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游川陕之七—锦里的闲适滋味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天数:10 天 时间:5 月 人均:2900 元 和谁:夫妻
玩法:美食,自驾,人文,自由行
作者去了这些地方:
成都
锦里古街
新都

发表于 2021-07-04 05:20

成都阴雨绵绵,下午又开始下起雨来,雨中游锦里,仍然游人如织。

走进锦里,古街﹑水塘﹑参天大树﹑石桥小溪,像一副成都版的清明上河图,古色古香,韵味十足。累了,可在溪边树下小憩,渴了,就靠在茶馆旁的藤椅上喝杯清茶,十分惬意,就像身处丽江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再次印证了那句话,“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驻足在锦里的街头,街道的两侧高低起伏,如射线般绵延而去的房子,浅灰色的青砖堆砌成墙,黛青色的瓦作了顶,栏杆一律漆成红黑色,就连各家的招牌也不甘寂寞,或浓墨重彩、或清新素雅,招摇着成为风景,但都古色古香,透着浓浓古意。

穿过幽幽的巷子,眼前突然开阔,一个古式的戏台让我停下了脚步。仰望戏台,虽然空空但让人思绪起伏。仿佛回到了古时,有戏子长衫拂袖,在戏台上唱起了承载历史的过往,如今已是人去楼空。

顺着街道慢慢行,有上千年历史的卓尚丝绸坊;有诸葛孔明的连弩;有遥远西藏的转经筒......反差最大的是,在这种美丽精致的小店里,还有迪吧;古老的藤椅上可以坐着喝茶,旁边亦有哈根达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蜿蜓的香径,天然而成的石壁。看似无心,实却用心的细节,越来越多的让我迷恋其中,不愿出来.......。

时间总是这样不紧不慢地挪动着脚步,徜徉在成都锦里古街。它深藏在成都最辉煌的历史见证物中,川西仿古建筑,青石板小路,大红的灯笼,黑瓦、灰墙、青苔、翠竹、酒肆、戏楼、鸡公车、雕花栏……看着这些明清时代的建筑无不给人以古朴宁静的感受,如这冬日蔚蓝的天空,深邃得给人无限遐想。

古街两侧建筑并非完全连续不断,有些部位会留出空间布置休闲茶座,让游客在树荫或遮阳伞下品茗聊天,并有美女古筝相伴,真是人间天堂。

在不宽的街道上,一前一后横跨两座过街楼,使原本狭长单调的街巷空间出现分隔,形成收放变化,加上在深色建筑面上悬挂的红灯笼,很能激发人们的思古幽情。

来成都锦里不能不去的就是小吃一条街,锦里的小吃街其实是成都市民间小吃的缩影。

担担面展现出小巧泼辣的丰韵,谭豆花炫耀着娇嫩欲滴的脸庞;

朴实无华的白面锅盔和窝子油糕等候成年人光顾,

鲜美的鸡汁锅贴和花俏的花式蒸饺则诱惑贪嘴孩童。清风送来鲜花饼特有的玫瑰、玉兰、菊花或桂花的馨香;随之飘拂开去的,还有金玉轩醪糟的甜蜜、酥皮葱饺的酥香和芥末春卷的辛辣的诱人香味呢。

你再看看,沸水里翻滚着浑圆雪白的赖汤圆、小巧玲珑的钟水饺、晶莹剔透的龙抄手或色泽清爽的青波面;红油抄手乃是四川成都著名小吃。以面皮包肉馅,煮熟后加清汤、红油和其它调料即可食用。此种小吃柔嫩鲜美,汤汁微辣浓香。抄手是四川人对馄饨的称呼,馄饨在全国各地均有制作,红油抄手是最为著名的品种之一。

最为另类的恐怕要数“三大炮”,不仅调动人的视觉、嗅觉,还以刺激人们的听觉为能事,用独特声响效果吸引顾客——大铁锅装着糯米糍粑,倾斜度约18°的镔铁板上分两行排列12个两两相叠小铜盏。一精壮汉子从铁锅里扯出三团糯米糍粑,一个紧接一个地用力摔到镔铁板上,发出“砰砰砰”三声巨响;糍粑团撞击镔铁 板时顺带引起小铜盏的相互碰撞,更增强了“炮声”的威慑力。但见三颗“炮弹”跌跌撞撞滚进镔铁板下的簸箕里,浑身粘满炒熟的黄豆面后被拣进一个小盘子里, 浇上红糖汁撒上熟芝麻,就做成香喷喷甜蜜蜜软绵绵热乎乎的“炮弹”。

