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亲爱的用户:感谢您对游记业务的长久支持。由于战略方向的调整,我们将于2025-11-30 23:59 停止游记业务的运维。您已发布的游记会继续保留,但不再提供“编辑”功能。后续您可以通过【发布笔记】,记录您的美好旅行。
2025.10.07

白岳揽胜

编辑
天数:1 天 时间:10 月 和谁:一个人

安徽休宁的齐云山古称白岳,与黄山南北相望,风景绮丽,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誉。齐云山因最高峰“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而得名,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早年间看过一幅云端间齐云山月华天街的图片,就有神往之意。2025年10月3日上午我从上海虹桥乘坐高铁赶往黄山北站,11时许抵达后,近11时半转乘休宁1路公交车前往齐云山。中午12时半抵达齐云山镇即前往登齐云山的起点登封桥。

位于齐云山北麓,南北向跨越横江的登封桥,是通往齐云山必经通道。桥两端有二柱冲天式石牌坊,上书“登封桥”三个大字。

登封桥始建于明朝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由徽州知府古之贤倡建,最初名为桥东桥。桥梁建成时,古之贤调任广东按察副使,当地百姓为感念他的德政,祝愿他步步高升,因此将桥命名为登封桥。登封桥几经桥圮,现在的登封桥是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黟人胡学梓独资重建。

登封桥十墩九孔,桥墩船形,迎水处筑分水尖,设计精巧。用青石砌成,桥面平铺条石。

桥北端竖有清代徽州府正堂“峻示”禁碑一块,全文为:“严禁推车晒打,毋许煨曝秽污,栏石不许磨刀,桥脚禁止戳鱼,倘敢故违有犯,定行拿究不饶。”或许正因为严格保护,登封桥古韵悠然。

登封桥不仅是交通要道,也被视为吉祥之地。桥上有佛像,民间俗谚称:“登封桥上望一眼,高瞻远瞩福不浅;登封桥上走一走,延年益寿九十九。”据说桥上昔有亭、庙,想必当年是座古朴精美的廊桥。

登桥远眺,横江两岸景色不错。

过桥来到横江南岸的岩脚村,右行不远就见到一座“天下第一名山”牌坊。历代文人雅士李白、朱熹、唐伯虎、徐霞客、郁达夫等都曾登临齐云山,清乾隆巡游江南赞誉其“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此牌坊取名出处大概就是来自乾隆对齐云山的题赞。

在牌坊旁的农家小餐馆吃了碗15元的肉笋面作午餐,便沿着霞客古道上山。

明代徐霞客曾两次(明万历四十四年和四十六年,即公元1616年、1618年)登齐云山,当年徐霞客曾经走过的石阶山道是齐云山传统的上山道路,名为“九里十三亭”,依次为:第一仙关亭、步云亭、环峰拱秀亭、登高亭、中和亭、白岳亭、凌风亭、瞻敬亭、松月亭、海天一望亭、云水亭、渐入仙关亭、望仙亭,亭亭不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现今9里的山道只修复了11座可供游人香客途中歇息的小亭。我没有停息,拄着登山杖一路上行,但也汗湿衣衫。

终于来到霞客古道的终点望仙亭,这里也是齐云山景区检票处,也是登山缆车终点站。过望仙亭,沿山崖边山路前行,来到“洞天福地”景点。

齐云山是道家的“桃源洞天”,供奉真武大帝,有“江南小武当”之美称。唐代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道士龚栖霞云游至此,隐居山中天门岩。唐代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歙州刺史韦缓建石门寺于石桥岩。宋、元两朝崇慕道教的方士、居士相继来齐云山择地筑构。此后道教建筑规模日益扩大,至明代达到鼎盛。齐云山主祀真武大帝,仿湖北武当山建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明代嘉靖和万历间,江西龙虎山嗣天师正一派张真人祖师三代奉旨驻留齐云山,建醮祈祷、完善道规、修建道院,香火日盛,渐成江南道教活动中心。据《齐云山志》记载,时有宫、观、殿、院、馆、楼、阁、亭、台等大小道教建筑 108 处。后因年久失修及兵火不断,许多建筑相继被毁。

