现还是现代人的主观臆想呢。

展览馆里有焦作地区最早开采的英国福公司、中原公司介绍,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大学——福中矿务学堂、焦作煤矿工人罢工等内容。下面这张图片上的建筑是福公司医院,也是原来上学时焦作矿业学院校医院。

第二进院落。两边厢房好像是钱币展览。后面一座两层楼阁不知当年作何用处,现在是图书馆。整个展览馆游人稀少,一个人静静地游走期间,了解包括母校河南理工大学在内的焦作这座煤城百年历史,这是个宁静的秋日午后,院内月季花仍艳丽开放。

博物馆(展览馆)不大,不到半小时逛完。看到街上有扫码电动车,灵活方便。于是扫码向理工大学骑行。路过焦作贸易大厦。还记得每到岁末年尾,元旦将至之时,总喜欢来这里精心挑选明信片(贺年卡),寄给远方的同学和亲友。

百货大楼也是常来的地方之一。现在想来,大学时代的自己来这里,一是因为购物,更重要的可能还是因为无聊,而又确实不知道除了百货大楼和后面要讲得人民公园,还有什么地方可去的原因吧。

路过这家工商银行,这应该是银行家属院。

银行家属院

看到这道栅栏门,记忆中的一些人一些事又逐渐清晰起来。当年,父亲的一位朋友的女儿一家住在这里。那位姐姐比我大几岁吧,刚结婚不久,爱人姓刘,瘦瘦高高,在银行工作,为人随和,还记得曾和刘哥在院内打过篮球。周末自己常常过来找他们玩,他们也常常邀请我去家里吃饭,给孤身在异乡求学的自己带来很多家的温暖。大学毕业后因多种原因,我们没有联系,于今他们也不知在何处。此时此刻,物是人非,有恍如隔世之感。

距离银行不远,就来到河南理工大学北大门。时隔多年,再见这座大门,许多往事涌上心头,既恍如隔世,又历历在目清晰如昨,让人顿生许多感慨!熟悉而又陌生,亲切而又苦涩。

北大门的记忆中,有两点尤为深刻:一是翻越大门铁栅栏。有时晚上外出喝酒、看电影等原因晚归门已锁,便只好翻越这道铁栅栏了。记得有次刚爬上栅栏,遇到保安断喝加手电筒照射,自己连忙跳下栅栏,逃之夭夭。身手之敏捷乃平常之罕见。二是课间去门房取报纸和信件。所有班级报箱都在这个门房,上午第二节课后,各班会有值日生来这里取报纸和信件。无数信件跨域千山万水在这里汇聚,带来父母的关爱,朋友的问候和恋人的相思,慰藉异乡求学的学子。于今,通过手机,可实现通信随时随地全球通信,信件就成为人们尚不算太遥远的记忆了。

这是当年的大门

理工大学对面是座医院,现在叫焦煤中央医院,我上大学时它叫焦作矿务局总医院。学生有校医院处理不了的疾病时,可以转诊到这里。高三时有次晚上扒汽车摔伤(为节省车票未经司机同意从行驶的拖拉机、汽车车厢尾部扒车这事现在看来不可思议,但在那个贫瘠的中学时代,有不少学生确实干过),导致后背在阴雨天时背部肩胛骨处疼痛,在校医院经过膏药敷贴、红外照射等多种方法无效后,校医给介绍到这家医院中医科。记得给我看病的是一位姓李的医生,中年男性,屋子里挂满了患者送的锦旗。李医生先扎针灸,在患处扎了似乎有十来根针,电动的,通电后感觉针在动,有点轻微胀疼;针灸完后施以火罐。7月份吧,连续三天,从此背部再也没有疼过。后来想起来自己很幸运,遇到中医名家了。可年轻时少不更事,医生帮我解决了疾病疼痛,却没有专门去感谢下。如回想这些,内心依然充满幸运、感激。

从北大门沿解放中路继续向前骑行不远,右拐进青年路,很快来到焦作矿业学院东门。

这是焦作矿业学院时代的东门。当年外出大多走这个门,因此晚上锁门后晚归,大都也翻越的是这个门。

从东门出右手继续沿青年路骑行不久,十字路口右转不久来到南门。这个南门现在看来依然简单,但也比当年豪华多了。当年似乎就是一个门洞供学生出入,靠近学生宿舍。

南门外这条街应该是经过拆迁重建的,宽敞明亮,比当年气派多了,当年只是一条背街小巷吧。对这条街最大的记忆源于几个湖北的同学,寒暑假后,他们会从老家带来些衣服,周末拿到这条街上卖,能挣些零花钱。记忆中同宿舍的一位荆州同学,竟然带来一包打火机!不知道他是怎么过火车站安检的。其中有位武汉同学,现在已是省管某大型企业掌门人,是我们这届同学们的骄傲。

