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3

纵横八省十七日(上)— 从内蒙古额济纳到山西万荣

编辑
天数:17 天 时间:10 月 人均:6450 元 和谁:夫妻

        今年4月和6月两次出行都是一省游,中秋、国庆超级黄金周在家蛰伏了8天,等待旅游高峰回落后,我们于10月9日出发了,此行计划经过8个省、市、自治区,游览景点多达10个。

                                                                                额济纳胡杨林

        胡杨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沙化区,如新疆南部、柴达木盆地西部、河西走廊等地,能够在干旱和半干旱环境中生存。胡杨之所以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是因为其细胞透水性强,从主根、侧根、躯干、树皮到叶片都能吸收盐分,并通过茎叶的泌腺排泄盐分,当体内盐分积累过多时还能从树干的节疤和裂口处自动分泌,形成白色或淡黄色的块状结晶。胡杨树龄一般为100-300年,老化时便会逐渐自行断脱树顶的枝杈和树干,最后降低到3、4米高,但依然枝繁叶茂,死亡后仍可长时间保持不倒不腐的状态,树皮和枝条保持一定的结构强度,故有“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之誉。

千年胡杨林
千年胡杨林
千年胡杨林

全世界胡杨林面积为64.8万公顷,其中我国就有39.5万公顷,占比高达61%,其中90%以上都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但我国最著名的胡杨林却在内蒙古的额济纳,不仅面积超过3800平方公里,而且均为野生胡杨,是我国保护最完整、最壮观的胡杨林聚集地,也是世界仅存的三大胡杨林之一(另2处位于新疆塔里木和北非撒哈拉沙漠),目前网上胡杨林的照片多以额济纳为主,由于黑水河流经滋润,风光更为秀丽,额济纳一词就是西夏语“黑水”。额济纳旗(相当于县)隶属内蒙古阿拉善盟(相当于地级市),总面积11.46万平方公里,但人口仅3万多人,是内蒙古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旗,其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城北70多公里处就是中蒙边境的策克口岸。

额济纳胡杨林
额济纳胡杨林
额济纳胡杨林

额济纳位于内蒙古最西端,地理位置偏僻,交通较为不便,如果坐飞机的话全国仅有一趟航班,从西安到额济纳旗,坐火车也是一样,全国只有一列,从呼和浩特到额济纳,但时间长达15个小时。前年这里因爆发新冠疫情导致上万游客滞留,使这个原本陌生的地名为国人熟知,本来去年我们就计划前往,却因防疫严格而止步西安,今年终于成行,但我行前攻略发现,原来往返于西安的航班已经取消,现在的去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先飞至张掖或嘉峪关,再从酒泉坐长途汽车400公里到达;二是先飞至银川,再坐汽车117公里至阿拉善左盟,最后乘12座的小飞机飞至额济纳,这两种走法途中都要住一夜,我们选择了前一种。每年秋天是额济纳的“高光”时刻,全国各地几十万的游客蜂拥而至,当地酒店的房价也飚升5倍以上,的士起步价一律20元,而且这里只见公交站却无公交车,这种情况全国少见。观赏胡杨林以晴天为好,额济纳虽然位于此行的最北端,最低温度只有5度,但天气晴朗,阳光灿烂,体感并不寒冷。

额济纳胡杨林
额济纳胡杨林
胡杨林下的驼队

胡杨林的观赏为9月下旬到10月中旬,一年仅有20天左右,黄叶比例达到50%以上时为较佳观赏期,达到80%以上时进入最佳观赏期,满树金黄令人惊艳。往年9月底时黄叶达50%以上,10月10日大多变黄,最佳时段为10月1日—15日期间,如果天气稳定最迟可到10月20日,据阿拉善盟气象局预计:今年额济纳胡杨林景区于 9 月 28 日进入较佳观赏期,10 月 2 日前后进入最佳观赏期,比往年提前了约5天。额济纳胡杨林面积很大,景交车全程约25公里,景区一共有八道桥,所谓“桥”实际上只是个地名,并非特定指哪座桥,而是八个小景区,一道桥陶来林,二道桥倒影林,三道桥红柳海,四道桥英雄林,五道桥是土尔扈特庄园,六道桥暂未开发,七道桥梦境林,八道桥沙海林,每道桥的景色各有不同,但每处只能进一次,游览大半天时间较紧,一天就比较宽余,不会那么的赶,

