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介绍了婺源概况和篁岭景区详情,本节介绍江湾景区和李坑景区。
以前读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到了婺源才知道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赞美家乡的诗句,游览了婺源的几个景区后,更为婺源美丽景色折服,也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意境了。
江湾位于婺源县城东28公里处,始建于隋末唐初,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萧江第八世祖江敌始迁江湾,子孙逐渐繁衍成巨族后,被称为“江湾”,是一座具有丰厚的徽州文化底蕴的古村落。
萧江宗祠是婺源乃至江南最大的宗祠之一,是江湾江氏家族供奉与祭祀祖先的场所,始建于明朝万历六年,后毁于战乱等,现在的建筑是二00三年九月第三次重建的,占地3000平方米,为三进九开间,138根立柱,建筑气势恢弘,装修雕刻精美,祠堂内供奉着萧江先辈画像。
江永纪念馆原为民居加私塾式徽派建筑——德庆堂,2002年5月经过整修辟为江永纪念馆。江永(1681年~1762年),清代著名经学家、思想家、儒学家等,他博通古今,尤擅长考据之学,著书极多,有27部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续朱熹《仪理经传通解》,编成《礼经纲目》八十八卷,在朱子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之地位。馆内以展柜、展牌、实物等介绍江永的生平事迹、主要著作、业绩等。
三省堂是清末民初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的祖居屋,堂名出自《论语学而》“吾曰三省吾身”。江谦(1876年~1946年)曾为南通张塞创办通州师范,后历任南京高等师范校长,江苏省教育司长等职,成绩卓著,孙中山曾授予三等嘉禾章。
江一麟纪念馆明代爱国名臣江一麟而设立,这里也是江一麟的故居。江一麟(1520-1580)明朝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曾任安吉州知州、广平府知府、南赣巡抚、广平府知府、右副都御史、贵州巡抚等职,官至右都御史兼户部侍郎,正二品,他的主要功绩——治水功高,鞠躬尽瘁;抗倭御敌,保境安民;治理有方,贤良方正。
滕家巷,顾名思义是滕姓人家聚居的小巷,据考证,隋末唐初江湾建村之时,就有滕姓人家在此居住,滕家巷是江湾最古老、最著名的小巷之一,从巷内人家建筑与陈设,可以看出他们当年的富有与显赫。
在古村的最后面,新建了一个园林——乡贤园,一池碧水,亭台楼阁,长廊环绕,婺源民俗博物馆就在园内。
在古村的一角,还保留着“公社食堂”,食堂里面的“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让我们想起那个火热的年代。
李坑位于婺源东约12公里处,是一个以李姓聚居的古村落,李坑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宋元明清从这里走出去的仕官富贾达百人之多。小村四面环山,一条小河穿村而过,村里遍布明清古建、民居,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有致,青石板道纵横交错,各式的跨河小桥,构成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唯美画面。
穿过李坑牌坊,不远处有一座石拱桥,这就是“中书桥”,它是李坑北宋年间的进士李侃升捐资修建的,因李侃升是“中书舍人”,故名中书桥。
往前走看见绿树丛中有一院落,走近一看是文昌阁,它始建于北宋末年,是李坑人为保佑后人金榜题名而建的,也是古代诗人吟诗作赋的地方。
离开文昌阁不远处有一长亭,门额上题写着“见田”,亭柱上刻着“远树平林村落,小桥流水人家”的对联。
再往前走就看见狮傩庙了,它建于南宋,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由武状元李知城出资修建。庙内供奉着观音菩萨,故又称观音庙。
穿过一片农田,就到了村口,一条小河从村中流出,河岸旁民居门前挂着的大红灯笼,着实引人注目。
河对面一栋颇为壮观的民居是清初儒商李瑞材的故居,建于清朝初年,由于当时重农抑商,李老板虽然有钱,也不敢张扬,房门都是开偏门,斑驳陆离的古墙映衬出岁月的沧桑。
往前走不远,就到了大夫第,这里是李坑村最显著的位置,大夫第建于清咸丰年(1851-1861),是五品奉直大夫李文进的官邸,李文进原是广东经营茶叶的富商,后来花钱捐了个五品官,官是个虚职,一看这豪宅的大门就很气派。
申明亭位于李坑村的中心,建于明朝末年,申明有“申明教化”之意,每月朔、望日(即农历初一和十五日),宗祠鸣锣聚众于此,裁判和惩戒违反村规民约者。
申明亭的对面是一栋酒楼,取名“杜康亭”。
继续沿着狭窄的小巷前行,就到了铜绿坊,它建于清代中叶,主人李聘如在安徽芜湖经营铜绿起家,回村建的宅子被村里人称“铜绿坊”。
往前不远,就是李书麟的故居,建于清同治年间,李书麟当时经营木材。
在李坑村的里端,有一座古戏台,戏台孤零零地树立在一片空地中央,靠东侧有一个弧形长廊和风雨亭。
————本节完————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这个夏天,感受最美好的厦门 45592
- 感悟禅道、圆梦武侠,舟山,我们后会有期 72652
- 【南岳衡山赋】及南岳衡山的十二种玩法攻略 26900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