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
2019.06.25

吴侬软语“酥”州行——2018年11月3天2晚苏州自由行

天数:3 天 时间:11 月 人均:1800 元 和谁:夫妻

初识冲绳——知否知否,应是臀肥腿瘦   https://you.ctrip.com/travels/naha57429/3817736.html

2018年盛夏,我们在大西北画了一个圈   https://you.ctrip.com/TravelSite/Member/EditClassicTravel?travelId=3818936

https://you.ctrip.com/TravelSite/Member/EditNewTravel?travelId=3902619

---------------------------------------------------------------------华丽丽的分割线-----------------------------------------------------------

     苏州之行缘于我那颗不安分的小心脏。眼看着朋友圈里新一轮晒红叶晒银杏晒秋色此起彼伏地开始了各自的表演,我又如何能按捺得住自己活蹦乱跳的少女心?于是乎,去哪里就成了一个需要纠结的问题。

     赏秋的处所很多,远到枫叶之国加拿大(虽然一直很想去,但前期准备很费时间,做不到潇洒地说走就走),近一点的霓虹国(2015年已体验过“红叶狩”),目光转向国内,只是因为在琳琅满目的旅行社推荐地中多看了一眼,苏州天平山,这个离上海最近的赏枫名所就成了我的不二之选。想想酥到骨头里的吴侬软语和蜜汁酥甜的苏式美食,想想之后那部以苏州为背景的电视剧《都挺好》一夜爆红,我就忍不住为自己的英明神武点赞。

    日子定在了十一月底深秋时节,正好小盆友的学校也很配合地搞了两天学工活动,不用在家神经兮兮地盯着他做作业,老父亲老母亲终于可以放飞自我了。

    闲言碎语且少说,上图镇楼是正经。

 

 

 

 

 

 

 

 

 

 

 

 

 

 

 

 

 

 

 

 

    上海和苏州只隔着半个小时的高铁,名副其实上海的后花园。

    话说如今的苏州火车站就是一挺有特色的建筑,它的设计在整体上是由各种几何线条组成的菱形、方形、圆形的粉墙黛瓦,与贝聿铭大师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建筑外形而言,其屋顶下需要覆盖所有站台和轨道,体量极为庞大,如果做成一个整体屋顶,其观感会显得过于庞大,与苏州古城小巧玲珑的风格格格不入,为此设计者创造性地设计出菱形屋顶的构思,将一个整体屋面在外观上分解成绵延不绝、高低错落的小菱形屋面,完全消除了建筑的庞大之感,同时也解决了大跨度屋面的技术难题,达到了形式与功能的高度统一。更为关键的是,这一菱形结构又与苏州古典园林的花窗和铺地花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屋顶似乎成了对苏州古典文化的一种呼应,甚至是某种形式上的延续和传承。

    从色彩而言,屋顶为深灰色,东西墙面为白色,这灰白二色所形成的粉墙黛瓦的外观印象,正是苏州古城的传统建筑的精髓,灰白二色也是苏州古城的经典颜色。

    从总体上看,苏州火车站的最大特点在于用温柔纤细的江南情调堆砌出了雄浑厚重的大气感,这在苏州乃至中国是独一份。

    虽说这一段是从度娘上拷贝不走样过来的,虽说我们这种建筑小白也根本参不透其中奥妙,但乍见之下,还是感觉很有特色,苏州的门户果然不同凡响。

 

 

    出了火车站,直奔拙政园,一如既往地跟着人肉导航走,一如既往地绿色出行。公交车站设在地下,需走地道下去,而且得看好方向,因为地道中间隔着墙,两边都是单行道,谁也犯不着谁。

    拙政园是苏州名气最响的园林了,所以人们趋之若鹜。中国的四大名园,苏州就占了半壁江山,拙政园和留园榜上有名,另两座是颐和园和避暑山庄。

     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约52000平方米),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特色。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远香堂、小飞虹为人津津乐道;西花园建筑精美,卅六鸳鸯馆、与谁同坐轩,各具特色。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