额济纳胡杨林
额济纳胡杨林
额济纳胡杨林

网上的游览攻略很多,具体走法也有几种,其中二、七道桥有水可拍倒影,四道桥平均树龄最高、褪绿时间最晚、黄叶延续最长、人气指数最旺,其声名鹊起应归功于张艺谋电影《英雄》,这里的胡杨高大密集,是拍摄最佳处。一至四道桥之间相距不远,步行即可,四至七道桥、七至八道桥较远可乘坐景交车,最后在八道桥乘车返回,八道桥也是景区终点、沙漠边缘,在此已看不到胡杨林,只有沙丘和沙湖。由于最主要景观集中在二、四、七道桥,因此我们计划只走这3处,上午9点半从西门进入景区,这里早已是熙熙攘攘,人声鼎沸,一道桥是所有

一道桥游人熙熙攘攘
一道桥游人熙熙攘攘
一道桥游人熙熙攘攘
一道桥游人熙熙攘攘
一道桥游人熙熙攘攘

人都必须要走的,因此这里的游客特别多,大妈们的着装都不约而同,满眼都是红裙、红衣。一道桥的胡杨林基本都黄了,在蓝天的衬映下分外娇艳,乘坐景交车需沿栈道走到二道桥,这一段的路程不短,网上标注的距离是3.5公里,我们边走边拍用了1个小时。我原计划反方向游览,在此先坐景交车至七道桥,再从最远处往回游,这样可以越走越近,但实际上景区安排的游玩方式只有一种:从一道桥步行到二道桥,从二道桥坐景交车去四道桥,

满眼都是红裙红衣
满眼都是红裙红衣
满眼都是红裙红衣
蓝天下的胡杨分外娇艳
蓝天下的胡杨分外娇艳
蓝天下的胡杨分外娇艳
蓝天下的胡杨分外娇艳
蓝天下的胡杨分外娇艳
蓝天下的胡杨分外娇艳
蓝天下的胡杨分外娇艳
蓝天下的胡杨分外娇艳
蓝天下的胡杨分外娇艳
蓝天下的胡杨分外娇艳
蓝天下的胡杨分外娇艳

再从四道桥坐车去七道桥,三、五、六道桥都不停车,最后从七、八道桥坐车返回一道桥,而且基本是不走回头路的,只有走到景区出口才能坐去下一个景点的车。二道桥又称倒影林,其最大的特点是有水面,但水边的胡杨林景观大多比较一般,而且距水面较远,拍倒影要走到对岸,我们没有找到合适的地点,拍到的倒影照片很少。在此流连了约1个小时后,坐景交车前往四道桥,

二道桥胡杨林
二道桥胡杨林
二道桥胡杨林
二道桥胡杨林
二道桥胡杨林
二道桥胡杨林
二道桥胡杨林
二道桥胡杨林
二道桥胡杨林
二道桥胡杨林
二道桥胡杨林
二道桥胡杨林
二道桥胡杨林倒影

这是整个景区中胡杨生长最好、树龄最老的地方,有的已黄,有的尚绿,但大多树干粗大,造型千姿百态,婀娜多姿,老谋子的审美眼光的确高超,电影《英雄》中张曼玉与章子怡在此打斗,红纱衣穿梭在金灿灿的胡杨林里,助推了额济纳胡杨林火遍全国,故四道桥又称英雄林,算是致敬张艺谋了。这里的栈道呈环型线,入口与出口相距不远,我们在此游览了1个半小时,下午1点半坐景交车前往最后一站—七道桥,

四道桥胡杨林
四道桥胡杨林
四道桥胡杨林
四道桥胡杨林
四道桥胡杨林
四道桥胡杨林
四道桥胡杨林
四道桥胡杨林
四道桥胡杨林
四道桥胡杨林
四道桥胡杨林
四道桥胡杨林
四道桥胡杨林
四道桥胡杨林
四道桥胡杨林
四道桥胡杨林
四道桥胡杨林
四道桥胡杨林
四道桥胡杨林
四道桥胡杨林
四道桥胡杨林

