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5-10-08 21:18
总是在出发前到携程收集资料,感谢很多驴友的帮忙,今天我也来做些贡献,里面有一些搜集的有用的来自携程的信息我也留下了,但都注明摘自携程字样。
2005年10月2日 北京-西安
凌晨四点北京出发
路线: 京石高速杜家坎收费站出发- 石家庄-京珠高速-邢台-邯郸-安阳-鹤壁-新乡-郑州东-连霍高速-洛阳-三门峡-潼关-西安,全程高速,全程1252公里
17点到达西安,在预定好的行摄之家青年旅社落脚,这是两个浙江的小伙投资开的旅馆六层,房间简单但很舒适,原本预定的100元标间已订完,老板很爽快的把120元的大标间按100元让给我们,六层还有阅览室,可以上网,确实适合年轻旅行者落脚。
初到西安的印象:城墙,交通,同盛祥,鼓楼,钟楼,肉夹馍,凉皮,米线
怀着敬畏的心踏上旅途,带着寻访千年历史的希望来到西安,一路的中雨更让我对这段旅行充满神秘的感觉。下高速没多久进入市区,就可以看到城墙映入眼帘,长安的古城墙与兴城古墙,平遥古城,荆州古城并称为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四座古城墙,而西安古城墙是最大的,看过了兴城和平遥的古城来到西安,真的能感觉到这个13朝古都的王者霸气,要知道从北南走到北门要两个小时阿!
古城墙简介。摘自携程:
不仅是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城垣建筑,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 西安城墙建于明洪武年间(1370-1378)年,以公元6世纪时隋唐皇城墙为基础扩展形成,周长13912米。墙体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厚度大于高度,建筑稳重坚固。自1983年开始的环城建设工程,逐步建成以古城墙为主线,辅以环城绿化,护城河环绕,风格古朴、粗犷,有野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环城公园。以城墙为主体,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女儿墙垛口、城门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严密完整的冷兵器时代城市防御体系,为游客直观了解古代战争提供了珍贵的人文景观。
特别关照:可从南门、北门、西门、和平门、文昌门等地购票后登城,城墙上有游览车,分段收费。 交通:从火车站乘5路,611,路等均可到达。
门票:40元
http://destinations.ctrip.com/Destinations/Sight.asp?Resource=1449
我们的旅社在火车站附近,这也是我们第一次亲历西安的交通--真是出了名的乱!汽车站的对面是尚德门,无数辆汽车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乱钻,让我们一时不知道该走那条线,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乱作一团,因此我们决定把车放在宾馆,在城里不再开车。西安的出租车十分便宜,起价6元,我们最远去的景点大雁塔也不过11元,很划的来。晚上打算去西安最有名的同盛祥大吃一顿羊肉泡馍,虽然网上褒贬不一,但既然来了,就要吃最好的嘛。同盛祥就在鼓楼的旁边,很好找,但是里面的位子就不好找了,由于很多人都是吃团餐,上下四层楼竟然根本没有散客的位子,也没有人搭理我们,只好放弃(直到最后一天我也没吃上,不过真是不后悔,因为偶对羊肉泡馍真是不感冒)。
粗略看了看钟楼鼓楼,其实跟北京的也差不多,只不过西安的钟鼓楼并不像很多城市里的挨在一起。
钟楼,鼓楼简介,摘自携程:
钟楼位于西安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原址在今西安市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移于现址,清乾隆五年曾经重修。钟楼上悬挂铜钟,用以报时,故名钟楼。鼓楼位于西安市西大街与北院门交汇处,东于钟楼隔广场相望,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清代曾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傍晚击鼓报时,故名鼓楼。
交通:可乘1、6、8、11、45路公交车直达。