    苏州园林本就以精致玲珑见长,时值深秋,园内各色树木植物红的红、黄的黄、绿的绿、青的青,尽情绚烂,煞是好看。

 

 

 

 

 

 

 

 

 

         路渣渣跟着路神这个亭子进,那个馆子出,早就迷糊了,只知道小径曲折,移步换景,到哪儿都像画儿里一样,如果能把如潮的人群自动屏蔽掉就更好了。

 

    说话间转到了卅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这里是西花园的主体建筑,南部称“十八曼陀罗花馆”,北部名“卅六鸳鸯馆”,这是古建筑中的一种鸳鸯厅形式。南厅曼陀罗花即山茶花,北厅因临池曾养着三十六对鸳鸯而得名。

 

    跟着旁边的旅行团蹭听了一会儿导游解说,原来卅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顶棚采用拱型状,既弯曲美观,遮掩顶上梁架,又利用这弧形屋顶来反射声音,增强音响效果,使得余音袅袅,绕梁萦回,整个就是一立体声环绕设计,足见古人智慧,用来享受生活实是妙哉。

     卅六鸳鸯馆另一处吸引我的是馆子四隅的耳室,虽然空间很小,却装饰了浪漫的蓝紫色玻璃,晴日里阳光透过玻璃洒落耳室,连带蓝色紫色的花边菱形一起映射在地面上,就这样足能呆坐一个下午也不觉腻。

 

 

    走马观花结束拙政园之行,出门觅食。路过隔壁的苏州博物馆,看到馆外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放行。心中窃喜:还好事先预约了入馆时间,省下排队的时间正好午餐。

    穿过马路,来到离拙政园最近的大名鼎鼎的裕兴记老字号,不大的店面已是人声鼎沸。还好眼尖,抢到一个两人座,紧挨着出菜的窗口,堪堪前胸贴后背地坐定,点了头牌秃黄油面和蟹粉虾仁面,上菜的阿姨热心指导我们把小碗里的姜丝、青菜倒进面里拌着吃。虽然吃不惯姜丝,面的味道还是很不错的,是我喜欢的细面,秃黄油包裹着面条送入口中,大大的满足。

 

     吃干抹净,心满意足地向苏博走去。门口仍是大排长龙,我们气定神闲地直奔保安,出示了预约凭证,就畅通而入了。

    苏博是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之作,以墙为纸,以石为绘,没有任何错综复杂的结构,以极简的几何线条,勾勒出一个山水画式的苏州博物馆

    经典角度呈现苏博:

 

    一幅以散碎石子铺地、打磨成片的石山为主、微波荡漾的池塘为前景、粉墙黛瓦为背景,借用拙政园探头而出的树冠构成的中国山水意境画:

 

 

 

 

    室内也是极简中国风:

 

 

 

 

    喜欢这样的屋顶和阳光投射在墙上的影子。

 

    假山王国狮子林就在离苏博不远之处,既来之,则岂可错过之?(好拗口)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故名“狮子林”。以假山著称的狮子林,通体以湖石为素材,这样大体量的湖石假山在苏州园林中亦是少见。

 

 

    一脚踏进门里,只见小桥边、流水上、亭子旁,一座座假山或伫立、或横卧、或亲水,形态各异,怪石嶙峋,感觉自己把这辈子的假山都看完了。

 

 

 

 

 

    狮子林里的彩色玻璃也好看得紧:

 

 

 

 

 

 