网友说这里和四道桥一样也有水面,但不知何故现在都已干涸,一点水面都没有,更别说什么倒影了,从现场情况看原来应是人工开沟引来的水,水沟都比较浅。七道桥的胡杨林树形较小,却是景区胡杨最早变黄的地方,为额济纳金秋之际绽放璀璨生命的开端,虽然有些已经枯萎,黄叶落了一地,但仍有不少浓密的胡杨林金灿灿,

有些地方黄叶落了一地
七道桥胡杨林
七道桥胡杨林
七道桥胡杨林
七道桥胡杨林
七道桥胡杨林
七道桥胡杨林
七道桥胡杨林
七道桥胡杨林
七道桥胡杨林
七道桥胡杨林
七道桥胡杨林
七道桥胡杨林
七道桥胡杨林
七道桥胡杨林
七道桥胡杨林
七道桥胡杨林
七道桥胡杨林
七道桥胡杨林
七道桥胡杨林
七道桥胡杨林
七道桥胡杨林
七道桥胡杨林
七道桥胡杨林
七道桥胡杨林
七道桥胡杨林
七道桥胡杨林
七道桥胡杨林
七道桥胡杨林

在出口处附近还有一片茂密的胡杨林,这是行程结束前的最后惊艳,一群年轻人正忙着拍摄骆驼照,我们在七道桥也玩了1个半小时。大部分游客在此继续坐车前往八道桥,队伍排的很长,我们却打道回府了,到景区门口已是下午4点,这里的管理比较规范,有警察维持打的秩序。以前有网友说景区很大但厕所很少,仅在二、八道桥,其他区域很难找,但现在已有改善,每道桥都有厕所,只是二道桥的厕所规模太小,女游客甚至将男厕都“占领”了。

出口处附近的胡杨林
出口处附近的胡杨林
拍摄骆驼照
拍摄骆驼照

 景交车曾是景区以前的一个老问题,据网友说以前每次换乘都要排队半小时以上,今年国庆期间游客暴增,但景交车只有40辆,运力严重不足,游客高喊“退票”引发舆论关注,额济纳旗文旅部门对景区进行全行业通报批评,景区也发布了道歉信,并增派摆渡车100辆,所以现在情况大有好转,候车大约只要10分钟左右。我们今天在此游玩时间长达6个半小时,步行距离15公里,虽然走得满脚尘土,但视觉盛宴让我们收获满满,尽兴而归,也使此行第一站就进入了高潮。内蒙古是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我唯一未到过的,这次却以一个边陲小城填补了这个空白,至此我算是走遍中国了。

七道桥出口处附近的胡杨林
七道桥出口处附近的胡杨林
七道桥出口处附近的胡杨林
七道桥出口处附近的胡杨林
七道桥出口处附近的胡杨林

                                                                              酒泉胜迹

         从额济纳回甘肃省酒泉西关车站的长途班车每天2趟,发车时间分别是上午7点半和11点,我们一到额济纳就买好回程车票,行程近400公里6个小时。沿213国道一路向南,地势平坦,视野开阔,途中经过的甘肃金塔县也有胡杨林,但多为现代人工种植,为“三北”防护林体系的一部分。酒泉历史悠久,汉代为“河西四郡”之一,隋代改称肃州,现为地级市,下辖一区两市四县,地域面积占甘肃全省总面积的42%,甘肃省名的“肃”字便取自肃州。

途中景色
途中景色
金塔胡杨林
金塔胡杨林

酒泉是甘肃北上额济纳的必经之地,交通比较便捷,不仅有动车经过,附近的嘉峪关还有机场,今年7月我们游甘肃时,曾路过此地但未下车,此次去额济纳来去均需经过酒泉,汽车站所在的西关路行道树上挂满灯笼,这应是前不久国庆节的布置,夜幕降临时灯笼亮起,成为名符其实的灯笼街。

酒泉西关灯笼街
酒泉西关灯笼街
酒泉西关灯笼街
酒泉西关灯笼街

酒泉是中国唯一以酒命名的城市,有“城下有泉,其水若酒”的传说,古时城东有泉9眼,日出水量约3万立方米以上,流淌至今已有 2100 多年的历史,我们在此游览了其标志性景点—西汉胜迹公园,在西关车站前坐9路公交向东2公里即达。西汉胜迹公园是河西走廊唯一保存完整的汉式园林,占地27万平方米,其中天然湖泊5万平方米,故又称泉湖公园,素有“塞外江南”、“瀚海明珠”之美誉,主要历史名胜有古酒泉、左公柳、泉湖以及古建筑群等,是一座源于西汉史实、融合江南灵秀的古典园林,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史积淀深厚,“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左宗棠曾出资修建,新中国成立后4次大规模修葺,使西汉酒泉胜迹更加风姿绰约,为游客酒泉之行的必到之地