门票:淡季各20元;旅游旺季各为30元,连票50元。
http://destinations.ctrip.com/Destinations/Sight.asp?Resource=1450
我们还是以寻找美食为目标。传说中的回民街人比同盛祥还多都挤不进去,只好再次放弃!!印象里有网友介绍过kfc附近的一家小馆子擅长做肉加馍凉粉,试探着到那边寻找,网友说的没找到,倒是看到两家小店,到里面一看真是出奇的便宜阿,米线,凉皮,肉加馍都没有超过三块钱的,狂吃了一顿,四个人才花了20块钱,这里的肉加馍一般,馍比北京的要大,单嚼起来也很香。凉皮跟米线都没得说,面很筋斗,再撒上西安特有的辣椒油,一个字:香!现在想起来还留口水阿! 在西安吃了很多天,我倒真是觉得没必要去那些有名的大地方吃,很多小店的就很不错,卫生也还说的过去。
to be continued
兵马俑 路线:
出壩桥收费站--临潼有明显路标
兵马俑
兵马俑可是这次出行的重头戏,偶就是奔着那些帅哥去的 。早晨多睡了一会,醒了第一件事便是看窗外,连着下了九天的雨竟然停拉!十点才到,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秦始皇的雕像,人还是那么多,停车就要半天。售票处距停车场还有1公里,可以坐电瓶车,不过溜达溜达也很舒服,那里面的绿化高的还是很好地。兵马俑的门票是磁卡,门口不仅有无数警察,竟然还有武警,更厉害的是门口还有像飞机场一样的安检,可见陕西对这个大宝贝的保护程度。
首先在博物馆厅里看到了铜车马展,这个东西可是珍贵,历史书上见过。没有听到导游的讲解,以下为引用:
“长方形的车舆,宽126厘米,进深70厘米,该官俑高91厘米,此车叫立车,又叫戎车、高车,所以乘车时是站立于车上。据说一号车是为二号车开道和起保护作用的,它的设计也是非常美观实用的。圆伞可以随太阳的照射自由调节角度,这样站立于伞下的人就不用担心雨淋日晒了。”
二号铜车马是四马鞍车,即可以坐乘的车。车马全长317厘米,高106.2厘米,车舆上有椭圆形的盖子,车厢分前后两部分,车舆内外绘有夔龙、夔凤纹、流云纹及各种几何形图案花纹。导游介绍说:“此车的后半部分即主人乘坐的类似小屋子的地方,其设计相当于当今的空调,冬暖夏凉,旁边开有小窗户,前面开有小门窗,人在里面就像现在的起居室一样自如。”
导游的讲解:马车主要由青铜所铸,车、马和俑的大小约相当于真车、真马、真人的二分之一,个别部件分开铸造后,再用嵌铸、铆接、子母扣、纽环扣接、销钉连接等多种机械连接工艺,将众多的部件组装为一体。马车的各种链条转动灵活,门、窗开闭自如,伞盖的厚度仅0.1~0.4厘米,而面积却为1.12和2.3平方米,它是浑铸法一次铸出的,即使在今天,要铸成这么大而薄、均匀呈穹窿形的铜件也非易事。铜车马出土时破碎严重,一号车残破1338块,断口1459个,破洞61处;二号车残破1555片,断口1877个,破洞92处,所有部件几乎无一完整,大部分构件都有变形,并锈蚀严重。经过近6年的修复工作,二号车与一号车才先后出现在游客面前。 (摘自2004年一篇网友的文章:大众情人兵马俑)
因为没有请导游所以走得有些乱, 先来到二号坑,二号坑破损严重,坑里完整的俑只有少数。二号坑面积约6000平米,预计可出土各种武士俑1300件,战车89乘,车马356匹,鞍马100余件。
此俑坑由车兵、步兵和骑兵组成曲尺形军阵,军阵分为四个部分——
曲尺形的东端:四边周廊内有172名立射武士,中间四条过洞内有160名跪射武士,为弩兵阵;曲尺形南半部:八条过洞内并排着八列战车,每列八乘,每乘车后有2~4名车士,无徒兵,为战车方阵;曲尺形中部:三条过洞内排三列战车,每列六乘,车后排列有徒兵和骑兵,是车、步、骑的混合军阵;曲尺形北部:共有三条过洞,每条过洞内有两乘战车,其后为八队骑兵,每队四列,为骑兵阵。这四个部分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密切联系,集各军兵种于一个阵列中。 (摘自携程)
参观完坑,我们来到几个玻璃罩子罩的单个陶俑。其中一个威猛雄壮,穿的盔甲与众不同,听一个导游说这是整个兵马俑出土的唯一的将军俑,他胸前的三朵花象征着立过三次军功,他的鞋向前翘动的程度更是反映了他在军中的地位。过了将军俑,便看到了最著名的跪射俑,这个俑的照片我在《中国国家地理》上看到过,之所以如此有名,因为陕西在地图上的地理形状就像这个跪射俑。此俑的珍贵更在于它保留的完整性,俑头的后面可以明显地看到清晰的发辫,甚至鞋底纳的针线的痕迹都十分清晰。
三号俑坑
三号坑是三个坑里最小的一个,蹭了旁边的导游听,原来这里预计使整个兵马俑的指挥部,面积520平米,“凸”字形状,出土战车一乘,马俑四件,武士俑68件。放有“鹿角”二字的地方可能是皇帝打仗出征前祭祀的地方或者是凯旋归来跪谢的场所。
一号俑坑
