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汕
潮汕,是一个地域的简称。指广东省的潮州、汕头、揭阳三个地级市,被称为潮汕地区。
2023年11月4日下午(星期六),我们离开了泉州前往潮州,车程约300公里,途经沈海高速、甬莞高速,4小时后到达目的地。
潮州市,简称“潮”,别称凤城,广东省地级市。著名的华侨之乡,粤东门户城市。位于广东省最东部,下辖3个区县:湘桥、潮安和饶平,土地面积3160平方千米。
隋朝开皇十一年(591年)在义安郡境立潮州,州治海阳县(在今潮州),海阳县是历代郡、州的治所,潮汕自此得名潮州,直至明清潮州府。潮州之名,因地临南海,取“在潮之洲,潮水往复”之意。
潮州老城古民居建筑群,位于潮州市湘桥区太平路、中山路、上西平路、北马路、义安路,共有十四座古民居,分别为明代、清代与民国时期的建筑遗存,也是潮州民居建筑的典型。
2023年11月5日上午(星期日),一大早我们打车来到潮州古城,看看牌坊街、开元寺,最后走走广济桥。
潮州古城是历代郡、州、路、府、县的所在地,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人文昌盛,文物荟萃。核心区域内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4处(其中国保7处),开放的景区(点)十余处,其中4A级旅游景区2个,现存民居代表性历史建筑百余处,享有“京城帝王府、潮州百姓家”的美誉。整个古城区就是一个融合了生活居住、旅游观光、文化展示和商业贸易于一体的城市历史中心区,是一个开放式的景区。
潮州牌坊街总长1948米,其中太平路1742米,东门街206米,以准步行街的形式进行规划设计,是一项集古牌坊修复、沿街历史建筑整修、沿街古井保护、路面改造和公用设施配套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主要是修复沿街的22座古牌坊,包括为明嘉靖壬辰科状元林大钦建的“状元坊”、明兵部侍郎翁万达建的“大总制坊”、宋礼部尚书王大宝建的“秋台坊”以及明崇祯戊辰科进士同榜八人献建的“盛世元凯坊”等。建成后其牌坊的数量和种类将居全国之冠,届时“府城”的古味更浓。
吴楚重镇坊,为清侍卫、湖北宜昌总兵林炳星建。林炳星,清海阳人。乾隆七年(1742)二甲武进士,授御前三等侍卫,累官至湖北宜昌镇总兵。曾祖林廷举、祖林振光、父林锦万皆因之而先后诰赠武义大夫、武功大夫。“吴楚重镇”是言林炳星所镇守的地方,均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地势险要,物产丰饶,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春秋时吴、楚二国辖境。
甲第巷,乾隆版《潮州古城地形图》载,甲第巷,巷西有“马王庙”、“官厅”、“示亭”。现甲第巷东为太平路,西为西平路,南至家伙巷,北至兴宁巷,是地处闹市人烟稠密的居民区。早于五、六百年前,这里还未有许多巷道,而是空旷的教场或连接教场的地方,甲第巷尾有“官厅”、“示亭”,古时教场演武,长官居驻歇息或指挥之处,也叫官厅;官府颁示时张贴告示的地方,即叫示亭。“甲第巷”,取甲第之意,是祈望此巷的人家多得登科甲,可取豪门贵族之府第。
现甲第巷是一条展示潮州古城明、清时期历史风貌的文化街区。
大理少卿坊,为明大理少卿吴一贯而建。吴一贯,字道夫,潮安彩塘人。明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授上高县知县,升任浙江道御史,弘治年间巡察浙江、福建、南畿,以骨鲠之臣闻名。晋大理寺右少卿。曾经略边关,规划创建八达岭长城,上安边策数万言。
潮州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建制始于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的义安郡,至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隋开皇十一年取“潮水往复”之义将原义安郡改名为潮州。辖海阳、潮阳、绥安(今漳浦)、海宁(今惠来)、义招(今大埔)等五县。府治设于海阳县(即潮州城)。自东晋以来,历经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到新中国初期,潮州城一直是郡、州、路、道、府、专员公署的所在地,所以潮州被后人称为“府城”。它是历史上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宋潮州通判陈尧佐(后来当上宋宰相)有诗云:“海滨邹鲁是潮阳(即潮州)”由是“海滨邹鲁”成了外地人对潮州的美称,用以赞潮州是海滨小城,而这里文风昌盛,就跟古代圣人孔子的故乡鲁国,孟子的故乡山东邹峰一样,也是个礼仪之邦。
义井建于明永乐元年(1403),井栏内圆外八角,西面刻“义井第一泉”,余各面刻文已模糊难辨。东侧立有石台盆,东、西二面刻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题银修井名录。
看完牌楼街,转入开元寺。
开元镇国禅寺位于潮州市区中心。前身为荔峰寺,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敕建开元寺,元代改为“开元万寿禅寺”,明代称“开元镇国禅寺”,又称“镇国开元禅寺”,加额“万寿宫”,俗称开元寺,一直沿用至今。向为历朝祝福君主、宣讲官府律令之所。以地方宽敞、殿阁壮观、圣像庄严、文物众多、香火鼎盛而名闻遐迩,为粤东地区第一古刹,有“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之美誉。
