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1

安徽黄山屯溪老街游记

编辑
天数:1 天 时间:4 月 和谁:夫妻

2021年4月8日,下午,我与夫人从湖北黄石北站坐高铁抵达黄山北站,打车到屯溪老街附近的酒店,快速办理完毕入住手续,我们就出发开始游览屯溪老街了。我们入住的酒店距离老街很近,步行几分钟就到了屯溪老街。屯溪老街座落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的中心地段,北面背倚华山,南边溯临新安江,是一条保存完好的古老而繁华的步行商业街,全长1272米,其核心段东起青春巷口,西至镇海桥,长853米,宽5至8米。包括1条直街、3条横街和18条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的整个街巷,呈鱼骨架形分布,西部狭窄、东部较宽。因屯溪老街坐落在横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汇流之处,所以又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屯溪老街与北京国子监街、苏州平江路一同当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安徽省的名字来自于皖中的安庆与皖南的徽州,各取一字,合为“安徽”。现在把颇有文化底蕴的“徽州市”改名为“黄山市”,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皖南一下子由文化人变成了粗鲁的山里人。“徽州”这个名字由来已久,据《徽州府志》记载: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州治歙县,原因有三:一是以绩溪县有徽岭、徽山而名;二是“取绩溪之大徽村为名”;三是以孔传“徽,美也”,故以为名,以徽赞歙州之美。从此有了“徽州”之名及其所辖6个县建置,开徽州文化新局面。

 

我是第二次来屯溪了,这一次是专程陪同夫人前来游览。说起屯溪这个地方,也是颇有来头的。新安江为安徽境内除长江、淮河以外的第三大河,是徽州的母亲河,是钱塘江上游。源头有两大支流:南支称“率水”,为新安江正源,源于休宁境内五龙山脉六股尖;北支称“横江”,源于歙县五溪山主峰白顶山,两支流在屯溪黎阳会合,故有“屯溪”之名,屯溪以后统称“新安江”。

 

我们刚从从屯溪老街的东端进入,一座巍峨的牌坊就映入眼帘,门楣上是由黄山著名的书法家黄澍题写的“老街”两个大字,配上威严的神兽石雕,这个古色古香的牌坊是屯溪老街的地标性建筑。屯溪老街依山顺水,就地势自然形成,街道走向略显弯曲。街道狭窄,街上的路面为褐红色麻石板;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店铺叠致有序,全为砖木结构,粉墙黛瓦;窗棂门楣有砖雕木刻,技艺精湛;屋与屋之间是高高的马头墙,构成了徽派建筑群体美。整条街道,蜿蜒伸展,首尾不能相望,街深莫测,是中国古代街衢的典型走向。老街境内宽窄不一的巷弄,纵横交错,构成鱼骨架状,交通十分方便。老街的店铺多为几进,狭窄幽深,但是内有天井采光。

 

与老街牌坊遥相呼应的一面巨大的照壁,上面刻有《屯溪老街志》的文字。屯溪老街两侧有武兴趣巷、珠塘巷、祁红巷、渔池巷、海底巷、李洪巷、劳动巷、新河巷、立新巷、榆林巷、还淳巷、永新巷、风林巷、梧岗巷、德仁巷、地盘巷、枫树巷、青春巷共18条巷弄,它们和上、中、下三条马路把老街和山水相沟通。 

 