东门外青年路。下一个目标是骑行去人民公园。

沿途路过焦作卫校,如今也合并到理工大学了。

记得大学时常来玩,其实当时也并没觉得有多好玩,可能还是因为无聊吧。这是印象最深的公园吊桥。本想再走上吊桥上去晃几下,找找青春的记忆,可吊桥锁门了。

公园景色。看到人民公园,想起大学一个同学,也是老乡。我们时常一起逛公园,尤其是新鲜水果上市时,我们会买点水果,有时也有啤酒,坐在公园里聊天,时常聊到半夜,翻墙进校。多年以后,再见这个仁兄,他开玩笑地讲,他也奇怪当年我们都有些什么问题能探讨到半夜?他怀疑我们当年是不是基友。基友当然不是,我觉得可能还是一见如故的友情,再加一点点无聊吧。

公园里悠闲打牌的人们,祖国过生,人民安康快乐。

这是公园正门。

从人们公园出来,按照预先计划,本准备按计划去焦作博物馆,可突然出想去下当年的电影院。看电影是当年大学时代的重要内容之一,两个因素让我印象颇深。一个是总带我看电影的一Y同学,Y同学是唐山人,不怎么好好学习。而我刚上大学时,由于对专业不满意也就是老师们所讲的专业思想很重,很迷茫也不喜欢上课,于是二人总逃课看电影,记得当时有部武打电影《李小龙传奇》,我和闫同学竟然看了五遍!天啊,那该是有多无聊,才有耐心一部电影重复看五遍。二是逃票,方法是Y同学和我两人买一张票,一人先执票进去,验票时工作人员会撕下票的一角。执票者进去后从侧门缝里把那张残票递出,另一人手握票,把没撕的那一头递给验票者再撕下,然后就进去了。可以看出,这其实是个低级而拙劣的逃票方法,可奇怪的是,有很多次竟然成功了。当然也有不成功的时候,被识破后验票员也只是不让我们进,甚至连责备都没有,而我们这时只好乖乖买票。现在回想起,逃票成功可能是善良的验票大姐看我们学生可怜,睁只眼闭只眼放我们一马吧。

印象最深的逃票是两人看完一场电影后,电影院接着有一场歌舞晚会。我们一合计,决定再混场晚会看。于是,两人缩成一团,躲在厕所墙角里,置外面工作人员吆喝着清场而不顾。终于等到进场了,两人找了两个位置坐下。奇怪的是那场晚会座无虚席,而竟然全程没有人要我们让座。我们就这样开心看完演出。得意、庆幸、捡了大便宜的开心.......,现在回想起这些,我只能说焦作人民对当年的我们是真的好了。多少年过去了,很多事忘记了,可Y同学当时龇牙咧嘴、得意而灿烂的笑容依然记忆犹新,仿佛就在昨天。哦,那场晚会的名字叫《南昌暴风女神歌舞晚会》。

Y同学比我大5岁,好像脾气不太好,后来还因与另一同班同学打架受到处分。但他对我却有兄长般的随和和关心而无居高临下的说教和挑剔,再加之大一时的我们都不喜欢学习,于是,我们就成为彼此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遗憾的是,大学毕业后,Y同学与我们失去联系了,只知道他毕业时去了唐山矿务局。曾多次打听他的状况,未果。

值得一提的是,大一两学期,我共3门课挂科,第4门大学物理期末考试时按计划抄一L姓老乡成绩未成,成绩糟糕,再加上偷改老师平时成绩的恶行,不出意外很难及格!眼看4门不及格要取消学位了,于是厚着脸皮跟老师软磨硬泡,最后厚道善良的范老师原谅了我,并对我网开一面。为保住学位,后面的学习中不能再有挂科了!于是自己洗心革面,努力学习,成绩不错,大二大三时文化课成绩全年级均第一(大四班主任调换后未排名),分别获得煤炭二等、三等奖学金。

这是无意路过的焦作市第十一中学。看到这所中学,我想起大学时的一件事。 记不清是大三还是大四,我曾给这里的一个初三男孩做过一年的家教。与别人做家教挣钱不同的是,我家教不是为了挣钱。我做家教缘起于孩子的母亲,她讲孩子的父亲在焦作矿务局有关系,等我大学毕业时可以给我帮忙,到时留在矿务局不下煤矿等等。说得天花乱坠,言之凿凿,而年少单纯的我对此深信不疑,甚至一度怀疑矿务局哪个局长是她老公,觉得自己运气真好,一下子就碰到贵人了,最关心的工作问题有希望了。她讲孩子的目标是考上中专,但孩子的成绩不理想,需要我的帮助。于是我开始尽心尽力的辅导孩子,主要是数理化,语文外语也管。有时还充当家长的孩子接送孩子,到食堂给孩子打饭。为了工作问题,对贵人的孩子岂能不尽心尽力?最后,这个孩子初三一年,成绩提高很多,如愿考上中专。孩子母亲很是高兴,而自始至终我都没有见到孩子父亲(辅导孩子学习不去他家,而是在我学校自习室)。等到我大学毕业时,提及工作事,孩子母亲轻描淡写地讲孩子父亲认识的矿务局领导调走了,工作事无能为力,冷漠而果断地拒绝,连虚伪的关心和歉意都没有。这是复杂社会给象牙塔里的我的第一次教训,可当时的自己并没有太在意,因为单纯善良,也因为年轻不在乎。现在我的孩子也即将上大学,作为父亲,心疼当年的我,也不屑那个母亲的精明。