叶儿耙:叶儿粑又叫艾馍,原是川西农家清明节的传统食品。1940年,新都天斋小食店将艾馍精心改制,更名为叶儿粑。到了四川,只要是有小吃,肯定有它。制作叶儿粑选料考究,工艺精细,具有色绿形美、细软爽口的特点。用糯米粉面包麻茸甜馅心或鲜肉咸馅心,外裹鲜橘子叶,置旺火蒸。特色是清香滋润,醇甜爽口,荷香味浓,菜分两味,咸鲜味美。

伤心凉粉:据说是因为“吃的人都会被辣得流下眼泪而得名”。佐料色泽鲜亮,凉粉爽口滑嫩,小米椒威力巨大,真是让人“一把眼泪一把鼻涕”,“越吃越伤心”,一定要再来碗甜甜的冰粉才能化解。确实辣,但不一定辣得人流泪。爱吃辣的四川人到了异乡吃不着辣,想必才会想念得流泪吧。所以,“伤心凉粉”的解释或许应为:吃不着才伤心的凉粉。

竹叶粉蒸肉:上号的牛肉裹上饱满 的米粒,放在垫上竹叶的蒸锅里,上锅蒸到肉酥软为止。蒸好的肉吸收了竹叶的清香,麻辣鲜香,色泽红亮,软糯适口,让人垂涎欲滴。锦里的竹叶粉蒸肉不仅味道 好,卖相也颇为精致,翠绿的竹叶配上红嫩的肉末,加以小米椒和葱花相配,不仅仅美味,更是视觉上的享受。

牛肉焦饼:三义园“牛肉焦饼”20世纪初开设于走马街口,后迁至上东大街36号,得名缘于联手创业的三个伙计效仿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由于主制者曹大亨是哑巴,又名“哑巴牛肉焦饼”。所谓“焦饼”其实是馅饼。成都方言中的“焦”,酥脆之意。牛肉焦饼麻辣烫咸甜、酥脆嫩香鲜诸味百陈。从相机取景框里看去,锦里所售牛肉焦饼尽管没有“川”字,螺旋状的饼皮依然颇为上镜。店主告诉我,吃三义园焦饼还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喝牛肉汤——浓而不腻、淡中有浓、浓淡别致、味浓色纯的牛汁清汤,是焦饼是最佳伴侣呢。

钵钵鸡:在成都方言中,举凡土陶制作的罐、盆、大碗统称“钵钵”。“钵钵鸡”听上去像是装在陶制器皿里的鸡肉,其实含有传统饮食文化内涵,是一部活生生的饮食文化演化书。

“钵钵鸡”从乡野走进大都市,基本保留麻辣鲜香的内容,形式却发生很大变化——盛菜器皿由土罐升格为彩釉陶器,为卫生计,不再由顾客自选,改为以竹签分鸡身个部位穿成串出售。吃钵钵鸡的最佳担当是奶汤面——钵钵鸡肉的鲜辣与奶汤面醇和相得益彰,教人禁不住感叹成都人真会过小日子!

凉糕:凉糕吃起来又凉又甜极为爽口,利用糖、豆沙、江米等材料做成的糕点冰起来,再切块就成了糯米凉糕了,是夏天消暑点心之一。糯米凉糕口味众多作法也不大相同,其中有红豆口味、绿豆口味、花生口味、黑糖口味、芋头口味等,其口感吃起来都是使人感到清凉且甜而不腻。

甜水面:甜水面是四川风味小吃中的“男子汉”。粗壮的面条,具有硬朗、坚韧的风格、一上嘴就能感觉它的力度。小伙子、姑娘们都特别喜欢这种性格,与之打交道,牙齿才有一番较量。

肥肠粉是成都众多小吃中最有特色的小吃之一,麻辣鲜爽,色红味美,配上特色的拌肥肠既可作为小吃品味,也可权作特色一餐。

想从众多小吃中找到网友推荐豆腐卷比较困难,颇费周折,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终于在“锦里香”摊点找到,外面是豆腐衣,里面是豆腐脑,的确鲜美,强烈推荐。

三合泥

各式烤串

麻辣鲜香的兔头

现场炒制的火锅底料,成都人“尚滋味”、“好辛香”,小吃讲究调味,常见味型有麻辣、红油、椒麻、家常、咸鲜、蒜泥、芥末、糖醋、咸甜、香甜、怪味等味型。

青石板铺就的小路,浅灰色的青砖砌墙,古色古香的建筑,琳琅满目的小吃,这条为旅游而设的成都小吃街果然名不虚传。

逛完锦里回到新都,新都最后一晚,自然还是留一桌的火锅。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成都14903
初夏游川陕之七—锦里的闲适滋味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成都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成都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成都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成都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四川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