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6

潮州古城街巷纪游

编辑
天数:3 天

2024年1月21日下午,我在潮州游览完许驸马府后,前往太平路欣赏牌坊街风景。

沿中山路东行,街两旁都是骑楼建筑,这种临街建筑最大的好处是行人走在骑楼下,暑天遮阴防嗮,雨天防雨淋。

转入南北走向的太平路,因牌坊众多而称“牌坊街”。我特意从牌坊街北端皇命三锡牌坊起始,一路南行直至街尽头的十相留声坊。

牌坊街沿街保留了众多骑楼建筑,街上有还有一些古井。

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一座座牌坊。牌坊有二十二座,不过这些牌坊都是2004至2009年复建的,已不是原物。

当然有些牌坊中的部分石构件还是原物,如“七俊”、“赐锦重光”、“木天人瑞”3个坊的匾额以及圣旨牌、青石通雕浮雕等构件。

潮州城历史上是粤东政治中心,达官明吏多集于此。入宋以后,人材辈出,人文荟萃,因此明清两代在潮州城建立众多牌坊。历史上潮城曾有牌坊91座,其中太平路有明、清石牌坊39座,多为横跨路面的四柱三门,规模较大,鳞次栉比,风格独特,气势非凡,故被誉为“牌坊街”。据说潮州古城1950年尚有牌坊39座,因牌坊因年久失修,出现松动和伤损,发生一座牌坊突然倒塌压死人,加之内容又属“为封建士大夫歌功颂德”,潮州陆续拆除了全城牌坊。

漫步牌坊街,因为是新复建的牌坊,少了一份古意。鳞次栉比的二十二座牌坊前后相望,倒也蔚为壮观。

这些牌坊建筑形态各异,有歇山顶、重檐歇山顶、单檐硬山顶等不同风格;牌坊结构有12柱、8柱、4柱;牌坊的内容有状元坊、榜眼坊、尚书坊、柱史坊、大总制坊、四进士坊、七俊坊以及八十八岁中进士的木天人瑞坊、父子兄弟俱中进士的科甲济美坊、金榜联芳坊等。

牌坊街的牌坊中最早的建于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为御史许洪宥建的“柱史”坊,最迟的是建于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为直隶总督郑大进建的“圣朝使相”坊。

众多的牌坊中,最著名的是坐落于大街铺巷口的“状元坊”,为明嘉靖壬辰状元林大钦而建。与其它牌坊相比,“状元坊”在外观上有很大的区别,它的第一层承载全亭上部的坊梁是整条的,有“国家栋梁”的象征,而其它牌坊则不是整条横石。

“榜眼·秋台坊”位于家伙巷口,为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廷试第二名王大宝而建。王大宝曾任刑部,刑部别称秋官,尚书古称台阁,故称秋台。

“宗伯学士·三世宫端坊”位于载阳巷口,是为明代崇祯时曾任南京礼部尚书的黄锦而建。

“玉署仙班·木天人瑞坊”位于石牌巷口,为清乾隆进士赐翰林院侍读刘起振而建。玉署、木天均指翰林院,人瑞指年寿特高者,刘起振88岁中进士,终年103岁。

泰山北斗·十相留声坊位于郑厝巷口,泰山北斗指韩愈,十相指历代被贬或随亡朝来潮的十位宰相。其中唐四位,均被贬;宋六位,三位被贬,三位随亡宋而来。

牌坊街上不全是店铺,也有古宅,有的改建成民宿。

从牌坊街转入甲第巷。

自南宋以后,潮州古城南部街巷逐渐成为潮州仕宦商贾聚居之地,这些名儒巨贾在这里建屋造园,为后世留下不少豪华气派的府邸古宅,尤以甲第巷的宅院最多最气派,集中了数十座大大小小明清时期的宅院。

漫步这条不足200米长的小巷,大夫第、资政第、外翰第等官宦府第一座挨着一座。

“京城帝王府、潮州百姓家”,岁月流逝,这些府第内的院落和建筑或多或少有所改变,甚至凋敝,但临街的府第大门依然保持着往日的风采。看着这些府第斑驳的木门和匾额、大门两旁仍然依稀可见的华丽壁画,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可以想象到这些府邸主人曾经的荣光,他们的名字和体面也在牌坊街的牌坊流芳。

回到牌坊街,华灯初上,夜晚光影中牌坊仿佛让人穿越到古代。

用过晚餐,过下水门,来到广济楼下的广济桥畔,看广济桥夜景。

灯火璀璨的城楼、古桥和韩江东岸的韩山,看上去比白昼多了几分美感。

见离广济桥灯光秀还有点时间,我走过潮州古城竹木门。

来到上水门旁登上城墙北行,漫目潮州古城内外夜景,至北阁佛灯景点门前因门紧闭而回返。

回到韩江西岸近竹木门处,远处韩山临江处远射灯光柱闪耀,江畔扩音器音乐响起,广济桥灯光秀时间到,江边栏杆前挤满了人,我找了的空隙处观看广济桥灯光秀。十余分钟时间里,在音乐的伴随下,广济桥光影色彩变幻,别有一番美景。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潮州古城街巷纪游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