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历史悠久,远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距今4000~4500年前以磨光黑陶为特征的“龙山文化”,就是1928年首次发现于济南东郊龙山镇而得名。春秋战国时代,这里是齐国的西南重镇,秦朝时,这里就是济北郡的历下邑,到了汉代,这里因为地处济水(今被黄河所据)之南而称为济南,设立济南郡,从此有了济南这个称呼,并沿用至今。
济南以其特殊的地质地形条件而泉水众多,被称为泉城。济南处于鲁中南丘陵与鲁西北平原之间,丘陵与平原之间高差达500多米,且济南地下为可溶性石灰岩,经过长期的地质构造运动和溶蚀,形成了大量溶沟、溶洞和地下暗河,使南部丘陵的地下水,能够沿着这些通道来到济南城下,再通过地表的裂缝等喷涌而出形成涌泉。
大明湖、趵突泉与千佛山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
我们2021年5月9日傍晚由滨州抵达济南后,10日参观大明湖公园、豹突泉公园;11日参观千佛山公园、山东博物馆(美术馆),下午由济南前往泰安。
本节为济南的上半部分,主要有大明湖、趵突泉、山东美术馆(千佛山、山东博物馆)等内容。
千佛山位于济南南部,是泰山余脉,山顶海拔为285米,山虽不高,有佛则灵,自隋开皇年间佛教盛行以来,信众们在山上雕刻了无数精美的佛像,故得名千佛山。
游览千佛山,可以步行上山,也可乘索道上山,查看游览图发现,从山门到半山,可以看的景点不多,所以我们选择乘索道上山。
从索道站出来,首先看到的是“历山院”。千佛山古称历山,相传舜帝曾经在此开荒种田。后人为纪念舜,在半山腰处修建一院落,但在历史的演变中,它后来成为一处儒、道、佛三教合居的院落。院内的主要建筑有舜祠、鲁班祠、三圣殿、一览亭等景点。
舜祠是历山院内的主体建筑,也是千佛山上最高的一座庙宇,建于周代。
鲁班祠位于舜祠东侧,相传始建于宋元时期,清咸丰年间曾修葺,清末民初时渐遭废弃,1981年,在原址重修鲁班祠。
三圣殿在舜祠西侧,规制比舜祠要小些,里面祭祀的是炎黄子孙的三位先圣——尧、舜、禹。
“一览亭”,取意于唐代诗人杜甫的千古绝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临一览亭凭栏远眺,泉城新貌尽收眼底。
出了“历山院”,来到兴国寺前,兴国禅寺位于千佛山半山腰,它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经宋明的扩建、增建,逐渐形成现在的格局。目前兴国寺有7座殿堂,分四个院落,禅院深邃幽静,殿宇雄伟壮观,殿堂分布错落有致,是千佛山的主要建筑。
兴国寺东门匾额上“兴国禅寺”四个金色大字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大门两侧的对联:“山逢曲处皆有寺,路欲穷时便遇僧”。
进入寺内,大雄宝殿坐东朝西,玉佛殿、观音殿,祖堂及禅堂分列两侧,弥勒殿居于院中。
院内南侧千佛崖上有众多隋代历来各代镌刻的佛像。还有著名的极乐洞、龙泉洞、黔娄洞等古迹。
其中极乐洞中的佛像最为宏伟、精湛,它的主体是“西方三圣”,正面的释迦摩尼立像高3米,两旁的菩萨造型高2.5米。
龙泉洞位于西侧,洞内有一深潭,深及2米,水清见底,四季不涸,昔日僧人,汲此水烹茶,以飨游客。
黔娄洞在极乐洞东侧,为人工开凿,深近十米,内有似房间的洞室,正中有黔娄坐像。黔娄是齐国时期的一名隐士,他安贫乐道,不愿意入世主事,当时齐王和鲁王都想请他下山做官,他都拒绝了,心甘情愿在山上过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
除了三个比较著名的佛像洞外,千佛崖上还有众多历代镌刻的佛像。
从兴国寺西门出来,就看到“云径禅关”坊,这是建于清乾隆初年的古建筑,为四柱三门木结构坊。“云径禅关”之义为,寺院高耸,云雾弥漫,这里是步行登山游客的必经之地,过了此坊游人就进入佛门净地了。
我们从这里继续向山顶前进,途中走过飞来石、《九日登千佛山》刻石,到达千佛山东侧山顶——赏菊阁。
欣赏了千佛山东顶风光后,沿着山脊小道来到千佛山西巅的望岱亭,在此南望泰山,重峦叠嶂,蔚为壮观。
下山途中,密林陡壁之上,看见四个篆书“第一弭化”的摩崖石刻题,颇有气势。“弭化”是使某种通常不好的东西消失,比如灾祸等。
乘坐索道上山时,看见千佛山公园东麓有一尊金灿灿的佛像,于是我们就沿着公路步行下山,果然看见了这尊佛的尊容,原来是一尊弥勒佛,它位于弥勒胜苑之中,笑迷迷的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佛像高31米,号称“江北第一大佛”。
山东博物馆位于济南市区东侧,它成立于1954年,经数次改扩建后,形成目前的规模。山东博物馆有藏品144181件/套,是我国规模较大的一座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的题字取自著名文学家郭沫若的草书体。
山东博物馆主体建筑共有五层,分为展陈开放、宣教、藏品保管、科研等区域,开设了《汉代画像艺术展》《佛教造像艺术展》《山东历史文化展》《孔子文化大展》《明代鲁王展》《馆藏书法展》《馆藏绘画展》《山东考古馆》《馆藏瓷器精品展》等展厅。
————本节完————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这个夏天,感受最美好的厦门 46358
- 感悟禅道、圆梦武侠,舟山,我们后会有期 73180
- 【南岳衡山赋】及南岳衡山的十二种玩法攻略 26913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