一号俑坑按照常理应该是第一个看得,我们是最后看得,我觉得这样很好,要不一开始看了最好的后面的就没意思了。一号坑是三个坑中最大的坑长230米,宽62米,四周各有五个门道。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九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这个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军阵主体面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担任护翼和后卫;东面三排武士为先锋。九个过洞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驭手一名,车士两名。由于一号坑内进过水,在建成后不久就把土隔梁的下部泡软而导致局部塌陷,现在隔墙比陶俑低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在这个坑处还能看到当初挖井的遗址。由于无法保护等原因,现在已回埋4000多个,我们这次只看到1000多个。
其实历史上很多次都差一点挖到这个俑坑,但都是差那么一点点错过了,例如,在一号坑中还发现了一个墓葬,当时挖坑的人挖到了俑的过道上,与陶俑仅几米之遥。直到1974年的3月,临潼县西扬村的村民在村南打井时,无意中发现了秦兵马俑,一开始村民们胆小怕事没敢上报,后来是杨志发老先生用马车驮着出土的文物样品步行到当地文化馆上报此事,这才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家文物局便委派陕西省组织秦始皇陵秦俑考古队对其进行勘察和清理。1975年8月,国务院决定建立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在一号坑的发掘过程中,因施工又于1976年4至5月间先后探出了二、三号坑。1979年10月1日,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的日子,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馆对外展出。1989年三号坑发掘结束后向观众开放。1994年3月,二号坑正式发掘,同年10月,二号坑考古发掘现场向观众开放。占地20多公顷的秦俑博物馆经过近20年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历史遗址博物馆。
兵马俑介绍,摘自携程
是始皇陵的从葬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约1公里半处,发现于1974年,是当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一号坑是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的,后经钻探又先后发现二、三号坑,其中一号坑最大,面积达14260平方米。三个坑共发掘出700多件陶俑、100多乘战车、400多匹陶马、10万多件兵器。陶俑身高在1米75至1米85之间,根据装束、神态、发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将军俑,武士俑,车士俑等。坑内还出土有剑、矛、戟、弯刀等青铜兵器,虽然埋在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刀锋锐利,闪闪发光,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秦始皇兵马俑规模宏大,场面威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目前展出的大部分为一号坑中的兵马俑,由于保护技术有限,已回埋4000余,只展出1000多个。
门票:90元(12月、1月、2月为淡季,65元)
交通:在火车站门口乘306路(游7)可直达,票价5元,营运时间早晨8:00-晚上6:00。这趟车可以顺路去华清池。
特别关照:
1、最好不要跟团走,避免被迫参观一些毫无价值的人造景点。
2、 “三坑一厅”中,铜车马非常珍贵,一定要听导游讲解,因为文字介绍几乎没有。导游费30元,如果觉得不划算的话,可以跟在别的团队后面。
大雁塔
离开兵马俑原本应该直接去华清池,但是停车场已经堵死了,去往华清池的路更是水泄不通,于是临时决定返回西安,到市区玩,要提醒的是:游区周围所谓的农家乐千万别去,很贵,一碗羊肉泡馍竟然要18!