手机上搜索几个地址都不对,这是路过的一个路口,突然见到这个人骑马铜雕像,又唤起尘封记忆。记得每次从焦作站下火车后乘公交车去大学会路过这个铜雕像,看到它,便知道快要到校了,奇怪的是,大多时候此时的我不是即将到校的开心,而更多的是难以名状的焦虑和不开心。

这是路过的人民医院,如今也成为母校理工大学的附属医院了。前文提到的那位姐姐(爸爸朋友的女儿)在这里生孩子,我曾来医院看过。

寻找电影院怀旧未果,继续骑行奔向下一个目的地——焦作市博物馆。去博物馆路上路过这个中铁隧道小区。大学毕业时联系过中铁隧道工程局,这家单位愿意接受,后来还是未去。现在想来,如果当初去了这家单位,从事自己的专业工作,后来可能就没有那么多波折了。

下午三时左右来到焦作博物馆。大学时对这个博物馆毫无印象,也不知当时有没有博物馆。博物馆不大,分为“山之阳-焦作古代历史文物展览“、“红旗漫卷山阳-焦作近现代历史文物陈列”、文物修复陈列等。

“山之阳-焦作古代历史文物展览“

骑马人物铜饰件。

“红旗漫卷山阳-焦作近现代历史文物陈列”

抗美援朝期间,焦作籍战士刘会来和战友送饭途中,用扁担俘虏8名美国兵,被称为“扁担英雄”,为此焦作矿区政府给他颁发“人民功臣”匾。了解了終美两国文化差异,也就不足为奇了。

海洋奇珍——砗磲文化科普展。

这个砗磲文化科普展,陈列的是一些海洋生物化石

从博物馆出来,准备结束漫游去理工大学新校区。这是骑行过程总遇到的一个公园,于是又进去转了下。后来得知这是南水北调形成的天河公园。

天河公园里因南水北调拆迁后剩下的一栋古民居——定和民居。

天河公园里一幢二层六面六角亭,亭中立有两根石柱,应该跟南水北调有关。周围摆放几对石狮。

不一会来到河南理工大学这座古色古香的大门。

下午5点半左右,来到这座大门,有热情的同学迎接。随后,见到了一些好多好多年未见的同学和老师,叙旧聊天喝酒聚餐等等,一夜无话。

3日上午,同学聚会,各种活动此处不在赘述。下午,按照组委会安排,来到天河公园参观。这时庞然大物盾构机。

参观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

南水北调方志馆运用大量文字、图片、动画等,全面系统介绍了包括南水北调工程在内的我国著名水利工程,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时间的话慢慢欣赏最好。同学们跟着导游,走马观花走一遍。这是介绍南水北调工程的三维动画片,画面精美逼真,有如身临其境。

告别方志馆,下一站去老校区忆旧。来到老校区,大家首先来到原来的宿舍楼。楼拆了,这是原址上新建的宿舍。

同学不提起,自己已记不起这是原来的系办公楼。

篮球场。记忆中篮球场旁边有几颗杨树,高大挺拔,每每走在其下,树叶飒飒作响,那种青翠的绿,高达挺拔的躯干,总能感到它旺盛蓬勃的活力,就像年轻时的我们。于今,杨树已不在了。

这栋建筑就是在“百年焦作”展览里介绍的英国福公司医院,也是我上大学时的校医院。

这是1924年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指挥部旧址,现在为教工之家,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台阶上这座平房就是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指挥部旧址

礼堂,应该在里面看了不少演出和电影。大一时在这里参加了场英语演讲比赛,没有获奖。

这是教学楼。

这是阶梯教室。阶梯教室里度过很多自习时光,只有在这里,我们和尚系的同学才会有机会跟其他系的女生坐在同一个教室自习。

校园忆旧不一一细说了。大学时代的我,虽有真诚、正直、善良、做事认真、能吃苦等很多优秀品质,但也不乏内向、倔强、较真等性格缺点,一个农村的孩子,其貌不扬、一无所长,操一口浓重的家乡话,学习艰苦而危险乃至拒绝女生的采矿工程。那是的我,自卑、敏感、老实、内向。说实话,总体上,我的大学四年过得算不上快乐,现在回想起来,依稀能感到意气风发的青春岁月中的自卑和孤独。30年了,大学时代的很多人,都消失在时光里。于今走在熟悉而陌生的大学校园里,宿舍、教室、操场、澡堂、礼堂------,再见这些陪伴自己大学四年的地方,一些人,一些事又慢慢从记忆中激活,斗转星移,物是人非,让人顿生无限感慨。我想,此刻,如果是我一个人,我可能会很伤感,会感到强烈的孤独,也可能会流泪。而现在,好在身边有很多当年的同学们,来不及多愁善感,多少事一笑而过。