我们沿着老街慢慢闲逛,闻着从老街巷弄里飘来烤烧饼的酥香,沁人心脾,不禁口中生津。因为我们中午没有吃午餐,感觉肚子有些饿了。屯溪老街是黄山市内有名的小吃街、商业街。这里的小吃也很具特色,徽州挞果、徽州毛豆腐、徽州烧饼、徽州馄饨不一胜数,每种小吃各有其味。我们找了街边很有名的新苏老徽馆,品尝了祖传的徽州毛豆腐,据说这里的徽州毛豆腐还曾经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电视节目。我感觉还没有吃过瘾,看着街边一家接着一家的烧饼店,我们又随便买了一包黄山烧饼,边吃边逛也是不错的选择。黄山烧饼又名“蟹壳黄烧饼”,又称火炉饼,是徽州特色小吃。黄山烧饼以上等精面粉、净肥膘肉、梅干菜、芝麻、精盐、菜籽油为原料,手工分别制作皮、馅,经泡面、揉面、搓酥、摘坯、制皮、包馅、收口、擀饼、刷饴、撒麻、烘烤等10余道工序制成,其烘烤系在特制炉中进行,内燃木炭,将饼坯贴于炉的内壁,经烘烤、焖烘、及将炉火退净后焙烤,前后在数小时而成。因经木炭火焙烤后,形如螃蟹背壳,色如蟹黄,故得此名。

 

安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出产茶叶的地方,屯溪老街从明朝嘉靖二十七年(1548)起,已成为了中国著名茶市之一。老翼农药号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设号创办。清朝初期,老街发展到"镇长四里";清末,屯溪茶商崛起,"屯溪绿茶"外销兴盛,茶号林立,茶工云集,各类商号相继开放,街道从八家栈逐年抽东延伸,形成老街。这里的茶叶品种齐全,名目繁多,如黄山毛峰是历史名茶,源远流长,为历代帝王钦点贡品,主产区位于黄山风景区及周边地区。《茶经》载“天下名山,必产良草。黄山茶养生之仙药,延年之妙术也。”干茶外形芽叶肥状匀齐,白毫显露,形似雀舌,色泽金黄隐翠,俗称“象牙色”,口感鲜爽醇和,回味甘美。黄山毛峰分特级和一、二、三级。 太平猴魁亦为历史名茶,属绿茶类,猴魁主产于黄山山麓猴村,猴岗,龙门一带,选料精良,采摘考究。成品色泽苍绿,“二刀一枪”挺直有锋苗,毫含而不露,芽叶肥壮重实,幽兰花香,滋味甜醇,尤耐冲泡,已成为中国款待外宾的礼茶,为传播国际友情做出贡献。祁门红茶,属红茶类,主产于黄山祁门县一带。“大凡名茶皆产于高山”,祁门县境内山清水秀,林木葱郁,茶源丰富。祁门产茶历史悠久,祁门红茶一枝独秀。“祁红”香气鲜醇甘厚,入口醇和,味中有香。成茶外形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金毫显露,汤色红艳明亮,叶底鲜艳匀整。绿牡丹茶条索紧密,匀正壮实,色泽绿润, 冲泡后汤色绿明,香气清高,滋味浓厚醇和,是我国绿茶中的名品。“屯绿”属炒青类,屯绿毛茶又称“长炒青”。其做法起源于松罗匹茶的制法,品种有珍眉、贡熙、特针、雨茶、秀眉、绿片等6个花色18个不同级别,此外还可窖制茉莉、珠兰、玉兰、玳玳、桂花、玫瑰等花茶。

 

我们在老街上闲逛,一阵浓浓的草药味扑鼻而来,原来是一家百年老店——“同德仁”。一进门,就是长长的柜台,上面摆着两个药杵臼,柜台的后面是一格一格装着各种中草药的柜子,里面幽静而淡雅,处处透着古老的气息。“同德仁”是清同治二年开设的中药店,至今已有120多年历史。为休宁县程德宗、邵远仁两人合资开设,他们从两人名字中各取一字,寓意“同心同德”,这大概就是徽商合作经商的典范吧!柜台上"桔井流香"立匾及店堂内几块牌联均为清代著名书法家李汉亭所书,苍劲有力,力透匾背,一立一横,相映成趣。在"桔井流香"四字背后有一段家喻户晓的杏林佳话:桔井之神水能治愈百姓百病,从而流香百世,"同德仁"把"桔井流香"四字入匾,有药到病除造福百姓之意。