公园大门匾额

公园南门就是正门,进门可见高大耸立的神明楼分列两侧,中有神明桥连接,这两座高台式建筑虽然是清代遗存,但建筑手法却是秦汉时期早期园林的风貌,其格局功用取自西汉长安四大名宫—建章宫,公园内有酒泉胜迹、月洞金珠、西汉胜迹、祁连澄波、烟云深处、曲苑餐秀、花月双清、芦伴晚舟8大景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游酒泉胜迹这一片,首先来到左宗棠修建的月洞门前,此处被誉为酒泉的“文眼”,门上有左宗棠题写的楹联:“甘或如醴,澹或如水;有则学佛,无则学仙”,其匾额是“饮之令人寿”,而大门上则镌刻着国民党元老于右任1941年游园时所作的《天净沙·酒泉道中》:“酒泉酒美泉香,雪山雪白山苍,多少名王名将,几番回首,白头醉卧沙场”

月洞门
于右任词

月洞门内侧有一碑亭,亭内有“西汉酒泉胜迹”碑,为清宣统三年安肃兵备使陆廷栋所题,公园大门的匾额为此6字的横排,碑亭上方题额“可酌”二字,为清乾隆年间肃州军需观察沈青崖题写,意思是泉水甘冽醉人,可当美酒畅饮。亭左有一株粗壮的“左公柳”,已有至少130多岁了,左公指的就是左宗棠,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左调任陕甘总督,在西北十余年战功显赫,在开发河西方面也有不少建树,其中之一是为军运需要开拓和修筑了甘新公路,并在公路两侧植树造林,至今仍为甘肃通往新疆的主要公路干线,肃州城内也种上了翠杨嫩柳,使这座古城充满了生机,到新中国成立时城南门内、北门口还有4人环抱不住的参天大树,至今公园内这些数量极少的“左公柳”就是其亲手栽种,可惜中午时间公园内的左宗棠纪念馆不开放,未能看到左宗棠手书“大地醍醐”匾额。

“西汉酒泉胜迹”碑亭
“西汉酒泉胜迹”碑亭
“西汉酒泉胜迹”碑
“左公柳”
“左公柳”碑

过碑亭下至广场,即为闻名遐迩的古酒泉,周近建筑皆为清末民国所遗留,我原以为主景古泉会藏在公园最深处,没想到这么快就能看到其尊容,现泉眼辟为一池,四面为石栏所围,泉水绿中泛青,清澈见底,细观有气泡上升,那是泉水自泉眼潺潺流出,游客到此常将硬币掷入水中,硬币既不翻转也不立即沉没,而是摇摆着慢慢飘向水底,据说正是水下有泉流翻涌向上所致,故池底有许多硬币,此泉渐渐变成许愿泉。此泉也叫金泉,又称八卦泉,传说颇多,以西汉名将霍去病的故事流传最为深远,秦代时统治范围尚未到达酒泉,

古酒泉
古酒泉
古酒泉

西汉建立后河西走廊一带仍被匈奴控制,经常东进袭扰中原,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发动河西战役,彻底摧毁了匈奴有生力量,河西走廊自此纳入西汉的统治范围,先后在此设立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史称“河西四郡”。著名的河西之战大获全胜后,汉武帝从长安赐御酒一坛犒劳霍去病,但霍认为功劳属于全军将士,将酒倒入泉中与将士共饮,故将古泉定名为酒泉,以泉名冠以郡名全国罕见。古泉北侧是一广场,大型群雕“出征”、“鏖战”、“庆功”三组场景,艺术再现了河西大捷的历史功绩和酒泉的来历。

