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08

安徽旅游:从徽州古城到徽菜博物馆(图)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玩法:美食,摄影,人文,跟团,火车,徒步,美食林

发表于 2024-04-08 19:34

由北大荒旅行社与北大荒知青享老旅游联合会联合组织的黑龙江兵团战友安徽康养度假游第五天的行程依然很丰富,全天将先后观光游览徽州古城、唐模村风景区、谢裕大茶文化博览园和中国徽菜博物馆。

徽州古城合影(摄影:冯赣勇)

2024.03.20上午10:20,团队从齐云山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顺利来到徽州古城一游。这里也是记者曾于2009年4月16日曾经来过的地方。15年后再次来到古城,下了大巴车望着古城城墙还有点蒙,直至进入城中漫步古城街巷之中,当年的感觉才一点点的找回来。在李伯英与耿和平两位领队及导游程秀英的带领下,团队进入古城后首先在徽州府的城门楼前留下了一张大合影,然后进入城中观光。

广场上的彩灯笼(摄影:王珏)

进入徽州府城门楼就是一片开阔的广场。观光步道两侧五颜六色高挂的灯笼十分亮眼。道路正前方就是徽州府衙,不过这座建筑记者当年来此好像还没有。估计可能是后建的。这时,导游程秀英的讲解也开始将徽州古城的相关情况,深入浅出地介绍起来。

徽州府城门楼(摄影:冯赣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徽歙县位于黄山南麓,为黄山至杭州、千岛湖之间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歙县始置于秦,唐以后一直为州治、府治所在地,史称“徽州府”。

徽州府衙(摄影:冯赣勇)

徽州,作为一个地域的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前身经历了从“三天子都”、“蛮夷”之地属吴、越、楚秦置呸歙,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的漫长历程。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在此后的866年中,徽州的名称一直延用,直至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黄山地级市时为止。

府衙内塑像(摄影:冯赣勇)

记者一行进城后首先来到徽州府衙。这里建于元末明初。隋义宁年间(617-618年),越国公汪华即迁于此。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绍熙年间(1191-1194),州衙毁于大火,随后重建。明初,卫国公邓愈改为行枢密院,洪武三年(1370年)复为府治。在这之后,正统、崇祯曾两次大修。清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最近的一次大修约在道光末年,至今仍保存着二堂。

府衙内庭院(摄影:冯赣勇)

2009年,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筑规制,采用“原工艺、原材料、原规制”的模式在原地址对徽州府衙进行了修复。徽州府衙总占地面积2.4公顷,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主要包括南谯楼、仪门、公堂、二堂、知府廨组群,整体建筑气势雄伟,规模庞大,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精髓。特别是现在登古城墙,也是从这座府衙的后花园中才是入口。难怪当年来古城时并没看到过这座府衙。

包公戏演出(摄影:冯赣勇)

走进徽州府衙内,只见在大殿中正在上演一场包公戏,游客们饶有兴致地观赏着演员们的精彩表演。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与喝彩声。

府衙后花园(摄影:王珏)

歙县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文化的发祥地,素有“文物之海”、“文化之邦”、“东南邹鲁”之美誉。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从城墙上俯瞰城外(摄影:冯赣勇)

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更趋火热,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城墙上俯瞰古城(摄影:冯赣勇)

徽州古城景区坐落于歙县县城中心,是歙县旅游的核心部分,也是黄山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古城利用古城西墙,占地两公顷,建筑面积 1.8万平方米。主体建筑有仁和楼、得月楼、茶楼、许国石坊、徽园第一楼、过街楼、古戏楼等以及镶嵌其间的古色古香商品住宅楼百余间。

古城大戏楼(摄影:冯赣勇)

漫步于古城街道径直向前,经过一座过街楼后来到古城的中心广场。在面积虽然不特别大的广场上,环顾四周是错落有致的徽式楼宇建筑群。有的楼殿飞檐陡峭,有的建筑则是高高的马头墙、女儿墙连成一片。在广场尽头有一座九条雕龙的灰色影壁墙,影壁前面是一座汉白玉石桥,两者搭配相得益彰。

许国石坊(摄影:冯赣勇)

穿过徽园门,便看到了许国石坊,它又名为大学士坊,俗称八脚牌楼,于明代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建,仿石质为砾凝灰岩(茶园青石),八柱,口字形平面,南北长11.56米。南、北二面依二柱三楼式,东、西二面依四柱三楼冲天柱式,结构稳固,造型丰满。石坊施以仿木构建筑彩绘的雕饰,图案典雅,刀法娴熟。

