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5

卢沟晓月照千秋,长河落日映古桥(王志明)

天数:1 天 时间:10 月 人均:200 元 和谁:亲子

国庆假期的阴历八月十七,天气晴朗,下午来到了卢沟桥景区,心想“卢沟晓月”不可求,晚上来个“卢沟赏月”还是可以的罢。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六月,卢沟桥始建。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卢沟桥重修,康熙命在桥西头立碑,记述重修卢沟桥事。

卢沟桥桥下河床铺设几米厚的鹅卵石和石英砂,整个桥体砌筑其上十分坚实稳固。桥墩平面呈平底船形,北为上游,是进水面,砌筑分水尖,状若船头,长4.5-5.2米,约占桥墩四分之一。在每个分水尖的前端,各装有一根三角铸铁,边宽26厘米,锐角向外,以减轻洪流和冰块冲击,保护分水尖的稳定。在分水尖上面,又盖了六层分水石板,称风凰台,下两层挑出,以上各层逐次收进,高1.83米,既加固了分水尖的稳定性,对桥墩的承载压力也起到了平衡作用。

卢沟桥桥墩南面顺水,砌作流线型,形似船尾,以分散水流,减轻洪流对券洞的压力。卢沟桥桥面略呈弧形,两端较低,中间隆起。桥墩、拱券以及望柱、栏板、抱鼓石、华表等都用天然石英砂岩及大理石砌筑,而桥面却是用天然花岗君巨大条石铺就。

卢沟桥望柱和栏板石迎面雕有精美的花卉图案,望柱项端各雕有一头大石狮,在其头上、足下或胸前背后又雕有一些小石狮。桥两端作为抱鼓石用的,东端是两头大石狮,西端是两头大石象,身躯硕大,憨态可掬。在顶栏石狮、石象之外,各竖华表一个,高4.65米,下设八角须弥座,上穿云板石,莲座圆盘之上雕有一头石狮,迎向桥外、神态自若,有如迎送行人。

两侧桥栏有石雕栏板279块,望柱共281根,南侧有望柱140根,北侧有141根。望柱间距约1.8米至2米,柱高1.4米。柱间各嵌石栏板,栏高约0.85米。每根柱头均雕有大石狮,共281个,大狮身上有小狮198个,顶栏上2个,华表上4个,大小总计485只。

金元时期的石狮身躯比较瘦长,狮子头比例特别大,显得脑袋大,面部较窄,嘴巴上翘,下巴不丰满,嘴部微微张开,但总体上雕刻的狮嘴中间不掏空,类似一种假的张开。腿也特别短,前腿上还有些鳞状的盔甲纹。头上卷毛不甚高凸,全神贯注,颈部系带飘逸。头前挂一个小铃。这些都是金元时期狮子的特征。明代的石狮身躯稍微粗短,或足踏绣球,或足踏小狮,或身上有小狮。狮子嘴部张开,舌头向上舔着,嘴方且大,中间是空的。清代的石狮突胸张嘴,雕刻细腻,身上间有小狮,颈下有一宽大的系带,卷毛非常髙凸。雕刻的纹路比较深,神情的表现主要在脸部,眼睛拉长,眯缝着眼。这时候的狮子应该说不像以前那么凶猛。雕工精细,身上的花纹包括铃铛上的花纹都刻得相当细。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前的石狮外表甚新,雕刻比较粗陋,狮子后头卷发变大了,以前都是九圈十圈,现在就一圈两圈。狮嘴、鼻子、眼睛不刻那么深了,明显很随意的,没有什么比例。所用石质颜色不。这些雕刻上的变化,反映出这个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处于动荡和萧条之中。新中国成立之后,对卢沟桥的石狮子进行了多次大修或翻修。但是在修缮时没有按照原来的数据去翻刻。石料选择的标准也不同,有好有坏,参差不齐。总体来说,卢沟桥上的501个石狮子历经金、元、明、清、民国、新中国各个时期的修补,融汇了各个时期的艺术特征,成为一座自金代以来历朝石雕艺术的博物馆。

卢沟桥至京城三十余里,在交通不太发达的古代,差不多是半天的路程。出京的客人上午在京城吃罢饯别酒,启程上路,来到卢沟河畔已是夕阳西下之时了。客人们不得不找地投宿准备来日早行。于是此处逐渐发展为京城西南的第一个歇宿点。我们从元代《卢沟伐木图》上看到当时卢沟河畔茶肆酒馆、招商旅店之繁华及策马驱车、步行担担、风尘仆仆客人之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留宿的客人,一觉醒来,已鸡鸣三遍,洗漱登程,首先感觉是晓月当空,东方露出鱼肚白色,天空残月倒挂,大地似银“卢沟桥上月如霜”,此时方可真正体会到“卢沟晓月”之意。金朝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的一首卢沟诗:“河分桥柱如瓜蔓,路人都门似犬牙,落日卢沟桥上柳,送人几度出京华”。

乾隆曾到过,并写有《过卢沟桥》诗:“薄雾轻霜凑凛秋,行旌复此渡卢沟。感深风木睽逾岁,望切巍易州。晓月苍凉谁逸句,浑流萦带自沧洲。西成景象今年好,又见芃芃满绿畴”。乾隆十六年(1751年),奉太后谒,过卢沟桥又作诗:“茅店寒鸡咿喔鸣,曙光斜汉欲参横。半钩留照三秋淡,一☆分波夹镜明。人定衲僧心共印,怀程客子影犹惊。迩来每踏沟西道,触景那忘黯尔情。”并题“卢沟晓月”立碑于桥头。

古时这里涧水如练,西山似黛,每当黎明斜月西沉之时,月色倒影水中,更显明媚皎洁,从而成为古代著名的燕京八大景点之一。卢沟桥雄浑优雅,古朴端庄,建筑特色与艺术审美兼备,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行记》中盛赞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

1937年7月7日日本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卢沟桥不愧是历史之桥、科学艺术之桥、英雄之桥。

(王志明,2020年10月5日)

 

 

 

 

 

 

 

 

 

 

 

 

 

 

 

 游兴正酣,有工作人员过来清场,原来国庆期间下午五点就关门,很遗憾,赏月算是泡汤了。

恋恋不舍的往回走,回头望,只见落日西坠,金色余晖洒在卢沟桥上,尽显古朴、沧桑……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卢沟晓月照千秋,长河落日映古桥(王志明)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