    一天之内看了俩苏州园林和一个苏州园林式的博物馆,审美也饱和了,施施然回酒店。

    酒店位于阊门城楼边上。阊门自古享有盛名,因为明清时期这一带曾是全苏州最繁盛的商业街区,《红楼梦》开篇就有提到“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如今的阊门内外也是热闹之地,七里山塘步行可达。于是晚上先去附近的一家面馆吃了奥灶面。奥灶面乃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是江苏省昆山市的传统面食小吃之一,属于苏菜系。传说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时,途经昆山游览玉峰山后腹中饥了,于是来到一家小面店吃了一碗红油爆鱼面,觉得味道无比鲜美,忙让太监打听烹制方法。但由于语言关系,太监似懂非懂,无奈只得急中生智面奏皇上:“红油面味道好,主要是面灶上的奥妙。”乾隆一听哈哈笑道:“面灶奥妙,奥妙的面灶!”从此这家小面店就有了“奥灶面”的美称。

    奥灶面以红油爆鱼面和白汤卤鸭面最为著名。我们点了红汤面,配了一堆浇头,顿时赶脚自己很富有。

 

    饭后百步走,沿着步行街晃悠到了七里山塘,此时夜色正好、人头攒动,随着人流往前移动,飞檐的朝宗阁、五彩的灯具店、气派的古戏台、灯光桨影的两岸人家、飘飘冉冉的夜光气球,依次入目而来。

 

 

 

 

 

 

 

 

    悠悠穿行在小巷间,耳边不时听闻临街小楼的窗口飘来一阵软糯酥人的评弹,似有若无,迎风而来,又随风而散,真真是叫人酥到骨头没有四两重了。夜色七里,苏式山塘!

 

 

 

 

 

第二天是礼拜一,特地把天平山赏秋行程安排在周一就是想避开双休日的人山人海。尽管不可能完全跳出人从众的包围,但至少可以从心理上安慰一下自己。

       去天平山的公交上发生了一件好玩儿的事儿。苏州的公交车报站也跟上海一样,用普通话报一遍,再用苏州话报一遍。苏州话和上海话有点亲戚关系,我听着觉得好玩儿,就对着老公模仿起来。等我们乘到最后一站下车的时候,车上只剩另一位男乘客了。和我们一起下车后,他追上来找我们问路。我们一脸懵圈地看着他,告诉他我们也不是本地人,完全不清楚他要找的地方。等他走远了,我捂着嘴乐儿,悄悄跟老公说,这人是不是看我在公交车上学说苏州话,就把我当本地人啦。老公说,没准儿就是这样。我顿时傲娇起来,觉得自己的苏州话学得还挺地道。

    下车后到天平山还有一段路要走,人肉导航跟着手机导航带着我一路前行。到了一个分岔口,眼看着往上走就要爬山了,我满脸问号,这就要爬山了吗?我连景区大门都没见着呢!人肉导航很自信地把手机导航拿给我看,没错呀,指的就是这条道,说不定景区大门在半山腰呢。我仍是满脸疑惑,老公不由分说拉着我就往上走。越走越荒凉,越走人越少,越走越觉得不对劲儿。人肉导航终于开始怀疑人生了,把手机导航翻过来倒过去折腾了一遍,才正式宣布导航把我们导到后山去了。看看,这就是不听老婆言的后果吧。人肉导航还死要面子,自由行么,乐趣就在于会走错路,就算走错了,顺道看看路上风景不也挺好。大哥,请你摸摸自己的良心好不好,路上尽是荒草,哪有什么风景可言!

    亏得我心态好,跟着人肉导航原路返回,一路上念叨着今天步数妥妥地要破三万了。还好我们也不赶时间,等我们以逛马路的速度逛到几公里外的景区门口时,已经11点多了。离门口还有很长一段路的时候,就看到来回两车道的马路上停满了车子,不时以龟速向前挪动几步,原来都被堵在外面等停车位呢。人肉导航可逮着机会得意了,看看,还好我们没开车来吧,堵成这样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进去呢。我白了他一眼,可不,跟着你都跑后山去了,白走那么些路,还不如在这儿等着呢。话是这么说,当我们走过长长的车队,看着车上的人干着急又无可奈何,心里还是觉得靠两条腿走路最自由。

