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1

佛系緬甸——浮屠之下,皆為信仰!

编辑
天数:8 天 时间:11 月 人均:7000 元 和谁:和朋友

“信仰是什麼?”

“信仰是一個人對於某種理念,學說或宗教的信服與崇尚”我百度了下,但對其依然是不甚了了...帶著這份縈繞於心的疑惑,我踏上了緬甸這片土地。

我對於緬甸的印象,停留在貧窮,混亂,落後這些被固有化的標籤上...曾以為,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都會被這一切的負面所擊垮,變得憤世嫉俗。

然而,在緬甸行走的八天裡,我卻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當地人的熱心,善良,友好,以及對於神佛的虔誠。

這讓我突然有種感悟,我們雖然生活在 富裕 的遠離戰亂的城市,但我們的心中卻充滿著浮躁與不滿足。

而在這“萬千佛塔煙雨中”的貧窮國度,人們卻是如此地淡然與知足。

這,或許就是信仰的力量吧!

關於作者

我是個在鄉下長大的孩子,小時候雖然生活條件不高,但我卻擁有過一段令我難忘的快樂時光:

漫步於田野小徑聽鳥蟲歌唱,感受大自然的廣闊與美好;躺祥於花間草叢看天上雲朵的變幻流逝,感受時空的立體與自由;偎依在午夜窗前欣賞滿天星辰的絢麗奪目,感受宇宙的浩瀚與神秘;獨坐於小 溪湖 畔聽涓涓細流在耳邊細語,感受歲月的流轉與匆匆。

所以小時候我就明白,有時候,我們不需要花費一分錢,就能享受到生命中的快樂與幸福。而有錢人雖然擁有物質的享受,但未必都是快樂的。

蘇東坡曾經寫道“天下本無主,有閒者便是主人”,想要快樂,就必須把心中的慾望降到最低,成為一個真正的有閒者。

關於緬甸

緬甸聯邦 共和 國(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簡稱緬甸。它位於東南亞,其東北與中國的雲南相接,首都為內比都。它的國土面積有67.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371萬(2018),其中68%為緬族,其餘就是些法定少數民族(撣族、克倫族、孟族等)和其他種族(華人、 印度 人、孟加拉人),其官方語言為緬甸語。

緬甸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古稱為 洪沙 瓦底,它於1044年統一,然後又先後經歷了 蒲甘 、 勃固 、東籲和貢榜四個封建王朝。1824至1948年期間遭受英國的侵略並成為其殖民地。1948年1月24日,緬甸正式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了緬甸聯邦。

精彩預覽

仰光篇 

蒲甘篇 

茵萊湖篇 

曼德勒篇

烏本橋剪影 

路線

這次行程的整體路線是: 仰光 (Yangon)--- 蒲甘 (Bagan)---茵萊湖(Inle Lake)--- 曼德勒 (Mandalay)。

下面是各城市間的路程及耗時表:

 建議從 仰光 進 曼德勒 出,或從 曼德勒 進 仰光 出,這樣比較省時。

行程安排

DAY1(2019.12.7):澳門飛 仰光 。

DAY2(2019.12.8): 仰光 市內觀光,遊覽蘇雷寶塔,聖瑪麗大教堂,瑞光大金塔等。晚上搭乘巴士去 蒲甘 。

DAY3(2019.12.9): 蒲甘 觀光,遊覽各大著名佛塔。

DAY4(2019.12.10): 蒲甘 觀光,看日出日落,朝聖波帕山。晚上搭乘巴士去茵萊湖。

DAY5(2019.12.11):茵萊湖觀光,遊覽娘水鎮,瑞耶瓦寺,紅山葡萄酒莊園,泰烏村等。

DAY6(2019.12.12):茵萊湖觀光,遊覽水上街市,茵汀村,貓跳寺,彭都奧佛塔等。晚上搭乘巴士去 曼德勒 。

DAY7(2019.12.13): 曼德勒 市內觀光,朝聖千人僧飯,遊覽 曼德勒 皇宮, 曼德勒 山,金色宮殿僧院等。

DAY8(2019.12.14): 曼德勒 市內觀光,遊覽固都陶佛塔,山達穆尼佛塔,孔雀寺,烏本橋等。

DAY9(2019.12.15): 曼德勒 飛澳門,行程結束。

 攻略部分請轉至文末

第一章:仰光,Mingalarbar!

從澳門飛 仰光 我們並沒有選擇在 香港 搭乘直航機,而是選擇了從澳門出發的轉乘機,主要是考慮到最近 香港 動盪的局勢,並且,在泰國轉乘停留的時間也是在可接受範圍之內。

當地時間晚上6點半左右,飛機緩緩地降落在 仰光 國際機場,拿完行李後我們走出了機場,迎面而來的是一群拉客的計程車司機,他們見到我們的第一句話是“鳴個喇叭”,當時以為是計程車的意思,後來才知道原來“鳴個喇叭”是當地你好的意思。

接著我們用了幾百美金換了厚厚一疊的基亞,瞬間成了百萬大亨。又花了“好幾千”買了電話卡,待一切 都安 排妥當後,我們就出發前往酒店。

從機場到市中心很是塞車,十幾公里的路消耗了我們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後來問了才知道, 仰光 不塞車才是異常。晚上8點左右,我們抵達了之前預訂的酒店,結束了一天的奔波。

第二章:仰光,在舊時光裡沉澱

一提到緬甸我就自然會聯想到 仰光 ,所以一直誤把 仰光 當成緬甸的首都。事實上, 仰光 只是緬甸最大的一個城市。作為英國殖民時期的古都, 仰光 很大程度保留了殖民時期的風貌,它位於緬甸南部的 伊洛 瓦底江三角洲,有 和平 之城的美譽,而且 仰光 二字在緬甸語中也有“戰爭結束”之意。

我們今天的第一個目的地是蘇雷寶塔,它距離我們住的唐人街並不遠,所以我們就步行著過去。

初來乍到,緬甸的一切對於我們來說都是新鮮的,街道上,有臉上塗著“特納卡”的小孩和女人,有穿著隆基嚼著檳榔的的男人,還有偶爾在人群中閃過的身著橘紅色僧袍的僧人,這一幀幀充滿生活氣息的畫面把緬甸那充滿復古的舊時光的味道都表現地淋漓盡致。

-蘇雷寶塔

大概走了15分鐘後,我們到達了蘇雷寶塔(Sule Pagoda),這個在鬧區中取靜的佛塔雖然沒有瑞山大金塔來得宏偉壯觀,但至今也已經有2200年的歷史。更值得一提的是, 仰光 其實是以蘇雷寶塔為中心向外延展建設的,所以蘇雷寶塔算是 仰光 市中心的中心。

出於對神佛的尊敬,緬甸所有佛寺都對進寺的著裝有著嚴格的要求:一不能袒胸露背,二不能褲不過膝,三必須光腳入寺。

我們在門口花了4000MMK(18.6RMB)買了門票,售票處還貼心地贈送了一包濕紙巾以供清潔腳底之用,我們脫了鞋襪就進去了。

寺院內聚集了來自四面八方的虔誠信徒,他們在佛龕前長跪著,雙手合十,嘴裡默念著經文,信仰在這裡真的是無處不在,就算在寺院前路過的途人也會忍不住停下來誠心禱告一番。

抬頭一看,蘇雷寶塔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著金光,它塔高46米,塔基程八方形,塔身鍍金,塔內供奉的是聖山守護神司雷的神像。

除了司雷的神像,這裡最特別的是緬甸生肖神像,緬甸人把生肖分成8個,星期日出生的人屬妙翅鳥,星期一屬老虎,星期二屬獅子,星期三上半天屬雙牙象,下半天屬無牙象,星期四屬老鼠,星期五屬天竺鼠,星期六屬龍。因此,緬甸人除了每年過一次生日以外,每個星期還過一次“生日”。

寶塔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可以找到自己生日日期對應的生肖佛像進行沐佛和膜拜,這樣就可以得到庇護。

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把祝福條放入龍船送去金塔的方式來進行祈福,不過這是需要支付許願費的。

 景點:蘇雷寶塔(Sule Pagoda)

 交通:搭車在Sule站下車,住市中心附近的話可以步行前往。

 費用:4000MMK(18.6RMB)