车放回旅馆,打车到大雁塔,大雁塔在城南,是大慈恩寺藏经的地方,据说大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是玄奘,但不知道为什么广场上立着鉴真和尚的雕像。
大雁塔高七层,上塔要单买票,因为太累了我们没有进去只在外面照了相。
大雁塔介绍,摘自携程
全称“慈恩寺大雁塔”,位于距西安市区4公里的慈恩寺内,始建于公元652年,相传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师(唐三藏)自天竺国归来后,为了供奉和储藏梵文经典和佛像舍利等物亲自设计并督造建成。唐高宗和唐太宗曾御笔亲书《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
大雁塔是一座楼阁式砖塔,塔高64余米,塔基边长25米,共有七层,塔身呈方形锥体。全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具有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风格。附近还有曲江池、杏圆和乐游原等景点,风景秀丽。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必游之地。近年来,由于西安市区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大雁塔已倾斜了1米有余。
交通:乘5路、19路、21路、610路公交车可直达。
门票:淡季20元,旺季25元。(登塔需另加20元)
开放时间:8:00——17:00
碑林
碑林离南门不远,打车到那司机好心怕我们堵车为了章被警察逮了个正找,心想这次是完蛋了,没想到司机指指我们,又指指碑林的大门,警察说了句:自觉点!就放他走了,呵呵,这要是在北京可是绝不可能的阿。
到达碑林已是晚上六点,七点一刻下班应该还来得及。整个园子已经没有多少游人,在经过了白天的喧闹之后又恢复了平静。走在里面,空气清新,对称的亭阁建筑仿佛置身于北京的天坛之中。碑林以各种著名的碑帖闻名,我对碑帖不是很了解,到是后面博物馆里的“昭陵六骏”吸引了我。陕西博物馆里,如果要参观昭陵文物还要再加200元钱,而闻名遐迩的昭陵六骏竟然在碑林里,除了两个流失在国外,剩下的四个竟然都是真品!这个门票可是花值了!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帝王陵墓前的石虎,石犀也都出现在这里,真是让人兴奋不已。
碑林介绍,摘自携程
在西安三学街西安碑林博物馆内,始建于北宋哲宗年间(公元1090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碑林现有7个大型陈列室、8座游廊和8座碑亭,收藏了从汉代到清代的碑石共2300多方,现展出的碑石达1000余方,其中多数是唐人所刻。在这里,你不仅可以欣赏到篆、隶、草、行等各种书体,还有机会一睹欧阳洵、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家的亲笔刻石,以及王羲之、苏轼等名家的墨宝。
特别关照:在碑林旁的商店中购买拓片时,要货比三家。
交通:可乘14、402、239路公交车到博物馆站下车
门票:30元
开放时间:8:30—18:30
葫芦头泡馍
离开碑林已是7点30分,来的时候看到一家葫芦头泡馍便返回去,小店不大,干干净净,我们四个分别要了四种馍,我要的是水盆,馍要自己撕,但最好不要撕得很小,说真的我真是对泡馍不感兴趣,吃了几口就够了,倒是这里的豆腐丝做得很好吃,呵呵。
to be continued
2005年10月4日
路线:西安市区以北上铜川高速,黄陵出口进入山路,全程260公里,三个小时。
