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4

广州、佛山、赣州11日游之第二日——南越王朝的足迹和越秀公园

编辑
天数:11 天 时间:2 月 人均:1000 元 和谁:亲子
路线安排

二日(2月10日 周五)南越王博物院 越秀公园 夜游北京路步行街 恩宁路

民宿(步行至东湖酒楼,早餐)—南越王博物院(地铁1号线4站公园前站换乘2号线2站越秀公园站E口或打车)—越秀公园(步行,午餐)—南越王宫博物馆(步行1.6公里或打车)—北京路步行街(步行,晚餐)—民宿(地铁6号线5站如意坊站)   

南越王墓

前文说到在东湖酒楼吃罢早茶,正式的游览从广州市区内的南越王博物院开始。

南越国亦称南粤国,是秦末至西汉时期位于中国岭南地区的一个地方政权。秦末,南海郡尉赵佗乘战乱之际,封关绝道,兼并岭南的桂林郡、象郡。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正式建国,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成为汉朝的藩属国。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南越丞相吕嘉发动叛乱,杀死南越王赵兴,立术阳侯赵建德为南越王。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汉武帝刘彻对南越国发动战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冬灭亡南越国。南越国从开国君主赵佗至亡国君主赵建德,共历经五任国王,享国九十三年。南越国是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王朝政权,它奠定了今日岭南的基本范围。

南越王博物院由王墓展区和王宫展区组成,其中王墓展区位于毗邻越秀山的象岗,是第二任南越王——文王赵眜(也称赵胡)的墓葬。1983年考古发掘之后就地建成展馆。

南越王墓展馆大门东向,进入后主楼内有香港鉴藏家和实业家杨永德伉俪捐赠的瓷枕陈列厅,杨氏夫妇捐赠文物200余件,加之馆方征集的藏品,各类瓷枕数量之多,品类之众,窑口之广,颇为可观,也使人在探索神秘的古墓之前先有一番玩物怡情之感,心情放松不少。

造型奇特的古代瓷枕(一)
造型奇特的古代瓷枕(二)
造型奇特的古代瓷枕(三)

出主楼后南越文王墓原址便在眼前,建议参观墓穴前先右转拾级而上,先行参观出土文物陈列楼。文王赵眜的墓葬共出土文物1000余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基本都在此展出,包括陪葬玉器和葬具、车马兵器、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宫廷宴乐器具等几大类。其中以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漆木屏风铜构件、犀角形玉杯、丝缕玉衣、“文帝行玺”龙钮金印、错金铭文铜虎节等最为珍贵。

南越王赵眜的颅骨残片
赵眜的“文帝行玺”龙钮金印

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雕工精细,构图和谐,寓意深邃,已成为西汉南越王博物院的标志,在广州重要庆典及建筑物中多见其身影。

犀角形玉杯精美绝伦,和漆木屏风铜构件同为国家规定不能出境的国之瑰宝。

赵眜尸身所着的丝缕玉衣,以丝线连接玉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套形制完备的丝缕玉衣。

赵眜的葬具是国内孤品的丝缕玉衣

珍宝罗列,目不暇接。

参观完文物陈列,最后来到墓穴原址。当年凿山为陵、藏于山顶下二十多米的南越文王墓穴,因为被发现时施工队已将山顶削平了十七八米,所以如今在玻璃外罩似的透明屋顶下直面天日。

玻璃罩下就是南越文王墓的地宫

王墓整体平面为“士”字形,结合了竖穴和掏洞两种形制:主体为竖穴式,东、西耳室则是横向掏洞而成。墓室坐北朝南,南北长10.85米,东西最宽12.5米,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整体中轴对称,并按“前朝后寝”的布局分为前后两部分,共七室,功能各不相同。前部有前室、东耳室、西耳室,三室平面呈横长方形。墓室的后部有四室,主棺室、东侧室、西侧室三室平行纵列,主棺室的后端为后藏室。墓中还有15个殉人。

最可观的是墓道可以容人直入其中,每个墓室都可任游人随意盘桓,狭小的空间需要小心腾转,腾转间又结合图文介绍,确认哪个盛放王的棺椁,哪个躺着殉人,哪件文物从哪里发掘出土等等。面对数千年的墓石构筑的逼仄空间,真实、直观且震撼。