 作者的評價:蘇雷寶塔是 仰光 老城區的地標建築,雖然規模不大,但它的生肖佛像卻是獨具一格的,值得朝聖一下。

 推薦指數:  ☆☆☆☆

-班都拉公園

在蘇雷寶塔旁邊就是班都拉公園(Mahabandoola Garden)了,這個公園是為了紀念國家英雄班都拉而建造的。

在公園的正前方是緬甸的市政大廳City Hall。

在公園的兩點鐘方向有一座風格清新的小教堂,叫Emmanuel Baptist Church,它是 仰光 最古老的洗禮堂之一。

在公園周圍還有一些保存完好英倫建築,可見 仰光 政府對殖民風貌的重視。

在公園的正中央,有一座如利劍般刺向空中的石碑,它就是緬甸獨立紀念碑(Independence Monument),它是為了紀念在英緬戰爭中犧牲的戰士們而建立的,石碑高達49.4米。

石碑上鐫刻的緬甸文估計是緬甸戰爭英雄的名字。

 景點:班都拉公園(Mahabandoola Garden)

 交通:在蘇雷寶塔的旁邊,可以搭車在Sule站下車,然後步行前往。

 費用:免費。

 作者的評價:班都拉公園附近有不少的英倫建築,還有緬甸本土特色建築,是一個英緬文化匯聚的地方,也是當地人休閒娛樂的好地方。

 推薦指數:  ☆☆☆☆

從班都拉公園出來後,我們就步行前往聖瑪麗大教堂,途中邂逅了這座 仰光 最古老的清真寺---遜尼派清真寺(Surti Sunni Jamah Mosque),它修建於1826年。我們並沒有進去參觀,而是繼續導航前往聖瑪麗大教堂。

-聖瑪麗大教堂

由於導航出了點問題,所以我們兜兜轉轉了好一會兒才到達 仰光 聖瑪麗大教堂(Saint Mary's Cathedral)。這座教堂的外觀有點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的feel,可能新哥特式風格建築都差不多是這樣的吧。

聖瑪麗大教堂始建於1895年,是 仰光 最大的天主教堂。其最大的看點是內部的飛升拱廊和五彩裝飾,它們融合了多種東南亞元素,給人一種典雅的感覺。

教堂內,猛烈的陽光透過一道道玻璃窗斜入主祭壇,交織著五彩的光影彩繪,獨有的熏香氣味四處瀰漫,管風琴的美妙音符在每個角落柔和地蕩漾著...時光在這裡似乎是靜止的。

 景點: 仰光 聖瑪麗大教堂(Saint Mary's Cathedral)

 交通:距離蘇雷寶塔1公里左右,可以搭車在Sule站下車,然後步行15分鐘左右。

 費用:2000MMK(9.3RMB)。

 作者的評價:這個教堂雖然不大,但其內部的大堂是一大看點。

 推薦指數:  ☆☆☆☆☆

-昂山市場

要說 仰光 最大的工藝品市場,當然要數昂山市場(Bogyoke Aung San Market)了。這個當地最有名的市場已經有70多年的歷史,它是以緬甸的獨立之父“昂山”將軍的名字命名的。

進入昂山市場,差點沒被那玲瑯滿目的寶石翡翠閃瞎眼。眾所周知,緬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珠寶玉石生產地之一,這裡盛產的紅寶石,藍寶石,翡翠,品質都很上佳。

在逛的時候遇到了一個來緬甸淘寶的歪國人,他教我以顏色,淨度,折射的光線來鑑定寶石的好壞。

除了寶石翡翠,這裡還有服飾,手工藝,畫作,飲食等2000餘個攤位。除了週一,這裡每天都開放,在這裡買東西,記得多多殺價,基本上都可以的。

在昂山市場的旁邊是一個比較摩登的商場,也可以逛一逛。

我們發現商場裡竟然有元氣壽司,所以就在此解決了午餐。

 景點:昂山市場(Bogyoke Aung San Market)

 交通:也是在蘇雷寶塔附近,可以打個車或者步行前往。

 費用:免費。

 作者的評價:想買點旅行紀念品,手辦或禮物的可以到此一逛。

 推薦指數:  ☆☆☆

-瑞光大金塔

吃飽喝足了,我們打個車出發前往瑞光大金塔(Shwedagon Pagoda),在 仰光 打車並不貴,市區內的收費基本上在2500MMK(11.6RMB)以內。

很快我們就到了大金塔,在這裡寄存鞋襪是要收費的,所幸我們提前準備了袋子。

瑞光大金塔的規模遠比我想像中的壯觀很多,一座座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佛塔星羅棋布,在陽光的照射下更加顯得金碧輝煌。

它坐落於皇家園林的聖山上,被譽為“東南亞三大古蹟”之一,其他兩個則是 印度 尼西亞的婆羅浮屠塔和 柬埔寨 的吳哥窟。

中央的大金塔被周圍的佛塔們眾星拱月地圍繞著,它塔高98米,塔體貼的金箔共有27噸之多,塔端鑲有4531顆寶石,其中有一顆72克拉的鑽石,可以說,這個金塔是價值連城啊!

一群身著粉紅僧服的女僧人在佛前誦經,場面十分和諧,我們不忍打擾,就離開了大金塔。

 景點:瑞光大金塔(Shwedagon Pagoda)

 交通:在蘇雷寶塔附近乘坐29或61路公交,然後在Shwedagon Pagoda站下車。

 費用:10000MMK(46.5RMB)

 作者的評價:瑞山大金塔很是壯觀,是來 仰光 的必到之地。

 推薦指數:  ☆☆☆☆☆

-卡拉威宮與皇家湖

在出發前我就為了去 卡拉 威宮(Karaweik Palace)還是臥佛寺的問題糾結了老半天,但最終還是抵不過 卡拉 威宮顏值的誘惑,果斷放棄了臥佛寺。

雖然從大金塔步行到 卡拉 威宮並不算遠,但由於我們時間比較緊,最後還是打車過來了。 卡拉 威宮是一座飄浮在皇家湖上的鳥形大船宮殿,其獨特的造型深深地吸引了我。

但是到了才知道,原來 卡拉 威宮現在是一個餐廳,非用餐者不能入內參觀,所以我們只好在皇家湖畔走走了...

皇家湖的景色還不錯,是個閒來散步的好地方。

 景點: 卡拉 威宮(Karaweik Palace)和皇家湖(Royal Lake)

 交通:打車或從瑞光大金塔步行20分鐘到達。

 費用:皇家湖公園門票2000MMK(9.3RMB), 卡拉 威宮自助餐30000MMK(139.6RMB)

 作者的評價: 卡拉 威宮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宮殿,皇家湖也值得散步,如果時間充足,可以傍晚在皇家湖散步,晚上在 卡拉 威宮享受自助餐。

 推薦指數:  ☆☆☆☆

我們訂了晚上8點的JJ大巴去 蒲甘 ,由於市中心距離車站的距離比較遠,再加上 仰光 塞車的常態,所以我們按照酒店老闆的建議,6點就出發了。我們與一個德國女生一起拼車,每人大約7500MMK左右(35RMB)。

JJ大巴比想像中的舒服,座位很是寬敞,而且每個座位都配有一部小電視機,有很多好看的影片可供選擇。我回顧了暮光之城系列來打發時間,突然發覺暮色(暮光之城第一部)上映的時間距今已有11個年頭,不得不說時光飛逝啊!