古酒泉
河西之战群雕

酒泉在现代为更多国人熟知,是因为与其同名的卫星发射中心,这里属于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全年少雨,昼长夜短,是火箭发射试验的理想地点,每年约有300天可以进行发射试验,为中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的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也是测试及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各种应用卫星的主要基地,自1958年创建以来,曾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创造过多个第一:1970年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这里发射,1975年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在此升空,1980年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在这里飞向太平洋预定领空,1981年第一次在此用一枚火箭将三颗卫星送上太空,随后还有第一次国外卫星提供发射搭载服务、第一艘载人飞船都从此顺利升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市区东北210公里处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因早期发射多为“东风”系列火箭,故又称“东风航天城”,为军事管理区,分布于酒泉市及阿拉善盟方圆2800平方公里范围,其中约95%的子基地位于酒泉市境内,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网络图片)

5%的子基地位于阿拉善盟境内。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射中心开始对外开放,需要取一个正式名称,既要体现发射中心大概的地理位置,在国际上也应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而离发射中心最近、符合这些条件的城市无疑就是酒泉了,因此就取名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实际上发射中心与酒泉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物资供应大多是由酒泉承担,同时酒泉还负责基地生活区、军用、客运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基地的教育、医疗、公安均为酒泉市管辖。我们来去额济纳的途中均有经过发射中心,在公路边就能看到其建筑,今年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就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但我们半个月前途经此地时并未看到高耸立的火箭,而且基地现在只对团队游客开放,不接待散客,所以未列入此次行程之中。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网络图片)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网络图片)
途中远望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万荣古建筑

         当晚从嘉峪关机场飞往西安,再坐高铁一路向东,前往山西最南端的地级市—运城,此地我们曾于2020年来过,游览了永济鹳雀楼、解州关帝庙和芮城永乐宫,唯独遗漏了万荣县,这次计划补上。运城北站是我们见过的最接地气的高铁站,站外不远处不仅设有餐饮中心,而且至各县的交通都已实现公交化,我们坐107路城际公交,70分钟后到达万荣县城,计划用2个半天游览3处古建筑。山西在历史上虽然没有建都,但却是中国文物大省,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其数量居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首位,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的1/10强,其中万荣有11处,大多为古建筑,我们当天中午到达住下后,立即前往城中的东岳庙游览。

“文保”碑
东岳庙大门

东岳庙坐北朝南呈长方形,祭祀的是泰山东岳大帝,始建年代不详,据庙内乾隆年间重修记载,唐代贞观时就已存在,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飞云楼、午门、献殿、享亭、东岳大帝殿、阎王殿等,大多是元建、明修,至今仍保持元代建筑风格,其中主体建筑就是最前面的飞云楼,为东岳庙精华所在,也是万荣的地标,全国东岳庙很多,万荣县能脱颖而出,主要就是因为有飞云楼。相传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隋将王行本据蒲州反叛,李世民带兵平叛曾在此驻兵,为作纪念在此建飞云楼,现楼为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所建,按中国早期寺庙的布局规制,飞云楼设置在中轴线最前端,高达23.19米,在墙外街上就能看到,楼内有木梯可登顶,

飞云楼
飞云楼
飞云楼

但现在已不对游客开放上楼。此楼在建筑技术上有四奇:一是纯木结构,大小接口均用榫卯,没有一个铁钉,木面不上漆,通体显现木材本色;二是明三暗五,外观看上去是三层,隐于平座之内有两暗层,实为五层;三是各层不同,形状各异,结构极富变化,底层为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五间,中为4根15.45米的通天柱直达楼顶,周围有32根木柱巧妙联成棋盘状,中层平面变为折角十字,第三层平面又恢复为方形,最上面再覆以十字脊歇山顶;

飞云楼
飞檐翘角
飞檐翘角

四是结构复杂,全楼斗栱造型多样,这是飞云楼最典型的奇妙之处,几乎每层斗栱数与翘角形式都不相同,构成极其丰富的轮廓线,此楼三层四滴水,其中三、四层出檐,二、三层每面各出一抱厦(沿外柱出挑的门廊或房间),与上部十字歇山屋顶组合巧妙,位置各不相同,并与檐头32个翘角互相交织,宛若心花奔放。飞云楼虽然体量不大,但有4层屋檐、12个三角形屋顶侧面、32个翘角、斗拱345组,各层屋顶构成非常丰富的立面构图,

飞檐翘角
飞云楼(背面)

