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4

在遵义寻访红色记忆 让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编辑
天数:25 天 时间:10 月 人均:6000 元 和谁:一个人

                                  ——多彩贵州行之四游遵义会址、丙安、土城古镇

 

       在中国近代史上,长征是一部史诗,是最伟大、最辉煌的篇章,她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壮举,是奠定中国革命成功的基石。

       而说到长征,就离不开遵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党和军队从挫折走向胜利、从迷茫走向光明的厚重记忆,见证着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伟大历史时刻。

       1935年1月,在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成为了我党最重要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纠正了博古、王明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挽救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党和红军。

        此次会议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及政策等问题,历史意义极其深远。

        随后,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巧妙穿插,四渡赤水,转战云、贵、川三省,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由被动变主动的光辉战例。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非常佩服中央红军的战略战术,写道: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遵义,因此成为闻名中外的历史名城,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如今遵义还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和全国卫生先进城市。

       重温红色经典,寻访红色记忆,让长征精神永放光芒,遵义是不可错过的地方,它红得正,红得烈,红得气宇轩昂,然而要更深入了解红军和理解当时的历史,似乎一定要来到这里,站在这片土地上身临其境才有更加深刻的领悟和体会,于是,我背起行囊,辗转从湖北来到了贵州遵义。

       下面,我就根据这次遵义短暂游了解和拍摄到的部分知识和美景写成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遵义,古称播州,简称“遵”,位于贵州省北部,处于成渝、黔中经济区走廊的核心区和主廊道,是西南地区承接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重要交通枢纽。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会址坐落于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子尹路96号,市内有多路公交车在“会议会址”站下车即可,属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景区,现还是“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等红色教育基地。

       会址原为黔军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个部分,1935年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司令部与一局才驻扎到了这幢楼房里。

       来到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楼上悬挂着毛主席1964年题写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黑漆金匾大字,这应该是中国诸多革命旧址中罕见的由毛泽东亲笔手书的题字。

        走进会址,就能看到一栋砖木结构的中西合璧的二层小洋楼,青砖与雕花都有中国传统建筑的风貌,而立柱窗户又夹带欧式风情,主楼与跨院之间有一座青砖牌坊,牌坊上方用碎蓝瓷镶嵌着“慰庐”二字,另一面有“慎笃”二字。

        目前,会址里仍保存了很多文物,如遵义会议会议室、军委总司令办公室(即作战室)、还有各领导人曾经的卧室等等,均维持了当年的原貌,不少家具都是当年的原件,条件还是十分艰苦的。

        在会址的旁边还修建了一栋建筑面积近2万平米的遵义会议陈列馆,馆里收藏了大量文物,并配合雕塑、图片、灯光、多媒体等各种现代科技,其中还有许多原件,包括当年红军长征时期用过的渡船、枪械、刀具等许多珍贵文件、文稿和搜集的红军标语等,既形象又生动的展现了红军当年的历史。

        土城古城

        土城位于遵义市习水县西部,在历史上曾是赤水河中下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四渡赤水”世界军事经典案例发生地,国家AAAA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土城古镇还是国内罕有的博物馆小镇,四渡赤水纪念馆、十八帮文化陈列馆、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等数十个博物陈列馆,全方位向游客展示土城的红色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赋予这个赤水河畔的土城古镇独特的魅力。

        土城“山明水秀、地坦人稠”,水陆交通十分便利,系古时“川盐入黔”的重要码头和集散地,秦币、汉砖、古陶、汉墓、宋酒窖、古盐号、古船帮等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呈现出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

       古镇以自然山水环境为基础,沿赤水河呈二级台地分布,房屋建筑依山就势,自然形成了层楼叠宇的群体风貌,其造型轮廊高低错落,纵向空间丰富,天际轮廊优美,是一幅“天人合一”、和谐自然的美妙画卷。

       房屋的建筑材料也取自附近的天然竹、木、土、石等,房屋的勒脚、基础则广泛利用条石、块石、片石砌筑,墙身广泛采用穿斗夹壁墙,屋顶则采用小青瓦铺盖,使得传统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

        走进古镇,街巷多为青石板铺砌,两旁的店铺门前各色旗帜摇曳,上面分别写着袍哥、盐帮、马帮、铁帮、糖帮、茶帮、丐帮、米帮、酒帮、船帮等,共有“十八帮”之多,且帮帮都有自己的江湖传奇,家家都有自己的故事。

        这里最著名的应该是四渡赤水纪念馆,其中还有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红军医院纪念馆、红九军团陈列馆等,以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住所,红军总司令部驻地,红军总参谋部驻地,女红军街,土城渡口纪念碑等十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突出介绍四渡赤水战役的全过程,以土城战斗、一渡赤水河为重点,全面、客观地反映了红军四次渡过赤水河的战斗经历,真实再现历史画面,突出表现毛泽东等军事指挥家在军事指挥上的“神”,并凸显四渡赤水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

        丙安古镇

        丙安古镇是个典型的川南黔北交界的古老场镇,处于川黔古道上,三面濒临赤水河,是贵州省历史文化名镇,2005年,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将丙安命名为中国红色旅游经典地,列入全国旅游精品线名录。

        古镇地处沟壑地带,地势起伏落差大,海拔最高处1271米,海拔最低处250米,坡陡沟深,几乎没有适宜场镇建筑的宽阔平坝。

        丙安先民便采用颇具特色的木框架吊脚楼型制建筑技术,在倾角约60度、高出河岸20多米的山地,妙借山势,巧用涵洞,凿岩立柱,就地采用木、石等建材,建造出一幢幢悬空拔起的吊脚楼。

        古镇原有四道寨门,在古镇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依次砌石为墙,垒石为门,建造出东华门、太平门、奠安门、平治门等四道寨门,如今尚存东华门和太平门,全部采用条石砌墙筑城。

       丙安古镇还充满了红色传奇,在近代史上,这里成为了改变战局重大战役的军事要地和著名战斗军事指挥机关驻地,指挥开展了丙安、柏杨坎、复兴场、风溪口等重大战役,保证了红军在土城、元厚一渡赤水,从此揭开了“四渡赤水”战役的序幕,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丙安历史抹上一记重重的红色烙印。

       遵义古城

       古城位于遵义市汇川区汇川大道,由渝欧集团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对外招商和运营管理,项目总投资近 15 亿元,总建筑面积181770平方米,使用招商面积 13.15 万平米左右。

        该古城其实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古城,是国内第八大人造古城,主要以遵义红色文化、土司文化和少数民族为主题,创建的西南最大的古建筑群。

        古城以文创娱乐、精品酒店、生活休闲、特色餐饮、红色文旅、非遗展演等九大业态为核心,是集特色文化演艺、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文商旅综合体,古城布局雄伟,建有朝天关、摩崖关等四大关门,还有遵义府、西门、望京瓮城、影视王城等特色建筑,是一座非常气派、有气势的古镇。

        走近遵义,重温红色经典,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先辈的伟大,以及当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如今中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都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寻访红色记忆,缅怀先烈,让长征精神永放光芒,应该是新一代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在遵义寻访红色记忆 让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