第三章:蒲甘,萬塔之城

早上五點鐘,大巴提早地到達了 蒲甘 車站,天還未亮,我們叫了部突突車去了先前預訂好的酒店。在來之前就與酒店客服預約了看日出的行程,所以剛到酒店還沒來得及check in 我們就又出發了。這裡的日出大概是在6點半左右。

-蒲甘日出

司機把我們帶到一座叫Nyaung Lat Phet Viewing Mound的小山丘,這是個很大眾的觀景點,所以人異常的多。小山丘前有一個小湖泊,是一個蠻好的構圖點,我們來得早,所以佔到了很好的位置。

圖解下什麼叫作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我們等了大概1個小時左右,太陽終於露出了它那萬眾期待的臉龐,頃刻間,眼前的一切都被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周圍的空氣也變得暖和了一些。朝陽,氣球,湖泊,倒影,還有遠處的山拼湊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動人的畫面。

往日出的另一邊觀望,只見一大波熱氣球如同雨後春筍似的升起,好不壯觀。

小山丘還是個不錯的觀景台,站在這裡,遠處的平原以及佛塔一覽無遺,據說在 蒲甘 只要是手指到的地方都有佛塔。

看完日出後,我們回到了酒店,享受了一個自助早餐,酒店的自助早餐只需要2000MMK(9.3RMB),特別實惠,吃完早餐我們就回房間小息了片刻。

蒲甘 是 蒲甘 王朝的發源地,這個位於 伊洛 瓦底河左岸的古都雖然歷經了900多年的風雨洗禮,但仍然完整保留了2000多座大小佛塔和佛教遺跡,而這些遺跡大多數是由古代國王在公元11至13世紀之間建造的。

蒲甘 分為老 蒲甘 ,新 蒲甘 ,娘烏三個區域,其中大部分佛塔集中在老 蒲甘 。我們本打算租兩輛摩托車騎行的,但後來發覺包個突突車也就30000MMK(140RMB)一天,所以就向酒店預訂了這個服務,9點半出發,司機會帶我們去一些比較熱門的佛塔,我們也會根據自己的喜好改變路線,整體來說還是不錯的,下面我們就開始刷塔吧。

-瑞西光塔

在進入第一個景點前需要購買 蒲甘 的通票,25000MMK(116RMB),有效期三天。買完票記得把二維碼拍下存在手機內,方便之後查票。

今天朝聖的第一座佛塔是 蒲甘 最古老的佛塔---瑞西光塔(Shwezigon Pagoda),它也是也是 蒲甘 唯一用石頭堆砌的建築。

這座佛塔是的 蒲甘 王朝的開國之塔,它的修建歷經了兩位國王 Anawrahta(1044-1077)和Kyansittha(1084-1113)時期,是早期佛塔的典型代表。

佛塔中供奉有從 印度 傳來的佛舍利和佛陀額飾,因此而聞名。日落之後,佛塔會亮起燈光,所以晚上或凌晨到達的遊客,第一眼看見的就是它。

-阿南達寺

阿南達寺(Ananda Temple)是 蒲甘 現存最完整的造型最美麗的佛教寺廟,它是由江喜陀王(Kyansittha)於1091年修建完成。其建造工藝完全超過了之前的佛塔,所以有 蒲甘 第一佛塔的美譽。

阿難達佛塔位於寺院的正中央,它每邊長約60米,主塔高51.24米。主塔的周圍環繞著小塔、佛像和各種動物怪獸的雕像,整座塔工藝湛,繁而有序,集緬甸古代建築藝術之精華。

在佛塔內,東南 西北 每個方向都豎立了一尊10米多高的佛像,他們形態各異,代表著不同的寓意。

庭院中有幾棵參天古樹,它們應該見證了 蒲甘 王朝的興衰興廢,卻無法向我們傾訴。

-Khay Min Ga佛塔群

Khay Min Ga是一個由很多小佛塔組成的佛塔群,這些佛塔雖小,但每個佛 塔里 都供奉著各自的佛像。

這些小佛塔都是用紅磚堆砌而成,設計地很精緻,並不比大佛塔遜色多少。

除了看佛塔,在這裡還可以體驗下 蒲甘 的馬車之行,當然,這是個付費項目。

一個賣紀念品的小姑娘為我塗上了“特納卡”,她跟我說“特納卡”是太陽的顏色,代表好運,於是同伴就為我拍下了這張塗了“特納卡”的我。

-瑞古意塔

說到 蒲甘 建築中期的代表,當然要數1311年修建的瑞古意塔Shwegugyi Temple,它雖和早期的孟族廟宇建築類似,但它搭建在一個 高台 上,裡面有非常精美的浮雕。

寺廟有超大的門道和窗戶,通風采光都很好,由於離王宮遺址很近,所以被認為是皇家佛塔。塔身雖然有欄杆,但早已經禁止攀爬了。

-他冰瑜塔

在瑞古意塔旁的不遠處就是他冰瑜塔Thatbyinnyu Pahto了 ,它塔高66米,為 蒲甘 第二大塔。它是阿拿翁薛胡王用了50餘年建造的。

塔內分5層,第一二層曾經供僧侶們居住,第三層是用於冥想,第四層是圖書館,第五層供佛,塔的內壁刻有著名的巴利文頌石刻。

-Monastery木雕房

看了一大堆的佛塔,司機大哥似乎察覺到我們有點視覺疲勞,所以就帶我們來到這個有一千多年歷史的木雕房。

這座建築的主體都是木製的,很難想像歷經了千年的風雨,它依然屹立而不朽,可見 蒲甘 古人的文化與智慧。

走近木雕房,一股淡淡的木頭清香撲鼻而來。再湊近一些細細品味房身的木雕,只見那複雜繁複的鏤空雕花以及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刻相互交錯,形成了一種強烈視覺衝擊,讓人眼花繚亂。

屋簷上的木雕線條分明,樣式多變,而且每個方向都配有一尊精緻的小佛像,真的是嘆為觀止。

-蒲甘金皇宮

對於 蒲甘 金皇宮(Bagan Golden Palace),完全是臨時決定去的景點,只因路過時被其金碧輝煌的宮殿所吸引。

這座皇宮是近年來 新建 的仿製品,它是依照 蒲甘 國王阿奴律陀的金色宮殿來建造的。其門票並不包括在 蒲甘 的通票中,需要另外購票,成人5000MMK(23.3RMB)一位,兒童免費。

金色的宮殿在陽光照射下顯得格外地炫目,但其除了建築本身,內部其實沒有什麼可參觀的。

-達瑪揚基寺

看完了木雕房和金色皇宮,我們繼續來刷塔,下一站我們來到了達瑪揚基寺(Dhammayangyi Temple)。

達瑪揚基寺是 蒲甘 最宏偉的佛塔,建於1170年,是磚砌佛塔的代表,當地人也稱它為厄運塔。這是由於當時國王那拉都在佛塔未完工時就被刺殺了,所以它的塔頂至今都還沒修建完成。就是因為這一段廣為流傳的歷史以及它那還沒完成的佛塔,造就了達瑪揚基寺獨特的吸引力。

關於國王被刺殺,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一是因為那拉都殺掉了自己的妻子,也就是當時 印度 Paterkkaya國王的女兒, 印度 國王為了報復而將那拉都殺掉。另一種說法是那拉是被斯里蘭卡的刺客刺死的。

-蘇拉瑪尼寺

今天參觀的最後一個佛寺是蘇拉瑪尼寺(Sulamani Temple),它是修建於1183年,因塔內大量的壁畫而聞名。

Sulamani是“小紅寶石”的意思。傳說當時國王Narapatisithu在登基時看到一顆紅寶石在窪地中閃耀,覺得是佛的指示,便在此地建蓋起了蘇拉瑪尼寺。

蘇拉瑪尼寺內保留著年代久遠的壁畫,這些壁畫描述了緬甸古代的等級制度,衣冠服飾,風俗人情等,而且至今仍可以看見鮮豔的顏色,極具觀賞價值。

-蒲甘日落

臨近黃昏,司機大哥說他知道一個比較小眾的日落觀景點,於是就帶我們就前往了。這是個在Sulamuni Manmade Sunset Hill附近的一個小山丘,人確實不多,只有少數幾個外國人坐著等待著。

日落時分介乎於5點10分至5點40之間,我們來得早,所以就坐了下來望著佛塔們發呆。

漸漸地,天開始暗了下來,夕陽也收斂起它那刺眼的光芒,變成了紅彤彤的圓盤,前方的佛塔剪影似乎在訴說著 蒲甘 這千百年來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最後,夕陽完全墜入了山巒,剩下了在黑暗中摸索著歸途的我們,這一天算是圓滿地過去了。

第四章:花朵之山,波巴

-蒲甘日出

這天清晨,我們雖然困得要命,但還是早起去看日出了,畢竟來 蒲甘 看日出可是個重頭戲啊!這次司機又帶我們去了個“荒郊野嶺”,我們在黑暗中摸索著上了個小山丘,這個小山丘就在達瑪揚基寺的對面。我們來地太早了,過了半個小時左右才有零星的幾個外國人走上來。

天漸漸亮了,朝陽也探出了頭,等待完全是值得的!