 “洞天福地”景点有栖真岩、忠烈岩、寿字崖三处摩崖石刻。

齐云山为典型丹霞地貌,地质构成为层积砂岩,赤如朱砂,灿若红霞,崖洞石壁全是如景似霞的紫红和棕红,在绿树映衬下紫衣赭裳的山岩别有气象。

栖真岩是齐云山最早道士、唐朝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栖霞真人龚栖霞结芦隐居修行的地。

忠烈岩祭祀的是隋唐之际主政歙、萱、婺等六州,起兵保境安民后归顺李唐被敕封“忠烈侯”“越国公”的汪华。

寿字岩的“寿”字据说是南宋朱熹所题,高九尺九寸,宽六尺六寸,与周易卦数相合,阐阴阳和合之理,故有“齐云山上走一走,延年益寿九十九,寿字底下摸一摸,健康快乐一百多”之说。但也有说是清末慈禧所题,也许更多的人希望是朱熹的字。

走过“洞天福地”景点。来到“一天门”。这是座天生桥性质的自然景观,确有点天门的感觉。

门内两侧为摩崖石刻和碑铭,数目很多,琳琅满目。

站在一天门回望,山上山下风光不错。山下稻田里的葫芦图案,与齐云山道教名山修仙炼丹之地相呼应。

走下一天门,来到真仙洞府景点。回首一天门,山岩形似象鼻岩。有人遂以此岩为象峰,与对面的青狮峰相联系,谓真仙洞府有左狮右象围护的极佳风水格局。

真仙洞府是齐云山一处精华景观,悬崖峭壁及幽洞累累的丹霞地貌围成三面,形成半封闭状的小天地。

洞府崖壁上有很多摩崖石刻,其中最为醒目的是崖壁上的“天开神秀”四个大字,气势不凡,是真仙洞府的显著标志。

真仙洞府由岩壁下的八仙洞、圆通洞、罗汉洞、雨君洞、文昌洞等众多洞穴组成,供奉各路神仙塑像。

八仙洞中间供奉天、地、人三皇,即“钻燧取火”的天皇燧人、地皇伏羲、尝百草的人皇神农,两侧是木公金母东华帝君与西王母,当然左右两侧还有八仙。

真仙洞府崖洞最醒目的是东岳祠,门楣“众妙之门”,供奉东岳大帝。

雨君洞也引人注目,洞内供奉龙王。

真仙洞府前有一泓池水,名为“碧莲池”,池水清碧。崖顶无论晴雨,总有泉珠散落,形成薄薄水帘,人称“珍珠帘”。

走过真仙洞府景点,继续前行,来到二天门。这座在黑虎崖上凿开巨石,开辟阶梯形成的门洞,旁边是财神殿。

过二天门,向右侧而眺,位于崖巅之上的月华天街如同天上的街市,确有点出尘的仙境氛围感。

月华天街因状如一弯月牙而得名,据说有古道房8座,还有许多徽派民居,有些民居原本就是道观。宫观与民宅比邻,道士与山上居民杂居,是山上的街市,又是香客、游人住宿之地。身处其间,有一种“修行在尘世,尘世即修行”的道家氛围。

走过三天门,进入月华天街。

眼前的天官府原是道教场所,相传明朝吏部尚书汪宏代嘉靖帝来齐云山求子曾住宿于此,后求子成功,此地获赐“天官府”。不过现为客栈,已难觅古迹。

来到明嘉靖皇帝敕建的“玄天太素宫”。

太素宫始建于南宋,原名佑圣真武祠。明朝嘉靖皇帝求子灵验后赐名玄天太素宫,成为江南第一皇家道场。宫内供奉的主要神祇是道教中的太素元君,传说她是掌管人间福禄寿的神灵。

太素宫是齐云山最大的宫观,不过已是近些年重修过的。门前的石狮应该是原物。

太素宫位置和风水极佳,正对着香炉峰。香炉峰山峰独立挺拔,形似香炉,故名。此峰底座小而稳健,炉身粗壮,顶端与底座大小几乎相同。陡峭的香炉峰巅的铁亭和亭内香炉相传都是明太祖朱元璋巡游齐云山时御赐的。每当雨后初晴,云雾飘渺之时,香炉峰或隐或现,有诗赞曰:“山作香炉云作烟,嵯峨玉观隐千年”。