宋楚瑜先生的一句:“不到黄帝陵等于没到西安”的话注定让黄帝陵成为此行的一站。黄帝陵据西安和延安都是260公里的样子,我们以为出了高速没多久就会到,谁想还是上了山,山路还是很宽的,就是车多,偶尔有大坑,看着宝时捷大吉普轻松的呼啸而过,我们也只能望尘兴叹,但是遇到堵车就是很公平了,管你是奔驰宝马都得在那等!山路的堵车尤其可怕一等就是半天一天,想起去年的十八盘,还是心有余悸,这一笔以后一定要补上!
十二点到达黄陵市,其实就是个小镇,这里可是重镇,去往延安的必经之地,加上黄帝陵在这里,又赶上修路,堵的又是水泄不通,我们干脆把车放在一个医院里,徒步往景点走。过了售票处,山脚下就是宋楚瑜祭拜仪式的轩辕殿,人工景点,没意思,不知道他老人家有没有去山上的黄帝陵祭拜,那可是真正的地方,很远啊。往山上走的路就有两三公里,大上坡,一辆一辆的电瓶车开过去都是满员,好不容易到了半山腰,听一个导游说还要上277级台阶,不过想想也就相当于一个六层楼高,呵呵。一路数着台阶直上,伴着柏树的清香,首先来到汉武仙台,这里是汉武帝巡兵路过拜祭祖先的地方,穿过可有龙壁的大门,终于来到黄帝陵,一个大青冢,前面里有祭拜的亭子,和郭沫若题字的墓碑。有很多旅行团是一个整个的公司,举着大花篮,吹锣打鼓的地祭拜祖先。看着这个大青冢,想想几千年的黄帝,这个。。真是他的墓么?再往上走还有两个景点,龙角柏和驭龙阁,龙角柏以形状酷似龙角而著名,不过我觉得长的挺可怕的。
下山返回到轩辕殿,这里的一个碑刻吸引了我,原来这就是黄帝陵的历史考证记载,摘自《史记黄帝本纪》,大概讲了黄帝如何取代炎农氏,受到诸侯的支持,扩展疆土,死后埋于此地。
离开了黄帝陵已是下午三点,在门口的一个清真饭馆里要了些当地特色小吃,其中有一道黄油糕最好吃,是糜子面做的,蘸上糖,甜甜的,香香的,软软的,想想老区居民天天吃这个也不错了哈。
返回的山路上又是堵死了,幸好小岩很机灵,宁可返回已走了半个小时的路绕道也比堵在那强,一个小时后就顺利上高速了。
黄帝陵简介,摘自携程网:
在黄陵县以北1公里处,距离西安200公里,是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黄帝的陵墓。传说黄帝活到110岁时,被召回天上,百姓不舍得他走,纷纷拉扯他的衣服,后来人们把黄帝遗留下的一些物品葬在这里,成就了黄帝陵最初的规模。黄帝,传说中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位部落首领,黄帝通过与炎帝、蚩尤的战争树立了他的中原霸主地位。陵园内现有轩辕庙、汉武仙台、古碑和黄帝手植柏、“将军柏”等千年古柏数万株,每年有众多的华夏子孙到这里祭扫先灵。
餐饮:当地用糜子面作成的的油糕、黄馍等味道颇佳,值得一尝。
交通:从西安火车站广场南侧的汽车站有车直达黄帝陵,车程约4小时,车票20元。
门票:30元
回到西安7:30, 夜幕已经降临,城楼上都点上了灯,我们还是决定上城墙看看西安的夜景,但是很快就证明这是个糟糕的决定。我们再三问了北门能否租到自行车,卖票的小姐很坚定,但是走到北门却告知六点就下班了,只有到南门租自行车,从北门走到南门要2个小时!!原本想得好好的双人自行车泡汤了不说,连1/4的城墙都没走,门票可是40元啊!气愤死了,下了北门又步行半个小时到尚德门,跟那个小姑娘理论了半天,原来她也是个新来的,说着说着都快哭了,态度还算不错,可恶的是有个管事的态度很不好,坚定了我们要回钱的信心。最后退了一半的门票,估计是那个女孩自己掏钱,这对她也算是个小小的教训吧,毕竟旅游行业不能有半点马虎,其实什么行业都一样啊。
小小的不愉快并没有挡住我们追踪美食的决心,打上车,再一次来到回民街,人也很多,但是比2号强多了,能进去了。网上有的人说羊肉串2毛,没看到,全都1块钱,而且最少买10串,他们都是一大把一起烧,卖出去的时候也凉了,还没我家楼下的烤串好吃。真奇怪怎么那么多人说西安的烤串好吃,都是南方人吧,来北京尝尝吧,北京垡头烤串,也不错的说!哈哈! 凉皮凉粉确实不错,我们挑了一家小饭馆:薛记凉皮, 叫了几大碗,辣辣的油,筋斗的面,没的说! 唯一遗憾的就是这里的卫生太差了,那个大妈拿凉皮直接用手,休息的时候又用同一只手抠鼻子,被我看个正着,恶心阿!