回想大学时代的我,活动范围仅限于上文所指的那几个地方(应该是焦作最有名的一条主干道——解放中路沿线),觉得焦作市很大,校园也很大。如今,重走校园,感到大学很小。宿舍、教学楼、食堂、澡堂这些当年生活密切相关的地方,彼此之间,不行几分钟均可到达。

4日,今天的打算是上午去山阳城遗址和焦作影视城。中午高铁回武汉。早餐后,辞别亲爱的同学们出发了。

这是理工大学新校区风景。

打车去山阳城遗址。看到窗外一片古建筑,便停车下车。

这个古建筑应该是栋古名居,不到8点大门锁着。

逛了下,再次打车到山阳城遗址。遗址被一条马路一分为二,

马路另一边的山阳城遗址。《后汉书》记载: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以河内山阳邑万户奉汉献帝为山阳公。并允许刘协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祭祀天地宗庙,山阳公国国都位于山阳城遗址东北19公里处的浊鹿城(今修武县城北10公里,云台山景区东南12公里的李固村)并在浊鹿城居住了14年,死后葬于距山阳城东北19公里的古汉山。山阳城是当时一座重要的城邑。遗址、墓葬中出土的器物,是当时历史社会的见证,可以通过墓葬的形制、出土器物的不同组合或有文字的器物的出土等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的社会面貌与社会现象,特别是带有铭文的器物的出土,可以对史书记载进行补充,更正与纠正史书记载的错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正确可靠的实物资料。“山阳”、“山阳万年”铭文陶罐的出土,印证了史书记载有关“山阳城”遗址的文献材料。(百度)

打车到焦作影视城。影视城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周王城景区、楚王城景区和禹王宫景区,三景区依山势而建,既相对独立,又彼此相连,有很多电影电视剧在此取景拍摄。进入景区大门后,远处依山势递增、气势恢宏的仿古建筑群就是周王城景区。

进来景区后,看到这个优惠政策还是有点感动,空荡荡的景区没有几个人,景区运营情况应该不太好,还在坚持优惠。

沿台阶上去,有不同宫殿。适逢国庆,还有范蠡与西施爱情故事等方面的表演。演员表演比较专业,感觉再含蓄内敛些更好,古人的爱情未必像如今这样开放和奔放。

周王城最上层的大殿已因年久失修而被封闭。

这是禹王宫前的市井街,这里曾拍摄过《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很多电影电视剧。

禹王宫景区大门。穿过大门是市井街,市井街后面是禹王宫。

楚王城景区大门。城门上书“临淄”,应是齐国都城。

护城河前两根三面兽护城石柱。

稷下学宫

大约上午11时,从影视城出来,去往火车站。总体来说,这个影视城规模很大,建筑古色古香,票价很良心,值得一逛,不虚此行。

又到天河公园。这是意外看到的一个景点。

两程夫子祠兼农民夜校旧址

又看到这座古名居,依然没有开门。

月河公园,一个名为西王褚的古村落遗址,可能是修南水北调工程搬迁后的一个古村遗址吧。

下午一时多,来到焦作站。结束焦作之行。1326-1447,G1191到武汉,结束焦作之行。后记:焦作这座小城里,我读过了最宝贵的四年大学时光,最好的青春、充满憧憬和希望、朝气蓬勃,这应该是我的大学四年应有的样子。可印象中我对于自己大学记忆的主色调是灰色的:孤独、自卑、单调、消极、枯燥、苦涩......,大学毕业后,工作不顺,生活一度很艰难。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后来去了另一个城市攻读了研究生,毕业后彻底转了行,从事现在的工作至今。转行跨度很大很大,需要很多很多更艰辛的努力去弥补很多主观客观的短板弱项,其中的酸甜苦辣难以一一述说。好在生逢盛世,我们这代人赶上了ZG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好时代,国家给了我们足够多的宽容和机会。于今,再次回到山阳城焦作,见到当年的同学们,物是人非,难免有很多人生苦短之类的感慨。但彼此安好,便是幸福。唯有感恩时代、感恩国家,珍惜所拥有的的一切,为社会为国家努力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奉献,才无愧于这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时代。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小城焦作忆旧游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