堪称我国楼阁式建筑的精品,故有“中国第一木楼”的美誉,与山西应县木塔并称为“南楼北塔”,奇怪的是其匾额却非名人大家所题,落款竟是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时间为1952年11月,也有70年历史了。飞云楼后就是午门,实际为南北通透的长方形建筑,面阔7间,梁架简朴,斗拱规整,上为单檐歇山顶,颇有元代遗风。

午门
午门
午门
午门

出午门进入北侧的献殿,此殿为供奉祭礼之处,面阔也是7间,单檐硬山顶,具有元代建筑特色,但殿顶琉璃脊兽为清代所作。献殿以北就是岱岳殿,也是东岳庙的正殿,重檐歇山顶,面阔、进深各五间,平面近方形,匾额为康熙所题,殿内正中为东岳大帝塑像。

献殿
献殿
献殿顶部琉璃脊兽
岱岳殿
岱岳殿(西侧)
岱岳殿(东侧)

殿前香亭为祭东岳大帝的献贡之处,亭为方形,十字歇山顶,4根龙柱的龙头龙爪已损毁,龙身也不完整,不知年代和出处,但看上去有年头了,可能为唐代原物,东岳庙最后面是阎王殿和地狱,但我们没有走进去,回头来到东岳庙大门内的左侧,在景区挂牌的“最佳拍照处”留了个影。 

香亭
香亭龙柱
香亭
飞云楼拍摄最佳角度

        次日上午去县城西南的后土祠,央视《航拍中国 · 山西篇》对此有专门介绍。后土祠位于荣河镇庙前村北的黄河岸边,网友说汽车西站有到庙前村的车,但考虑到回程不方便,我们在东岳庙前以150元包了一辆的士前往。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把土地、五谷作为头等大事,并视它们为神来祭祀,先后塑造出社神(后土神)和稷神(五谷神),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每年虔诚地按时祭祀,以祈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所以“社稷”二字就成了国家江山的同义语。后土为中华最古之祖、土地最尊之神,汉代以后逐渐确立为女性神,并形成制度,每3年皇帝都要到此祭祀,后成为民间广泛信仰的神明。万荣后土祠距县城38公里,途中路况不错,林木齐整,

途中

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扩建后土祠,定为国家祠庙,他一生曾6次到此祭祀,仪式隆重无比,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赋《秋风辞》,万荣后土祠被誉为北京天地坛之源,规模居国内后土祠之冠,除汉武帝外,汉宣帝、唐玄宗、宋真宗等8位皇帝先后18次到此亲祀,宋真宗祭祀时还撰写了《汾阴二圣配飨铭》,为中国古代名碑之一。元代以前万荣后土祠均由官方维修,明、清定都北京后在郊外筑天地坛,皇家的祭祀后土活动才改到北京举行。此祠因位于黄河边,被洪水侵扰曾多次迁址,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迁建于高地之上,但山门等仍为元代建筑。上午9点来到祠前广场,我们下车后拾级登上高地,在此可看到西面不远处的黄河,

远望黄河
远望黄河

山门不大,不开正门,据说宋代以前只对帝王开启,从门边的介绍可知,万荣后土祠已入选《中国古代建筑史》一书。山门的背面是过亭台,实际上是个古戏台,每逢庙会时台上唱戏、台下过人。大院两侧分别是钟楼、鼓楼,东侧还有一高耸的石柱,名为日月棋杆,曾没于黄河,后捞出重立于此,但只剩原来的1/3了。

后土祠山门
入选《中国古代建筑史》
山门的背面是过亭台
鼓楼
日月棋杆

北侧正面中间的建筑朝南的一面全是墙,只有中间开一狭窄过道,从过道进入第二进大院,发现此建筑的墙后侧左右分别是道家台和佛家台,但台上匾额却写的是“歌舞台”,正对着院中的两株并列的龙凤柏,据说这是皇天后土的化身,但东侧的凤柏长势明显旺于龙柏。左右两侧还有五虎殿和五岳殿,再往北就是主体建筑献殿和正殿,

