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纵贯山西大地 饱览三晋古韵 (十四)
寻华夏历史脉络,赏三晋文明星空。来到山西太原,底蕴深厚的山西博物院是必到之处。
山西博物院,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滨河西路北段13号,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培育对象,山西最大的文物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
2023年9月19日,我们早早地来到山西博物院,一看比我们早的人更多,门口排起了长队,想必这些人都和我们一样,都迫不及待的想一睹三晋古韵。
山西博物院创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为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此后屡次更名,1953年改称山西省博物馆。2004年新馆竣工,定名为山西博物院,2005年对外开放,2019年7月,山西博物院分馆——山西青铜博物馆正式开馆。
山西博物院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3万平方米,文物库区1.2万平方米,共有藏品50余万件,以青铜、瓷器、石刻、佛教造像、壁画、书画等颇具特色,其中珍贵文物40282件(组),包括一级文物2129件(组),另有图书古籍11万余册。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
在“晋国霸业”展区,有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西周晋侯鸟尊”,也是院徽原型,被誉为“晋国之瑞”。
西周晋侯鸟尊是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通过它确定了西周时期晋国的国都和世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西周晋侯鸟尊是第一代晋侯燮父祭祀祖先用的祭祀器物,后与燮父一同入葬。盗墓者的炸药使得鸟尊化为碎片。2000年,鸟尊碎片在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曲村镇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出土。2002年,鸟尊修复完毕,但尾部象鼻缺失一段。2018年5月9日,后续挖掘发现的疑似尾部的残片,被确认就是鸟尊象鼻的缺失部分。
西周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器盖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乍向太室宝尊彝”,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微昂,凤眼圆睁,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在凤鸟的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并且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凤尾下设一象首,象鼻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 。器物上根据不同部位装饰有丰富精美的纹饰,包括羽片纹、云纹、雷纹、羽翎纹等。
晋公盘,浅腹平底,窄平沿外折,附耳,人形三足,盘内底以圆雕立鸟为中心,周围饰浅浮雕的蟠龙纹、鱼纹、龟纹,其间设有可转动的圆雕水鸟、乌龟、青蛙等水族嬉戏,情趣盎然。盘内壁铸铭183字,表明此盘是晋公为长女孟姬制作的嫁妆。铭文追溯晋国先祖的历史功绩,并表达了晋公建功立业的雄图大略。据考证,盘铭所记晋公即晋文公。
兔尊,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
铜牺立人擎盘,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山西省长治市分水岭墓地126号墓出土。
鸮(xiao)卣,商(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二郎坡遗址出土。
兽形觥,商(公元前16世纪一-前11世纪),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旌介商墓出土。
龙形觥,商(公元前16世纪-一前11世纪),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桃花庄墓葬出土。
甗[yǎn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山西省原平市出土。
晋侯𣂜壶,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一前771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
铜方罍[léi ],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山西省曲沃县曲村出土。
人足方盒,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山西省闻喜县上郭墓地出土。
荀侯匜[yí ],春秋(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山西省闻喜县上郭墓地出土。
蟠龙纹方壶,春秋(公元前770一-前476年),山西省侯马市上马墓地出土。
杨姞壶,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63号墓出出土。
晋侯𣂜簋,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一前771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
叔钊父方甗,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64号墓出土。
