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03

海南旅游:二访海口五公祠散记(图)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天数:1 天 和谁:夫妻
玩法:美食,购物,摄影,自驾,人文,自由行,火车,徒步

发表于 2023-02-03 12:21

海南海口的五公祠是记者利用2023年1月来海南三亚度假之旅中抽暇来海口一日游的首个景点,记者曾于上世纪的1992年8月来过这里,但是31年过去了,除了五公祠的主体建筑外其它基本上都没什么印象了,但是旧地重游依然感到很兴奋。

海口东站(摄影:冯赣勇)

2023年1月31日一早,记者一行从三亚乘C7452次早班列车前往海口开启海口一日游。高铁经过1小时50分钟车程,于上午8:04顺利抵达海口东站,携程旅游海口分部的导游兼司机邢谷军同志早已迎候在站外。

导游邢谷军(摄影:冯赣勇)

邢谷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并向记者详细地介绍了由他精心安排的当天海口一日游的行程。经过确认后,邢谷军驱车带我们前往海南第一楼的五公祠瞻仰。在车上他也将五公祠的相关情况向我们进行了介绍。

五公祠周边景色(摄影:冯赣勇)

当日海口一日游来五公祠时,让我在车上浮想联翩。记得那次来海口五公祠时正值海南的酷暑时节,我们打了一辆意大利菲亚特的出租,因车实在太小又没有空调,所以对来五公祠途中热的煎熬印象颇深。我们从海口东站经过十几分钟的车程就顺利抵达五公祠景区。

五公祠景区留影(摄影:邢谷军)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光绪十五年重修,后又经多次修缮的五公祠在记者看来文化底蕴十分厚重。它是为纪念唐、宋朝时期贬谪到海南的五位著名历史人物:唐朝名相李德裕、宋朝名相李纲、李光、赵鼎、名臣胡诠而建,故名为五公祠。

九曲桥(摄影:冯赣勇)

来到五公祠景区,只见这里自然环境优美,整个五公祠处于绿树成荫,秀水雅池,小桥流水之间。经过水上一座连接景区的白色九曲石桥,就来到了沿长长的白色高墙后面的一组古建筑群前。

展望五公祠景区(摄影:冯赣勇)

邢谷军介绍说,这里由观稼堂、学圃堂、东斋组成,并和苏公祠、两伏波祠及其拜亭、洞酌亭、粟泉亭、洗心轩、游仙洞先进连成一片,建筑面积2800余平方米,连同园林、井泉、池塘约占地100亩,形成了一组文物古迹群,人们习惯上统称为五公祠。

琼台胜境留影(摄影:邢谷军)

五公祠的各个古迹既有自己的独特风貌,又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这里楼阁参差,疏密相间:亭廊宛转,错落有致:叠石假山,丘壑分明;泉井湖水,浣羡渺弥:树木花卉,沧古洒洒,素有“琼台胜境”、“瀛海人文”和“海南第一名胜”之誉。

五公祠浮粟泉(摄影:冯赣勇)

来到景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正对着的红色门楼,上书“思贤”二字,顺着白色墙壁右行不远,我们从“琼园”的月亮门进入后就是浮粟泉。紧挨浮粟泉旁边是一棵枝繁茂盛的龙眼树。登上浮粟泉两侧的石阶,就是一座宽敞的庭院。

五公祠琼园(摄影:冯赣勇)

琼园是1915年扩建五公祠时增辟的一组园林古迹群。主要建筑有洗心轩与游仙洞。琼园两个字取:“南溟奇甸,琼台胜境”之意。1986年又在该园增建了五公庙和五公祠佛祖庙,供游客游览时参拜。

五公祠堂(摄影:冯赣勇)

顺着庭院正中漫步而行再登几节石阶后就来到了五公祠堂前。祠堂内供奉着“五公”的彩色塑像栩栩如生。

五公塑像(摄影:冯赣勇)

五公祠堂另一侧是一座供奉着铜佛的殿房。铜佛铸造于宋代,抗日战争时期曾被日军劫运欲拉往日本,因战败未遂,解放后由广州运回海口安置此处。

铜佛像(摄影:冯赣勇)

记者离开五公祠堂,相继看到了周边的碑帖长廊、观稼堂、洗心轩、两伏波祠、洞酌亭、拜亭以及东坡书院和苏公祠等一系列众多的景点。由于是随心所欲的自由行,故走到哪儿就看到哪。