    越靠近景区门口,人越发多起来,其中不乏成群结队的阿姨妈妈们。这些阿姨妈妈的标配是穿着五颜六色、争奇斗艳的衣裙,肩上披着五颜六色、争奇斗艳的丝巾,有的手上还拎着大大的旅行包,那是用来装替换衣物的。没错,除了身上穿的,阿姨妈妈们还有可能要换装哦。阿姨妈妈们常常是呼朋唤友,集体行动。拍照时看准一个点,每个人上去来一张单人照,最后大家排排坐或者排排站,凹个造型再来张集体照,这才心满意足地奔赴下一个景点。每到一处,都有银铃般的笑声伴随热闹非凡的呼唤声,着实是一道让人无法忽(zhi)视的亮丽风景。

    虽说经典的拍照点不可避免的人多,但天平山地域广阔,散落到各处,还是会有一些僻静人少之处可以让我好好地想想静静。再不济,拍照时还可以采取四十五度仰角,因此镜头里的天平山看上去还是一派岁月静好的样子。

 

 

 

 

 

 

 

 

 

 

 

    可能秋天是天平山最热闹的季节了吧,我想象着其他季节人不多的时候,天平山该是个怎样曲径通幽、鸟语花香的景象。曾经有人向我推荐冬日雨雪的天平山,如果有心有闲的话,倒也不失为一个好选项。

    下午赶赴木渎镇,买了联票,把四个景点一口气包圆了。

 

    第一个去的是严家花园,曾用名羡园,因园主姓严,故俗称严家花园。其门对香溪,背倚灵岩,“虽处山林,而斯园结构之精,不让城市”,为江南名园之一。严家花园占地16亩,中路为五进主体建筑,其中位居第三进的尚贤堂为苏州罕见的明式楠木厅,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木础石质,典雅古朴;楠木直柱,圆润柔和;雕刻简洁疏朗,色调淡雅素净,具有实用和审美功能。

 

 

 

 

 

 

 

 

    严家花园的厅堂建筑宏敞精丽,堂堂高显,显示出严正的气度和性格。而进入园区,其建筑则显得精巧活泼,丰富多彩,楼阁亭轩廊榭错落有致,富于变化,体现出造园者精湛的造园艺术。严家花园还有一些建筑造型颇为别致,在苏州古典园林中颇为罕见。如园子东部的爬山廊,此廊依地势而建,随地形升高,连接自然,造型优雅,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从平地漫步至环山草庐的二楼。

 

 

 

 

 

 

 

 

 

 

 

严家花园出来,我朝老公直砸吧嘴,原来我们姓严的家族还有这么一个大园子,多气派,多有范儿!老公撇撇嘴,你想多了。

    下一站虹饮山房可是大有来头,它是清初木渎文人徐士元的私家园林,乾隆下江南每游木渎,必先在此弃舟登岸,流连此处看戏、品味、用膳、游园。因而,当地都习惯称虹饮山房为乾隆的民间行宫。纪晓岚、和珅、刘墉等大臣也都曾数次下榻于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话。

 

    虹饮山房的主人徐士元是个落第秀才,一生不慕功名,惟喜居家读书。他还有个嗜酒的癖好,常和朋友在园中诗酒为乐,而且酒量极大,号称“虹饮”;又因宅园毗邻虹桥,“虹所饮者,桥下之香溪也”,虹饮山房之名即由此而来。

    虹饮山房的建筑风格融江南文人园林之秀美及北方皇家园林之雄丽为一体,色调沉稳大气,有皇家之风,由秀野园和小隐园二处明代园林联袂而成,其“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胜过其他园林。

 

 

       一个人站在空旷的青石广场前,天蓝云白,被夕阳余晖渲染得一片金黄的古戏台显得凝重而迷离。遥想当年乾隆在此独享一个由亭台、楼阁、假山、碧池、曲桥所组成的世界,是何等惬意,难怪他每次路过必来游历,足见是真爱。