网上很多人都提到红红酸菜炒米,我们也去了,到那里才知道原来炒米就是炒米饭,晕死!但是既然来了就尝尝呗,四块钱一盘,还真是很香!就着从黄帝陵带回的白酒,香!说到西安的白酒,度数都不低,动辄就是54度, 那个黄帝陵酒还45度呢,喝了半杯就觉得飘飘欲仙拉!回民街里卖的最多的是一种叫镜糕的小吃,一块钱一个,大多是新疆人卖,刚开始我怕脏没敢吃,后来挑了一家干净的,尝了尝还真好吃,糯米做的,插上竹签子,蘸上葡萄干,各种果酱,甜甜的,呵呵,后来忍不住又买了一个。主要的小吃也就是这些拉,再多我们也吃不下了,临走又买了一带油茶,回来发现真是失败,及其难喝,像是炒糊了一样,中药汤味,建议大家不要买。
to be continued
今天是最后一天了,早晨起来竟然首先感谢起老天爷,感谢他给了我们三天的好天气,我可不希望像蓬莱那样淋个落汤鸡。
昨晚从城墙下来气冲冲的找卖票人的路上听到了秦腔,感觉豪迈,北方人的性格凸现无遗,听了心理也豁亮了很多。
今天的行程比较紧,要去华清池,看时间再决定去不去石窟还是直接回家。
华清池
在去兵马俑的路上就可以看到去华清池的牌子,由于已近黄金周结束游客已经不多。在网上看到华清池的路比较复杂因此在这里请了一个野导,30元。首先参观的是遗址,华清池原名华清宫,因为安禄山一把大火烧掉了华清宫,因此现更名为华清池,如今池子外面建造的房屋都是现代人建的仿唐建筑。杨贵妃洗浴的地方叫海棠汤,古代人管热的东西都称为汤,海棠汤池内平面呈一朵盛开的海棠花,是唐明皇作为爱情的礼物赐给杨贵妃的。汤池是上下两层台式结构的,池中有专供杨贵妃沐浴用的长条石,上刻有“杨”字。池中间还有一进水口,出土时有一汉白玉雕刻的底座,底座上接莲花喷头,下接陶水管与总水源相通,温泉水从莲花喷头四散喷出,水雾四起,飞珠走玉,贵妃娇体如置云雾之中。海棠汤是唐玄宗送给杨贵妃的礼物,只供二人享用,听导游说现在虽然看起来就是个破烂不堪的池子,但是在当时都是用珍贵的蓝田玉镶在四壁和池底,后来这些玉石或是被安禄山挖走或是掩埋在土下了。紧挨着贵妃池的就是唐明皇御用汤池莲花汤,唐时池上建有九龙殿,殿外有白玉雕成的九条龙,口喷泉水,故名九龙殿。汤池非常大,俨然一个室内游泳池。因平面呈莲花形状,故又名“莲花汤”。传说当年安禄山为讨好唐明皇,从范阳(今北京一带)运来白玉,由能工巧匠雕成鱼龙雁花草镶嵌池中。池建成后,唐明皇急试入浴,脚踏进池中,搅动了池水,但见鱼跃雁舞,花草浮动,梁柱上的石龙也似乎张牙舞爪地向他扑来,吓得晕倒池边。第二天就急令工匠将这些石刻打掉磨光,只留下石雕莲花。据《明皇杂录》上记载,原进水口装有莲花喷水头,加上池内栩栩如生的鱼龙花鸟雕,御汤的设计建造十分讲究,可惜这些石刻艺术今天再也看不到了。汤池内的水也是直接引自温泉源头,然后流到贵妃汤以及供侍奉皇帝贵妃的内臣使用的星辰汤。星辰汤的地位明显很低,里面有四个台阶,象征着可以来这里洗浴的人很多。而前面两个汤池都只有一个台阶,御用汤池连杨贵妃都不能使用。
看完汤池,来到泉眼,一共三个,有一处供游人洗手,一次5角,试试挺好的,其实我们住的宾馆因为新建没有水还买了两天的温泉水,呵呵,真是很值啊。导游这个时候提到了西安三宝,石榴,火柿子,蓝田玉,这三种宝在华清池都能找到,蓝田玉当然是要买了,她带我们到了一家店我们婉言谢绝,却碰巧看见了发现兵马俑的杨老先生坐堂免费签名售书。书是介绍华清池的分三种语言,130元,我们当然没买,只是仔细的端详了老人半天,宽阔的脸庞陕西人特有的面庞竟然根兵马俑有几分相似,这是多少千年化来的缘分阿,呵呵,桌子上摆了他跟许多国家元首的照片。导游说他签一本提10元,我到觉得不足为信。
最后来到景观区,主要是为照相用的,都是人造景点。温泉浴没有洗,听导游说什么排不上队,进去看竟然都没几个人的样子,想想全国人民都在这洗。。。还是算了吧,而且在旅馆也洗到了温泉了,呵呵。
华清池介绍,摘自携程:
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侧,东距西安30公里。华清池因为有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传说而名声远播,其实华清池的历史非常悠久,相传早在西周时期,周幽王就曾在此建骊宫;后世的秦始皇、汉武帝也都在这里建立行宫;唐代更是大兴土木,特别是唐玄宗天宝年间修建的宫殿楼阁更为豪华,并正式改名为“华清宫”。
华清池东区悬挂有郭沫若题写的“华清池”金字匾额,区内有荷花阁、飞霞阁、五间厅(西安事变时蒋介石曾在此居住)等建筑,其中温泉石壁上的《温泉颂碑》是我国碑石艺术宝库中的精品。中区是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区内有莲花汤、海棠汤、太子汤、尚食汤、星辰汤及文物陈列室。西区内有九龙湖、飞霞殿,还有《杨玉环奉诏温泉宫》大型壁画,该画由90块汉白玉组成,长9.15米,高3.6米,描述了开元二十八年唐玄宗在骊山温泉宫第一次召见杨玉环的情景。