 

不远处,精致的“日月楼”气派颇为雄伟,窗扇和门框上都有徽派的木雕,而门楣则是一整块夔龙浮雕,非常讲究。楼上临街木栏与裙板,安置着花窗,亦十分典雅。

 

屯溪老街的招牌多为黑底金字的。这些老街闪光的金字招牌背后,一定也隐含着徽商讲求仁德的经营思想。老街的字号很有意思,比如“步云轩”一看就知道是卖鞋的;“天雨盖”,卖雨伞的;而眼前这家“茂槐”,是老街最具规模的一家经营古旧工艺美术品的店铺,也是老街保存最为完整的前店后居式徽商建筑。

 

屯溪老街里还有“古玩一条街”,最惹人眼目的是老街两旁的地摊,类似一个以经营古董、文房四宝为主的跳蚤市场。在这些地摊上,徽派国画、版画、碑帖、金石、盆景随处可见。

 

屯溪老街除了商铺,还有很多记录徽州文化的博物馆和古代宅院,如中共皖南特委旧址、戴震纪念馆、屯溪博物馆、万粹楼和程氏三宅。屯溪博物馆中展出有新安画派的字画和徽菜的代表(程德馨酱园);万粹楼是一座古建筑形式的私人博物馆,既是民居,也是园林,既是府第,也是商铺,其中展出有歙砚等文房四宝、徽派庭院等。清代著名思想家、学者、“乾嘉朴学”的代表人物戴震,是屯溪隆阜人,位于屯溪老街立新巷1号的,是中国唯一一座陈列和收藏戴震学术贡献、生平事迹和研究成果的纪念馆。屯溪有着两干年的历史,为北方士族移居徽州的始迁地,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程颐、程颢的故乡,被称为“程朱阙里”。屯溪文风昌盛,教育发达,孕育出明代数学家程大位、清代经学家戴震等。明清之际,考中状元4人、榜眼1人、传胪1 人、会元2人、进士92人。

 

屯溪博物馆是屯溪老街唯一的国家博物馆,坐落于屯溪老街168号,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博物馆有三大专题展——《徽州砖雕艺术展》、《徽州人物容像展》、《明清家具展》主要向观众展示徽州的砖雕艺术、绘画艺术、古代家具艺术,以及从中延伸出的古徽州风土人情、纲常礼教,具有典型的古徽州艺术风韵。珍贵藏品有国内最大的宋坑金星金晕砚板、清代人物门罩砖雕、歙石砚板、法华釉瓷枕、春秋青铜器、金丝楠木徽州床。二楼主要陈列有瓷器和新安画派古字画,其中有黄宾虹、汪彩白、金声等大家作品,其中有一幅较为罕见的、清朝乾隆年间的《福禄寿喜图》。还有程德馨酱园场景复原,程德馨酱园创建于清代,为徽派酱菜的代表。防疫期间,进入博物馆还是要求登记、扫码和测温。

 

老街上的另一个博物馆是当地人引以为荣的万粹楼——中国首家古建筑形式的私人博物馆。面积2000多平方米,糅合了徽派民居、园林、府第、商铺的风格。馆内陈列着主人收藏的大批文物,以及500多件当代名人字画、900方珍贵砚台。据说是国内少有的古建筑形式的私人博物馆。此楼建于1996年,楼高四层,采用明清时代古建筑遗存的石雕、砖雕、木雕等旧构件中的精口,按徽派建筑的风格重新组合而成。一楼“九百砚堂”陈列、经营以歙砚为主的四大名砚及文房四宝。其中一方号称“歙砚之最”的砚台,重达25000多斤;而一般的砚石最重只不过六七百斤,这块砚石出自婺源的龙尾山。一对曾经高踞在状元府前的华表上俯瞰人间的时代石雕独角兽,也被请到了“九百砚堂”;“九百砚堂”的一些展品还反映了徽州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状况;徽商虽然在晚清时已开始衰落,但他们的日常用品还很高档、时髦的。一台20世纪30年代生产的、至今还能调速并摇头晃脑的日本电风扇,一台1905年德国产的缝纫机。二楼展出的是各种文物和艺术品,像瓷器、祖容、名人字画之类的,甚至还有龟群化石和五千万年前的四川自贡恐龙化石。还有祖容(徽州人把祖先的遗像称作“祖容”,一般是夫妻像)。三楼是楼主的起居室,按照徽州民居的传统风格布置得古色古香。四楼天台是一个小小的庭院,盆景、鱼池、假山、小树,一派徽州园林的风味。