    第三站古松园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宅第园林风格建筑,为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所建。宅内各处建筑古朴雅致,雕刻十分精细,有一定的艺术和文化价值,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后园有一株明代罗汉松,苍翠虬劲,姿态优美,古松园即因此松而名。此树已有五百多年树龄,抬头仰望古松,依然是那样蓊蓊郁郁,葱翠苍劲,全无半点龙钟老态。

 

    往北不远处有一株银杏,粗可盈抱,枝干挺拔。正是深秋满树金黄耀眼之时,为前宅后院带来一片生气。

 

 

 

 

 

等我们赶到最后一站榜眼府第时,离关门时间只剩一刻钟了。因为榜眼府第被包围于一片民宅之间,有点不太好找。门口的工作人员提醒我们时间不多,我们识相地快马观花。

    榜眼府第为林则徐弟子晚清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的故居,其宅坐南朝北,门对胥江,前宅后园结构,具有典型的清朝早期江南宅第园林建筑风格。

    前宅现存三进,分为门厅、大厅和楼厅。出大厅西折有花篮厅和书楼。花园在原园址废墟上重建,以池为中心,厅、轩、廊、榭、桥和黄石假山散落其间,整个园宅占地近十亩。

       如此这般被框住的园景最是深得吾心:

 

    晚上又去光顾了裕兴记,因为上次看着菜单上的面好多都想点,但两口人吃不了许多,就想着再去一次,换两种口味尝尝。这次换了个分店,不在市中心,店堂宽敞多了,但奇怪的是有些面的价格却比拙政园附近的那家高出不少,秃黄油面要188一碗,几乎是拙政园那家的两倍。我和老公相视咋舌,搞不懂这家位置偏僻,肿么反而还贵了,想来想去可能这家的料更多吧,还好上次已经尝过秃黄油了,这次不用点那么贵的了。

    我点了上次就看中的虾仁肉丝两面黄,老公点了碗枫镇大肉面。至此俩人把裕兴记的招牌面几乎都尝了个遍,其实平常吃的话,点些家常的面即可,就已经是舌尖美味了,蟹黄蟹粉之类只是图个新鲜罢了。

 

 

 

 

 

    第三天起床,发现窗外大雾,大有浓得化不开之势。突然很怀念前一天明媚阳光下酒店餐厅旁的阳光房,怀念那些有阳光的时刻。

 

 

 

 

 

 

    前几天被虎丘的官宣洗脑了:“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所以最后一天就是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遗憾”的。

    此时的虎丘,银杏乃是一绝。早晨的大雾,笼罩了苍翠和枫红,唯银杏之灿烂金黄仍耀眼夺目。

 

 

 

 

 

 

 

 

 

 

    虎丘比起天平山来,清静了许多。虎丘最引人入胜的名胜古迹就是相传为吴王阖闾墓穴的剑池,而更引人入胜的是这里流传着的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传说:

    虎丘山原名海涌山,相传春秋战国时代,吴王阖闾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承了王位,在海涌山下深挖墓穴,把阖闾葬在山下,并用许多金银宝物和三千把名为“鱼肠”的宝剑作为随葬。没过几天,夫差在山上守墓时发现墓上蹲着一只老虎,双耳竖起,两眼闪光,凶势逼人,十分威严。但走近一看,老虎又不见了,遍寻无着。夫差心中十分疑惑,就把掌管风水的大臣叫来询问。风水大臣言道:“大王所见的老虎,乃是山中之精灵所化,并非真虎,故而不可能找到。大王可以命石匠凿一只老虎放在山上,叫它永踞此山,大王也可以永保霸业。”夫差立即照办。从此,远远望去,就可以看见一只栩栩如生的老虎盘踞于山上,人们便称之谓“虎丘”。时间一久,大家就不叫“海涌山”而改叫“虎丘山”了。