太素宫前有一香炉台,正对着香炉峰巅铁亭,香客可在此遥对香炉峰焚香祈祷,此景令我想到武当山南岩宫遥对金顶的龙头香。

离开太素宫来到小壶天。小壶天入口是一座建于明代的石坊,石坊门洞呈葫芦形。

进石坊门是一处崖壁长约20米、宽3.3米,高2.5米的石窟,石窟的一侧为万丈深渊。崖壁上有“思退崖”、“石上流泉”、“一线泉”、“飞升所”等石刻,据传这里是道士飞升成仙的地方。

道家很善于挑选修仙之地,所选的地方都是风景极佳处,小壶天就是这样的地方。

离开小壶天,继续沿街前行,渐出月华街。一路前行来到紫霄崖下的玉虚宫。

玉虚宫由明代养素道人汪泰元创建于正德年间,耗时十年而成,主祀真武大帝和玉虚元君。传说玉虚元君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掌管天地灵气和人间福禄。

玉虚宫所在的紫霄崖海拔580米,东西横向170米,是齐云山丹霞地貌中最为壮观的地质景观之一。玉虚宫依山而设、依崖而建,是“天道自然”的绝妙体现,为中国道教建筑的典范。

玉虚宫前建有一座四柱三层楼阁式石坊,坊高17米,以红色砂岩镌成,古朴典雅,独具特色。

玉虚宫左侧现存明代唐寅撰书《紫霄宫玄帝碑铭》碑一通,为唐伯虎仅存的传世碑铭,俗称“唐寅碑”。碑高7.6m,宽1.4m,通体为完整的红砂岩,硕大珍贵。此碑除由明代唐寅撰文外,另有书法大家戴炼手书,篆刻名家汪肇撰写,号称“三绝碑”。碑前有围栏阻隔,未能近前端详。

离开玉虚宫,继续前行,前往方腊洞、最高峰,途径五老峰。

五老峰是峰丛状丹霞地貌景观,海拔560米左右,五座山峰犹如五个山神凝视远望。远远望去,五老峰与峰前的紫云关如同仙境。

走过紫云关,沿山崖栈道而行,此处已是齐云山后山区域。

来到一处崖壁凹处,相传是当年方腊聚众据守的地方。

继续前行,山峰峰巅有方腊寨遗迹。不知历史上北宋末年方腊义军是否到过齐云山,不过这片区域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倒是个临时割据的地方。

继续前行,来到丹霞长廊。这段丹霞长廊长约500多米,一侧是橙红色晚霞般的悬崖峭壁,巨大嶙峋岩石雄伟壮丽,气势恢宏;另一侧是深渊。

沿着丹霞崖壁下开辟的狭窄山道而行,风景险丽。

走完丹霞长廊就到了最高峰的廓岩。

廓岩岩壁上刻有许多道教经文和石刻,记录了齐云山道教发展的历史,相传这里是道教仙人修炼的地方,风景如画。

绕过廓岩,登上最高峰峰顶,那里有座赏月亭。

登高远眺,心旷神怡。

齐云山最高峰海拔仅有585米,并不高,但由于齐云山独特的丹霞地貌和周围地势的衬托,也算是孤峰独耸。从地理位置看,徽州类似盆地,齐云山以585米的低海拔居中,四周高山拱护、南北双溪回流,倒是道家心目中调和阴阳、順理四时的宝地。

走下最高峰,我的齐云山之旅也进入尾声,基本走遍了齐云山的主要景点。下至望仙亭附近,时进下午4时半。

回望月华天街,夕阳西下的齐云山风景如画。

仍沿霞客古道下山,半个多小时回到天下第一山牌坊。

又到登封桥转了转,晚霞中的登封桥和发源于齐云山最终汇入新安江的横江景色不错。

到预定的岩脚村民宿入住,洗去一身汗水和疲惫。

用过晚餐,来到登封桥上看晚上7时半开始的横江龙舟和打铁花表演。齐云山游客中心那里还有文艺演出我没有兴趣去看,就回到民宿休息。

翌日,早早醒来,想去登封桥看早晨6时日出。云雾深锁,没有看到日出之景,但在登封桥上远眺齐云山,看到了齐云山渐出云雾露出山峦的过程。

横江两岸齐云山之晨的恬静尽入眼帘。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白岳揽胜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