 

屯溪老街上的程氏三宅,是明代民居的典范之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三处明代古建筑,为明代成化年间礼部右侍郎程敏政所建,名“程氏三宅”。程氏三宅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

 

中共皖南委员会机关旧址,就坐落在屯溪老街区69号,这是清朝后期兴建的一幢砖木结构的二层临街楼房。中共皖南特委机关旧址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领导皖南地区革命斗争的领导机关驻地,是黄山中心城区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革命纪念地。1933年冬,方志敏派赣东北省总工会秘书长李杰三来屯溪从事党的活动,并建立中共皖南特委,先后发动和领导了5次有影响的农民革命暴动,其中袔村暴动后建立了皖南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我从这里经过时放慢了脚步,细心驻足观看这栋简易木质二层小楼,记录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让后人铭记心中。

 

在老街漫步,脚踏石板路,仰望马头墙,看左右两侧的深巷,犹如看到历史感受沧桑。。用手触摸陈迹斑驳的梁柱和冰冷的砖石,更像与岁月对话交流。走到老街的中西段,发现这里没有喧嚣和叫卖,飘溢的都是文气墨香,这段老街,文房四宝、书画精品和珍宝玉器比较集中。什么“醉墨山房”、“文雕苑”、“一品斋”、“艺林阁”、“集雅斋”、“荟萃轩”、“徽宝堂”、 “三百砚斋”,无不泛出翰墨书香,弥漫着民族文化丰富的韵味。而诸如“始信阁”、“梦笔艺斋”、“莲花书社”等,则显然是濡染了黄山的灵气,是徽州秀丽风光的文化再现。徽州是“文房四宝”的故乡,制造历史悠久,品质精良,尤其是徽墨、歙砚闻名于世,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徽墨、歙砚渐渐不为现代人广泛使用,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依然散发出艺术魅力。

 

屯溪老街两侧店铺门楣上流光溢彩的金字招牌,古色古香,不少出自王朝闻、启功、沈鹏、亚明、唐云、林散之、黄苗子、费新我等书坛魁星之手,还有安徽省内名家和地方书法精英的墨迹。我一边吃着那辣中带香的烧饼,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三百砚斋”。只见门边立着一块石碑,原来这是南唐后主李煜题写的“天下冠”碑刻,在乳白色灯光照耀下,如憔悴苍面的词人,似在浅吟低唱那“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淡淡忧伤。推门进去,店铺里的灯光以乳白色居多,也有温暖的桔黄,两者相映,显得格外清丽、儒雅。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砚台,上面刻着雄鹰、凤凰、龙、虎等形象,选材精良、创意精巧、精工细雕,所有作品都融诗书画印砚于一体,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三百砚斋”拥有吴作人、沈鹏、罗工柳、刘炳森四位大师题写的匾额,可谓匠心独具,体现了徽商讲求仁德的“儒商”经营理念。

 

