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蒙兴安盟首府乌兰浩特往西北走大约280公里,有一个中国最小的城市,阿尔山市。仅有的一条城市主干道温泉路宁静整洁,由南到北串起了整座城市。有人戏称阿尔山是“七十一条街,九十一万人(其实一条街,就是一万人)”。
从温泉路一条横巷望去,被夕阳染黄的山坡下一座黄墙绿框、尖顶低檐、精致小巧的两层建筑就是这个最小的城市里全国面积最小的阿尔山火车站,候车室仅有20多平方米,1937年日占时期建成,今日仍有客车通达白城和沈阳。车站前石碑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金字,是对其八十多年特殊历史的褒奖。
小城大风光。
出城往东南三十多公里,一座白狼峰挺立在大兴安岭中段。
坐越野车上山,山腰有一片白桦林。南方人见到白桦树,总会惊喜莫名,尤其是面对成片的白桦林,更是毫不犹豫扑进她的怀抱。白桦树的美,在于洁白的肤色和挺拔的身姿,与大多数树干黝黑的树种相比,外貌上占尽了便宜。
继续上山,冲出林海,无限风光在顶峰。举目四顾,茫茫大兴安岭在脚下逶迤起伏,铺展到天边。
白狼峰不是奇峰,与北方常见的浑圆舒缓山体并无二致,可站在峰顶能极其深切感受到北方大地的宽广辽阔,若将其与杜工部笔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岱顶相比,粗犷博大的豪迈之气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1511米高的白狼峰顶几乎没有树,整个顶峰区域的山坡上铺满了大大小小的碎石头,就像是有人在山顶往下倾倒了无数万吨的石头一样。除了神仙,谁还有这般能耐?有人说这是冰川遗迹。大自然的奇妙,总让人琢磨不透。
阿尔山市唯一的主干道叫温泉路,在它的地盘上各类温泉愈百眼。温泉与火山密不可分,阿尔山最近的一次火山喷发,据说距今只有近2000年的时光。
走进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那里有火山留下的印记。
驼峰岭天池在1200多米的山顶。紫红色木栈道在白桦树和落叶松的簇拥下一路向上,将游人引向静卧山巅的那一池碧水。30万年前的火山喷发,将驼峰岭天池塑造成了人类左脚丫子的形状。四周树木葱郁,目光所至皆是勃勃生机;湖水碧蓝纯净,疾风掠过舞动波光涟漪。其葳蕤蓊郁的样貌真要羡煞荒山秃岭相伴的长白山天池。
下山途中,见到山腰还有几个火山口湖,像翡翠一般镶嵌在茂密的森林中。山下还有一个更大的火山湖,名字很有意思,叫乌苏浪子湖。名字里的故事,大概含着蒙古族特有的森林草原般的宽广情怀吧。解说牌上说乌苏浪子湖是玛珥湖,可湖水却与哈拉哈河相通,似乎又与玛珥湖的定义不符。哈哈,管他是玛珥湖还是火山堰塞湖,只要漂亮,就是游人眼中的好湖。
接着去三潭峡。一条清澈溪流从地下悄悄涌出,穿过森林进入峡谷,林中立一石碑:哈拉哈河源头。眼拙,找不到源头之水。溪水汇成小河,河中躺着大大小小的黑色火山石。不知是谁将河水最先遇到的一堆石头想象成横卧水中的牛群,于是起名卧牛潭;再将其后碰上的另一堆石头看成是一群老虎在河中嬉戏,接着就有了虎石潭;河流到了峡谷尽头,豁然开朗,赏心悦目,最后用悦心潭收尾。佩服起名者非凡的想象力,把一条河流变成了能令人遐想的三潭峡。我更喜欢日头西斜时分三潭峡饱满的色彩。行走在秋日阳光里,身旁白桦树和落叶松似绿似黄的颜色映衬在对岸黝黑崖壁上,明与暗、黑与白构成的鲜明图案就是三潭峡最悦目的画卷;河水流经石头时奏响的时而高亢、时而舒缓的乐曲声,那是行走三潭峡最悠扬的伴奏。这般美妙的行程,怎不让人流连忘返呵。
走出三潭峡,太阳已接近地平线,本来充足的游览时间,都被上午排队做核酸耽误了。匆忙赶到石塘林,只能在入口处的观景台,看一眼火山岩浆凝固后形成的一大堆奇形怪状的黑石头。再往里的火山石景观和流淌在石塘林火山石下面那一段哈拉哈河暗河的流水声,只能用心去领略和聆听了。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一条因地热而常年不结冰的河流,就叫不冻河。清晨时分,牛群在河边悠闲吃草,刚爬上河对岸崖顶的太阳点亮了河畔的树枝,又在牛身上勾勒出一条漂亮的金边。对久居城市的旅人而言,这样的场景就像是梦里的仙境,就是日思夜想的旅行目的地。
大峡谷和杜鹃湖都是火山的作品,两个风格迥异的作品。
大峡谷粗犷原始。谷内遍布黑沉沉的火山石默默回忆着当年火山熔岩翻滚的火热场景。火山喷发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儿应该是寸草不生,不知从何时起白桦树和落叶松在这块贫瘠的石头地上顽强生长起来。据说白桦树和落叶松常常是结伴而生。白桦树喜湿润,松树耐旱、根系发达能吸收和储存较多水分,旱季里能为身旁的白桦树提供水分;而白桦树分泌的桦树汁会克制啃吃松树的松毛虫。于是它们就结成伙伴,互利互惠。树木不发声,却也有温馨的故事。大峡谷因白桦树和落叶松而有了生机和色彩。
杜鹃湖碧波荡漾。火山熔岩堵塞了河道,堰塞湖因火山而生。在湖畔栈道行走,满目苍翠,北国胜江南。摧枯拉朽的火山在毁灭一切的同时,居然还顺手创造出了一个清新脱俗的杜鹃湖。若把镇江的金山寺和嘉兴的烟雨楼移来此处,将是另一个与承德避暑山庄相仿的塞外江南。
阿尔山还有很多好风光,再给两天时间大概也看不完。一个全国最小的城市却拥有如此博大丰富的风光宝地,也是绝无仅有的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