越秀公园

从南越王博物院出门向南150米左右,马路对面就是越秀公园的西1门了。越秀公园主体为越秀山,元代以来一直是羊城八景之一,尤其近现代以来遗迹众多。上世纪50年代整修为当地最大的综合性公园,面积超过75万平方米,从此成为广州的地标性场所。

因为时近中午,下午还要去南越王博物院的王墓展区,要走完偌大的越秀公园并不现实,故而有所取舍地放弃公园腹地,选择横跨景观相对集中的南部镇海路沿线区域。

一入园内,顺着山坡上去,两侧便是参天古树,林深草密,那种山野溟濛的森林公园才有的幽然邃远之感油然而生,有些像日本山林间的一些老旧的神宫寺院,绝非设计轻浮历史浅薄的新建公园可比。

爬上叫木壳岗的小山包,就是西1门最近的一处景观,广州的城标——五羊石雕。这组石雕建于1959年,由3位雕塑家用130块花岗石雕刻而成,高10余米。人立其前抬首仰视,便觉不虚此行。

五羊石雕取材于五羊传说——最早见于晋人裴渊所著《广州记》,后经历代文人增色丰满,形成一个关于古代广州城的神话故事,是广州市别名及广州市内若干地名的来源。普遍的说法是:很久以前,广州地区的百姓过着原始生活,经常吃不饱肚子。突然有一天,五位神仙骑着仙羊从天而降,仙羊嘴里衔着饱满的稻穗,仙人把稻谷种子送给当地先民,教会他们种植粮食的技术。之后仙人腾空飞逝,五只仙羊化为石羊留在了这里。从此广州便成为岭南最富庶的地方。也正因此,广州别称“羊城”,简称“穗”。

继而从开满了朱缨花、矗立着五仙人浮雕的小路绕下木壳岗,向南至广州古城墙,再沿着墙根一路向东。

越秀山今存的广州古城墙最古者建于明代,经历代增修整缮,叠加建成。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把宋代广州三城合而为一,并向北扩展,城北墙东西横跨越秀山,史称旧城,今尚存1100多米,已有600余年历史,和镇海楼、五仙观钟楼一起被誉为“广州明初三大古迹”。

站在巍峨的明城墙前,最有趣的是高大的榕树竟如爬山虎般依附在墙面上,无数分叉的气生根神经网络似的紧贴墙壁,由垛口直到地面,盘根错节,蔚为壮观。这树大约也有上百年了吧,上面是枝叶茂盛的树冠,下边则墙基与树根相连,抱在一起不分彼此。果然每一块城砖、每一片树叶,雕刻的都是历史的沧桑,透露的都是光阴的故事。

一路走去,这样的榕树还有很多,但根部显然都被人为清理掉了,刀具砍过的木茬还崭新,应该是园丁担心有人踩着树根攀爬城墙发生危险,亦或是怕树根过度生长破坏城墙紧密度而刻意为之。总之,根系密集攀在墙上的只有起初的几棵,许是作为景观特意保留的吧。

不远处的古城墙一侧,是1927年张太雷领导广州起义时的观音山战斗遗址纪念碑。再往前就到了镇海楼,原本是明城墙上作为观瞻的五层城楼,现在成为收费的广州博物馆。本没有计划进去,也就无法越过售票处到达近前拍出雄壮的照片。远远地在灰蒙蒙的阴沉天空背景下,拍出的镇海楼只能看到上面三层,又小又丑。

没有进入的镇海楼

镇海楼的对面,是依山而建的越秀山体育场。在中国足球职业化初期的甲A时代,这里是劲旅广州太阳神队的主场,那个球队最终降级时“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的悲伤故事的发生地。

大门紧锁的越秀山体育场

再向东去,山势开始明显向下,路边山上可以望见为纪念辛亥革命成功和香港海员大罢工而修建的光复亭和海员亭。路转急弯弯处,有一处仲元楼,作为广州博物馆的分展区免费开放。为了去仲元楼前的越王朝汉台看看,便领了免费门票进去。