此殿南面全是墙
此殿北面也是戏台
此殿北面也是戏台
西侧是道家台
东侧是佛家台
龙凤柏
东侧五岳殿
西侧五虎殿

献殿是祭祀后土时进献贡品之所,由4个门洞、24根木柱组成,前者代表四季,后者代表二十四节气,柱础上刻有48只石狮,每柱4只,我们倒是第一次见。献殿左侧墙前有一残碑,上书“轩辕扫地之(坛)”几个大字,此碑为明嘉靖年间所刻,也是从黄河中捞上来的,但下半段已破碎,“坛”字已缺失,据说黄帝在此祭祀时曾亲自扫地,后在此筑扫地坛,为中国最早祭祀大地之神的场所,也是后土祠的前身,汉代在轩辕扫地处建祠,唐宋时多有扩建。

献殿
柱础石狮
“轩辕扫地”碑

献殿后的正殿为祠内建筑精华,木雕、砖雕工艺精湛,匾额上有“祟义乾坤”4字,祠内供奉的是后土圣母,最后是祠内的代表建筑秋风楼,为保存汉武帝的《秋风辞》碑而建,但眼下大门紧闭,不对游客开放。秋风楼始建年代不详,曾多次被黄河洪淹没,现存建筑为清代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也是一座木建筑,外型酷似飞云楼

木雕工艺精湛
木雕工艺精湛
木雕工艺精湛
砖雕工艺精湛
正殿匾额
后土圣母像
秋风楼

高达32.6米,下部筑有高大的台基,南面为正门,周围砖砌花墙,东门雕字“瞻鲁”,西门雕字“望秦”,说明山西的东面为山东、西面是陕西,楼分三层,面阔、进深各五间,四周回廊,十字歇山顶。秋风楼下还有一条东西贯通的古道,战国时张仪曾经此道入秦拜相,故称“张仪古道”,1937年朱德、邓小平率领八路军也曾于此道北上太行。

秋风楼
秋风楼
秋风楼
秋风楼
张仪古道
秋风楼(东侧)
秋风楼(西侧)
张仪古道
张仪古道

         我们告别后土祠回城途中,拐进距县城西北7.5公里的南张乡太赵村,游览村中北宋时期古建筑稷王庙,知道此庙的人不多,这里门可罗雀。稷王庙奉祀的是中国农业始祖后稷,周朝时教人们播种五谷,民间为纪念他的功绩便在此地建庙,为国内现存最早的稷王庙,原来有山门、献殿、东西配殿其他建筑,抗日战争中被日军毁坏,现仅存正殿和戏台,戏台始建于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现存建筑为1921年重建,虽然仅有百年历史,倒也显得雕工繁复,古色古香。

“文保”碑
山门
戏台
戏台
戏台
戏台

正殿为主体建筑,占地面积381平方米,长23.65米,宽16米,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无大梁承托,故又称“无梁殿”,原将其定为金代(公元1115-1234年)建筑,2011年修缮时在大殿前檐上发现一处极不明显的墨书痕迹,经表面湿处理后认读为“天圣元年”,即公元1023年,由此推断稷王庙正殿创建于北宋时期,距今正好是整整一千年,比我们前面游览过的飞云楼、秋风楼都老多了。

正殿
正殿
正殿

我们走近主殿,看到檐下有一根石柱,这不仅是大殿中唯一的一根石柱,而且柱上龙的造型罕见,传说为唐代遗存。此殿梁架形式颇为独特,用材不依法式,但简省合理,最体现其地位之尊的是其单檐庑殿顶,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等,其中庑殿顶的等级最高,一般用于皇家建筑的正殿,

龙柱
古钟
古碑
农业始祖后稷

如北京故宫太和殿用的就是庑殿顶,虽然规模宏大,但太和殿系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建,至今仅328年历史,而稷王庙正殿的年龄是其3倍以上,斗拱宏大,出檐深远,为中国最古老的庑殿顶正殿,也是我国目前仅存唯一的一座北宋庑殿顶建筑,没想到竟然深藏在此村中,梁思成夫妇当年在古籍《营造法式》上看到此殿,曾先后于1933、1934、1937年3次到山西考察,因为一字之差找错方向,没有来到此处,竟成终生遗憾。

稷王庙正殿
稷王庙正殿
稷王庙正殿
稷王庙正殿
稷王庙正殿

我们用2个半天时间游览了万荣的3座古建筑,上午11点半回到城里,再坐107路公交前往运城汽车客运中心,下一站是河南省三门峡市。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纵横八省十七日(上)— 从内蒙古额济纳到山西万荣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