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7

游嵊州 访越剧之乡

编辑
天数:1 天 时间:5 月 人均:100 元 和谁:夫妻

嵊州位于浙江省东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被誉为“越剧之乡”之美称。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特别是令人心痴神往、流光溢彩的中国歌剧~越剧就是发源于浙江嵊州,而后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2006年,越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如果对越剧感兴趣的,值得去嵊县城隍庙一次,登“溪山第一楼”看看。溪山第一楼位于嵊州市市区内,为清朝中期建筑,登楼可全揽剡中之胜。该楼借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游嵊州登鹿胎山时赞语"溪山第一"为楼名。溪山第一楼主要建筑有:八字形照壁、月台、溪山第一楼、城隍庙仪门、戏台等。建筑以精美地砖、石、木雕闻名。

溪山第一楼及城隍庙总体布局贯穿在一条纵轴线上,根据自然地形,南低北高层层递升。现存建筑有八字形照壁,月台、溪山第一楼及东西厢房、城隍庙仪门和戏台。月台设在照壁与溪山第一楼之间,比照壁地面高出3.6米,南缘施石板。因其设有别致高大的台基,中间开设奇妙的洞门,飞檐挑角,气势昂然,形似北京天安门,故称之为小"天安门"。

与仪门相连的古戏台坐南朝北,重檐歇山顶,青灰筒瓦,正背饰龙吻,歇山顶上饰瓦将军,飞檐翘角饰镂空木雕件,戏台四柱为"亚"字形柱础,戏台桁枋柱雕刻精美,台柱"雀替"饰笑容可蔼的《刘海戏金蟾》,戏台藻井上下由十六斗拱组成,雕刻精美的八条游龙镶嵌其间,戏台东西北施美山靠,戏台总高为14.2米,宽深为5.18米。三雕之精湛可称全省第一古戏台。

溪山第一楼还与嵊县城隍庙还与惠安寺紧挨着。城隍庙和溪山第一楼是现存较为少见地集砖、石、木三雕艺术于一体地古建筑。庙内古戏台不但建筑高大气派,世属罕见,还是早期越剧艺人们演出的重要场所。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王文娟、施银花……都在城隍庙献过艺。在越剧史上有光辉的一页,故被史家称为"越剧艺术的摇篮"。

嵊州越剧博物馆与嵊县城隍庙相邻,作为一家专业戏曲博物馆,着重介绍越剧发展的历史。越剧博物馆于1990年10月18日落成开放。 嵊州不仅有古代文明的辉煌,而且是“越剧之乡”,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王文娟等都是嵊州人。1962年建成的“越剧之家”培养了数以百计的越剧新秀输送到全国各地的越剧团体。在此兴建的一个越剧博物馆陈列80多年来越剧发展的珍贵史料。博物馆已收集、整理、展示、珍藏着数以万计的越剧发展史料和文物,为研究越剧的历史,促进越剧的发展,提供了详实、完整和系统的资料。

游览“越剧之乡”嵊州还有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就是越剧小镇。这是国内首个以戏剧剧种命名的特色小镇。越剧小镇坐落于浙江省嵊州市施家岙,小镇深受“万年文化小黄山、千年剡溪唐诗路、百年越剧诞生地”的人文滋养,是以山水为承载、戏剧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小镇,是浙江省第三批特色小镇。

女子越剧发源地施家岙是中国越剧诞生地。嵊州越剧小镇是在原有的古村落旁,以宋代为主基调,融入现代、明清及民国的建筑风格建造而成,四周青山屏列,剡溪江水如练,两岸古迹迭续。

1923年7月,在上海经营戏班的嵊县施家岙商人王金水回家乡办了越剧史上第一个女子科班,招收13岁以下的女孩二十余人。后来陆续培养出了李艳芳、姚水娟、竺素娥、筱丹桂、张湘卿、周宝奎、王杏花、尹桂芳、袁雪芬、傅全香、尹树春、竺水招、范瑞娟、张桂凤、王文娟等一大批越剧的中流砥柱。她们从剡溪出发,沿曹娥,经钱塘,下黄浦……把越剧播向了大江南北,繁荣全国,流传世界。

小镇古戏楼出自苏州香山帮之手,仿故宫畅音阁而建,金碧辉煌,气势恢宏,是戏迷们心中最好的越剧金色大厅。《追鱼》《十八相送》《桑园访妻》等越剧经典折子戏就在这里上演,每一折戏都情意绵绵地诉说着爱情的美好和天长地久,令人动容。 

小镇还开设了竹编馆、古沉木雕馆、剡藤纸书法馆、辉白茶馆、围棋馆等非遗体验馆,让各方越剧爱好者来小镇游览后,在了解越剧发展史的同时了解嵊州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也可以通过“展示+体验”的形式参与进去。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游嵊州 访越剧之乡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