碑帖长廊(摄影:冯赣勇)

观稼堂原名为观稼亭。椐《琼山县志》记载:观稼亭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是一座六角飞檐大亭,它为纪念苏东坡指凿双泉,造福桑梓乡里的丰功伟绩而建。“观稼”两字,寓意为:观浮粟泉水旺盛,灌溉金穗千亩之意。

观稼堂(摄影:冯赣勇)

观稼堂在明末清初时被毁,康熙四十三年(1704)琼州知府贾堂深感观稼亭对教化当地百姓黎民、思忆先贤丰功伟业有远深意义,便在旧址重建。道光十四年(1834)又经扩建,形成为当时海南最大的亭榭。

洞酌亭(摄影:冯赣勇)

据清人张育春撰写的《重修观稼亭记》记载:观稼“亭前为平坂,旁浥清泉,有溪流一道,自东环流而西,两旁绮丽交错,阡陌纵横,士大夫游息于此,比之裴中立绿野堂,洵城北一名胜”。

学圃堂(摄影:冯赣勇)

洗心轩,建于1915年,是一间亭榭式的古建筑,四周辟廊。正门走廊园柱悬挂朱为潮主持修建洗心轩时撰写的楹联意义深远,耐人寻味:“一水可曾将耳染,纤尘绝无上心来”。这付楹联的来源包含着一个传说。洗心轩解放后有重修,但基本上保持了民国期间的建筑风格。

两伏波祠(摄影:冯赣勇)

两伏波祠,则为纪念西汉的路博德、东汉的马援两位伏波将军而建,是海南较早的古迹之一。海南最早建伏波庙是在宋朝,据《正德琼台志》记载:“伏波庙在郡城北六里龙岐村”。明万历四十五年琼州副使戴熹又在府城西边的教场演武亭建“汉二伏波祠水久该祠被毁,至清朝先后有重修,雍正八年郡城文武捐修”。

苏公祠(摄影:冯赣勇)

苏公祠是五公祠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景点之一,自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于绍圣四年(1097)被贬来琼,借寓金粟庵(今五公祠内)留存遗迹以来,宋、元、明、清及民国历朝不断在其周围增建、重修古迹,因此,习惯上把这组古迹群统称之为“五公祠”。

苏公祠留影(摄影:王珏)

苏东坡北返后,海南学子经常在他曾借寓过的金粟庵入饮酒赋诗,进行学术交流,怀念这位“一代文宗”,久之便把该处题名为“东坡读书处”。元代在此基础上开设“东坡书院”,大书法家赵孟頫为之题匾。

东坡书院(摄影:冯赣勇)

书院几经变迁,至明初毁废,但遗迹尚存。明万历45年(1617年)琼州副使戴禧在原址重建。并改书院为“苏公祠”,奉祀苏东坡与其子苏过。清顺治、乾隆年间又对该祠进行重修,光绪15年(1889年),朱采在修建海南第一楼时对苏公祠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修,并增建山门等建筑。苏公祠基本上是光绪年间建修的规模。

拜亭(摄影:冯赣勇)

苏公祠山门口陈列的石雕系明代修建苏公祠时的原物,山门口悬挂明太祖朱元璋赞海南诗句“南溟奇甸”横匾。苏公祠正厅陈列着苏东坡及其子苏过和学生姜唐佐的牌位。大厅圆柱悬挂民国四年(1915年)由朱为潮撰联,现代著名书法家麦华三重书的“此地能开眼界,何人可配眉山”的楹联一付。

苏公祠石窗(摄影:冯赣勇)

苏公祠原为金粟庵。明万历时在此建立祠堂,称苏公祠。是纪念宋代著名诗人苏轼,同时,也崇祀他的弟弟苏辙,故亦称二苏祠。祠内陈列苏东坡诗词碑刻等30多块。祠前有一对联:“此地能开眼界,何人可配眉山”。因苏东坡谪居海南地区,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苏轼起。

海南第一楼五公祠(摄影:冯赣勇)

记者一行最后来到与苏公祠相毗邻的海南第一楼又称五公祠拜谒瞻仰。来到五公祠前仰望,只见正门悬挂“五公祠”的金字匾额,楼上挂有“海南第一楼”,落款署:“光绪十五年嘉兴朱采”,楼内大厅挂“安国危身”横匾。