我们一边走,一边拍照,慢慢走到了老街的西端,也就是与镇海桥头紧连的一段曲尺形街道,这里原名八家栈,是老街的发祥地,也是屯溪的发祥地。元末明初,一位名叫程维宗的徽商在屯溪华山脚下新安江畔兴造了8间客栈,四所47间房,史称“八家栈”。屯溪老街是由新安江、横江、率水河三江汇流之地的一个水埠码头发展起来的。明弘治《休宁县志》中就已有“屯溪街”的名目记载。清康熙《休宁县志》记载:“屯溪街,县东三十里,镇长四里”。可见当时屯溪老街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老街的形成和发展,与宋徽宗移都临安(即今日的杭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外出的徽商返乡后,模仿宋城的建筑风格在家乡大兴土木,所以,老街的整体建筑具有宋代徽派民居的风格与特征,因而屯溪老街又被称为宋街。

 

我们从白天逛到天黑,不知不觉又到了吃晚饭的时间,我们在手机地图上找到了老街附近人气最旺的“老妈土菜馆”,品尝一下最正宗的臭鳜鱼。徽菜起源于黄山歙县(古徽州)。由于新安江畔的屯溪小镇成为“祁红”、“屯绿”等名茶和徽墨、歙砚等土特产品的集散中心,商业兴起,饮食业发达,徽菜也随之转移到了屯溪,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徽菜以烹制山珍野味而著称。徽州菜发端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民国间继续发展,建国后进一步发扬光大。徽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饮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黄山“臭鳜鱼”又名“腌鲜鳜鱼”,所谓“腌鲜”,在徽州土话中就是臭的意思。黄山“臭鳜鱼”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既保持了鳜鱼的本味原汁,肉质又醇厚入味,同时骨刺与鱼肉分离,肉成块状。此菜历经200多年的历史,关键在于它的特殊性,在烹制之前腌制后的鳜鱼闻起来“臭”,烹制后的鳜鱼吃起来香,这一“臭”一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其成为徽菜的经典之一。此菜烹制后以其香鲜透骨,鱼肉酥烂并带有特殊的芳香。我们细细地品味着臭鳜鱼,那地地道道的徽菜味道确实令人唇齿留香。

 

我们吃完晚餐的时候,天已全黑,再次走入老街,我们犹如跌入光影流淌的河,让我们有穿越时空的错觉。那种辉煌灯火,排成了阵势,演绎着高低错落、轻重缓急的曲韵,那一盏、一串的红灯笼,就是五线谱上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我们走在老街上,青石白墙扑面而来,木门黛瓦流光溢彩,仿佛突然间迷失在宋明朝代的中国街市。古意盎然的茶楼酒肆,店铺字号,书场墨庄,尽入眼底,或朱阁重檐,或金额漆匾,或旗招幌挑,令人目不暇接。老街的古朴典雅,不仅体现在巧妙的建筑和淡雅的墨香里,老街的声响,也是空灵动人的。

 

古代的徽商创造巨额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在屯溪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以粉墙、黛瓦、马头墙和砖雕、石雕、木雕为主要特征的徽派建筑文化,以书画、匾额、楹联为代表的书画文化,以老街一楼、老徽馆为代表的徽菜文化,以歙砚、徽墨为代表的文房四宝文化,以三味茶馆为代表的徽州茶文化,以馆藏器物和工艺品为代表的民间器物文化,都在老街这扇窗口得到集中展示。清代歙县人张潮曾云:文章是案头山水,山水是地上文章。倘若用他的话来观照屯溪老街,谁都会悟出:地上文章非山水,皆是秦砖汉瓦成。游屯溪老街,给人一种穿越时空之感。老街的繁华,冲淡了新楼的妆容,老街的光影,遮盖了现代的霓虹。或许,老街的魅力,就在于它从古老走到今天,又将今天变成了古老。老街,从千年时光里来,终将回到千年时光里去,淡静,优雅,豁达,包容。老街上典型的徽派建筑,让人一饱眼福,一个个有特色的牌匾映衬出浓浓的地道徽州地域风格。屯溪老街像一张名片,闪烁着地域的光彩,又像一位老人在向游人讲述着这里的故事,清晰而明快告诉游人这里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安徽黄山屯溪老街游记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