仲元楼为纪念辛亥革命将领邓仲元而建。里面展出的基本为广府地区民俗艺术发展史和海外贸易历史,大到院子里正在发掘清理暂不开放的古船遗址,小到精巧的牙雕木雕,都收藏其中。可惜颇为期待的南越王朝汉台,只是一个植被环绕的小山包,上面已无任何遗迹可循。

仲元楼内精美的牙雕工艺品(一)
仲元楼内精美的牙雕工艺品(二)

参观仲元楼时,由于午饭延后导致低血糖发作,头晕目眩冒冷汗,含了咽喉糖匆匆由东门离开公园。

过小北路,在对面找到计划中解决午饭的蒸旺小店,买了霉干菜肉包、糯米鸡、紫菜卷、马拉糕等,坐在近旁的小区花坛边就简朵颐,味道都在线,吃得满足了也歇了脚恢复了精气神,顺道就着一旁的竹窝肠粉店和孩子说说其与布拉粉、抽屉粉的异同。

南越王宫

沿着小北路向南再转两个弯,约1.6公里路程,就是南越王博物院的王宫展区。原打算不行,可为了节约时间和体力还是打车前往。王墓与王宫原本为各自独立的两个博物馆,2021年才整合为南越王博物院,各自作为一部展区存在。王墓指的是1983年发掘的赵眜墓葬遗址,王宫指的则主要是1995年以后逐步发掘的南越国王宫御苑遗址。

南越王宫墙外很有特点的民居小楼

王宫展区有4座陈列楼馆,分别是1号南越宫苑馆、2号南汉宫殿馆、3号陈列楼、4号古代水井馆。其中园区最里面的1号楼是全馆精华所在。

南越王宫遗址(一)
南越王宫遗址(二)

步入南越宫苑馆,就如同进入一个大型的建筑遗迹考古发掘现场,西汉时期南越国的宫署御苑地面部分一览无余地呈现在眼前。殿基、柱础、水井、石构水池都保持着沉睡了千百年间的面貌。尤其是蜿蜒在整个园囿中的曲流石渠,与殿宇屋檐下的排水暗槽和弯月形的水池相连接,被投影赋予了水流的形影光声,或宣泄,或潺湲,鱼儿在鹅卵石间游动徜徉,瞬时间2000多年前的南越宫苑便复活了。

曲流石渠里仿佛真有流动的水和鱼(二)
曲流石渠里仿佛真有流动的水和鱼(三)

这里还远不止是一处南越宫苑这么简单。通过考古发现,在这同一块遗迹上,层层叠压着由秦汉至民国共12个历史时代的27层文化堆积,这里有西汉的水渠、南朝的建筑、唐代的砖路、五代的砖铺包边、宋代的大殿、明清的布政使司署……你可以看到西汉的水渠一边是晋代的水井,另一边是元代的水井,前面又是一处宋代的殿基,这是多么具有穿越感的景象啊!

2200多年来,这里一直是广州城延续不变的中心!

坐电梯上到1号楼天台,还有复原的南越国宫苑实景,当然只是由木石草树写意而成的园林布局,并无砖石建筑部分,不过依然可以感受到站在当年宫苑中,青天白日下略过朗朗清风的舒爽惬意。

2号楼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的宫殿遗址,铺地银砖犹然在列,只是规模气势和复杂程度逊于南越国宫署。

3号楼是王宫展区考古发掘的文物陈列,基本以建筑构件、宫苑动植物遗存等造园要素和生活器具为主。

4号楼是水井文化主题展馆。南越王宫署遗址先后发掘出上至秦汉,下讫民国的各朝代水井500多口,包括陶圈井、砖井、瓦片井、瓦圈井、石井、木井、竹圈井、土井等不同材质、不同垒砌方式和不同样式。是一个纵跨几千年历史的水井大观。即使对如此寻常的普通生活构筑物没有什么浓厚兴趣,在如此丰富的考古实例和详尽研究讲解下,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感叹先民们在利用自然条件改善生活质量的探索中日臻成熟的工程技艺。

水井遗址还保留着发掘现场的状态

古老的南越王宫2000多年来一直占据着广州市中心的位置,那么时至今日,这附近又是什么所在呢?我们下篇再说吧。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广州、佛山、赣州11日游之第二日——南越王朝的足迹和越秀公园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