五公祠留影(摄影:冯赣勇)

五公祠为楼阁歇山顶建筑,建筑面积498.88平方米,高12.26米,后墙柱处砌墙,其余三面辟为廊,整座大楼由18根木柱和10根石柱支撑,其建筑风格有鲜明的海南地域特征,带有南洋建筑的痕迹,也深受岭南建筑的影响,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五公祠景区留影(摄影:冯赣勇)

五公祠历代都有重修,民国四年(1915)琼州道尹朱为潮曾主持修缮。解放后,在1954年、1973年、1992年、1996年由广东省和海南省人民政府、海口市人民政府先后拨款对这组古建筑进行修缮。

五公祠景区一角(摄影:冯赣勇)

五公祠最大规模的一次维修是在2002年10月,由国家文物局、海口市人民政府和五公祠管理处共同出资对其进行抢救性的维修。抢修后的海南第一楼,光彩夺目,焕然一新,再现了百年古楼的风采和雄姿。

五公祠景区雕像(摄影:冯赣勇)

五公祠之所以称为海南第一楼,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建筑规模和所奉祀的五公他们高风亮节的品德在当时都堪称第一。五公祠建筑物古色古香,庭院内卵石铺路,古木参天,名花夹道,香气扑鼻。祠内五公石雕栩栩如生,满面思绪。

李德裕像(摄影:冯赣勇)

特别是分布于五公祠外矗立着的李德裕、李纲和赵鼎、李光和胡铨等五位历史名臣的大雕像,个个栩栩如生,它们经历了海南的沧桑和见证了海南的变迁。

李纲像(摄影:冯赣勇)

这里也对这五公进行一个生平简介。李德裕(787-850),唐赵郡人,官历翰林学士、观察使、兵部左侍郎、左仆射,唐宣宗时因受李宗闵、牛僧儒集团中的白敏及其同党排斥被贬海南。他贬谪海外仍不忘著书写作对海南文化的发展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只可惜一代名相却因朋党倾轧而“功成北阙,骨葬南溟”。其主要著作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等传世。

李光像(摄影:冯赣勇)

李纲(1083-1140)福建邵武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民族英雄,北宋末年一位有魄力、有才华的宰相,因受奸臣陷害被贬海南。李纲在海南逗留期间,曾到海口龙岐村的伏波庙拜祀汉两伏波将军,并留下《伏波将军庙碑阴记》记述了他这次南渡的经过。李纲在海南停留的时间虽然短暂,但他在历史上抗击外侵的壮举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这也是海南人民怀念他的原因所在。

赵鼎像(摄影:冯赣勇)

李光(1078年-1159年)南宋越州人,进士出身,官居县令、参知政事、资政学士等职,因极力反对秦桧而被贬海南。在琼期间李光和被贬居琼的胡铨,过往甚为密切,经常赋诗唱和,“讥讪朝政”。李光居琼十年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文,其中不少是甚价值之作,为海南文化事业的发展留下了极其宝贵的遗产。

胡铨像(摄影:冯赣勇)

赵鼎(1085-1147)山西运城人,南宋进士出身,曾任宰相,因反对秦桧的投降主义被贬海南。由于秦桧变本加励残酷迫害,此时赵鼎只能以死来表示抗争。赵鼎死后十年,孝宗即位,因念及其于国有功,追封为丰国公,赠太傅,谥忠简。主要著作有《得全居士集》、《忠正德文集》等传世。

五公祠文物碑(摄影:冯赣勇)

胡铨(1102—1180)江西吉安人,南宋进士出身,先后任知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少监、起居郎、参知政事、资政学士等职,因反对与金议和而被贬海南。胡铨是一位博学的学者、诗人,他贬谪海南期间传播先进的中原文化,为海南教育事业的发展及人材培养,为加强黎、汉民族的团结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因此,他为海南人民所怀念和敬仰。

五公祠石牌坊(摄影:冯赣勇)

从海南第一楼五公祠主景区出来,顺右手西行还有一大片新开发的区域,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1年6月25日公布,海南省人民政府所立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文物碑及另一座五公祠大门前的白色五公祠石牌坊,都是记者新看到的。总之,二次瞻仰五公祠真是不虚此行,获益匪浅。(图文:冯赣勇)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海南2858
海南旅游:二访海口五公祠散记(图)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海南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海南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海南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海南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中国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