遠處山巒起伏,佛塔在晨霧中若隱若現,熱氣球升上了幾千米以上的高空,整個 蒲甘 都在睡夢中甦醒了。

晨光下,達瑪揚基寺逐漸露出了他的面貌,熱氣球眾星捧月似地環繞著它。

直到天大亮,我們才意猶未盡地離開了。

由於昨天的佛塔已經看得差不多了,再加上司機推薦的波巴山也正合我們意,所以我們決定前往,從 蒲甘 酒店坐突突車過去要差不多2個小時,但如果是小轎車估計要節省大半的時間。

途中有一些蠻有特色的農莊,我們順道參觀了下。

這個石磨是用來製作花生油的,他們還是採取著最古老的牛推式,我想這只是一種吸引遊客的方法吧,當時我還上去試了下,這看上去雖簡單,但其實平衡還是需要練習的。

他們的房子全部是木製的,看起來 大方 整潔,而且寬敞明亮。

參觀完農莊我們繼續上路,剛出發沒多久就聽到不遠處一陣敲鑼打鼓聲,司機告訴我們今天有個佛塔要進行換佛頂儀式,所以才這麼大陣仗。

小孩子們穿著五顏六色的戲服,姑娘們手捧鮮花,歡送著佛頂。

後面的 皮卡 車載著佛頂,佛頂在陽光照射下閃爍著金光。

旁邊的佛塔已經搭好了架子,等著把佛頂送上去。

整個儀式的過程需要很長的時間,我們無法等待,就繼續出發前往波巴山了。

-波巴山

去波巴山的山路有點蜿蜒且陡峭,不過突突車比想像中的有勁,它並沒有顯得很吃力。在翻過了一個山頭之後我們終於瞥見了波巴,這座聖山如同一塊巨大的 磐石 般聳立在天地之間,很是壯觀。

司機在一座黃色的建築前把我們放下,從這裡出發我們需要穿過一個小山谷才能到波巴山的山腳下(如下圖所示)。

波巴山是一座死火山,它高1500米,波巴在緬甸語中是花朵的意思。在波巴山上有一座納特神廟,傳說中神靈曾經在此出現過,因此波巴山也被人稱為聖山。

走了15分鐘左右,我們來到了山腳,那裡有一座學校,而波巴山的入口就在學校的旁邊。

通往山頂有700多層階梯,而且有些陡峭,全程必須光著腳上去,沿途還有很多野猴子。在我們登山的時候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同伴Randoll被一只調皮的猴子搶去了眼鏡,正當他已經做好了在當地配眼鏡的準備時,一位緬甸阿姨幫他把眼鏡搶了回來,Randoll很是感激,並給了5000MMK作為答謝金。

大概爬了半個小時,我們終於到達了山頂的納特神廟。

納特神廟是個很小的寺廟,而且沒什麼特別的,所以當時也稍微地失落了下。

但好在這裡可以俯整個覽 蒲甘 平原,所以也並不是沒有亮點。

從波巴山下來,我們在附近吃了個午飯,然後返回 蒲甘 繼續刷塔。

-其它的一些佛塔

Thanbula佛塔

Payatonzu佛塔

這是一座純白色的佛塔,在 蒲甘 平原上算是罕見,但是明明這麼漂亮的一座塔,我在網上卻找不到它的相關資料。

在陽光照射下,更顯得純潔神聖,在這佛塔如雲的 蒲甘 塔中算是獨樹一格。

-Minnathu村落

接下來司機帶我們去了一個叫作Minnathu的村落,據說這個村落在 蒲甘 已經存在上千年了,在這裡可以了解到當地的一些風俗人情,以及他們日常的勞作,不過說真的,真的沒什麼特別的,我並不推薦來這裡。

當時我在裡面買了條籠基,價錢從20000MMK殺到了10000MMIK,然後順利拿下。穿籠基其實蠻簡單,就是穿的時候容易松,所以我也只穿了兩次,也僅僅是當作緬甸紀念品而買的。

-蒲甘日落

在 蒲甘 的最後一個黃昏,我們依然選擇了觀賞 蒲甘 日落,司機大哥說他知道一處可以在江邊觀賞的日落景,我們欣然同意了。

這個條江就是 伊洛 瓦底江,江邊有一座佛塔-Kyauk Myat Maw Pagoda,由於距離比較遠所以剛我們趕到後看了5分鐘左右,太陽就匆匆地墜入山邊,我覺得還還蠻幸運的,因為至少還能看到夕陽的最後一面。

兩個外國妹子坐在江邊,喝著啤酒,看著日落,聊著天,讓我不禁有點羨慕。

晚上,我們繼續乘坐JJ巴士前往下一站,茵萊湖。

-第五章:茵萊湖,碧波浮島世間無

從 蒲甘 去茵萊湖並不遠,我們晚上10點坐的車,凌晨4點半就到了。茵萊湖要比 蒲甘 冷得多,感覺當時的溫度也就13,4度吧。我們下車的地方是在娘水鎮,距離預訂的酒店有點距離,我們叫了輛突突車(其實是想叫輛小轎車的,可是沒有),坐在後座,冰涼的湖風颼颼地吹了進來,真後悔沒帶件厚點的外套。就這樣在車上冷了了大半個小時,我們終於到了酒店。這家酒店是我精心挑選的湖邊度假酒店,只可惜有點偏遠。

酒店蠻大的,一進門就有工作人員幫我們提行李,高檔度假村的服務還是可以的,走著走著就被那湖邊的霞光所吸引了,我忍耐著寒冷與睏意走向了湖邊拍下下面這張照片。

我們辦好了check in手續後,就去旁邊的餐廳享用自助早餐。由於太早了,所以我們直接承包了整個餐廳  。

這家酒店叫作胡品茵萊康代度假村,我覺得它本身已經可以算是一個景點了。

依山面湖,環境清幽舒適,遠離城市的喧囂,是個真正意義上的度假村,如果時間和金錢容許的話可以在此多住幾天。

他們所有的客房都是依湖而建,這兩張照片就是在我們房間的露台上拍的。

有私人碼頭以及小船,方便遊客進出。

可惜我們走得太匆忙沒來得及上旁邊的小山上看看,視野應該會很不錯。

吃了早餐後我們回到房間補眠了。

睡醒後我們打算先去娘水鎮看看,去娘水鎮的話坐船會比較快一點,而且也相對便宜,所以就向酒店叫了只小船。

出發了!我選了船頭的座位坐,迎面的湖風輕撫著臉頰,甚是愜意。

茵萊湖上有很多浮島,這些浮島有些是天然的,有些則是當地人用湖上漂浮的水草,藤蔓聚集起來,再蓋上一層湖泥而形成的人工島。

這些浮島大小不一,最大的有0.4平方公里,小的只有1平方米左右。為了謀生,人們在大的浮島上開墾土地,種起了蔬菜瓜果,由於浮島上水足土肥,所以有不錯的收成。除此之外,當地人也通過捕魚來製造財富。

萊茵湖上還有一個值得看的東西,那就是竹腳樓,這些房子都蓋在水面上,它們用一些木樁作為支撐固定在水面上,而且顏色艷麗,是當地的一大特色。

小船繼續在浮島間穿梭著,沿途都是風景。

大概在湖面上行駛了半個小時左右,小船停在了娘水鎮的碼頭。下了船,我整理了下被湖風凌亂的頭發,望著這藍天下一座座精緻的小房子還有水面上晃晃蕩盪的扁舟,頓時覺得精神抖擻。

-娘水鎮

娘水鎮(Nyaung Shwe)是個很安靜的小鎮,旅客並不是很多,街道也十分乾淨,是個可以靜下心慢慢遊覽的地方。

碼頭的附近停滿了五顏六色的小船,這裡租船相對比較便宜。

因為我們今天想去比較遠的紅山葡萄酒莊園以及Golden Bridge,所以就租了輛小綿羊代步了,一天是15000MMK(69.8RMB),油費自理,不過這邊加油蠻便宜的。

我負責當司機,同伴Randol負責導航,就這樣我們出發了!

