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3

北京-山西沿黄公路环线随笔 | 2024年的第一场旅行

编辑
天数:5 天 时间:2 月 人均:1000 元 和谁:夫妻
出发

2024年的春节前夕,热搜上轮番更新着”雍和宫人墙”“贾玲减重“,“梅西比赛”等国内新闻,俄乌巴以的硝烟也还远未散尽,可此时的我们却只想着逃离大城市的喧嚣和日复一日的琐碎生活,过个不一样的春节。所需要的,不过是一辆车,一部手机,和一颗说走就走的决心。

“我们去看黄河吧”,Xiri说。

于是,在距离除夕的前两天,我们启程出发了,加入了这个春节里90亿人次的迁徙大军,为国家春节消费统计数据贡献一己之力,也为节假日的道路高峰添了一把堵。

:这不是一篇“攻略”,只是旅行随笔。对寻求攻略的,我做了下面这个路线图,希望能对你有用。)

 

你要写山西,就不能只写山西  (北京-太原段)

驾车从北京一路向西,翻越太行,从京昆高速转沧榆高速后,车流降了下来,即使在服务区停留休息,碰上的也多是赶过年回家的人,夫妻带着孩子,行色匆匆。他们似乎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写下了最好的注脚。

而变化的,又何止是人口。就像你要写山西,就不能只写山西。

“过去十年里,中国的高速公路通车达到17万多公里。新增国家公路一半以上都布设在了西部地区”。在这里,四通八达的高速像是一条条粗壮的动脉,蜿蜒遍布到这片地表的丘陵和沟壑中,再由长短不一的隧道和大桥串联起来,似乎无时不在提醒你这个国家强悍的基建能力。

这里仿佛置身于《平凡的世界》,车窗外目之所及,是一座座黄土累积的山坡,和远处偶尔闪过的窑洞 。《夜航西飞》中,柏瑞尔描写她的飞机像“孤悬在地球外的一个星球”,而此时我们的小车,却像黄土海洋中的一叶扁舟,微薄渺小。 最终,再通过毛细般的省道和县道,将商品、货物和游客输送这里的城镇和乡村。

下午抵达太原,因为没计划游览这个城市,就按导航地图的推荐预定了太原边上的酒店。是的,用导航地图订酒店——一旦占据了所谓的“互联网入口”,地图已不仅只做导航,而虾米则完成了向大鳄的进化。

顺着道路驶过大门,路过一个陡峭的下坡,停在了酒店的中庭。这地方看起来像是个承办会议度假的地方,却人声寥寥。一个小伙子推开门从办公室跑出来,热情的告诉我停的是五层,需要乘电梯去一层大堂办理入住。这才发现错过的那个下坡原来是通向大堂的道路。依崖而建的现代酒店?我掉头去找电梯。也许黄土高原上古老的生存智慧早已融入到当代生活的血脉里了。

黄河边上的古镇 (太原-碛口段)

从太原到碛口古镇,沿着太渝和呼北高速,车不多,时不时掠过窗外的丘陵、沟壑和窑洞,提醒着我们深入了初中地理课本上的黄土高原地区。

然而所谓的知识在亲眼看到以前,都只是用图文表达的抽象概念而已。

初见窑洞让我联想起复杂而精巧的蚁巢,依山势密密层层的错落排列在巨大的黄土断崖上,窑洞的建筑多为依崖而建的靠崖式窑洞,也有少量独立式窑洞,大概是不同时期的产物。而以窑洞为居住形式则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如今多数已经废弃了,成为广大乡村的一个缩影。

不久,车到碛口。

碛口古镇俯瞰

“碛”在汉语词典里解释为砂石积成的沙滩,黄河自北而来到寨子山,湫水从东也如约而至,呈90度角裹携着大量的沙石拦腰冲入黄河,冲出一片四五百米长的暗礁浅滩,称为“大同碛”。原本400多米宽阔的黄河顿时被推挤缩至不足百米多米。不断堆积的沙石把河床抬高,与下游形成了高达10米落差的“跳崖水”。黄河黄金水道就此望崖兴叹戛然而止。黄河上游满载货物的商船到此不得不改为陆路运输。于是碛口成为当时货物中转的中心。