开元寺于1961年被确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开放院寺,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在达诠法师主持下,坚持爱国爱教、加强寺院管理、兴办慈善公益福利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荣获广东省佛教协会授予“模范寺院”称号,受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表彰为“模范宗教活动场所”。
在开元寺,看到一位小姑娘带着一只站在她肩上的鹦鹉,征得姑娘的同意给她和鹦鹉拍了照。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一个姑娘带着一只鹦鹉遛弯,而且鹦鹉没有任何束缚。
出了开元寺,来到了韩江畔,游览广济桥。与广济桥对着的是古城的广济门城楼。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是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与其他三座古桥的区别是要收过桥费20元/每人、并有时间限制。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古为闽粤交通要津,至明代形成了“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因桥上亭台楼阁形态各异且兼作店铺经商之用,又得“一里长桥一里市”的美称,向有“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遭”之说。
2007年,修复后的广济桥,梁舟结合,联阁重瓴,造型高雅;楹联亭匾美轮美奂,诗文书法活色生香,令人叹为观止。
鉎牛是鉎铁铸造成的,它是广济桥的标志性雕塑。清雍正二年(1724),知府张自谦再修广济桥时,铸鉎牛两只,分别立于东、西两桥墩之上,意为“镇桥御水”,以祈求避免洪灾。道光二十二年(1842)洪水,冲垮东桥鉎牛所在桥墩,鉎牛也坠入江中,潮州遂有“两只鉎牛一只溜”的民谣。
民不能忘坊,该牌坊是桥上唯一牌坊,特为太守刘浔、分司吴均而建。清道光廿一年(1841)韩江洪水,冲垮桥墩若干,次年又泛滥,冲崩江心东墩及墩上鉎牛,太守刘浔、分司吴均发动盐商及富户重修广济桥。因工程浩大,经历数年始告完工。百姓不忘刘、吴功绩,建坊以作记念,寄托对先贤的崇敬和追忆。
出了广济桥,在东入口旁,有两块大条石,没有看到说明,猜想是当时建桥用的条石。
接近中午,走出了广济桥,在东岸打车回酒店,退房,下午1:30启程去汕头市。约1小时后到达汕头新华酒店(小公园店)。
汕头市,简称“汕”,别称鮀城、鮀岛,广东省地级市,著名的华侨之乡,广东副中心城市,经济特区,位于广东省东部,总面积2199平方千米。
此行汕头属路过,办理完入住手续后,按行程安排,便去了附近的小公园开埠区旅游区。
汕头小公园是汕头市的一个著名历史文化景点,以“中山纪念亭”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环型放射状的骑楼老街区。这个区域保存了20世纪30年代汕头市街区的原貌,成为了汕头老城的核心地标和文化标志。
个人认为叫小吃街或小吃城来得贴切,游客都是冲着吃才汇聚小公园,是吃货的天堂。
中山纪念亭,是当时汕头市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修建的八角攒尖亭。该址原为中山公园工程师叶南厅设计的喷水池,1933年7月,南生百货公司和钜盛电器公司向市政府提出发起募捐,由上海装潢社承建,于1934年12月建成中山纪念亭,主体建筑采用三合土、花岗岩、佛山石湾绿瓦当和井字趴梁等建筑材料,匾额分别题字“中山纪念亭”和“景行无歌”。2016年10月,由热心企业家捐建,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以千年不腐的柚木为材料,采用榫卯木结构重建中山纪念亭。2017年8月,中山纪念亭被公布为第六批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开埠区核心建筑,它不仅是记录汕头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书,也是连接汕头和海内外潮人的“脐带”,是汕头的根。
打锡街是汕头近代点铜业和南金业聚集地,点铜是指晚清时期的潮阳工匠艺人在此创立的锡器茶罐制造业。南金是指澄海莲阳工匠艺人在这里开办的南金锡箔制造业。因两项技艺都需要敲打这个步骤,故起名为打锡街。
天黑后我们回到了酒店。一天跑了2个城市,4个景点,想想也是蛮拼的。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这个夏天,感受最美好的厦门 45607
- 感悟禅道、圆梦武侠,舟山,我们后会有期 72666
- 【南岳衡山赋】及南岳衡山的十二种玩法攻略 26901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