    从古到今无数的人想要找到吴王阖闾的坟墓,秦始皇、西楚霸王项羽、孙权等历史名人都曾在这里大肆挖掘却都无功而返,于是这个地方就越发神秘莫测了。

    直到现代,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的实地考察、观测,最终确定了剑池之下确有吴王阖闾的陵墓。2006年,为了维修墙砖鼓突,抽干剑池池水,才使吴王墓入口初现端倪。但因挖开墓穴极有可能影响剑池上方的虎丘塔,导致其垮塌,于是发掘工作不得不被叫停。千古之谜,一朝终解,这个使游人从古玩味至今的谜题,依然是虎丘最传奇的风景。

    现在人们虽然知道了墓穴的所在,但依然不能挖掘,可以说吴王阖闾是套路最深的先人了。

    从千人石上朝北看,“别有洞天”圆洞门旁刻有“虎丘剑池”四个大字,浑厚遒劲,原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独子颜頵所书。圆洞内石壁上另刻有“风壑云泉”,笔法潇洒,传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书。崖左壁有篆文“剑池”二字,传为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除此之外,石壁之上还有明代宰相王鏊等诸多名人文士留下的题记篆刻,风格不一。

 

 

 

 

     看到这里,老公幽幽地来了句,这跟我们现在在名胜古迹上写“到此一游”,效果不是一样一样的嘛。我白了他一眼,这能一样吗?人家写那是墨宝,你写那揍是破坏文物!

    试剑石前,我以指为剑,假装自己是身怀绝世武功的女侠:

 

 

 

 

    虎丘还有一奇,就是虎丘斜塔,又称云岩寺塔,是驰名中外的宋代古塔。始建于公元601年(隋文帝仁寿元年),初建成木塔,后毁。现仍存的虎丘塔建于公元959年(后周显德六年),落成于公元961年(北宋建隆二年),比意大利比萨斜塔早建200多年。自明代起,由于地基原因,虎丘塔就向西北倾斜,塔顶偏离中心地面已达2.34米,最大倾斜角度3.59度,被称之为“东方比萨斜塔”。1956年,苏州市政府邀请古建筑专家采用铁箍灌浆办法,加固修整,终于保住了这座古塔。

 

 

 

 

    而意大利比萨斜塔在工程开始后不久的1178年,也是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最大倾斜角度曾高达5.5度。从1990年至2001年,持续了11年的修复工作帮助比萨斜塔稳住了倾斜度,塔身倾斜度从原来的5.5度挺直为现在的3.99度。

    由此可见,虎丘斜塔的历史比意大利比萨斜塔悠久得多,可谓是斜塔界的祖师爷了。

    待我们原路返回的时候,山上的雾气渐渐散去,太阳公公终于肯露脸了。路过二山门的时候,回头拍了张沐浴在阳光中的断梁殿。有没有联想到动画片《齐天大圣》中孙悟空变身的那座小庙?

 

 

 

 

    二山门即断梁殿,也藏着一段传奇。断梁殿建于公元1338年(元代),它的主梁是由左右两根木料拼接而成,在两端设计了一排造型优美的斗拱来托住悬挑出的大梁,解决了受力的问题,且全殿不用金属构件作紧固,只用竹、木钉结合。民间传说是元朝一位皇帝故意出难题,下了一道圣旨,规定只能用专门配备的材料建造,不许使用铁钉。但苏州工匠们没有被难倒,依靠经验丰富的老匠师赛鲁班的带领,精心建成了独具一格的殿门。门两侧的对联“塔影在波山光接屋,画船人语晓市花声”,描述了虎丘历史上的盛况,房屋鳞次栉比,画船来来往往,话语声、卖花的叫声组成了一幅繁华的市井图。

    

    走出虎丘景区,我暗暗赞叹:虎丘真是个宝藏之地,随便一处都能牵出一段神奇的前尘往事,难怪官宣那么自信,不来虎丘真的要抱憾了。

 

    最后来一张虎丘斜塔前的牵手照作为收官。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吴侬软语“酥”州行——2018年11月3天2晚苏州自由行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