-亞達納曼昂寺

亞達納曼昂寺(Yadana Man Aung Paya)就在我們租車的不遠處,它約有130年的曆史,雖然不大,但其院落的佈置以及寺內的雕飾都嗎蠻值得駐足觀賞的。

仔細觀察寺院牆壁就會發現,每道牆的上方都雕刻了一排排 小金 佛,這是其他寺院所看不到的,也是亞達納曼昂寺獨特之處。

寺內東面供奉著主佛像,它是按照 曼德勒 馬哈木尼寺大佛所建造,臉部用金、銀、銅、鐵、錫5種金屬混鑄。

從亞達納曼昂寺出來後我們去了一家蠻有特色的餐廳“醫肚”,它就在我們加油的地方附近。

我點了個荷包蛋飯,味道還不錯 

上了餐廳的 天台 ,上面也有些座位,感覺晚上在這裡吃飯應該蠻有氣氛的!

天台 上的視野也很廣。

當時樓下的小路上有幾個外國人經過,他們熱情地向我打招呼,並擺了pose讓我拍照,我特別喜歡這種感覺,我們在旅途中遇見的人是這輩子第一次見但或許也是最後一次見面,能留下點記憶的存照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幾十年過去後,當你回看遊記的時候,你會想著當時遇見的這些人現在過得如何了?他們是否也會有一刻想到旅途上遇見的我?

吃飽喝足後,我們繼續出發,下一個目的地是瑞耶瓦寺。這個寺院有點遠,距離娘水鎮有1.5公里,不過一路上的風景還是挺美的。

藍天,白雲,綠樹,房子,小橋還有倒影,讓我們差點忘記了要去亞達納曼昂寺了。

-瑞耶瓦寺

瑞耶瓦寺(Shwe Yaungwe Kyaung)建於19世紀初,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是由全柚木建造而成的。

寺廟不大,它的主建築是由木樁架空而建,前面有幾個橢圓形的門洞,看著很特別。

當地的男孩在成人禮之前,都要在廟裡像正式的僧人一樣苦修一段時間。

-紅山葡萄酒莊園

在娘水鎮附近有一個葡萄酒莊---紅山葡萄酒莊園(Red Mountain Estate Vineyards Winery),也是我們這次行程的目的地之一,據說緬甸最好的葡萄酒就是從這裡生產的。

由於葡萄酒莊建在半山腰上,所以它的視野很遼闊,坐在這裡品一杯醇美的葡萄酒,望著眼前的美景,真是人生一大享受。並且,在這裡品酒也不貴,4杯酒試飲套餐只要2000基亞。

後院種著一大片葡萄樹,景色很好。

在葡萄樹園的旁邊有個鞦韆,我坐了上去,晃晃蕩盪地,比喝了葡萄酒還心醉。

-泰烏村

今天的最後一站是泰烏村(Thale oo),它也被遊客們稱為小烏本,這是因為在泰烏村的村口有一座類似於烏本橋的木橋,這裡也是個看日落的好地方。我們從紅山葡萄酒莊園出發,半個小時之後才到達泰烏村。

我們把摩托車停在一片遼闊的田野上,泰烏村就在前方。

此時距離黃昏日落的時間還尚早,太陽還是有些猛烈,這座木橋叫作Maing Thauk Bridge,長600米左右,它把泰烏村和附近的幾個村落都緊緊連接在一起。

來這裡的遊客並沒有那麼多,寧靜和祥和是它給我的第一印象。我們沿著木橋一直往前走去探索這世外 桃源 。

走著走著我們就發現了一座很有特色的建築,他的外觀是綠色的,由幾間簡單的小竹屋組成,在這平靜的湖面上顯得特別的有格調。

建築旁邊的一些小浮島被用來種植一些蔬菜,小竹屋的主人會劃著船過去照料它們。

走進去發現,這裡其實是一間餐廳,我們當下就決定留下來吃晚餐。

我叫了個荷葉飯,很不錯,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這裡的蚊子太多。

黃昏來臨,夕陽西下,給周遭的一切鍍上了一層金。這個水上村莊在暮色的渲染下顯得更加的靜謐,我們坐在竹屋裡一邊享受著晚餐一邊感受這茵萊湖的傍晚...

而看這日落的代價就是要在黑暗和冷風中開著摩托車回去娘水鎮,當時就生怕摩托車死火或著沒油,因為一路上都是荒郊野嶺,不過現在想來那也是旅行中的一種體驗。

第六章:泛舟茵萊湖

早上,叫醒我的不是夢想,而是這走出陽台就能欣賞到的曙光,一天就這樣美好地開始了。

今天的計劃是泛舟於茵萊湖上,並且遊覽湖邊的各 大名 勝。我們已經提早一天向酒店預訂了這項環湖服務,整個行程是:伊瓦瑪村水上市場→茵汀村→彭都奧佛塔→茵帕孔村→跳貓寺

清晨的茵萊湖很平靜,那湖水是藍的,天空也藍的,偶爾有一葉扁舟盪過,船槳激起的一圈圈漣漪,讓湖面看起來像是一件起皺的緞子。

遠處的小木屋孤零零地“站著”,有種“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意境。

-伊瓦瑪村水上市場

第一站我們來到了伊瓦瑪村水上市場(Ywama Floating Market),船還沒靠岸就有很多商販劃著小船靠近並且推銷著各種各樣的紀念品,看他們那麼辛苦地推銷,我買了一個蠻有緬甸特色的煙斗(雖然我不抽煙)。

停了船,上了岸就會進入一家比較體面的紀念品商店,這裡的商品玲瑯滿目,但價錢偏貴。

在這裡還能看到長頸族織布的場景。

往商店的後面走有個很大的集市,這裡有很多攤位,有賣服飾的,有賣古玩的,有賣紀念品的,有賣銀飾的...價格比較便宜,討價的空間也大,我當時買了一些緬甸的古錢幣。

-茵汀村

從水上市場出來後我們繼續出發!眼前的風景隨著小船的前行不斷地變換著,目的地也越來越近了。

十分鐘後,茵汀村(Indein)到了,這個村落在茵萊湖算是一個很重要的宗教區,從山腳到山上,一路上都遍布著大大小小的佛塔,這些塔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232的Siri Dhamma Sawka王時期。

船還沒靠岸,遠遠就能看到岸上佛 塔林 立。

上了岸,通往山上的入口有個當地人在收取門票(500基亞),感覺有點非官方。其實在門口旁邊有條路也可以上山,不需要門票的。

上山的時候,有一群牛浩浩蕩盪地從山上下來,沙塵滾滾地,好不壯觀。

村里的一些婦女頭頂著貨物,銷售著隆基。

山腳下的佛塔比較殘舊,很多上面已經長滿了草。

這座佛塔算是其中保留最好的,它門框上的雕刻十分精美,塔門口的仙女雕塑千姿百態,栩栩如生。

繼續往上走,佛塔的密度越來越高,雕工也越來越精細。

山上有一座寺院,叫瑞茵汀佛寺,這座寺像 曼德勒 山一樣,有一條1000多米的長廊,長廊旁邊佛塔的密度更高,可以說瑞茵汀佛寺是被佛塔們眾星拱月地包圍著。

從佛寺出來,旁邊的摩托車大叔說可以載我們上山看佛塔全景,每人2000MMK。我們本來打算自己上山的,但是怕來回時間太久就同意了。其實這個看全景的地方不是在山頂,而是去往山頂旁邊的一條小路上,並不遠,步行10分鐘可達。站在這裡完全可以感受到茵汀村佛塔的密度之密。

-彭都奧佛塔

從茵汀村的山上下來我們就前往彭都奧佛塔(Phaung Daw Oo Pagoda),彭都奧佛塔是撣邦最著名的寺廟,它也叫五佛寺,因為寺內供奉著五座12世紀的佛像。

小船緩緩地靠近岸邊,那菱角分明的寺院主建築也逐漸映入視野,整個建築看起來並不大,遠看像是一隻浮在水面上的金色海龜。

下了船,進入寺院主殿,這裡真的是金碧輝煌,大殿的穹頂刻著各種複雜的金色圖案,大殿中間擺放著五個金色的葫蘆,當時就有點鬱悶了,寺院裡怎麼沒有佛像?

