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28

北京旅游:颐和园半日匆匆行(图)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天数:1 天
玩法:摄影,人文,自由行,徒步,小资

发表于 2024-02-28 17:12

说起北京的颐和园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可谓是名声显赫。但是作为生长在北京的我,这里却并不是一个经常光顾的地方。记得小时候,通往颐和园的只有一趟从动物园始发的32路公共汽车,而家住市区内去一趟要倒换几次车,所以到颐和园一游也只是屈指可数的几次。

颐和园佛香阁(摄影:冯赣勇)

颐和园作为三山五园之一有其重要的位置。有道是:古都北京之美,在于宫殿坛庙之胜,也在于山水园林之丰。而西起西山、东抵海淀,有这样一片土地,层峦叠嶂、泉水充沛、山水相映,从辽金起,历代王朝都在此营建行宫别苑。

颐和园当年留影(摄影:冯赣勇)

而从关外过来的清朝皇帝们对“有山有水有树林”的栖所更是情有独钟,康雍乾三代大笔一挥,一座体积与北京都城相当的“皇家园林之城”横空出世,这就是“三山五园”。三山五园,是对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统称。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玉泉山,五园是指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而清漪园也就是颐和园。

80年代家庭游留影(摄影:王珏)

正因为对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去的次数少,也就记忆极为深刻。特别是望着仅存的几张当年留下的色彩褪却,且偏色异常的颐和园80年代举家出游的历史图片,因为那上面有着已经逝去多年的父母影像,所以更是感触颇深。

80年代家庭游留影(摄影:路人)

尤其记得上初中时同学相邀一起骑车去了一次颐和园,当时正赶上中午用餐时分,大家一起到颐和园听鹂馆用餐,一人出一元钱,却吃了一顿难忘的大餐。所以颐和园对我来说,不仅是家庭与同学去旅游的记忆,更是有着一段十分难忘的情怀。

80年代游留影(摄影:路人)

时间荏苒,转眼几十年一晃而过,记得最近去颐和园是在疫情期间的2020年10月28日的下午,虽然身居京城却是有几十年没有光顾过了。当天抽暇到此一游,抵达公园已是下午三点半了。

进入颐和园北门(摄影:冯赣勇)

记得以前都是从正门,也就是东大门进,但是现在乘坐地铁距颐和园的北宫门最近,于是从这里进园居然直接到了后山的苏州街。经过湖上的桥上驻足俯瞰,苏州街琳琅满目的店铺招牌幌子十分醒目。

俯瞰苏州街(摄影:王珏)

颐和园的苏州街又称“买卖街”,是后湖两岸仿江南水镇而建。清漪园时期岸上有各式店铺,如玉器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茶楼、金银首饰楼等。

苏州街一角(摄影:冯赣勇)

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装扮。皇帝游行时开始“营业”。后湖岸边的数十处店铺于咸丰十年(1860年)被列强焚毁,1986年重建。

后山景色(摄影:冯赣勇)

经过后湖上的桥之后,从后山漫步来到谐趣园。谐趣园在万寿山东麓,是一个独立成区、具有南方园林风格的园中之园。

谐趣园门首(摄影:冯赣勇)

颐和园称清漪园时这里名叫“惠山园”,是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后,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诗句“一亭一径,足谐奇趣”的意思,改名为“谐趣园”。

走进谐趣园(摄影:冯赣勇)

谐趣园内共有亭、台、堂、榭十三处,并用百间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桥相沟通。

谐趣园景色(摄影:冯赣勇)

园内东南角有一石桥,桥头石坊上有乾隆题写的“知鱼桥”三字额,是引用了庄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争论而来的。

荷塘枯叶(摄影:冯赣勇)

由于正值初秋时节,谐趣园内荷花盛开的景象已变为一派萧瑟的干枯枝叶。但是园内长廊与亭台楼阁的景象依然不失谐趣园的特色美景。

谐趣园回廊(摄影:冯赣勇)

离开谐趣园顺路而行就来到了昆明湖畔的知春亭。这里周边有着文昌阁、仁寿殿及赤城霞起等几个著名的景点。

颐和园万寿山留影(摄影:路人)

不仅如此,在知春亭附近的湖畔码头,也是以颐和园万寿山为背景拍照的最好位置。

知春亭(摄影:冯赣勇)

与此同时,知春亭在颐和园众多的亭式建筑中,是饱览万寿山昆明湖全景和玉泉山西山借景最好的观景点。

文昌阁(摄影:冯赣勇)

在此,可欣赏到南面的十七孔桥,东岸的文昌高阁雕梁画栋。这里的低岛、高亭、平桥与文昌阁错落有致,丰富了园林整体的空间层次,加深了跳跃的动感效果。

仁寿殿(摄影:冯赣勇)

知春亭周遭栽种着山桃绦柳,每至“五九六九”的时令,早早向人报告春的消息。知春亭的特殊优越处一在景观,二在观景。

赤城霞起(摄影:王珏)

站在湖畔望着波光粼粼的昆明湖及远处的万寿山更是令人心旷神怡。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长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

昆明湖码头(摄影:冯赣勇)

这三个岛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征着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桥是有意识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和“苏堤六桥”。

知春亭留影(摄影:王珏)

西堤一带碧波垂柳,自然景色开阔,园外数里的玉泉山秀丽山形和山顶的玉峰塔影排闼而来,被收摄作为园景的组成部分。

万寿山佛香阁(摄影:冯赣勇)

万寿山属燕山余脉,高58.59米。建筑群依山而筑,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

颐和园秋景(摄影:冯赣勇)

佛香阁位于在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原阁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光绪十七年(1891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光绪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阁内供奉着“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烧香。

昆明湖风光(摄影:王珏)

从知春亭顺着堤岸漫步前往十七孔桥,一路上久远的颐和园多次行像电影似的一幕幕在脑中回放……途中经过著名的铜牛景点,这里也是拍摄十七孔桥的一个不错的位置。

铜牛(摄影:冯赣勇)

铜牛在昆明湖东岸,十七孔桥东桥头北侧,为镇压水患而设。乾隆二十年1755年用铜铸造,称为“金牛”。

十七孔桥留影(摄影:路人)

经过铜牛不远就来到了颐和园著名的十七孔桥景点。该桥坐落在昆明湖上,位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为园中最大石桥。

走上十七孔桥(摄影:冯赣勇)

走上石桥漫步而行,只见这座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

桥上的石狮造型(摄影:王珏)

当日到此时正值夕阳西下时分,众多的摄影爱好者均在此架着长枪短炮,拍摄十七孔桥夕阳照洞的美景。

桥洞夕阳景色(摄影:冯赣勇)

而此时这里不仅桥美,昆明湖的晚霞景色也更是别有一番难以与语言形容的景象。只见透过湖畔飘摇的柳叶,一派红彤彤的彩霞映照着波光闪烁的湖水,好一派大自然的风光美景。

昆明湖晚霞(摄影:冯赣勇)

几十年后的颐和园半日匆匆行,虽然只是游了个皮毛,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还得用有限的时间记录一下园内美妙的瞬间景象……待来日有时间,一定再来畅游一次颐和园,争取不留一点遗憾。(图文:冯赣勇)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北京27877
北京旅游:颐和园半日匆匆行(图)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北京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北京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北京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北京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中国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