作为曾经“人烟辐辏,货物山积,船泊叠岸,驼铃不绝“的北方商贸重镇,货物运输中心,晋商的发源地, 古镇比我想象中的小很多,虽然货物还没有被江浙的小商品攻陷,但骆驼却早已成了游客们尝鲜的坐骑。只是如果不怕辛劳深入到镇子的街头巷尾,也会时不时偶遇”文物保护单位“,似乎不甘就此埋没在历史的灰烬里。而我更喜欢做个侦探,从细微处窥探这座黄河边古镇的生长和河边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游客如过江之鲫, 到来又离开,而他们却在这里出生长大,见证着镇子一年年的变迁。 遥想先民们依黄河天险而建立了庞大的晋商帝国,然后日本人来过,军阀来过,如今世事变迁,城头王旗变换,而老镇依旧。

我们找到一家沿河的窑洞式宾馆“碛口客栈”,宾馆分上下两层,大约十几个房间。女主人抓着一个硕大的钥匙圈,热情张罗着带我们楼上楼下的看房。房间外面看起来都差不多,花花绿绿的棉门帘阻挡了室外的大部分的冷空气,门帘后是两扇满目沧桑的木门。而内部经过装修,具备了一个县城小宾馆该有的一切。据说这建筑当年曾是个粮站,至于现今如何流落到女主手里,不得而知。尽管我对它的身世充满了好奇,可惜这世上有一种秘密叫做“隐私”,而我又跨不过从小被教育的“礼貌”那道门槛。

晚上,我想躺在窑洞里,应该能听到黄河的声音。

看来今晚不用再依靠自然音乐入眠了。

碛口客栈
那座“汉墓般”的山村  (碛口-李家山村段)

一大早启程离开客栈,前往几公里外的李家山村。几天前那轮横扫全国多数省市的暴雪虽然没有封堵上山的公路,却也给山路行车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抵达山顶停车场时,太阳仍藏在厚重的晨雾里,四周寂寥无人,诺大而空荡的停车场覆盖的厚厚的白雪,茫茫一片,我竟一时分不清方向。

于是下车,升起无人机探路。

即便到今天,在走遍了李家山村的每一个角落后,我依然记得当无人机升起的那一刻的带来的视觉震撼:清早的阳光在蒙蒙雾霭中泼洒下来,给这片土黄色的地表覆上了一层金色。从我所在的山顶向下的山体上,层层叠叠的错落排列着一户户的窑洞和院落,在斑驳浓重的山体阴影里若隐若现,像一座“汉墓”般荒凉而神秘,又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空灵优雅。

有一种美叫做遗世独立。

无人机回传画面

古人形容乡村的兴盛用“鸡犬相闻”——但这里甚至没有鸡犬。一个胸前戴着导游牌子的大姐走过来搭讪,兜售导游服务。她告诉我们村里大部分年轻人早就离开了,村里只剩10多户老人留守。因为需要大把时间拍摄,我们只有婉言谢绝。临别时,一再嘱咐如果需要,可以去她家买大枣和小米。

李家山村
随处可见的砖雕

说起李家山村,大部分的书面材料里,都离不开吴冠中。据说李家山村是吴冠中一生的三大发现之一。说“发现”未免用词不妥,但李家山村却因他而走出了深山。 中国古村落的消亡速度每年以万记,但幸运的是碛口镇的李家山村保存了下来。且知名度越来越高,每年数以千计的海内外文人墨客来这儿写生采风。

作为一个非典型的中国大多数乡村的缩影,也许它终逃不过城市化的大潮。对于李家山村,最好的归宿是什么?一个被开发的”景点“,一座历史民俗博物馆?当传统的生活方式随着科技发展和城市的扩张而逐渐消亡时,保留载体的意义是什么?生活在这里的老人们希望改善,年轻人则用脚去选择,对于慕名而来的外来者,则希望看到它曾经的样子。在重重矛盾裹挟下的李家山村,最终会如何完成它的演化?

老妈说我总是痴迷于这些非“老”即“破”地方,我始终觉得是因为这里能看到“生活的原点”。当人们逐渐沉溺和依赖现代化科技所带来的便利的时候,会逐渐忘记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吕梁的除夕夜 (李家山村-吕梁段)

我们终逃不出现代化的诱惑,决定去离山村最近的吕梁市过除夕。

初见吕梁,像极了印象中大同20年前的样子:一座被山环绕的、灰扑扑的重工业城市,街道上的积雪参杂着煤灰,老旧的小区和林立的高楼并存。

从入住的酒店出来,约了一辆网约车去最近的公园。司机先问去哪,然后又说不去山上。正当我埋头研究导航地图以为路线有错的时候,他却打开车窗和另外一辆并列行驶的出租司机聊起天来。所幸目的地并不远,我们赶紧下车把难得的欢聚时光留给司机师傅。