後來上才知道,原來那五個金色的葫蘆就是那五尊12世紀流傳下來的佛像,因為虔誠的信眾們不斷往佛像上貼金,長年累月下來,佛像就變成金葫蘆了。

關於這五尊佛像還有個神奇的傳說:在1965年的龍舟迎佛節,這五尊佛像在遊船期間遇到大風,船翻了,信眾們找了很久只找回四尊佛像,結果回到廟裡,發現第五尊佛像已經端坐在佛塔內,好不神奇。

-茵帕孔村

在彭都奧佛塔附近有一個以“荷花布”而聞名的水上村莊----茵帕孔村(In Paw Khone),我們慕名前往。

這個村莊整體來說就是個紡織品工作坊,這裡的紡織品並不是由普通的絲線製成的,而是取自荷花桿中的細絲。

取完絲之後,村里的阿姨們通過傳統的技術將細絲集結成線,然後加工成紡織品。

這裡出品的荷花布摸起來很舒服,不過價錢確實有點貴。

這裡還有點世外 桃源 的感覺。

-貓跳寺

從茵帕孔村出來船夫問我們還有沒有地方想去,我突然就想到了貓跳寺,這個寺因為貓而聞名。

貓跳寺是一座木造的佛寺,很小,但也有一百五十五年的歷史,寺裡有古董級的金身佛像。

關於貓跳寺名字的由來,還有一段典故:據傳之前寺裡有一位老僧人在參悟佛法時看到身邊跳躍的小貓,然後就開始訓練貓兒跳圈圈,訓練 成功 之後,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從此這個寺院就被叫作貓跳寺。

不過進去後還是蠻失望的,這裡的貓咪並沒有想像那麼多,而且也沒有看到貓跳的場景。

大多數的貓都集中在後院,曬著太陽,尋覓著食物。

看完貓跳寺今天的環湖行程就結束了,在回酒店的途中我們還臨略了富有當地特色的獨腳船夫。當他們捕魚的時候,一隻腳站立著,另一隻腳和一隻手控制著罩魚籠,另一隻手劃著船槳掌控船的方向,遠看猶如一隻獨腳站立的丹頂鶴。

晚上,我們坐10點的夜間巴士前往 曼德勒 ,茵萊湖的行程告一段落。

第七章:佛系城市,曼德勒

從茵萊湖到 曼德勒 的這段路程並不算遠,所以早上5點左右我們就到達 曼德勒 的青旅。由於之前的房客還沒退房,所以我們就在客廳的沙發上咪了一會兒。

-千人僧飯

8點半我們醒來了,辦理入住吃了個早餐後就出發了,為的是能趕上10點鐘馬哈伽納揚僧院的千人僧飯。最後,我們如願在10點前趕到,這時街道兩旁已經是人山人海了,我們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個好位置。

马哈伽纳扬僧院(Maha Ganayon Kyaung)的僧人每天只進食兩餐,一餐在清晨的4点钟,一餐在上午的10点钟,過了中午就不再進食了,只能喝水。所以每到臨晨四點和早上十點,全寺的僧人都排著隊聚集到食堂進食,就形成了千人僧飯的名場面。

一開始就只有零星的一些僧人走了出來,後來就越來越多,他們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

僧人路過時,遊客們會往他們的托缽上放一些食物或者錢幣。

在這裡觀賞千人僧飯是不能用單反相機的,因為之前有一些國內同胞因為攝影卡位而大動干戈,所以從此就只能用手機拍照。

僧人們整齊地拍著隊,那場面真的很壯觀,像是一個大型的模特秀。

到了食堂,有工作人員在分發食物,這裡的僧人比國內的幸福,可以吃葷食,所以他們吃得其實蠻豐盛的。

每個人都可以分到滿滿一大袋食物,小沙彌們臉上露出滿意的神情。

看完千人僧飯後,我們簡單地參觀下马哈伽纳扬僧院就離開了。

 景點:馬哈伽納揚僧院(Maha Ganayon Kyaung)

 費用:免費

 時間:早上10點

 作者的評價:這座寺院本身沒什麼看頭,但是千人僧飯的場面很壯觀。

 推薦指數: ★★★★

在這裡稍微科普下 曼德勒 :

曼德勒 (Mandalay)是緬甸的故都,也是緬甸的第二 大城 市,它因背靠 曼德勒 山而得名。1885年至1948年期間, 曼德勒 一直處於英國的殖民統治中。在此期間, 曼德勒 始終是緬甸文化及佛教徒修行的中心,作為最後一座皇城,它被緬甸人當作主權和國家形象的主要標誌。

-曼德勒皇宮

雖然烏本橋就在马哈伽纳扬僧院旁邊,但我們並沒有馬上過去,因為烏本橋的最佳觀賞時間是在黃昏時刻,於是我們打了車前往 曼德勒 皇宮(Mandalay Palace)。

類似於 蒲甘 的金皇宮,這座 曼德勒 皇宮也是重建品,建於1989年,而原皇宮早在二戰時期就被摧毀,它是緬甸最後一個王朝王朝的皇宮。

整個皇宮有大大小小104座廟宇,為木製結構建築群,顏色以紅色、金色為主,看起來一派皇家氣勢。

登上 西北 角的一座瞭望塔,整個 曼德勒 皇宮的美景盡收眼底。

 景點: 曼德勒 皇宮(Mandalay Palace)

 費用:使用通票10USD(70RMB)

 作者的評價:建築本身還是不錯看的,就是缺乏點歷史痕跡,畢竟是重建過的。

 推薦指數: ★★★★

-金色宮殿僧院

在 曼德勒 也有一座純柚木僧院,那就是金色宫殿僧院(Golden Palace Monastery),它原本是建於皇宮之中,為敏東王和其皇后的寢宮,敏東王駕崩後,他的繼任者Thibaw王為了避嫌,將整座建築拆遷到現在這個地方,將其變成一座僧院。

金色宫殿僧院為方頂重簷結構,由數百根粗大的柚木支撐著,整個外觀充滿了緊緻的柚木雕刻,其工藝可謂巧奪天工。

 景點:金色宫殿僧院(Golden Palace Monastery)

 費用:使用通票10USD(70RMB)

 作者的評價:精緻的雕刻是一大看點,但是整個建築規模有點小。

 推薦指數: ★★★★

-孔雀寺

在金色宮殿後面就是獨特僧院(Atumashi monastery),也叫孔雀寺,遠看有點金字塔的形狀。

孔雀寺曾經是 曼德勒 最漂亮的建築,也是柚木建造的,後來被大火燒毀了。 新建 的這座因為是用水泥建造的,所以失去了原來的那種味道。

大殿內比較空蕩,只供奉了一尊佛像。

 景點:獨特僧院(Atumashi monastery)

 費用:使用通票10USD(70RMB)

 作者的評價:整個建築看起來很宏偉壯觀,但是裡面卻沒什麼看頭。

 推薦指數:  ★★★★

-曼德勒山

到了 曼德勒 ,當然要去朝聖下當地的佛教名山---- 曼德勒 山(Mandalay Hill),它舊稱為羅剎女山,高236米。

我們從山腳坐車上來,然後搭乘扶手梯上去,上面是一座金光閃閃的宮殿,宮殿的牆身由很多幾何玻璃片裝飾而成,折射著陽光,十分耀眼。

有些圖案的設計和色彩的搭配十分出彩,令人眼花繚亂。

整個 曼德勒 山共有231座大佛塔和寺院,1000多座的小寺院,據說在2000年前,佛祖釋迦牟尼曾經在此宣講佛法。

一隻貓懶洋洋地在曬著太陽。

除此之外,在 曼德勒 山的視野也很開闊,在山上眺望, 曼德勒 全城和 伊洛 瓦底江的美景盡收眼底。

 景點: 曼德勒 山(Mandalay Hill)

 費用:免費

 作者的評價:山上的宮殿金碧輝煌,視野也十分開闊

 推薦指數: ★★★★

夜幕垂降,我們吃了晚飯然後回了青旅,結束了這一天的行程。

第八章:烏本日落,最美黃昏

今天算是我們呆在緬甸的最後一天,所以除了看烏本橋之外也沒什麼特別安排,也就是隨心走走。

-固都陶佛塔

固都陶佛塔(Kuthodaw Pagoda)建於1857年,它被緬甸人稱為“全世界最大的功德佛塔”。

在通往內院的走道兩旁整齊排列著一排排白色的小佛塔,頗為壯觀。

今天我把之前在 蒲甘 買的隆基穿上了,以後估計也沒什麼機會穿了  ,但是挺不方便的,因為老掉。

遇到兩個緬甸girl,最後一天了,就厚著臉皮拉過來合照 !