在牌楼中仰望(摄影:冯赣勇)

许国石坊是徽州石牌坊中最杰出的代表,综合体现了石坊建造技艺的最高水平,其四柱三楼冲天式石坊形制,垂明清数百年,在石坊建筑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全国独一无二。站在牌坊中间仰目望去,石舫四面的文字和花卉雕刻图案,文化底蕴十足,越发显得大学士坊典雅庄重,别具一格。

古城墙上留影(摄影:郭三梅)

牌坊的主人许国(1527--1596),字维祯,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为进士。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许国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万历十二年,因云南平叛决策有功,晋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赐建牌坊。卒赠太保,谥文穆。

古城阳和门(摄影:冯赣勇)

大学士坊东面是阳和门,这是古城的另一座城门。牌坊北面是一条老街,窄窄的街巷蜿蜒曲折,两边是民居与店铺。牌坊西面是一条笔直的商街。站在牌坊前,向两边望去,古街小巷与现代化商业街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与对比,这也从一个侧面诠释了古城中新旧景观相互融合并存的文化内涵。

古城老街街巷(摄影:冯赣勇)

歙县风景如画,是著名的山城、水城、桥城,那夕阳山影,悠悠秀水、点点白墙,山水画廊的新安江,历来吸引着众多的骚人墨客。这里的人文景观极为丰富,有着重要的文物研究价值与旅游观赏价值。歙县徽州古城一行,令人充分感受到了徽文化的博大精深。

走进唐模村(摄影:冯赣勇)

当日下午13:30,黑龙江兵团战友康养度假游结束徽州古城观光,乘大巴车抵达当天的第二个景点:唐模风景区。这里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唐模村,东至村东水口,西与邻村坤沙交接,南有天马山,北倚灵金山,是一个集水口园林、徽派建筑、田园风光于一体的古村落风景区,景区旅游线路全长约750米,贯穿整个唐模村。

唐模村牌坊(摄影:冯赣勇)

该村始建于唐、培育于宋、元、盛于明、清。唐模村内房屋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终年不竭的檀干溪蜿蜒流过,古树郁郁葱葱。历史上因经济活跃、民风纯朴,因而被称为“唐朝模范村”。

唐模村檀干园(摄影:王珏)

唐模是一个有1400多年的古老村落,唐朝以来几经完善的村居,它是古徽州的缩影。这里是一个以水口园林和水乡景致为主要特色的皖南古村落旅游景区.自然环境优美,徽文化底蕴厚重,素有“风雅山水田园,徽派古建长廊”之美誉。

唐模村小西湖(摄影:冯赣勇)

步入唐模后,只见村内檀干溪淙淙而过,民居依岸而居,远山近水,风物怡人,幽情古趣,实属罕见。唐模古村不仅有优美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非常丰厚,这里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古村落到格局和历史风貌,青山绿水,粉墙黛瓦,典型具有浓郁徽派气息的古村落。

唐模村合影(摄影:冯赣勇)

唐模虽不像苏杭那样的江南水乡,但它们却有江浙吸的建筑风格,而且把水的文章做到极致,这样的古村落在古徽州已不多见.

唐模的水街景致(摄影:冯赣勇)

这里虽然水很少,确有独特的粉墙黛瓦建筑,水与徽派建筑的完美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比江南水乡更有情趣,唐模水街便是其中的经典之作。在唐模村中竟然还私藏了一处法国家庭旅馆,其一景一物都是徽州模样.

水街留影(摄影:冯赣勇)

唐模古村中田园风光幽雅别致、亭坊街桥古韵悠悠,水口园林和潺潺水街,使人备感舒适。一个人或结伴而行,在徽派建筑长廊之下,在青石板上,静静地感受古镇的魅力,在唐模,会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风格各异的小桥(摄影:冯赣勇)

一座座风格各异的小桥,或如玉带,或如彩虹,在潺潺流水上跨过,形成了村内一道靓丽的风景。村中古老的檀干园,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有着珍贵的历史文物价值,更有着“小西湖”的美誉,承载着一段段动人的传说。

唐模村中留影(摄影:孟世明)

漫步在羊肠小道上,淙淙水声混杂着毛豆腐的香气扑面而来,远处不时传来一声声鸡鸣犬吠,和儿童银铃般的笑声。往昔的沧桑和辉煌随着清风一缕缕拂过,与风中翻飞的银杏叶一道,谱写着一曲曲古老的徽谣。

谢裕大茶博园茶田(摄影:冯赣勇)