交通:去华清池的车子很多,但最好乘火车站东侧的306和307路公交车(30分钟可到)。这两部车车身全绿,非常好识别,平均10分钟一趟,途经华清池、秦陵、兵马俑各处,很方便。
门票:40元
龙门石窟
河南所有的加油站都是乙醇汽油,于是决定在潼关加上,却发现潼关往三门峡方向的加油站关闭了,没办法只好在河南加了,原路返回,到达洛阳15:00,从洛阳东出来,进入市区一路打听着来到龙门石窟,停车场很大,六点下班。算算应该没问题就出发拉。在门口可以租一个讲解机很有必要,5元,押金100,要身份证。龙门石窟与大同的云冈石窟,敦煌的莫高窟并成为中国三大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龙门石窟分为东山景区,西山景区,两山中间伊河缓缓流过,景色蔚为壮观。西山景区多以魏晋时代雕刻为主,最主要的景观就是奉先寺的大佛雕像。东山景区多以唐代雕刻为主,古代时东山景区雕刻数量之多远胜于西山景区,但都在后来的战乱中毁掉了,因此西山景区成为主要景区。香山寺和白园都位于东山景区,白园是白居易的陵园,里面的景致非常玲珑美丽,值得一游。
龙门石窟简介,摘自携程:
历史上,洛阳曾是东汉、北魏和武周等朝代的都城。东汉时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永平年间建成了号称中国佛教第一名刹的洛阳白马寺。北魏皇帝普遍崇尚佛教,而武则天对佛教更是笃信有加。为了表示对佛祖的虔诚,他们在洛阳大兴土木,龙门石窟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处。
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12公里处,与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龙门石窟主要开凿于北魏时期和唐代武则天时期,其中规模最大、名声最响的是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的奉先寺石窟,里边的佛像造型雍容典雅、面目传神,所穿服饰纹路清晰、衣褶宛然。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碑刻是书法艺术的精品,每年吸引了无数书法爱好者慕名前往。
龙门石窟的代表性洞窟还有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药方洞、看经寺、万佛洞、潜溪寺、大万伍佛洞等。
交通:可从火车站前乘一日游专车到景区;乘81、53、60路公交车也可到,车程约40分钟。
门票:龙门石窟、白园(白居易墓)、香山寺三景点实行一票制,票价80。门票为明信片式样,售票处对面就有个邮筒,可直接把门票撕下,将明信片邮寄回家收藏。另外建议花5元钱租一个语音导游机听介绍。
洛阳
作为九朝古都的洛阳,是我一直心仪的地方,但是因为时间紧张,只是稍作逗留。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这是一个整洁有秩序的城市,比西安强很多。
洛阳水席很有名,但是我们没有找到很合适的地方最后还是决定继续吃西安小吃,找到一家秦镇米皮点,我还是照旧点了肉夹馍,米线,凉粉,竟然比西安吃的得还好,看来这真的是西安秦镇的米皮。墙上还挂桌秦镇米皮的来历,原来在秦始皇的时候,秦镇每年都要上贡大米,有一年,产出的大米质量不好,秦镇的人试着把米碾碎,活成面上锅蒸,再切成段敬献给秦始皇,秦始皇吃完龙心大悦,要求他们每年不用上贡大米,而改为米皮,这就是秦镇米皮的来历。
吃完后,我们便踏上归程,晚上开车视线却是差一些,大车也多,但是都很守规矩。走到郑州的时候黄河大桥印象深刻,桥上灯火通明非常漂亮。郑州路段的高速公路不仅有四条车道,两边的路灯也绵延几里,晚上开车看到这样大片的灯光真是舒服阿。。。
凌晨六点终于到达北京,晚上还在洛阳街头早晨已至北京,交通的便利真是让人感到惊奇。千年历史之旅安全快乐的结束了,但是也留有遗憾,比如位于西安城内的陕西博物馆没能去成,还有华山,都留待下一次再来的时候继续吧。。。
the end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