據傳在佛塔修建完成的時候,敏東王召集了全國各地2400位高僧,在此完成了第五次佛經的修訂。這些修訂好的佛經又用巴利文字被篆刻在729座石碑上。

每個入口的門都是由柚木所建,並以緬甸罕見的大紅色和金色為主色。今天還能看到很多緬甸妹子在此拍畢業照。

 景點:固都陶佛塔(Kuthodaw Pagoda)

 費用:使用通票10USD(70RMB)

 作者的評價:白塔群蠻壯觀的。

 推薦指數: ★★★★

-山達穆尼佛塔

在距離固都陶佛塔一條街之隔也有座白塔群佛塔---山達穆尼佛塔(Sandamuni Paya),雖然它的名氣不如固都陶佛塔,但我更喜歡這個佛塔背後隱藏的故事,它是敏東王為了紀念死去的弟弟而建造的,所以說帝王家也並非都是無情的。

這裡白塔的規模更勝於固都陶佛塔,共758座,它們繞著中心的金塔向外延展,呈一個對稱的白色方陣。

中央的大金塔正在施工中,敏東王的弟弟加襄王的骨灰正是存放於此。

放眼望去,滿目都是潔白如雪的佛塔,每個塔上都掛著鈴鐺,隨著微風叮噹作響。在這裡遠遠地還能望到 曼德勒 山上的寺院。

 景點:山達穆尼佛塔(Sandamuni Paya)

 費用:免費

 作者的評價:白塔群很壯觀。

 推薦指數: ★★★★

-加烏庫奇佛塔

接著我們去了加烏庫奇佛塔(Kyauktawgyi Paya),這座佛塔位於位於 曼德勒 山的南入口邊,建於1853年,耗時24年才完工。

寺中大部分的佛塔都是用金色和純白色搭配,顯得十分典雅 大方 。

而說到它最吸引人的,要數大殿裡那尊800噸的 大理 石佛像,據說當時從 伊洛 瓦底江畔搬運到這裡,用了1萬名工人。

除了大佛像之外,這裡還分佈著大大小小80尊塑像,代表佛祖的門人。

在庭院中,有一個很大的很特別的撞鐘,拿起錘子輕輕一敲,響徹整個寺院。

 景點:加烏庫奇佛塔(Kyauktawgyi Paya)

 費用:免費

 作者的評價:800噸的 大理 石佛像還是蠻有看頭的。

 推薦指數: ★★★★★

-烏本橋

接下來我們就來到了這次旅程的最後一站---烏本橋(U Bein‘s Bridge),為了確保時間充分,所以我們下午四點就打的過去了。

一下車遠遠地就看到了一條長長的用木頭搭建的橋,那就是烏本橋了。烏本橋建於1851年,它是世界上最長的柚木橋,長1200多米,並由1086根實心柚木建造而成。

烏本橋旁邊有一個湖泊,這時有好幾艘小船已經蕩漾在湖心,享受著迎面湖風和烏本美景帶來的愜意。

湖邊有一大群鴨子在嬉戲與覓食,它們的數量可以媲美前來的遊客數。

我們往烏本橋方向走去,近距離地來觀察這座橋,只見一根根柚木整齊地排列支撐著橋面,據說這些柚木全部來自拆遷的阿瓦王宮,它們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風雨雨卻依然堅韌挺拔,真的是很神奇。

橋頭、橋中和橋尾分別有6 座亭子,這代表著佛教的“六和精神”。

我們往橋頭走去,想從橋的這頭一直走到那頭,可是我們似乎忽略了那橋面上那熙熙攘攘的人群以及長達1.2公里的距離。

而且橋的兩邊並沒有欄杆圍住,相信只要旁邊的人群一擠,掉下去的概率應該有百分之九十。所以還沒走到一半我們就決定折返了。

我們在橋下靜靜地等待著黃昏的來臨,但並不感覺到無聊。因為在橋下觀賞橋上的景象也不失為一種樂趣。橋上什麼人都有:有化緣的僧人,有拿著手機自拍的年輕人,有撐著紙傘的當地姑娘,有拿著相機各種拍的發燒友,甚至有推著輪椅也要欣賞美景的老人...真可謂是眾生百態。

漸漸地,太陽慢慢地落下去了,天空的顏色也開始被沾染上一點金,周圍的空氣也涼爽了點。

慢慢地,又暗了一點,那金色被襯托地更加明顯。

終於,太陽墜下了那廣闊的天際,橋上的人兒都變成了一個個黑色的剪影,融入到這美麗的浪漫的夕陽景色之中。

而此刻我終於明白了烏本橋為什麼被稱為“愛情橋”,試問在如此浪漫的景色下,有多少情侶可以忍住不相擁不相吻呢?

在夜幕完全垂降之後,我們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結束了緬甸的所有行程。

 景點:烏本橋(U Bein‘s Bridge)

 費用:免費

 作者的評價:烏本橋是 曼德勒 的地標建築,在黃昏時候真的很美。

 推薦指數: ★★★★★

第九章:緬甸,再見!

今天中午我們搭乘12點55的飛機經泰國轉乘回到了澳門,行程結束!

順便一提,這時澳門的輕軌也剛剛開始營運,我有幸地搭乘了一小段。

澳門的輕軌坐起來其實跟其他地方的地鐵或輕軌差不多,但值得一提的是澳門的輕軌是全世界最貴的輕軌,試想想當你坐在一百多億人民幣建造的列車裡的感受,不甜嗎。

攻略,寫在後頭
關於貨幣

緬甸的貨幣單位是緬甸元(MMK),英文為Kyat(基亞),現時的匯率是1人民幣兌換217緬甸元。除了緬甸元,在緬甸還可以用美金消費,但是當地人對美元的要求相當苛刻,他們只接受06年以後版本的,並且要乾淨沒有摺痕的。

關於緬甸元的兌換,這裡有幾個tips:

1. 緬甸元在國內是沒有地方換取的,所以需要兌換美元再帶到緬甸去。

2. 仰光 的匯率是最為划算的,所以如果去其他城市的話記得在 仰光 把錢換足了。

3. 盡量選擇在週四去兌換,因為在緬甸,匯率週四是最高的,而週一則是最低。

 4.可以在銀行,機場,酒店以及黑市兌換緬甸元,據說黑市的匯率是最好的。

 5.除了帶美元去當地兌換之外,還可以使用銀聯卡在ATM取現,每次最多能取200000基亞(923RMB),每取一筆需要付5000基亞(23RMB)的手續費。

6. 機場有幾家兌換店,剛走出去看到的那三家比較低(當時匯率是1美元兌1499),再往前走有兩家(AGD和DWW)比較高(當時匯率是1美元兌1502)。反正不要急著兌換,要貨比三家。

2.關於電源插座

緬甸用的電源插座是德標插座,電壓跟中國一樣,是220V~230V,但我印象中大多數酒店的電源插座都和內地的是一樣的。

3.關於時差

緬甸比中國慢一個半小時,如果中國是早上9點半,那麼緬甸就是早上8點。

4.關於天氣

緬甸屬於熱帶季風性氣候,平均氣溫為27攝氏度。每年的10月中旬到次年2月中旬是涼季,也是最佳的旅行季節,這時的天氣晴朗,陽光充足。2月中旬開始天氣逐漸變熱,進入乾季。而6月到10月中旬則為雨季。我們去的時候是12月,12月的氣溫晝夜溫差大,白天25,6度,夜晚和凌晨17,8度,所以大家記得帶件外套。

5.關於通訊

緬甸最普遍的通訊運營商有MPT,OOREDOO和TELEENOR。其中MPT的信號最好,信號覆蓋全國,而其他兩家信號不太穩定,而且有使用區域限定。電話卡可以在機場購買,某寶上大多數只提供充值服務。一出機場就可以看到MPT的門市。

他們提供幾種套餐組合,我們買了第一種,5GB上網流量8000MMK(37.2RMB),如果要附加電話通訊功能要額外再加1000MMK(4.7RMB),合計就是9000MMK(42RMB),有效期30天。

6.關於語言

當地人說緬甸話,但是酒店,機場,餐廳,景點工作人員,司機大部分人會說英文,所以不需要擔心。在出門前可以請酒店的工作人員用緬甸文將要去的景點寫在紙上,可以省去一些麻煩。