兽目交连纹方壶,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64号墓出土。
寝孳(zī)方鼎,商(公元前16世纪一一前11世纪),山西省曲沃县曲村出土。
博物院有全国各个博物馆友情赞助的青铜器展,选择一些供欣赏。
司母辛觥,商代,高36厘米,长46.5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河南博物院藏。
兽面纹龙首提梁卣,商代,高34.8厘米,山西省石楼县桃花者出土,山西博物院藏。
云雷地乳钉纹瓿[bù],商代,高25厘米,腹径29厘米,山西省石楼县后兰家沟出土,山西博物院藏。
兽面纹圆鼎,商代,高77厘米,口径52厘米,河南省郑州市向阳回族食品厂窖藏出土,河南博物院藏。
三足提梁盉,商代,高29.5厘米,口径5.5厘米,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河南博物院藏。
妇好爵,商代,高27厘米,通长22.8厘米,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后(上兔下丂[qiao])母斝[jiǎ],商代,高 65.7 厘米,口径30.7厘米,足高28厘米,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父徙卣,商代,高20.5厘米,口长径10.6厘米,口短径7.7厘米,安阳博物馆藏。盖、底同铸铭文“父徙”二字。
珙从罍,商代,高 21.8 厘米,口径12.5厘米,山东省青州市苏埠屯商墓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兽面纹分裆盉,商代,高37.4厘米,流管长11厘米,山东省济南市大辛庄139号墓出土,山东大学博物馆藏。
云雷地乳钉纹提梁卣,商代,高 19.6 厘米,腹径 18.2 厘米,山东省济南市大辛庄139号墓出土,山东大学博物馆藏。
兽面纹尊,商代,高65.2厘米,口径52.5厘米,湖南省岳阳市费家河出土,湖南博物院藏。
徙斝,商代,高37厘米,口径20厘米,河南省温县小南张村出土,河南博物院藏。
器内底有一“徙”字铭文,其族属“徙”,可能聚居于出土地一带。
陵罍,西周,高38.2厘米,口长径14.7 厘米,口短径 13.8 厘米,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窖藏出土,宝鸡周原博物院藏。
丰卣,西周,高21厘米,口长径11.2厘米,口短径8.7厘米,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窖藏出土,宝鸡周原博物院藏。
叔五父匜 ,西周,高 18.1厘米,长36.6 厘米,陕西省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43年速鼎(甲),西周,高 53.3 厘米,口径46厘米,陕西省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义尊,西周,高34.2厘米,山西博物院藏。
晋侯𣂜壶,西周,高68.8厘米,口纵18厘米,口横22.8厘米,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晋侯墓地8号幕出土,山西博物院藏。
晋侯𣂜壶出土于晋献侯墓,晋侯𣂜即晋献侯,是晋侯墓地中唯一能与《史记·晋世家》记载姓名相吻合的一位晋侯, 晋献侯是晋僖侯之子,第七代晋侯。
在“佛风遗韵”展馆里,展出了山西出土的佛造像,使我回忆起2021年3月在山东青州博物馆看到的1996年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的400余尊佛教造像。相比之下,青州博物馆的佛造像更胜一筹(也可能是先入为主的原因)。
南涅水石刻群,1957年秋,在山西省沁县南涅水村发现石刻窖藏,出土单体造像、造像塔和造像碑1100余件,年代为北魏永平三年(510年)至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造像塔是北朝时期民间兴起的佛教礼拜供养形式。南涅水造像塔由大小不同的单层四面石刻逐层收分层垒而成,石塔每一级四面开龛,顶部安放塔刹。发愿文中自名为“图塔”“高举”“石级造像”等,是由民间社邑捐资建造而成。造像题材丰富,有佛本生、佛传故事和阿弥陀佛、弥勒菩萨、二佛并坐及千佛等,是研究北朝民间佛教信仰的珍贵资料。
20世纪50年代出土于洪洞县坊堆村,是山西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西周早期刻辞卜骨。为牛肩胛骨,两面打磨。正面钻窝处有许多小兆(预测吉凶的裂纹),右边刻辞一行8字:“北宫口三止(趾)又(有)疾贞”。背面不规则排列钻窝16个。该卜骨所在遗址可能为西周杨国遗存,春秋时被晋国所灭。
博物院“大唐遗构”展区,介绍了“佛光寺”、“南禅寺大殿”、“镇国寺万佛殿”、“崇福寺弥陀殿”、“晋祠献殿”、“洪福寺金代彩塑”、“净土寺大雄宝殿”、“悬空寺”、“应县木塔”等等。除“镇国寺万佛殿”、“崇福寺弥陀殿”还未去(计划行程中有),其余都已欣赏过。
在博物院里游览了近3个小时,12点离开了博物院,前往太原博物馆和山西青铜博物馆。
太原博物馆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长风文化商务区中央文化岛上,前拥汾河,后依内河,北邻山西大剧院,东邻山西省科技馆。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事务所设计,幕墙工程由中国建筑装饰行业三甲单位深圳广田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北边还有陕西省图书馆和太原美术馆。
太原博物馆从远处看,第一反应就是五个泡面桶,及其滑稽。
山西青铜博物馆与太原博物馆混合在一起,共同拥有这个地址,在馆内游览,分不清是在青铜博物馆还是在太原博物馆,虽然一进门能看清左面太原博物馆,右面青铜博物馆。
参观博物馆的人很少,可能是山西博物院的风头大大盖过。馆内实物展品很少,大多是图文和VR,有的场馆关闭,转了半个小时就离开了。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这个夏天,感受最美好的厦门 45460
- 感悟禅道、圆梦武侠,舟山,我们后会有期 72472
- 【南岳衡山赋】及南岳衡山的十二种玩法攻略 26895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