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住在了福贡县城的福源大酒店,酒店类似过去的政府招待所,有免费早餐、前后院还都可以停车。只是怒江这边的宾馆前台好像都是早晨不见人影,餐厅没个指示标志,找了两圈才找到。不过早餐还算不错,有牛奶、鸡蛋、豆浆、油条、几种面食和蔬菜,总算不要再吃乏味的米线了。
离开酒店打算去十五公里外的佬屋山观看碧罗雪山。但是到了219国道转向佬屋山的路口向前望去,又是一个大陡坡,而且还有修路的挖掘机停在坡上,大家已经被烂路吓怕了,看到这情景一致决定不去了。
于是调头继续沿着219国道越过福贡县城向南去寻找下一个目标、58公里外的知子罗。
怒江大峡谷福贡县这段路清晨很美,阳光从云层中的空隙洒向高黎贡山,像一把雕刻刀把山川刻画得色彩斑斓。在政府的帮助下,各个村寨建得都很漂亮,上下这两张图片是怒江西岸的棉谷新村从不同角度拍的照片。
“知子罗”是傈僳语“好地方”之意,位于碧罗雪山西侧海拔2023米处的山梁上。我们从219国道左转看到了路边一把石琴的雕塑,不知是要表达什么意思,然后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上,边拍照边行驶。
中途在一家怒族人开的家庭旅馆停留了一下,主人很热情、想让我们在她家住宿。房子很好、新盖的、我进去看了一眼,家里还算干净。但是很凌乱,衣服一堆堆扔在角落里,或许是刚搬进来不久、没来得及整理。
我们继续上山,看到刚才还躲在云层里、位于中缅边界的王冠山渐渐显露出来,便停车来到一个平台上,毫无遮挡地观赏整个王冠山的景观,大家噼噼啪啪地拍了一些到此一游的照片。下图照片左边是王冠山、右侧的盘山路不知是通往何处的山路
继续前行很快就到了老母登村路口,没有停留直接继续向知子罗行进。
车子驶入知子罗村里的一个老式的大操场,看着那里停了几辆车,我们也开进去停在那里。下车后就看见左后方的一个八角亭的建筑,过去一看是怒族博物馆,但是门上着锁、看起来有点儿破败,可能很长时间没有人管理和进入了。在大门的第二层台阶右侧的墙壁上,我看到了放光的毛主席像和下面的一个“忠”字。让我不禁回想到当年那个狂热的年代,好像瞬间穿越回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的感觉。
下图老式建筑前的篮球场矗立着现代篮球架子有点违和感,于是照片处理成黑白的,感觉比较符合当年的那种感觉。于是把相关照片都处理成黑白片,自我感觉良好。墙上另一侧也有一幅主席像,但旁边已经长出了野草,还是不处理更能反映现状。
据说知子罗是怒族的发祥地。一千多年前,氐羌的一支乌蛮部落后裔,从澜沧江越过碧罗雪山,到达怒江东岸的知子罗繁衍生息,他们称为“怒苏”,是碧江怒族的起源。古代从古南诏国(现大理)到知子罗后,再翻越高黎贡山只需一天就可以进入缅甸。所以知子罗成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和集市之一。
由于它地理位置特殊,1912年云南地方政府派遣怒俅殖边队进驻这里,设知子罗殖边公署,1916年改为知子罗行政委员公署,1932年改设碧江设治局。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一度成为怒江流域的核心城市,怒江州府和碧江县府都设在这里,成为怒江州最繁华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1974年州府搬迁至怒江西岸的六库镇,知子罗划归碧江县管辖,并将其设为县政府所在地。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专家考察后得出结论,这里有发生特大泥石流的可能,不适合人类居住。于是,1986年碧江县被撤销县制,并开始动迁。被撤销的县制‘被拆分为两部分,分别并入泸水县和福贡县。昔日辉煌的碧江就这么从地图上消失,只在原址上留下的所谓的“废城”——知子罗。现知子罗村属福贡县匹河乡,知子罗从州府所在地、变成县政府所在地、又下降成为现在的一个行政村。这种悲催遭遇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我们离开八角楼向左转没走几步,就看到了更让人惊讶的场景。一幅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毛主席巨幅画像,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侵蚀仍然很清晰地展现在那里,时间仿佛定格在四十多年前。
继续在村里游走,老的州政府、老邮电局、县公安局、百货大楼,老的办公楼、宿舍楼等仍原样矗立在那里。有的保存完好、有的已经破败。
但是,我认为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当地不能仅立一个保护碑文在那里,而是要像保护敦煌一样,把残留的毛主席画像、毛主席语录,精心地保护和维护好。它已经在这儿经历了四十六年的风风雨雨,它还能再经历四十六年吗!这些有关毛主席的遗迹才是知子罗存在的核心价值,也是知子罗的摇钱树。如果没有了当年绘就的毛主席像和毛主席语录,这里就不再是记忆之城了。就不可能吸引很多人前来游览祭拜,那些老房子存在的价值就没那么大了。希望我的观点获得当地的认同,尽快实施保护性措施。
离开知子罗村,便原路返回去老母登村。那里的一个教堂是网红打卡点。老母登村的道路是山坡路,很窄,幸亏在村委会处有个停车楼可以停车。找到两个拍摄点,拍了两张类似的网红照,便结束了知子罗怀旧之行。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普者黑—大理—石林—抚仙湖—昆明十天亲子自由行 53328
- 手写一封情书,给大理的柔软时光 56079
- 彩云之南,待得越久越想隐居(大理丽江西双版纳三城游) 4637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