下午14:15,黑龙江兵团战友康养度假游来到当天的最后一个景点:谢裕大茶文化博览园。走进茶博园,只见视野中所见是一片片绿茵茵的茶田,景色宜人。

茶博园节气图(摄影:冯赣勇)

顺着通往茶田的公路旁,有着一幅幅介绍“节气”的宣传图版很有特点,人们在徜徉茶园中,无形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24个节气,有了一个图文并茂的了解。

茶博园留影(摄影:耿和平)

这里秉承“徽茶文化综合体旅游示范区和安徽茶业历史文化展示中心”为目标打造,除了茶博园外还有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

茶田中留影(摄影:冯赣勇)

馆中分为茶史溯源、徽茶之光、茗香天成三个版块十二个单元,详细的展示中国茶叶及安徽茶叶的历史和文化、谢裕大的百年传承与发展。

茶博馆内雕像(摄影:冯赣勇)

与此同时,博物馆内还配有品茶室、禅修空间、购物超市、VIP接待区、多媒体教室、学术报告厅和临展区。

茶博馆临展区一角(摄影:冯赣勇)

总之,谢裕大茶文化博览园及博物馆,通过丰富详实的收藏展品和历史文献、文物,运用符合现代人审美意识的陈列形式与手段,借助历史文物、茶书、茶经、茶画、茶技、茶艺的综合展示,挖掘中国茶文化之精髓,提炼徽商商道之内涵,让到访者有如亲身游历徽茶文化发展之历史长河,切身感受徽茶文化发展之壮丽辉煌。

徽菜博物馆(摄影:王珏)

下午17:50,同北大荒旅行社总经理李伯英与北大荒知青享老联合会负责人应安徽旅程国际旅行社许张翔总经理之邀参观中国徽菜博物馆真是大开眼界,充分了解了徽菜文化的博大精深。

走进徽菜博物馆(摄影:冯赣勇)

徽菜博物馆是一个展示、弘扬和传播徽菜文化的平台,这里既是一 个城市的名片,也是徽州美食文化的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更是徽州文化和特色文化技艺的动静结合、体验展示相结合的文化旅游和市民休闲中心。

徽菜博物馆内牌坊(摄影:王珏)

徽菜历史悠久,发端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徽菜经过历代徽厨的辛勤劳动,兼收并蓄,不断创新,并以就地取材,选料严谨,巧妙用火,功夫独特,擅长烧炖,以食补身,注重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而成为雅俗共赏,南北皆宜,独具一格,自成一体的著名菜系,并成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徽菜菜肴展品(摄影:冯赣勇)

徽菜,讲究食材的原真性,以徽州乡村当地生长种植的原生态菜蔬及山珍野味为主料,同时紧随时代发展,大量吸纳各种新的食材,特别重视食材的营养养生保健功能;对各种代表菜品,都有独特的烹制技艺,特别讲究油的选用、菜品色彩的搭配、烹饪火候的掌控。徽菜,植根于“儒风独茂”的古徽州,许多著名菜品,文化内涵丰富,一道菜,就有一个故事,一道菜,就有一种习俗文化。

胡适婚宴展示(摄影:冯赣勇)

中国徽菜博物馆大厅以四层楼之挑高空间塑造出高尚大气的氛围,大厅上方运用中国渊远文化活字印刷手法带出徽菜文化重点印象。进入中国徽菜博物馆大厅,地面以河流意象从大厅入口开始贯穿全场空间,河流上方是一大型徽州意象图腾碗盘,象征着让徽菜不断传播,生生不息。

徽菜鲍氏如意鸡(摄影:冯赣勇)

徽菜博物馆文化展陈区包括徽菜起源与发展、赛琼碗文化。通过赛琼碗文化及 108 道菜品的场景呈现,充分体现徽菜的起源与发展。徽州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丰厚的自然食材,徽菜特色展区将墙面及地板以 3D 彩绘的形式将徽州地域特色与徽州地域食材以艺术化的形式展示出来,营造出原生态食材的生长情境,来访者彷佛置身于鸟语花香的大自然意境之中。

夜色中的徽菜博物馆(摄影:王珏)

当晚,在中国徽菜博物馆参观,除了通过一系列文献及实物展品的介绍,深刻了解徽菜文化的精髓,还在二楼的餐厅品尝了一顿味道极为正宗的徽派菜肴。其中就像北京烤鸭般现场制作的鲍氏如意鸡给记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图文:冯赣勇)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安徽1517
安徽旅游:从徽州古城到徽菜博物馆(图)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安徽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安徽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安徽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安徽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中国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