7.關於交通方式

出租車 

這裡的出租車大多都是一些 日本 的二手車,他們是不設計程表的,所以上車前需要和司機談好價錢,價錢不貴,機場到市區也就9000MMK(42RMB)左右。

突突車 

這裡的突突車比計程車多,價錢也比計程車便宜一些,如果路程比較短是個不錯的選擇。

巴士 

這裡的巴士系統並不發達,所以我大多數都以出租車或突突車代步。

火車 

火車對於旅客來說只是用來體驗而並非代步,因為緬甸的鐵路是英國殖民時期修建的,比較老舊,而且運行速度慢。去 仰光 的話可以體驗下 仰光 的環城火車。

租借摩托車 

在緬甸還可以租借摩托車進行自駕遊,而且不需要提供駕照,建議在 蒲甘 ,茵萊湖, 曼德勒 騎行就好, 仰光 太多車了危險。費用大概是4000~6000MMK/天( 蒲甘 ),15000MMK/天(茵萊湖),15000MMK/天( 曼德勒 )。另外,其實騎行蠻辛苦的,最好兩個人輪流開著。

Grab 

Grab相當於當地的滴滴打車,而且使用簡單明了,價錢也是很實惠的,所以很是建議。

用的時候輸入你想去的目的地,然後按搜索。

接著就有突突車和出租車的價錢顯示出來,然後按預定,幾分鐘後就會有司機打給你,你就跟他說明大概的位置,grab上的司機大部分會英文。

大巴 

大巴是除了飛機之外往返緬甸各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票價便宜的大巴基本上是 日本 進口的淘汰車,條件比較差,但也有些應旅遊業而誕生的高級VIP大巴,條件不錯,價錢比較高,最有名的是JJ大巴。

飛機 

緬甸內陸飛機絕大部分都是螺旋槳小飛機,城市之間單程基本上在100美金以內。

8.JJ express巴士的預訂

預訂JJ express巴士有三種途徑:

 叫酒店幫忙預訂,但是有時候未必能預訂到JJ的票。

 手機APP,下載一個JJ Express Myanmar,但是訂票前一定要建立賬戶,嫌麻煩的話也可以用facebook登入(如果有)。

 在JJ express的官方網站上預訂。

當時我們坐的JJ大巴,還是蠻新的。

車上的環境算是不錯,座位也很寬敞,就是冷氣有點凍,不過她們會分發一張薄的毛毯。

每個位置都有一台電視,有很多電影可以觀看,大多有中文字幕。

車上發的食物。

另外記得上車前要拍一下車牌號,因為中途下車之後你可能不記得是坐哪部車。

9.仰光機場去市區的交通

從 仰光 國際機場去市區可以選擇坐計程車,費用在7000至9000緬甸幣之間(32~42RMB)。另外,機場外面也有巴士直接去蘇雷塔(Sule Pagoda),蘇雷塔的位置就是 仰光 市中心地帶,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是住這附近。巴士站的位置是,出了機場3號門,過兩條馬路就是了(有一排彩色凳子),去蘇雷塔的巴士會寫著Sule,票價是500緬甸幣(2.3RMB),車上不設找零,請提前準備好散錢。

另外,從 仰光 坐大巴去 曼德勒 , 蒲甘 ,大金石都是從北部汽車站發車的,去的話可以在蘇雷塔附近搭36路車前往,票價也是500緬甸幣(2.3RMB)。

10.行程安排的建議

如果你的時間很充足的話,大可忽略這一章節  ,但如果你時間比較有限,那就參考以下以個人角度出發的分析:

基本上去緬甸的小伙伴都會想去 仰光 , 蒲甘 ,茵萊湖, 曼德勒 這四個城市。

仰光 的看點是瑞光大金塔,時間少的話可以只選擇逗留一天,遊覽大金塔,蘇雷寶塔,聖瑪麗大教堂等,如果對大金塔不感冒的話其實可完全以忽略 仰光 這個點。

蒲甘 的話,兩天足矣,因為佛塔其實都長的差不多,逗留太多天真的會視覺疲勞。而捕捉日出日落的話,兩天也基本足夠,除非遇到天氣不好。

至於茵萊湖,我覺得也要一天半,一天就包船把茵萊湖沿岸的景點都踩下,另半天就去娘水鎮租個摩托騎行於田園風光中。

最後是 曼德勒 ,我覺得一天就夠, 曼德勒 的看點是千人僧飯和烏本橋日落,千人僧飯是早上10點開始,日落是6點左右,看完千人僧饭還可以踩幾個點,而且當你遊覽了那麼多天,基本上對佛塔已經不那麼感冒了,除非 曼德勒 是你行程的第一站。

所以綜上所訴,如果不計算飛行時間,在緬甸玩這四個城市至少需要五天半的時間。當然,這是以我個人觀點出發的一個建議,僅供參考。

11.坐夜間巴士往返城市間的利弊

一些朋友會為到底坐巴士還是飛機往返城市而苦惱,我們全程都是坐夜間巴士,所以這裡來指出坐夜間巴士的利弊。

利:1.環境舒適:如果訂的是JJ巴士,那麼不要擔心車上的環境,它們的座位很寬敞,而且車上很乾

淨,但是就是沒有廁所,會隔幾個小時安排一次廁所時間。

利:2.節省時間,因為巴士是晚上的,在巴士上睡一覺基本上就到了目的地。

利:3.節省金錢,坐巴士不僅比坐飛機便宜,而且還能節省一晚的住宿費。

弊:1.影響休息,基本上他們晚上都隔幾個小時開燈叫大家去上廁所,所以有時剛睡著就被吵醒。

弊:2.睡得不舒服,雖然座位寬敞,但要坐著睡,其實會很累。

弊:3.臨晨到達,很多班次都是臨晨到達目的地,你需要考慮酒店給不給你提前check in。

12.蒲甘看日出日落的觀賞點(無需爬佛塔)

去 蒲甘 的一個最主要的目的當然是看日出日落了,而看日出日落的觀賞點一直是大家所最求的,不過目前緬甸官方已經禁止攀爬所有的佛塔,原因是之前出過一些因看日出而墜塔事故。所以這裡也就不建議大家去爬那些野塔,我們出外旅行第一要考慮人身安全,第二也要遵守當地的規章制度。

所以,基本上現在看日出日落要么去一些有瞭望台的酒店,要么就去一些視野廣闊的小山坡。我在這裡就推薦幾個點,但不保證是最漂亮的。

日出觀賞點:

 Nyaung Lat Phet Viewing Mound(Sunset Viewpoint)

這是個很大眾的觀賞點,基本上酒店的日出行程都是來這裡,所以人非常多,這個小山坡前面有一個小湖泊,還算蠻不錯的取景地。

熱氣球會在湖泊的另一邊升起,不過下面會停著很多旅遊大巴,比較影響拍攝。

 達瑪揚基寺院(Dhammayangyi Temple)附近的小山丘

這個觀賞點比較小眾,是當地司機帶我們去的,只有寥寥幾個外國人知道。

日落觀賞點:

 Sulamuni Manmade Sunset Hill附近的小山丘

這個日落觀景點也是比較小眾,人沒那麼多。

 伊洛 瓦底江邊近Kyauk Myat Maw Pagoda

這個觀景點是在江邊,很多外國人坐在岸邊喝著啤酒看日落,很寫意。但這個點的日落景是拍不到佛塔的。

13.基本用語

你好---明格拉吧

謝謝---姐蘇見八代

再見---達達

-後記

從緬甸回來之後,新冠疫情就爆發了,截止至今,全球已有超過3500萬人確診,死亡人數更高達100多萬。可以說,2020年對於全世界人民來說都是艱苦的一年!

在面對如此可怕的疫情時,我們應該學習緬甸人民信仰的力量,只要有戰勝疫情的堅持和信念,一切都終將成為過去。

除了天災,2020年也不乏人禍:

偉大的球星科比在直升機事故中喪生,

黑豹飾演者查德維克·博斯曼因癌症去世,

台灣著名藝人黃鴻升也因心臟病而猝死...

很多人說想要重啟2020年,但那只是天方夜譚,我們能做的只有珍惜,珍惜活著的每一分鐘,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珍惜一切美好的事物。

在此希望,2021年一切都好起來!

2020年10月5號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游记目录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佛系緬甸——浮屠之下,皆為信仰!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