过马路的时候,又一辆轿车从我们面前呼啸而过,红灯也敢闯?转头却惊讶的发现两个方向都是绿灯。

我好奇查了一下吕梁市的官方数据:2023年的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占比为4.6:67.4:28,分别增长4.5%;3.3%;6%。在这里能源重工依然是绝对的主业。

吕梁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把这个问题放在搜索引擎上,得到了如下的典型文章:“山西吕梁∶只争朝夕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澎湃新闻)”,“崛起的吕梁:什么撑起了“吕梁速度”?(央广网)“。

知乎上一个问题”如何评价吕梁这个城市?“引来了52个回答和32万次的浏览。

转型中的城市,质朴粗糙,却处处透露着勃勃生机。

2024年的除夕夜,我们在吕梁的酒店里跨年,窗外久违的鞭炮声连天,时时升起的绚丽烟花点亮了昏暗的房间,回应着屏幕上央晚的欢腾,像看王家卫的电影,穿越回那个 “追寻和失落”的青春时代。

(酒店的小书吧成了我们最喜欢泡的地方)

沿黄公路

年初二,从吕梁出来,沿着呼北高速北上经黄河一号公路去老牛湾。在下高速的最后一个服务站休息,寥寥数车,安静祥和。一会儿,一辆晋牌的轿车开了进来,停在我旁边,司机下来开始擦车。我看了一会,下车点点头:新年好。于是攀谈了一会。他说媳妇是大同人,今天同回大同娘家。互道新年好后,各自扬镳。

下高速终于转入了我心念已久的黄河一号公路(在山西一侧叫黄河一号公路,陕西一侧的叫沿黄旅游公路)。

沿黄公路

沿着母亲河的旅行,听起来是件极致浪漫的事,虽然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这片哺育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长河,有着无数的传说故事。

不过想象和现实,总有那么丝丝的差距,就好像电影总是生活之上的艺术加工,想象中的长河落日圆也没有出现。也许是因为新年,车很少,然而这条路的大部分路段,无论是路面,路肩,围栏还是行道树,无不覆盖着厚厚的煤灰,路边成片停着的货运卡车,都在提醒我们这条路在日常承载了多大的运输量。

进入偏关县后,路上的煤灰终于开始减少,而旁边的黄河河面也已经封冻,上面覆着雪,远看过去,像一条洁白的牛奶河。北国的千里冰封,这时开始施展它狂野的魅力。

沿黄公路

快到老牛湾景区的时候,路边两个警察将所有车辆拦下,引导到旁边的一个临时停车场,要求游客换乘摆渡车进去。据说是车流过大而导致了景区拥堵。搜索住宿,才发现村里的大部分旅馆已经订满。转折再三,终于联系到一个愿意接待的农家旅馆,进了景区。此时夜幕已经拉了下来。

老板出来迎接,告诉我上一排是他家的旅馆,下一排是他家饭庄,看起来家业不小,据说刚才拦路的警察也是在他家吃饭的常客。这形象让我想起影视作品中在村里一手遮天的村霸。只不过“村霸”为人客气而实诚,领我们去房间安顿,还主动给了个折扣。

吃完简单的农家饭走回房间,一轮月芽斜斜的挂上了天空。

长城和黄河握手的地方(老牛湾-怀仁段)

一大早告别“村霸”老板,去老牛湾景区徒步。

从投资的角度看,一处原始的自然景观要具备开发价值,总要有一些独有的资源。

老牛湾从地理位置上看,以黄河为界,它南邻山西偏关县,北接内蒙古清水河县,西靠内蒙古准格尔旗,属于一个“鸡鸣三市”的地方;从历史遗存上看,以明代建成的老牛湾古堡而闻名,内外长城从这里交汇;从自然景观上看,黄河从这里入晋,奔腾的黄河在这里回转形成一个接近三百六十度的回旋。一个多小时的徒步线路,贯穿了黄土高原上的古城与栈道、古庙与古村、古堡与长城,以及码头与黄河等独特的景观。

偏关老牛湾景区
偏关老牛湾

最终,无人机响起了电量告警。收拾起背包,停车场不知道什么时候搭起了戏台,大喇叭里咿咿呀呀的响起了音乐,而游人也开始陆续涌入进来了。

想到前一天的拥堵,趁着被堵在路上前,我们启程离开老牛湾,开上了长城一号公路。一路翻山越岭,开启返程。原计划的应县和大同由于游客暴涨,最终放弃了。

还是留着点遗憾吧。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北京-山西沿黄公路环线随笔 | 2024年的第一场旅行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